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昆明医学院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昆明医学院

姜润生

月刊

1003-4706

0871-5333437,5936489

650500

昆明市呈贡新城雨花街道春融西路1168号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昆明医学院主办,云南省教育厅主管的综合性学术期刊,为季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主要报道我省及我院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预防医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辟有论著、综述、个案报道、短篇报道及经验交流等栏目,旨在促进医学信息交流,为发展祖国的医药卫生事业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巨噬细胞极化在部分血栓性疾病中的作用

    申屠昊鹏杨菁葛卫清周涛...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血栓性疾病是指因血液在血管内异常凝固形成血栓,从而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的疾病总称,包括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脑卒中、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等疾病.血栓形成是一个复杂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大致可概括为血管内皮损伤暴露、内源性凝血系统启动、血小板黏附聚集、纤维蛋白网生成、血细胞淤积等过程.在此过程中,巨噬细胞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们通过参与局部的炎症反应,调控血栓的形成和消退.巨噬细胞极化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它主要指巨噬细胞在不同环境刺激下发生形态和功能上的变化.巨噬细胞极化可分为经典型(M1 型)、替代型(M2 型)以及一些特殊的极化状态.巨噬细胞极化状态的转变在免疫应答、病原体感染、肿瘤免疫和自身免疫等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综述巨噬细胞极化在血栓性疾病中的调控关系,为血栓性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血栓性疾病深静脉血栓巨噬细胞巨噬细胞极化

    云南少数民族聚集地近视学龄儿童屈光进展及相关因素

    陈茂森黄达峰李佩谦肖洁...
    9-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云南少数民族聚集地近视学龄儿童的屈光进展情况,探究其相关因素.方法 基于已有队列,于 2020 年 10 月至 2021 年 6 月在云南省白族聚集地大理市、纳西族聚集地丽江古城以及傣族和哈尼族聚集地西双版纳州勐海县 3 个少数民族聚集地抽取的 1774 名学生进行第一次随访调查,开展二次视力筛查,选取基线已近视的 816 名学龄儿童年作为研究对象,分析 1 年来屈光度变化(△SE)和屈光进展的程度(分为快速△SE、慢速△SE),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屈光进展程度的影响因素.结果 随访 1 年后近视学龄儿童屈光度变化为-0.63(-1.00,-0.25)D,发生快速△SE、慢速△SE的人数分别为 518 名和 298 名.学段比较发现,傣族的学龄儿童小学相较于初中更容易发生快速△SE(P<0.05).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纳西族(OR=1.879,95%CI:1.132~2.999)课间休息在教室内用眼(OR=1.541,95%CI:1.088~2.181)的学龄儿童发生快速屈光进展的风险更高(P<0.05),而白天户外活动时间≥3 h(OR=0.539,95%CI:0.340~0.853)和经常吃动物肝脏(OR=0.596,95%CI:0.399~0.892)的学龄儿童发生快速屈光进展的风险更低(P<0.05).结论 云南少数民族聚集地近视学龄儿童屈光进展较快,存在明显的民族差异,近视学龄儿童的屈光进展与生活习惯密切相关,应针对云南少数民族聚集地儿童青少年开展相应的近视防控措施和研究.

    少数民族学龄儿童屈光进展影响因素近视

    基于FAERS数据库的阿奇霉素不良事件的信号挖掘与分析

    彭青兰罗佳露余佳仪汪凯鑫...
    16-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挖掘和分析阿奇霉素的不良事件(ADE)信号,发现阿奇霉素临床真实应用中容易出现的不良事件及可疑不良反应.方法 采用OpenVigil 2.1 药物警戒平台挖掘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数据库中2003 年 10 月 1 日至 2023 年 10 月 1 日内收录的与阿奇霉素相关的ADE报告,利用报告比值法(ROR)和贝叶斯置信区间神经传播网络法(BCPNN)进行信号检测和分析处理.结果 总共挖掘到ADE信号 5498 个,总报告数量为 112485 份,最终提取阿奇霉素相关不良事件报告 31041 份,涉及阳性信号 898 个、系统器官分类 27 个,分类主要集中在呼吸系统疾病、感染及侵染类疾病、胃肠系统疾病等方面.此外,还发现了一些阿奇霉素可能导致的不良反应如哮喘、哮鸣,以及潜在不良反应如不全流产等.结论 应用阿奇霉素时,除了关注药品说明书中记载的阿奇霉素不良反应外,还应关注一些未被及时记录或更新的不良反应,以防说明书更新滞后所造成的用药安全风险,合理提供用药建议,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阿奇霉素药品不良事件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数据挖掘和分析

    综合生物信息学方法识别精神分裂症状中关键线粒体自噬基因

    廉坤李咏梅施诚龙陈怡兰...
    23-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利用 3D脑类器官的单细胞及外周血转录组数据,结合机器学习,深入分析线粒体自噬基因在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SCZ)中的作用.方法 结合两种机器学习算法,通过外周血RNA测序数据,识别精神分裂症和健康对照组之间表达存在差异的线粒体自噬相关基因,探讨线粒体自噬基因与免疫细胞和炎症因子间的相互关系;利用单细胞综合分析,探讨基于线粒体自噬基因的信号通路和特异性转录因子.结果 通过机器学习,鉴定了 7 个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表达的关键线粒体自噬基因.基于Mitoscore分析,在单细胞层面,现高线粒体自噬活性的神经元(Mitohigh_Neuron)通过SPP1 信号通路与内皮细胞形成新的相互作用.结论 鉴定了精神分裂症患者中两种具有线粒体自噬特征的亚型及 7 个关键线粒体自噬基因,为理解该病的发病机制提供新的视角.

    精神分裂症线粒体自噬神经元单细胞测序机器学习

    高良姜素通过影响Hippo/YAP通路抑制宫颈癌Hela细胞迁移和侵袭

    严怡然沈成万尚香玉冯婵...
    36-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高良姜素对宫颈癌Hela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方法 用不同浓度的高良姜素(0、5、10、20、40、60、80、100 µmol/L)干预宫颈癌细胞48 h,采用 CCK-8 实验检测高良姜素对细胞活力的影响及筛选高良姜素的半数致死量(IC50);将Hela细胞分为对照组(0 μmol/L)和高良姜素组(40 μmol/L处理).划痕愈合实验和Transwell小室法分别检测各组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中E-cadherin、N-cadherin蛋白的表达;DIA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检测并筛选两组之间的差异表达蛋白质;利用KEGG Pathway、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方法对差异基因进行生物学功能富集分析;Western blot法验证富集的Hippo/YAP信号通路相关蛋白YAP和p-YAP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高良姜素以浓度依赖性方式抑制宫颈癌Hela细胞活性(P<0.001);与对照组比较,高良姜素(40 μmol/L)干预后宫颈癌Hela细胞的划痕愈合能力和侵袭能力明显降低(P<0.001);与对照组比较,高良姜素组(40 μmol/L)E-cadherin蛋白表达升高(P<0.05)、N-cadherin 蛋白表达降低(P<0.001);KEGG和GSEA富集结果发现,高良姜素抑制宫颈癌恶性进展与Hippo/YAP信号通路显著相关,Western blot验证发现Hippo信号通路中标志性蛋白p-YAP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1),YAP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论 高良姜素作用于Hela 细胞后,抑制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并表现出剂量依赖;其机制可能与Hippo/YAP信号通路激活相关.

    高良姜素宫颈癌迁移侵袭Hippo/YAP信号通路

    局部晚期前列腺癌即刻根治术的临床疗效

    王伟刘胜周红庆刘明生...
    43-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局部晚期前列腺癌确诊后即刻行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8 年 1 月至 2023 年 1 月在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确诊的 63 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局部晚期前列腺癌患者,所有患者均为超声引导下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活检确诊,其中实验组 37 例,病理确诊后即刻接受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术后辅助内分泌治疗;对照组 26 例,先接受 3 个月新辅助内分泌治疗,再行根治术,术后给予辅助内分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留置尿管时间、切缘阳性率、直肠损伤、淋巴结阳性率、尿瘘和淋巴漏发生率、PSA水平变化、术后尿控、生化复发及远处转移方面的差异.结果 对照组接受新辅助内分泌治疗后,血清PSA、前列腺体积、临床分期明显降低;实验组切缘阳性率相比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留置尿管时间、直肠损伤、淋巴结阳性率、尿瘘和淋巴漏发生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 18~36 个月,两组患者术后 1 个月血清PSA水平、术后 6 个月完全尿控率、术后 1 年、2 年生化复发及远处转移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局部晚期前列腺癌确诊后即刻行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是临床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案.新辅助内分泌治疗使局部晚期前列腺癌肿瘤分期降级、切缘阳性率降低,前列腺体积明显缩小,获得更大操作空间,不增加手术风险.

    前列腺癌新辅助内分泌治疗局部晚期前列腺癌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

    不确定期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抗病毒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艾骞赵智蓉吴月李海雯...
    5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新版指南(2022 年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下不确定期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 2020 年 8 月 1 日至 2024 年 7 月 31 日期间在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 170 例初治HBV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中ALT正常的不确定期患者抗病毒治疗后 12 周、24 周、48 周及未抗病毒治疗 48 周临床指标变化.结果 (1)在170 例ALT正常的不确定期HBV感染患者中,治疗组 125 例(HBeAg阳性 36 例,HBeAg阴性 89 例),未治疗组 45 例;治疗组 48 周 HBV-DNA载量和HBsAg滴度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未治疗组HBV-DNA载量呈上升趋势,HBsAg滴度略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HBeAg阳性的治疗组患者 48 周CVR率为 66.67%(24/36),HBeAg阴性的患者为 95.51%(85/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组48 周GGT和AFP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未治疗组ALT、GGT和AFP则反而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4)治疗组48 周的纤维化指标APRI、FIB-4 和LSM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5)治疗组48 周的安全性指标CREA、血钙、血磷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按照新版指南扩大抗病毒适应症相关标准对ALT正常的不确定期HBV感染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在HBV-DNA控制、CVR率和纤维化指标改善等方面均具有良好的疗效,且具有较好的肾脏安全性,但可能存在钙磷代谢紊乱导致骨质疏松的风险,需要加强检测与预防.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不确定期抗病毒治疗

    肺癌患者病耻感现状及影响因素

    杨倩蓉曹雪杨娇赵燕秋...
    60-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云南地区肺癌患者病耻感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于 2022年 7 月至 2023 年 7 月从云南省某三级肿瘤专科医院中选取 248 例肺癌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和中文版肺癌患者病耻感量表对其进行人口学特征和病耻感的调查.结果 肺癌患者病耻感总分为(96.92±14.87)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文化程度、长期居住地、民族及家庭关系是影响肺癌患者病耻感的因素(P<0.05).结论 肺癌患者病耻感处于较高水平.文化程度高、长期居住在农村、少数民族和家庭关系较好的肺癌患者病耻感水平更高.可通过提高医疗资源的可及性、建立完善的社会支持系统、关注并尊重肺癌患者的文化差异和信仰,给予肺癌患者更多的理解、支持和鼓励,降低肺癌患者病耻感水平.

    肺癌病耻感现状影响因素

    青少年抑郁患者自伤或自杀的心理特征和疼痛耐受

    许琳苑赵华君李超苏燕...
    68-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出现自伤或自杀的影响因素以及疼痛耐受度.方法 选取 2023年 1 月至 2024 年 5 月在云南省精神病医院和昆明市精神病院被确诊为抑郁障碍的 96 名青少年进行研究,30 d内有自伤或自杀行为的为案例组(n=61),30 d以上或无自伤或自杀行为的为对照组(n=35).采用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米式边缘性人格障碍检测表(MSI-BPD)、房树人绘画测验(HTP)和哥伦比亚自杀严重程度评定量表(C-SSRS)评估调查.其中有 72 例用艾德堡HP-50 测痛仪器完成了对皮肤压痛阈值的测试 2 d内有自伤或自杀行为组n=12,2 d以上有自伤或自杀行为组n=60).结果 (1)两组性别、年龄分析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0 d以内组女性比例更高,年龄更小;(2)30 d以内组的PHQ-9 得分为(19.59±5.99)分、PHQ-9 第 9 题("有不如死掉或用某种方式伤害自己的念头")得分为(2.41±0.97)分、MSI-BPD得分为(7.43±1.61)分;30 d以上组的PHQ-9 得分为(10.89±7.99)分、PHQ-9 第 9 题得分为(1.00±1.11)分、MSI-BPD得分为(5.40±3.13)分,两组经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结果显示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在30 d以内组的房树人 47 项绘画特征中的 5 项绘画特征(重心偏移、头发不凌乱或无头发、无山、无太阳和无花草)出现的比例更高,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96 例患者两组绘画特征在以 30 d内有无自伤自杀行为为因变量的二元逻辑回归分析中,无花草、PHQ-9 第 9 题得分是青少年抑郁症患者 30 d内出现自伤或自杀行为的危险因素(OR无花草=7.934、ORPHQ-9 第 9 题得分=3.554);(5)对72 例疼痛测试组中,2 d内出现自伤或自杀行为的青少年抑郁患者皮肤压痛阈值(8.83±4.27)N明显高于时间超过 2 d的患者(6.48±3.00)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201,P<0.05),且PHQ-9 第 9 题得分更高[(2.50±0.67)分VS(1.87±0.9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201,P<0.05).结论 HTP绘画中无花草绘画特征、有更强的自杀意念或自杀企图是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出现自伤或自杀行为的危险因素,2 d内自伤自杀患者比 2 d外自伤自杀患者的疼痛阈值更高.

    青少年抑郁障碍自伤或自杀行为房树人绘画测验压痛阈值

    征稿启事

    77,后插1-后插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