首页期刊导航|科技智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科技智囊
科技智囊

刘立君

月刊

1006-3676

kjzn@bjast.ac.cn

010-68438816;010-68438817

100044

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外大街140号首建金融中心八层

科技智囊/Journal Think Tank of Science & Technology
查看更多>>《科技智囊》杂志(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006-3676,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 11-3538/G3)创刊于1995年,是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主管、主办的新型高端智库期刊。杂志设置了“科技时评”“科技战略与决策”“智库研究”“科技与社会”“科技传播与服务”“科技与健康”“国际科技合作”等栏目。杂志是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A刊引文数据库(CHSSACD)入库期刊,国家科技期刊开放平台收录期刊,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来源期刊,每年多篇文章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博物馆高质量建设助推培育新质生产力——来自上海市、浙江省7座博物馆建设的启示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调研组伍建民张鹏骞赵霜...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目的]博物馆是为社会服务的非营利性常设机构,具有收藏、展示、研究等功能,是开展高水平科学普及和文化传播的场所.博物馆相关的调研是为了摸清博物馆高质量建设对培育新质生产力的作用.[研究方法]对上海市和浙江省7座博物馆,从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建筑风貌和空间布局、展示板块和展览内容、展示手段和呈现效果、理念更新和"跨界破圈"、馆校合作和科普活动等方面进行了实地调研,并对博物馆推动培育新质生产力的要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论]凝练高质量语境下博物馆建设的建议,即将博物馆建设融入地区发展,创新博物馆的体制机制,打造更多的高品质展览,赋予博物馆更多社会功能等.

    科学普及新质生产力公民科学素质博物馆上海市浙江省

    大数据时代社会科学研究的范式变革与应对策略

    许安明杨顺顺许鑫
    9-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目的]帮助人们了解大数据时代人类社会的变迁趋势,探索如何应对由数字技术驱动的社会科学研究范式变革,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建设数字化人类社会.[研究方法]在分析数字社会的特征基础上,通过对比传统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从方法论视角创新性地论证了大数据促进社会科学研究范式变革的观点,认为大数据为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了"全样本",能够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视角,以数据和理论为支撑,构建多学科知识图谱,对多源异构数据进行分析,推动社会科学研究转型升级.此外,从研究者素质、学科发展、应用工具、要素支撑、开放合作、体制机制等方面提出应对社会科学研究新变化的策略,以提高复杂数字社会系统的研究效率和水平.[研究结论]大数据时代,人类社会呈现全域数字化、结构复杂化、万物智能化等新特征,这引发了社会科学研究范式变革,我们需要积极应对这些新变化,才能更好地指导人类社会实践.

    大数据社会科学社会变迁研究范式策略选择

    新质生产力视角下高校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

    白天择张晓静王延飞
    16-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目的]深入探索新质生产力与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以应对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新质生产力,作为当前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其独特性和高效性对人才,特别是拔尖创新人才,提出了更为严苛和精准的要求.为实现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发展目标,高校在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上承担着至关重要的使命和责任.[研究方法]首先对新质生产力的核心特性进行了细致分析,探讨了其对人才培养,尤其是拔尖创新人才的具体需求和影响.随后,结合我国高等教育的实际情况,通过文献综述、案例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深入剖析了高校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面临的种种困境和挑战.通过全面梳理和归纳,揭示了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研究结论]高校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需要优化培养环境,提升培养质量和效率.具体建议包括设立人才培养评估机制,发挥高水平大学的引领作用;改革高校课程设置和学科结构,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以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积极性等.这些措施的实施将有助于为我国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拔尖创新人才高校培养模式高等教育

    创新链视角下应用型高校科研发展路径探析

    姜波任令涛
    23-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目的]寻求适应自身的科研发展路径,是当前应用型高校面临的重要问题.基于正向线性创新链模式和反向反馈线性创新链模式的视角,提出应用型高校科研发展的两种路径.[研究方法]第一,适用于非行业背景类应用型高校的"衔接基础研究和市场需求,聚焦原创成果的应用转化"科研发展路径,即树立促进基础科研成果应用转化的科研定位;强化与重点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承接基础科研成果的转化;深入了解行业和地方需求,明确原创成果转化的应用方向;强化学校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服务外部需求的水平.第二,适用于行业背景类应用型高校的"紧跟行业最新动态,瞄准关键技术研发"科研发展路径,即树立服务行业企业发展的科研定位;加强与行业企业之间的全方位联系;围绕服务行业发展凝聚学校资源.[研究结论]上述两种科研发展路径有利于提升应用型高校办学水平,推动应用型高校建设顺利进行.

    应用型高校应用型研究创新链实践路径科研

    中国省域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超效率SBM-Malmquist-Tobit模型

    李春林付少丹
    3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目的]提升省域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对提高国家科技发展水平和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以我国31个省(区、市)为研究对象,运用SBM-Malmquist模型对省域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进行静态与动态分析,进一步结合Tobit回归模型分析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结论]我国省域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整体表现良好,区域间呈现出"中部>东部>西部>东北部"的态势,且各区域之间差异较大.我国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增长主要得益于技术进步,技术进步对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拉动作用抵消了技术效率变化和规模效率变化衰退的影响,市场需求和地区产业结构对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具有显著正向作用,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支持对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影响不显著.推进我国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提高,仍需要从区域协同、投入产出结构优化、技术进步等方面发力.

    科技成果转化效率SBM模型Malmquist指数影响因素

    面向高质量发展的数字核心技术攻关的浙江路径

    李亚玲董波李倩
    42-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目的]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科技创新,尤其是数字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数字核心技术攻关是掌握数字经济发展自主权的有力保障.通过对浙江省已有实践的总结和数字核心技术相关理论的探讨,旨在提出浙江打造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强省的对策建议.[研究方法]通过对比分析、案例分析、文献分析等方法,提出了浙江以数字核心技术突破为牵引,开辟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强省的实施路径.[研究结论]数字核心技术是发展数字经济的基石.当前,以高端芯片、人工智能大模型和工业软件为代表的数字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问题仍较为突出.打赢数字核心技术攻坚战是浙江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打造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强省的重要支撑.结合浙江省的前期实践基础,建议浙江采取优化顶层制度、集聚精兵强将、统筹多方力量、财政金融互补和汇聚全球资源等具体举措,进一步推动数字经济的创新发展.

    数字经济大模型高端芯片工业软件科技自立自强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的现状剖析与策略探讨——基于山东省的实证分析

    胡晋昭孙国栋李潇
    50-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目的]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是我国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举措,提出进一步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的对策,可以为山东省在战略规划制定、政策措施优化提升等方面提供决策参考.[研究方法]以山东省为研究案例,采用文献调研、数据分析等方法,对党的二十大以来山东省在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方面出台的系列政策措施进行梳理分析,对山东省取得的成效和做法进行总结,分析其存在的不足.[研究结论]随着政策扶持力度持续加大及其深入实施,山东省在推动企业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科技创新主体地位逐步提升.然而,当前仍面临一系列挑战,如企业研发投入总量相对不足、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有待提高、资源配置机制尚需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率偏低等.因此,加强制度顶层设计、大力培育科技创新主力军、强化企业基础研究能力、构建企业主导的协同创新体系等措施,有助于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山东省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

    山东省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顶层设计基础研究协同创新体系

    我国风险沟通研究的热点主题及发展进程——基于CiteSpace的知识图谱分析

    高洁馨常健
    57-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目的]作为公共安全治理模式转型的关键环节,风险沟通是新时代应急管理关口前移和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的重要论题.[研究方法]以 2003-2023 年CNKI数据库收录的 349 篇风险沟通文献为分析样本,应用文献计量法和可视化工具CiteSpace,构建国内风险沟通研究的科学知识图谱,直观系统地展现该研究领域的热点主题和发展进程.[研究结论]研究发现:其一,我国风险沟通研究大致可以分为萌芽探索、高速增长和波动发展三个阶段.其二,风险沟通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概念内涵、实践应用、影响因素、效果评价四个方面.其三,风险沟通研究呈现出分析方法和数据资源结合、多元参与和信息传播复合、风险沟通和应急管理融合的演进趋势.其四,后续我国风险沟通研究的持续深入,应当立足本土实践,做好国际化与本土化经验的结合;厘清应急管理与风险沟通的关系,精准把握风险沟通的研究定位;构建系统性的风险沟通理论体系;强化跨学科交叉与学术合作研究,不断在风险沟通研究方面创新发展.

    风险沟通应急管理公共安全CiteSpace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

    生成式人工智能带来的伦理困境及治理探究

    景君学范洋露
    69-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目的]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应用中日渐表现出通用的潜力,其虽凭借自身的超大算法功能、超大模型参数、强大的扩展功能等技术实现了对人类部分脑力劳动的取代,但亦带来了一系列的伦理问题,例如人类主体地位缺失、人伦关系危机、算法歧视、用户隐私泄露等,这种困境催生了应对伦理危机、构建新型人机关系的时代诉求.[研究方法]立足于马克思科学技术观及科技伦理思想及国内外学者关于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人机交互关系等方面的现有研究成果,分析生成式人工智能快速发展所带来的伦理问题,从资本逻辑、技术构成和技术应用的角度探究伦理困境之源,并对伦理困境进行对策探究.[研究结论]新时代要实现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良性发展,治理好它带来的伦理困境,需要从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的科技伦理观、坚守技术创新领域的伦理红线、推动构建技术开发者与人文学者的沟通平台、在技术发展中融入人文思想等措施入手摆脱伦理困境,实现人与人工智能的良性互动.

    生成式人工智能ChatGPT科技伦理伦理困境伦理规范

    科技智囊2024年度选题重点

    7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