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空军航空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空军航空医学
空军航空医学

马中立

季刊

2097-1753

kjyxzz@163.com

010-66928309

100142

北京海淀区阜成路30号

空军航空医学/Journal Aviation Medicine of Air Forc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1985年创刊,季刊,大16开,64页。我刊坚持面向临床、服务部队的方针。主要刊登医疗、科研、教学和临床航空医学等方面的文章,反映空军医学的技术优势和科技水平。跟踪医学科技发展前沿,报道空军的医学科技信息。1999年成为国家正式期刊。是CBM、CMCC数据库收录期刊,已加入CAKI、进入中国期刊网。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实际工作背景下脑力与体力因素叠加效应对认知负荷的影响

    鞠博文程珊丛林胡文东...
    193-1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在执行认知任务时,伴随的体力活动对作业者的主观负荷感、作业绩效及心率变异性的影响规律.方法 符合条件的33名男性受试者分别在3种左上肢等张收缩体力负荷条件(0、3、5 kg)下完成2-back认知任务(每种条件间隔1周),全程采集心电信号.任务后利用航空航天局任务负荷指数量表评估受试者的主观任务负荷感,并记录认知绩效(平均反应时间、正确率等).结果 与无体力活动相比,中体力与高体力活动增加了受试者认知任务的主观负荷感(t=2.235~14.841,P均<0.05)、平均反应时间(t=-2.263、-3.284,P=0.031、0.002)和任务的误检率(Z=-2.978,P=0.003).同时,体力负荷也增加作业者心率(Z=-4.899,P<0.001)和心率变异性的低频功率值(Z=-2.253,P=0.024),而高频成分降低(Z=-2.010,P=0.044).在中体力和高体力负荷间,受试者的功能状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认知任务中,作业者遭受的体力负荷会进一步增加任务负荷感,降低任务执行能力,引起交感神经张力增加.本研究结果为飞行员在飞行中脑力负荷的实时评价提供了理论基础.

    脑力负荷体力负荷心率变异性主观负荷感认知绩效

    飞行员脑小血管病临床特征的回顾性分析

    潘蓓陈大伟张金龙刘启明...
    199-2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飞行员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整体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纳入2019年1月-2022年12月在空军特色医学中心住院经头颅核磁检查诊断为CSVD的飞行员72例为CSVD病例组,按照1∶1的比例随机抽取头颅核磁检查无异常的飞行员为对照组,比较2组飞行员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及飞行时间和机种的差异,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飞行员CSV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飞行员CSVD群体中脑白质高信号和血管周围间隙多见,并且存在多种影像分型联合的表现,CSVD病例组危险因素数量高于对照组,且总飞行时间和年飞行时间均高于对照组[1 875.00(517.50,2 975.00)h vs 1 000.00(368.50,2 200.00)h,P=0.027]、[126.83(104.55,153.35)h vs 115.77(90.50,136.46)h,P=0.021],CSVD病例组吸烟和高性能战斗机比例均高于对照组[22%vs 5.6%(x2=8.36,P=0.004)]、[29.2%vs 13.9%(x2=7.05,P=0.029)],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史(OR=3.304,95%CI:1.172~9.317,P=0.024)、飞行机种(OR=4.607,95%CI:1.596~13.298,P=0.005)、年飞行时间(OR=2.699,95%CI:1.085~6.716,P=0.033)是飞行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飞行员患CSVD与吸烟、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数量、高性能战斗机及年飞行时间相关.

    脑小血管病危险因素高性能战斗机回顾性研究飞行员

    军事飞行人员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对心肺功能的影响及航空医学鉴定

    陈宏董文琴毛美汪红荣...
    204-2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军事飞行人员新型冠状病毒(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感染对心肺功能的影响,并探讨感染后航空医学鉴定.方法 选取在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医院住院及大体检感染COVID-19的军事飞行人员20例为试验组,选取性别、年龄、BMI、飞行时间相匹配的未感染COVID-19的军事飞行人员20例为对照组.在完成各项常规体检项目的同时行静息肺功能、心肺运动功能检测,综合评估心肺功能.根据体检结果,结合军事飞行人员的机种及飞行职务,进行感染后航空医学鉴定.结果 静息肺功能比较结果显示,2组间的用力肺活量、呼气峰值流量、第1 s用力呼气容积、1 s量占预计值百分比、用力呼出50%、75%肺活量时的瞬间呼气流量和最大通气量值及相应的实测值/正常预计值百分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心肺运动功能比较结果显示,试验组峰值运动功率、峰值摄氧量、峰值公斤摄氧量、无氧阈、相对无氧阈、峰值代谢当量、峰值氧脉搏、峰值通气量值及相应的实测值/正常预计值百分比较对照组均降低(t=2.611~6.114,P均<0.05),2组心率储备、峰值心率及峰值呼吸交换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0例COVID-19感染后军事飞行人员航空医学鉴定结论中,18例飞行合格(其中2例限制飞行观察),2例暂时飞行不合格.结论 COVID-19感染对军事飞行人员心肺运动功能有明显影响,威胁飞行安全,为科学进行航空医学鉴定,建议COVID-19后2个月内的军事飞行人员复飞前行心肺运动试验检测.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心肺功能心肺运动试验航空医学鉴定军事飞行人员

    军事飞行员干眼影响因素分析及"治未病"防治

    孙志艳丁小勇胡成成李璐...
    208-2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军事飞行员的干眼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1年3月-2023年1月在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八医院就诊的660名军事飞行员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一般情况调查问卷、眼表疾病指数量表(Ocular Surface Disease Index,OSDI)调查和眼科专科检查,采用x2检验对军事飞行员干眼发生因素进行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干眼发生因素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OSDI调查结果显示,45.45%(300/660)飞行员存在干眼体征,其中轻度干眼体征占81.67%(245/300)、中度干眼体征占10.00%(30/300)、重度干眼体征占8.33%(25/300);根据干眼的诊断标准,确诊为干眼的飞行员占8.94%(59/660);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年龄41~50岁(OR=3.089,P=0.010),总飞行时间>1 500~2 500 h(OR=6.352,P=0.003)、>2 500~3 500 h(OR=4.626,P=0.010)、>3 500~5 000 h(OR=9.210,P<0.001)、>5 000 h 以上(OR=26.577,P=0.001),飞行中经常口干(OR=5.924,P=0.032),每日使用视频显示终端时间>4 h(OR=4.631,P=0.005)是导致干眼的危险因素,而观看视频显示终端1 h休息眼睛(OR=0.143,P<0.001)是保护因素.结论 军事飞行员干眼患病率较高,建议根据飞行员工作和生活特殊性,加强干眼疾病的管理和教育,预防干眼的发生和发展.

    干眼综合征影响因素治未病飞行员

    投稿系统变更启事

    《空军航空医学》编辑部
    212页

    飞行人员骨与关节损伤疾病谱分析

    叶周恒黄泽平刘可心韩磊...
    213-2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分析近10年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住院飞行人员骨与关节损伤疾病谱,了解致伤原因特点,并提出卫生保障对策,提高飞行人员健康水平,延长工作寿命.方法 通过分析101名飞行人员基本信息、入院诊断、年龄和飞行时间等,分析骨与关节损伤致伤原因与疾病谱特点.结果 2013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因骨与关节损伤疾病来院101例,运动性伤病占比为62.4%,其中占比第1的是膝关节损伤共26例(25.6%).2013-2016年因骨与关节损伤疾病住院患者占总人数的1.9%,2017-2022年占比为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348,P=0.001);2013-2016年运动训练伤为病因的占20%(3/15),2017-2022年占比达到69.77%(60/8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480,P<0.001).结论 飞行人员骨与关节损伤发生与运动训练计划有高度相关性,建议优化调整训练内容,降低运动伤发病率.

    骨与关节损伤运动性伤病卫生保障飞行人员

    "航空航天医学高峰论坛—2024"征文通知(第一轮)

    空军军医大学空军特色医学中心
    216页

    军事飞行人员腰椎磁共振检查结果及相关性分析

    周先珊余芳祝春华吴立红...
    217-2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不同机种飞行人员腰椎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结果及与腰痛和(或)神经根症状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腰椎MRI检查的453名飞行人员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并结合年龄、机种等资料进行比较,分析所有飞行人员腰椎间盘膨出和(或)突出与腰痛和(或)神经根症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不同年龄组飞行人员,腰椎间盘膨出和(或)突出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64.074,P<0.001),41~55岁年龄组发生率高于31~40、20~30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749、30.570,P均<0.001);歼击机、运输机以及直升机飞行人员之间比较,腰椎间盘膨出和(或)突出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56,P=0.972);343个腰椎节段存在椎间盘膨出和(或)突出表现,其中发生在L4~5段及L5~S1段要明显多于L1~4段;腰椎MRI检查正常组与存在腰椎间盘膨出和(或)突出的飞行人员比较,腰痛和(或)神经根症状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966,P=0.326).结论 腰椎MRI结果显示腰椎间盘退变在飞行人员中发生率高,并随着年龄增大检出率增加,不同机种飞行人员发生率相似,腰椎MRI检查可作为飞行人员评估腰痛病情及制定治疗方案使用.

    椎间盘磁共振成像腰痛飞行人员

    飞机救生爆炸切割脉冲噪声检测实验仿真设计

    师国伟郑学文王中天李林杉...
    220-2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为科学精准防护飞机救生爆炸切割脉冲噪声造成的听觉损伤,进行飞机救生爆炸切割脉冲噪声检测实验仿真设计.方法 按照脉冲噪声听觉损伤安全限值规定的超压评价标准,根据爆炸冲击波超压计算经验公式,分析飞机救生爆炸切割脉冲噪声超压估算的比例距离与飞机座舱内炸测点的关系.其次根据飞行员弹射操作瞬间时空特征,以及飞机座舱和座椅弹射设计,分析并仿真飞机救生爆炸切割瞬间场景,搭建炸测点位置可调整的实验平台,精准仿真座椅各位置姿态的炸点、测点位置.最后进行地面爆炸切割检测实验,收集分析实验数据.结果 基于飞机救生爆炸切割的座舱场景完成仿真设计.2次实验计算得到脉冲噪声超压值分别为165.9、165.2 dB,与实验测量曲线的脉冲噪声峰值接近;实验测得头盔隔声值为21.8 dB,与头盔实际隔声值(22 dB)接近,表明仿真实验检测数据与理论计算数据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 飞机救生爆炸切割脉冲噪声检测实验仿真设计可为飞行员听觉损伤防护等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爆炸切割脉冲噪声听觉损伤仿真设计飞行员

    声明

    《空军航空医学》编辑部
    22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