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会计之友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会计之友
会计之友

旬刊

1004-5937

kjzybjb@163.com

0351-5229557 5229558

030001

山西省太原市五一路190号雅典金座大厦17层

会计之友/Journal Friends of Accounting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财会专业学术刊物。主要介绍财会工作经验、会计理论和业务技术基础知识,开展学术交流,介绍国内外会计学术的新动向、新成果和新的信息处理方法,反映财会人员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数据产业发展与数据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兼评"数据资产入表退圈论"

    张军
    2-8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据要素已被定位成我国五大生产要素之一。《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顶层设计之后,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由此孕育的数据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和日益完善态势,并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推动力量。国家数据局推出两份重要文件广泛征求意见,旨在谋划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和推进企业开发数据资源。数据产业发展前景广阔,但也存在数据要素供需不匹配造成的问题,"数据资产入表退圈论"便是典型代表。国家数据局两份意见较好地回应了争议。数据企业必须立足自身资源禀赋,积极服务企业数字化转型构筑自身核心竞争力,在数据产业细分领域实现快速可持续增长,进而在服务企业数字化转型和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获得自身合理收益,并不断发展壮大,奠定数据要素市场发展的微观基础。

    数据产业数据企业核心竞争力数据资产入表退圈论

    数据资产入表的逻辑动因、现实困境与消解路径

    张骞
    9-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适应数字经济发展需要,数据资源作为企业的一项资产纳入财务报表,这有助于企业改善报表质量、开辟新的收入增长点,并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但在实践中,企业数据资产入表面临着逻辑架构模糊、资产权属不明、盈余操纵风险、监管披露困难、价值评估方法争议等诸多问题。文章从数据资产的演进历程与未来发展态势出发,重点分析了企业数据资产入表的底层逻辑与现实动因,在此基础上对企业数据资产入表的整体流程框架进行了归纳梳理。同时,结合生命周期理论对数据资产价值评估方法进行合理划分,对数据资产权属确认及后续的列报、披露、监管提出合理建议,有助于进一步丰富企业数据资产的创新应用场域并实现其整体价值的跃升。

    数据资产会计确认困境隐忧消解路径

    新质生产力背景下企业司库管理创新研究

    郑紫云
    17-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和全球竞争加剧的背景下,企业司库管理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传统司库管理模式在当前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中有所局限。新质生产力的兴起,凭借科技创新、资本支持及市场需求驱动,为司库管理带来智能化工具和丰富的融资渠道,但也增加了管理复杂性和风险。因此,构建智能化管理体系、实施数据驱动和风险前置模式,以及强化专业团队建设,成为企业司库管理创新的关键。文章围绕新质生产力理论,分析了企业司库管理现状与问题,提出了融合新质生产力的创新策略。新质生产力以高创新性、高效率性、高融合性和高智能性为特征,对企业司库管理的创新尤为重要,能够推动管理理念更新、提升效益、促进创新并加强风险管理。企业需把握数字化转型机遇,实现财务、企业到产业链的三层协同,通过数字化转型、风险前置管理、高效协同运营和专业团队建设,以新质生产力为动力,推动司库管理全面升级。

    新质生产力司库管理数字化风险管理管理创新

    新质生产力视角下企业智力资本的会计核算研究

    郑海英陆青山
    24-30页
    查看更多>>摘要:会计产生与发展以生产力作为原动力和恒动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正在改变着生产要素间的替代弹性,如智力资本,而智力资本则是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且新质生产力赋予了企业智力资本新的时代内涵。现有准则尚缺乏对智力资本的专项核算规范。企业在实务中将智力资本确认为一项资产并纳入报表体系,能够客观反映其作为生产要素的价值实现功能,但也面临部分难点问题。文章以新质生产力为视角,在理论梳理基础上采取案例方式,就企业智力资本的初始记录、价值变化、利润分享以及资本退出等业务展开研究,并从"资产权益表"的构建、多元计量方式结合、"入表"核算等方面提出具有针对性、适用性的建议,以期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智力"动能。

    新质生产力智力资本人力资本结构资本

    国有资本参股与民营企业"存贷双高"异象——基于"资源效应"和"治理效应"视角

    王海芳包建彬
    3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以康美、康得新企业为代表的"存贷双高"型企业频现暴雷,对资本市场造成极大冲击。基于此,通过对我国A股民营上市公司 2008-2022 年数据的分析,发现国有资本参股能显著降低民营企业"存贷双高"水平。进一步发现国有资本参股能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抑制大股东掏空行为,降低民营企业"存贷双高"水平。调节检验发现,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能增强国有资本参股对民营企业"存贷双高"水平的抑制作用。在政府干预程度强的地区和媒体关注程度弱的企业,国有资本参股对民营企业"存贷双高"异象的抑制作用更显著。经济后果分析发现,国有资本参股抑制了民营企业"存贷双高"水平,提高了民营企业的企业价值。

    国有资本参股"存贷双高"大股东掏空会计信息质量企业价值

    多个大股东治理对企业投资的影响研究——来自民营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赵国宇翟秋玲
    39-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多个大股东治理影响企业投资决策。利用 2017-2022 年的沪深股市民营上市公司数据,实证分析多个大股东治理对企业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与只有单个大股东的上市公司相比,多个大股东治理导致更高的非效率投资水平,表现为投资不足,降低了企业的经营绩效。从治理作用时效看,虽然多个大股东不影响公司当年经营绩效,但影响决策后两年的经营绩效,表明不利影响具有滞后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无论公司信息透明度高还是低,多个大股东治理均降低了企业投资效率;相对于治理环境好的企业,治理环境差的企业多个大股东治理负效应更加明显。

    多个大股东投资效率投资水平经营绩效滞后效应

    ESG漂绿对股价波动性的影响研究

    范亚东关泰宇李炜
    49-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是重要的资本市场投资理念,尽管当前多数企业深刻践行这一理念,但仍有部分企业利用虚假的ESG行为给自身牟利,这将对股价带来影响。文章从ESG漂绿视角,选用 2012-2022 年上市企业面板数据,实证检验ESG漂绿对股价波动性的影响。研究发现ESG漂绿程度越高,股价波动性越强。机制检验发现,ESG漂绿降低了信息透明度,增加了企业经营风险,进而导致股价波动性增加。进一步研究发现,ESG漂绿对非国有企业股价波动的增加效用显著强于国有企业,同时ESG漂绿对股价波动的影响在污染当量更多的企业中程度更大。

    ESG漂绿股价波动性企业经营风险信息透明度

    嵌入ESG的中国特色估值体系研究——以中石油为例

    罗琰杨蒂薪丰旭含
    57-6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国家"双碳"目标发展战略引领下,企业价值仅考量传统指标已不合时宜,探索建立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将企业环境责任、社会责任、公司治理因素纳入新估值体系,成为资本市场的一项重要任务。文章基于DCF估值模型融合新估值因子,运用因子分析法将ESG引入企业特定风险系数中进行估值调整,进而以中石油为例,加入调整后的DCF模型对其重新进行估值,结果显示目前中石油处于被低估状态,即考虑ESG后更能反映中石油真实企业价值。研究结论为中国特色估值体系探索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中国特色估值体系ESG评价中石油企业特定风险因子分析

    董事高管责任保险与企业环境处罚

    宁金辉张晓洋骆梦窈
    65-7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 2010-2022 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董事高管责任保险对企业环境处罚的影响。研究发现董责险显著提高了企业环境处罚的概率,说明董责险对企业环境处罚表现出明显的"庇护效应",而非"监督效应"。机制分析表明董责险主要通过加剧代理冲突提高企业环境处罚。横截面检验表明董责险显著提高了非国有企业、低媒体关注企业的环境处罚。此外,还发现董责险对企业环境处罚的"庇护效应"在低命令控制型、低市场激励型、低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的企业更为显著。经济后果检验表明董责险对企业环境处罚的"庇护效应"最终减损了企业价值。研究丰富了董责险经济后果和环境处罚影响因素的文献,为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提供了实践指导。

    董事高管责任保险环境处罚代理冲突环境规制企业价值

    连锁股东对企业漂绿的影响研究

    徐光华冯雨佳杨有德
    73-80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漂绿现象逐渐增多,已成为阻碍国家绿色发展的一个因素,而连锁股东因在同一行业内持有多家企业股份,基于经济目标他们有动机对损害投资组合价值的企业漂绿行为进行治理。选取 2012-2022 年沪深A股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探究连锁股东对企业漂绿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首先,连锁股东能够有效监督和抑制企业的漂绿行为;其次,较高的分析师关注度和较强的环境规制正向调节两者之间的关系;最后,提高企业信息透明度和缓解融资约束是连锁股东发挥漂绿治理作用的两种渠道。研究结论支持了连锁股东的长期发展理念和积极的绿色治理效应,对连锁股东参与治理的经济后果进行了补充,也为漂绿治理的相关研究拓宽了视角。

    连锁股东企业漂绿治理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