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同济大学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同济大学

王佐林

双月刊

1005-4979

omsj399@hotmail.com

021-66527963

200072

上海市延长中路399号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Oral and Maxillofacial Surger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我国口腔颌面外科界最早的一本专业性学术期刊。主要刊登口腔颌面外科及相关学科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的新成果、新技术,以及临床经验等文摘。设有专家论坛、基础研究、临床研究、临床总结、病例报道、综述、讲座等栏目。内容丰富、信息量大、读者面广,深受口腔医学院师生、口腔颌面外科和相关学科的医务人员及科技工作者的欢迎。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近红外荧光引导手术在口腔癌治疗中的应用及展望

    谢狄亚肖涛单丹妮周婷...
    251-258页
    查看更多>>摘要:口腔癌原发灶的完整切除及颈部转移淋巴结的彻底清扫,是口腔癌手术治疗成功的关键.然而,在手术过程中,除了依赖冰冻活检技术外,手术医生尚无便捷、有效的辅助手段评估肿瘤根治的彻底性.近年来,以近红外荧光(near-infrared fluorescence,NIF)成像技术为基础的荧光引 导手术(fluorescence-guided surgery,FGS)逐渐成熟,为医生提供了重要的术中实时辅助,得到广泛认可和应用,而其在口腔癌外科治疗中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介绍该技术在口腔癌手术中的具体临床应用场景,讨论目前尚存的挑战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期为临床应用和研究提供参考.

    口腔鳞状细胞癌吲哚菁绿近红外荧光成像荧光引导手术

    征稿启事

    258,330页

    敲除巨噬细胞Zfp260通过抑制M1型极化减轻小鼠牙周炎症

    熊瑾王佐林
    259-2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锌指蛋白260(zinc finger protein 260,Zfp260/ZNF260)对巨噬细胞极化和牙周炎牙槽骨吸收的影响.方法: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检测人/野生型小鼠炎症牙周组织中ZNF260/Zfp260的表达.RT-qPCR检测RAW264.7细胞在炎症和非炎症环境中Zfp260的表达.繁育巨噬细胞内特异性敲除Zfp260小鼠,分别构建flox/flox对照鼠(Zfp260f/f;Lyz2-cre-)和条件性敲除(conditional knockout,cKO)鼠(Zfp260f/f;Lyz2-cre+)牙周炎模型,micro-CT、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 and eosin,HE)染色观察牙槽骨形态变化.RT-qPCR、蛋白质印迹法观察应用特异性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沉默Zfp260表达对RAW264.7极化的影响.RT-qPCR、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牙周组织中M1、M2型极化标志分子的表达.结果:人/野生型小鼠炎症牙周组织中ZNF260/Zfp260的表达明显高于健康组.炎症环境下RAW264.7细胞中Zfp260的表达明显上调.cKO小鼠的牙周炎侧骨吸收小于flox/flox小鼠.沉默Zfp260表达可抑制RAW264.7在炎症环境下的M1型极化,且cKO小鼠的炎症牙周组织中M1型极化标志分子的表达明显少于flox/flox小鼠.结论:干扰巨噬细胞Zfp260的表达可抑制M1型极化并减轻牙周炎导致的牙槽骨吸收.

    锌指蛋白牙周炎巨噬细胞极化

    TDP-43对LPS刺激下小鼠牙龈成纤维细胞影响的实验研究

    许慧琳苏俭生
    268-2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 TARDNA 结合蛋白-43(TARDNA binding protein-43,TDP-43)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诱导的炎症微环境中小鼠牙龈成纤维细胞(mouse gingival fibroblasts cells,MGFs)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野生型C57BL/6J小鼠的牙龈成纤维细胞.设置不同浓度及处理时间的LPS刺激,通过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技术检测相关炎症因子的mRNA表达量,筛选出最佳处理条件.对细胞进行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炎症微环境下MGFs中TDP-43的变化.使用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转染技术敲低MGFs中的TDP-43,并测定转染效率.设置3个实验组:阴性对照组(NC组)、LPS诱导对照组(NL组)和TDP-43敲低+LPS诱导组(SL组).利用RT-qPCR技术检测部分炎症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黏附相关因子mRNA的表达情况.应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部分炎症因子、黏附相关因子蛋白表达情况.使用天狼星红染色法探究细胞内胶原沉积情况.结果:最佳LPS刺激的浓度为100 ng/mL,时间为6 h;在无LPS刺激的状态下,MGFs中的TDP-43基本在细胞核内,LPS刺激后,TDP-43出现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中;成功使用siRNA转染MGFs构建敲低TDP-43的细胞模型,转染效率接近50%;在LPS刺激下,TDP-43敲低的实验组(SL组)与对照实验组(NL组)相比,炎症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黏附相关因子mRNA的表达量出现下调(P<0.05),且部分黏附相关蛋白及炎症因子蛋白的表达量也显著下调;在胶原沉积方面,SL组和NL组相较于NC组都有减少(P<0.05),但NL组和SL组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LPS诱导MGFs处于炎症微环境时,TDP-43出现由核内向核外移动的趋势;且TDP-43对LPS诱导的MGFs炎症微环境下炎症因子、黏附相关因子及基质金属蛋白酶表达起正向调控作用,对胶原沉积的影响不明显.

    TDP-43脂多糖牙周炎小鼠牙龈成纤维细胞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声明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编辑部
    275页

    索拉非尼抑制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的自噬、增殖及迁移

    熊建哲张昊余伟
    276-2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甲苯磺酸索拉非尼(Sorafenib tosylate,ST)对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CAL-27细胞自噬、增殖、迁移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索拉非尼处理CAL-27细胞,使用CCK-8法和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其增殖活性;通过细胞划痕实验检测其对CAL-27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通过蛋白质印迹法检测Beclin1、LC3B、PCNA的表达.用自噬激活剂雷帕霉素(rapamycin,RA)预处理CAL-27细胞,检测激活自噬后索拉非尼对CAL-27细胞增殖、迁移和Beclin-1、LC3B、PCNA表达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索拉非尼可显著抑制CAL-27 的细胞增殖和迁移;索拉非尼使Beclin-1和PCNA表达下降、LC3B的胞质形式LC3Ⅰ和LC3B的脂质形式LC3Ⅱ的表达上升;但用RA预处理CAL-27细胞激活自噬后,索拉非尼对CAL-27细胞的增殖、迁移的抑制作用被削弱,Beclin-1和PCNA的表达上升,LC3B的胞质形式LC3 Ⅰ和LC3B的脂质形式LC3Ⅱ的表达下降.结论:索拉非尼可能通过下调Beclin-1抑制自噬,从而抑制CAL-27细胞的增殖和迁移,为OSCC提供潜在的治疗策略.

    口腔鳞状细胞癌自噬增殖迁移索拉非尼

    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下颌偏斜患者正颌手术前后髁突形态变化的研究

    史红丽孙秀梅肖艳菊李男男...
    282-2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正颌手术对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下颌偏斜患者髁突形态的影响,以及不同偏斜程度患者髁突形态和变化的差异.方法:选取20例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伴下颌偏斜患者,根据颏下点偏离值(menton deviation,MD)分为A组(轻度偏斜组:4 mm ≤ MD<10 mm)和B组(重度偏斜组:MD≥10 mm),每组各10例.将患者术前(T1)、术后6个月(T2)颅面部CT数据导入Proplan CMF软件,三维重建获得髁突模型,读取髁突体积、表面积,计算髁突形态学指数(morphometric index,MI).结果:T2 时 A 组偏斜侧(the deviated side,DS)与非偏斜侧(the non-deviated side,NDS)髁突体积与表面积均减小(P<0.05);2组T1、T2时NDS髁突体积、表面积、MI均大于DS,双侧差异的统计学意义,B组更显著;A组各指标数值大于B组,2组DS各指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较T1时髁突变化幅度不同,2组DS体积、表面积变化幅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颌手术会导致术后髁突体积与表面积减小,且术后6个月时轻度偏斜组髁突体积与表面积减小的统计学差异更加显著.患者DS髁突体积、表面积及MI小于NDS,轻度偏斜者DS髁突体积、表面积及MI大于重度偏斜者,术后髁突形态变化与偏斜程度相关.

    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下颌偏斜正颌手术髁突形态三维重建

    下前牙唇侧骨壁厚度和正中舌孔深度的CBCT测量及其临床意义

    曾识锦李姝宏周利平谢翠柳...
    289-2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应用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测量下前牙唇侧骨壁厚度及正中舌孔(medial lingual foramina,MLF)深度,为下颌前牙区即刻种植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利用CBCT测量200例18~40岁患者的双侧下颌中切牙、侧切牙和尖牙釉牙骨质界下2.0 mm(P1)、5.0 mm(P2)和8.0 mm(P3)的唇侧骨壁厚度及MLF与牙槽嵴的距离.结果以均值±标准差((x)±s)表示,采用SPSS 25.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P1位点上,下颌中切牙、侧切牙和尖牙厚度<1.0 mm的占比为81.0%、87.0%和91.5%;P2位点上,中切牙、侧切牙和尖牙厚度<1.0 mm的占比为94.0%、98.0%和95.0%;P3位点上,中切牙、侧切牙和尖牙厚度<1.0 mm的占比为35.5%、65.5%和70.0%;男性在中切牙的P2处和尖牙的P2、P3处的骨壁厚度大于女性(P<0.05).MLF男女检出率分别为97.9%和9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LF与牙槽嵴的距离最短的为11.4 mm,二者的距离有7.2%小于14.0 mm,78.4%为14.0~24.0 mm,14.4%大于24.0 mm;MLF多数为1个,占比72.2%,最多者为3个;发现直径过大的"大舌孔".结论:下颌前牙唇侧骨壁多数<1.0 mm,仅在下颌中切牙釉牙骨质界下8.0 mm处骨质稍有增厚.MLF对种植术而言一般较为安全,但其位置、数量和直径也存在变异.

    下颌前牙即刻种植唇侧骨壁厚度正中舌孔锥形束CT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参考文献著录要求示例

    294页

    浓缩生长因子在促进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后创面愈合及术后反应中的应用

    张广野熊际文杨士毅王刚...
    295-2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浓缩生长因子(concentrated growth factor,CGF)在促进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牙创面愈合中的疗效,及对第二磨牙远中骨缺损深度(osseous defect depth,ODD)、临床附着水平(clinical attachment level,CAL)及疼痛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我院拔除下颌阻生第三磨牙的患者共96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48)及对照组(n=48).对照组在拔牙后不填入任何植入物,研究组填入CGF凝冻物.比较2组患者的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面部肿胀情况、疼痛应激指标[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半乳糖胺(galactosamine,Gal)、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 related peptide,CGRP)]含量、ODD、CAL及术后生活质量[术后症状严重程度(postoperative symptom severity,PoSSe)量表].结果:术后1、3 d,研究组的VAS评分分别为(3.72±0.56)、(2.94±0.43)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81±0.61)、(3.86±0.57)分(P<0.001);术后研究组的面部肿胀度为(2.79±0.64)mm,低于对照组的(5.46±1.22)mm(P<0.001);2组术后 3 d 的 5-HT、Gal、CGRP 水平均高于术前,研究组分别为(2.46±0.68)ng/mL、(9.56±1.42)nmol/mL、(1.76±0.52)ng/mL,均低于对照组的(3.15±0.46)ng/mL、(13.19±1.08)nmol/mL、(2.89±0.44)ng/mL(P<0.001);术后6个月,2组的ODD、CAL水平均低于术后1周,研究组分别为(4.21±0.87)、(0.48±0.12)mm,均低于对照组[(5.75±0.61)、(0.73±0.19)mm,P<0.001];研究组的各项PoSSe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CGF可降低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牙后患者术后疼痛应激指标水平,改善其拔牙后的疼痛及面部肿胀情况,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浓缩生长因子下颌阻生第三磨牙第二磨牙远中骨缺损深度临床附着水平疼痛应激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