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口腔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口腔医学
口腔医学

王林

月刊

1003-9872

kqyx@njmu.edu.cn

025-86658322

210029

江苏南京市汉中路136号

口腔医学/Journal Stomatolog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最早创刊的全国性口腔医学学术期刊之一,由南京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主办。主要报道国内外口腔医学最新研究动态和技术进展,开设有口腔基础研究、临床研究、专栏论著、口腔预防研究、调查研究、门诊管理、临床经验、病例报道、综述等栏目。杂志注重贯彻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实行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理论基础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具有较高的学术地位和知名度,为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国内重要数据库来源期刊,并为《中国医学文摘.口腔医学》、《中文科技目录-医药卫生》等检索期刊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从修复体设计谈植体周炎的预防

    周毅李梦雪
    865-871页
    查看更多>>摘要:植体周炎直接影响种植治疗的长期成功.种植修复体的穿龈部分材料、形态和基台-种植体适合性,龈上修复体的外形和清洁通道的设计以及修复体固位方式等均可能影响种植体周围的菌斑控制,从而影响植体周炎的发生.通过合适的上部修复设计可减少或预防植体周炎的发生.

    修复体设计菌斑控制植体周炎

    VEGF和PDGF联合诱导的BMSCs膜片复合马鹿角粉/PVA支架的体内成血管相关研究

    裴培周琦琪赵小琦韩祥祯...
    872-8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BB,PDGF⁃BB)诱导的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的细胞膜片-马鹿角粉/PVA支架回植动物体内后,相关成血管因子的表达.方法 选取36只10周龄的雄性SD大鼠,体重控制在(250±30)g,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将3D打印的马鹿角粉/PVA支架回植大鼠肾被膜后进行大体观察、苏木精-伊红染色、血管计数、RT⁃PCR.回植动物时分为3组,实验组:生长因子诱导BMSCs膜片-支架复合物;对照组:BMSCs膜片-支架复合物;空白组:造模后不移植任何材料.结果 经回植取材后实验组中成血管相关因子血管生成素⁃1(angiogenin⁃1,Ang⁃1)、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s⁃1,IGF⁃1)的表达增高(P<0.05),苏木精-伊红染色中实验组可见有更多的新生血管生成,血管计数实验组高于对照组.结论 VEGF与PDGF联合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膜片-马鹿角粉支架有效促进新血管的生成,有助于组织工程骨的血管化.

    VEGFPDGF成血管细胞膜片组织工程

    稀土纳米复合材料Ce/Ag/ZnO对白念珠菌的氧化应激抗菌机制研究

    刘连升吴江张国梁吕玉光...
    878-8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稀土纳米复合材料Ce/Ag/ZnO对口腔白念珠菌的氧化应激抗菌机制.方法 通过细菌平板培养、绘制细胞生长曲线、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以及氧化应激相关生化指标检测等实验方法,探究该材料对白念珠菌的抗菌机制.结果 稀土纳米复合材料Ce/Ag/ZnO作用于白念珠菌时,其MIC、MBC分别为0.156 mg/mL、0.313 mg/mL;SEM观察发现细菌皱缩塌陷、内容物泄漏,细胞膜严重破坏;细菌的活性氧(ROS)水平、脂质过氧化(LPO)程度以及过氧化氢酶(CAT)活力值均有明显升高(P<0.05).结论 稀土改性的纳米材料具有良好的抗菌效果,揭示其通过诱导白念珠菌内部产生氧化应激反应的抗菌机制,为未来该材料应用于义齿基托制作,预防口腔义齿性口炎发生提供理论支持.

    稀土纳米复合材料Ce/Ag/ZnO白念珠菌氧化应激抗菌机制

    柚皮苷对早期釉质龋再矿化的影响

    刘思瑶陈红星黄雨亭潘爽...
    883-8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不同浓度的柚皮苷溶液对早期釉质龋再矿化的作用.方法 通过体外脱矿方法建立人前磨牙早期釉质龋模型,利用不同浓度的柚皮苷溶液作为实验药物,氟化钠(NaF)和去离子水(DW)分别为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对样本进行再矿化处理.用电子探针观察和分析釉质表面脱矿前、后的图像变化及钙磷比值.结果 电子探针结果显示,去离子水组釉质表面呈典型的脱矿表现,为蜂窝状疏松结构;NaF组可形成均匀球形沉积区;不同浓度柚皮苷溶液组可见不规则沉积物覆盖于脱矿后釉质的蜂窝状表面,并且随着浓度的升高,沉积物由疏松逐渐变为致密.实验组钙磷比值低于NaF组(P<0.05).1、10、20和50 mg/mL柚皮苷溶液组的钙磷比与DW组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100 mg/mL柚皮苷溶液组与1 mg/mL柚皮苷溶液组、10 mg/mL柚皮苷溶液组、和DW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浓度的柚皮苷溶液可促进早期釉质龋的再矿化,其作用效果随着浓度的升高而增强.

    柚皮苷早期釉质龋脱矿再矿化

    20例上颌无牙颌种植固定修复的临床疗效观察

    姚源邱憬汤春波王琰玲...
    888-8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回顾性分析上颌无牙颌患者行种植固定修复恢复牙列缺失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7年—2020年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行上颌无牙颌种植固定修复的20例患者,共植入109枚植体,观察比较术后即刻及随访过程中种植体存留率及边缘骨吸收情况;通过OHIP-EDENT(Oral Health Impact Profile⁃EDENT)问卷、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牙列缺失修复的临床效果,应用SPSS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在随访期间,109枚种植体中有3枚因骨结合失败而被取出,种植体存留率为97.24%.植体周边缘骨吸收(MBL)约0.74 mm/年,OHIP⁃EDENT问卷平均得分为8.00,VAS平均得分为9.15.结论 上颌无牙颌种植固定修复短期临床效果稳定,患者满意度较高.

    上颌无牙颌种植固定修复回顾性研究边缘骨吸收

    树脂充填结合多牙位冠向复位瓣技术治疗非龋性牙颈部病变合并牙龈退缩的临床疗效

    范雅丹董家辰
    893-8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树脂充填结合多牙位冠向复位瓣技术(multiple coronally advanced flap,MCAF)治疗伴非龋性牙颈部病变(noncarious cervical lesion,NCCL)合并牙龈退缩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伴NCCL的多牙位牙龈退缩患者3例,使用树脂充填+MCAF,并结合上皮下结缔组织移植术(subepthelial connective tissue graft,SCTG)进行缺损区域软硬组织的修复.术后随访3年,比较手术前后的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出血指数(bleeding index,BI)、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LI)、退缩高度(recession height,RH)、角化龈宽度(keratinized tissue width,KTW)、牙龈厚度(gingiva thickness,GT),并计算根面覆盖美学评分(root coverage esthetic score,RES)评价术后长期随访的美学效果.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3例患者,共10个位点.PD由(1.10±0.32)mm至(1.65±0.34)mm,P=0.001;BI由0.10±0.32至0.50±0.53,P=0.037;PLI由0.30±0.48至0.40±0.52,P=0.660;10个位点均获得了100%的根面覆盖率和角化龈宽度、牙龈厚度的增加,P值分别为<0.000、0.003、<0.000.术后3年随访的RES为(9.40±0.95)分.结论 树脂充填结合MCAF+SCTG技术可以修复NCCL造成的牙颈部硬组织缺损和牙龈软组织缺损,美学效果良好.

    非龋性牙颈部病变牙龈退缩树脂充填多牙位冠向复位瓣

    下颌管分支的锥形束CT观测研究

    杨鑫王承煜王珏范亚伟...
    900-9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研究下颌管分支的分布情况及相关数据,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和依据.方法 对400例(共800侧下颌骨)山西地区成年人,拍摄CBCT后对下颌管分支的出现情况及其长度、直径和角度进行测量分析,探究性别、左右侧及各年龄层对下颌管分支的影响.结果 400例患者中下颌管分支的发生率为40.75%(163/400),共发生于248侧(31.0%)下颌骨中.下颌管分支的分型中,磨牙后管、牙管、前行管和颊舌侧管的比例分别为45.97%、23.39%、28.63%和2.02%,下颌管分支的直径平均为(1.18±0.36)mm,长度平均为(12.58±4.72)mm,与下颌管主干的夹角平均为42.46°±18.14°.结论 山西地区成年人群的下颌管分支发生率较高,尤其在磨牙后区较常见,在行下颌后牙区外科手术前,建议拍摄CBCT预估风险,避免发生术中损伤导致严重的并发症.

    下颌管分支锥形束CT发生率磨牙后管

    数字模型分析在垂直型食物嵌塞治疗中的应用

    张力姚丽娜袁玮秦冰...
    905-9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运用数字模型进行咬合接触分析,指导咬合接触重建.探讨数字化技术在治疗垂直型食物嵌塞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74例垂直型食物嵌塞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使用3shape口内扫描仪获取牙齿解剖形态及咬合关系信息,生成数字化模型,对数字模型上显示的咬合接触区接触分布及强度进行分析、诊断.对照组常规使用咬合纸检查咬合接触.两组患者均采用调牙合和微创修复治疗方式改善咬合接触.术后1个月进行临床效果评估,统计两种方法咬合接触位点重叠率.结果 食物嵌塞治疗有效率试验组94.59%,对照组97.30%,两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种方法咬合接触位点重叠率95.7%.结论 使用数字模型对食物嵌塞进行分析诊断操作简便直观,能正确指导临床调牙合与咬合接触重建.

    数字化模型食物嵌塞调牙合咬合接触

    微种植钉联合NiTi片段弓长距离前移下颌磨牙的临床效果评价

    马晓晴项飞张玲丁伟丽...
    910-9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微种植钉联合NiTi片段弓长距离前移下颌第二、第三磨牙,关闭第一磨牙拔牙间隙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下颌第一磨牙严重龋损,第二磨牙、第三磨牙健康的青少年病例16例.分期拔除下颌第一磨牙近、远中牙根,微种植钉提供支抗,NiTi片段弓提供单力偶、双力偶辅助第二磨牙直立,实现整体前移关闭间隙.采用Graphpad Prism 6.0软件包对治疗前、后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 所有第二磨牙移动到位,与邻牙、对颌牙建立良好的咬合关系.下前牙长轴、第二磨牙牙轴及其牙周探诊深度与治疗前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10例第三磨牙自动漂移到位,6例局部片段弓辅助移动到位.结论 微种植钉配合NiTi片段弓可提供磨牙整体前移所需要的力和力矩.

    微种植钉磨牙前移力偶NiTi片段弓

    骨性Ⅰ类女性下切牙先天缺失者颏部形态的三维研究

    李婧张卫兵
    915-9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重建并测量先天性下切牙缺失的骨性Ⅰ类成年女性的颏部形态,探讨下切牙缺失对颏部形态的影响.方法 根据相应的纳入标准,选取113例女性患者治疗前CBCT数据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60例)与对照组(53例).对其进行线距、面积、体积测量.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在颏部与下颌骨发育及面部美学评价上有统计学差异.研究组下颌骨的综合发育长度、下颌体横向发育、下尖牙之间的牙槽骨发育宽度、颏突上方的牙槽突体积、颏孔前方的下颌骨发育以及下颌联合矢状截面积均弱于对照组,研究组颏前点距面平面距离较远.结论 先天性下切牙缺失对骨性Ⅰ类成年女性颏部的形态与位置存在影响,下前牙段牙槽突横向的发育减弱,并向远端辐射,影响下颌骨整体发育,颏部体积并未发生显著改变.研究组的颏部突度相对增加,面部的美学评价提高.

    颏部下切牙先天缺失三维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