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口腔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口腔医学
口腔医学

王林

月刊

1003-9872

kqyx@njmu.edu.cn

025-86658322

210029

江苏南京市汉中路136号

口腔医学/Journal Stomatolog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最早创刊的全国性口腔医学学术期刊之一,由南京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主办。主要报道国内外口腔医学最新研究动态和技术进展,开设有口腔基础研究、临床研究、专栏论著、口腔预防研究、调查研究、门诊管理、临床经验、病例报道、综述等栏目。杂志注重贯彻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实行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理论基础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具有较高的学术地位和知名度,为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国内重要数据库来源期刊,并为《中国医学文摘.口腔医学》、《中文科技目录-医药卫生》等检索期刊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NF-κB信号通路调控对粪肠球菌脂磷壁酸刺激下巨噬细胞PD-L1表达的影响

    杨艳玲刘润泽孙青范伟...
    481-4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粪肠球菌脂磷壁酸(lipoteichoic acid,LTA)对巨噬细胞免疫检查点——细胞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 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ligand 1,PD-L1)表达的影响及调控机制.方法 用不同浓度 LTA 刺激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系(RAW264.7)建立体外模型,利用流式细胞术、qRT-PCR、蛋白免疫印迹、细胞免疫荧光检测PD-L1 表达与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p65 磷酸化水平;NF-κB通路抑制剂BAY 11-7082 预处理巨噬细胞,通过以上方法进一步检测PD-L1、p65 磷酸化表达变化.结果 LTA可明显诱导RAW264.7 细胞中PD-L1 表达,提高p65 磷酸化水平(P<0.05);抑制NF-κB信号通路后,p65 磷酸化水平明显降低,同时PD-L1 表达减少(P<0.05).结论 LTA可促进PD-L1 在巨噬细胞中的表达,该过程受到NF-κB信号通路的调控,为进一步理解慢性根尖周炎发病机制及其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粪肠球菌脂磷壁酸免疫检查点NF-κB

    敲低Sec31A对头颈鳞状细胞癌恶性表型的影响

    何垚赵振远高腾林鹏...
    487-4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敲低Sec31A对头颈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HNSCC)恶性表型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从TCGA数据库中获得HNSCC组织与癌旁组织的转录组测序数据并比较Sec31A的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染色分析Sec31A在HNSC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利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比较Sec31A与HNSCC患者预后的关系;在HNSCC细胞系HN6、HN4 中转染小干扰质粒 si-Sec31A、si-NC,通过 CCK-8 实验、平板克隆实验、划痕愈合实验和 Transwell 实验检测Sec31A敲低后对HNSCC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通过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WB)实验检测HN6 及HN4 敲低Sec31A后细胞中PI3K/AKT/mTOR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构建HN6-siSec31A和HN6-siNC的转染稳定细胞株接种于裸鼠皮下进一步验证Sec31A在体内的成瘤作用.结果 TCGA数据显示Sec31A在HNSCC组织中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1),且Sec31A高表达与患者的预后不良显著相关(P<0.05),免疫组化染色显示Sec31A在HNSCC中表达强于正常组织;在HN6 和HN4 细胞中,敲低Sec31A后,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明显弱于对照组;通过WB实验发现,HN6、HN4 转染si-Sec31A后,p-PI3K、p-AKT、p-mTOR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HN6 敲低Sec31A后在裸鼠皮下的移植瘤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结论 敲低Sec31A后可以抑制HNSCC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能力,可能是通过PI3K/AKT/mTOR通路发挥作用.

    Sec31A头颈鳞状细胞癌分子靶向治疗PI3K/AKT/mTOR通路

    载槲皮素明胶微球对MC3T3-E1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董伟杰苏庭舒忻贤贞
    494-4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负载槲皮素的明胶三维多孔(G-quercetin)微球作为骨组织材料的可行性.方法 利用乳化法制备负载槲皮素的多孔明胶微球,扫描电镜观察微球形态,通过免疫荧光染色、活死细胞染色和CCK-8、碱性磷酸酶(ALP)染色及茜素红染色检测微球的细胞毒性及其对小鼠胚胎成骨细胞前体细胞(MC3T3-E1)黏附、增殖及分化的影响,RT-PCR检测成骨相关基因Runx-2、ALP、OPN、OCN表达.结果 扫描电镜结果显示制备的载槲皮素明胶三维微孔材料具有多孔结构.细胞黏附检测显示细胞能够在微球表面铺展良好.与对照组相比,活死细胞染色、CCK-8 结果显示该微球无明显细胞毒性(P>0.05);与G-quercetin微球共培养的MC3T3-E1 ALP表达和体外矿化增加;PCR结果显示 Runx-2、ALP、OCN、OPN表达明显增高(P<0.05).结论 载槲皮素明胶微球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能够促进MC3T3-E1 体外成骨分化,有望作为新型骨组织工程生物材料应用于临床.

    明胶槲皮素微球成骨分化骨组织工程小鼠胚胎成骨细胞前体细胞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调控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发展及预后的相关研究

    伊婕丁宇洁单雨菲顾佳麒...
    500-5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NETs)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 通过免疫检测技术对OSCC组织中NETs的表达情况进行了确认,随后对不同NETs表达水平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进行了分析.通过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健康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并使用佛波酯(phorbol 12-myristate 13-acetate,PMA)诱导NETs生成,将其与OSCC细胞共培养后,通过CCK-8 细胞增殖实验检测OSCC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通过Transwell细胞迁移实验和细胞划痕实验检测OSCC细胞迁移能力的变化;通过蛋白免疫印迹实验(Western blotting,WB)检测NETs对OSCC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过程的调控.结果 NETs在OSCC中的表达水平高于正常组织(P<0.001),NETs高表达患者较NETs低表达患者预后更差(P<0.05),NETs表达水平与OSCC患者的临床分级、浸润和复发程度相关(P<0.05).NETs可促进Cal27 和HN6 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P<0.05),抑制了上皮标志物的蛋白表达,并促进了间充质标志物的蛋白表达(P<0.05),这些作用可被NETs抑制剂DNaseⅠ逆转.结论 NETs在OSCC中高表达,其可通过影响上皮间充质转化促进OSCC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并影响OSCC患者预后.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口腔鳞状细胞癌上皮间充质转化

    《口腔医学》杂志投稿须知

    《口腔医学》编辑部
    507页

    骨质情况对计算机辅助设计种植导板应用精确性的影响分析

    钱雨馨李建张建兰张施璇...
    508-5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针对拟种植区骨质较差的患者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种植导板并评估其精确性,以探讨种植体周不同骨质对植入精度的影响.方法 对 29 例符合纳入标准、骨质相对较差的单牙种植患者相关临床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使用3Shape Implant Studio软件设计种植方案并制作数字化导板,全程引导下完成种植体植入,并记录植入扭力和ISQ值,以评价种植体初期稳定性.借助术后CBCT影像逆向构建种植体实际植入位置,结合术前设计方案,评价种植体植入的三维偏差,分析术前设计和术后种植体周围骨质情况.结果 本研究中在骨质较差患者中全程应用数字化导板,除 3 枚种植体外,其余种植体初期稳定性均≥20 N·cm;种植体实际植入颈部偏差为(0.94±0.59)mm,根尖部偏差为(1.40±0.81)mm,角度偏差为4.10°±2.99°,骨质对角度偏差影响更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种植体体部 1/3 周围D3 类骨质占比越高,其颈部、根尖和角度偏差越小,而D5 类骨质占比越高,植入偏差越大.结论 针对骨质较差的患者,在以修复为导向的前提下,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增加种植体周D3 类骨质占比,采用全程数字化导板引导植入,可提高种植体初期稳定性;导板应用过程中需关注骨质对种植体角度偏差的影响.

    牙种植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作精度手术导板

    骨性Ⅲ类患者双颌正颌手术后上气道形态变化与颌骨移动量的相关性研究

    李根郭松松蔡观慧孙莲...
    515-5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one beam computer tomography,CBCT)探究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双颌手术后上气道形态变化,以及颌骨移动与气道变化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纳入44 例Ⅲ类双颌手术患者(男性21 例,女性23 例).采集患者术前及术后 3~6 个月内CBCT数据,使用Dophin3D 11.95 软件行测量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非参数Wilcoxon秩和检验分析上气道手术前后变化.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气道变化与颌骨移动量的相关性.结果 术后患者的上气道容积、正中矢状面纵截面积、最小横截面积明显减少(P<0.01).口咽区容积变化量与B点的变化量相关(P<0.05).随B点后退量的增加,上气道容积降低的显著性增加,当B点后退量>7mm时,上气道各区域容积均显著降低(P<0.01),同时患者气道最小横截面积的危险程度显著升高(P<0.01).结论 骨性Ⅲ类双颌手术可降低患者的上气道容积.术后上气道容积减少量与B点后退量相关.当行大量下颌后退(>7 mm)时,可造成上气道容积的显著减低,增加OSAHS患病风险.对上气道有狭窄倾向的患者,应适当调整方案以减少气道风险.

    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双颌手术上气道CBCT

    Cariostat法对成年患者的龋活跃性检测的效果评价

    卞成玥关卓孙思怡崔闯...
    522-5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Cariostat检测法用于成年患者患龋风险评估的可行性,为不同年龄段成年门诊患者的龋病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用Cariostat检测法对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门诊就诊的 52 例不同年龄段成年患者(18~24 岁,25~34岁,35~44 岁,45~54 岁,≥55 岁)进行龋活跃性检测.并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口腔健康调查基本方法》第 5 版的标准进行口腔检查,同时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用于Cariogram系统评估.口腔检查包括牙列状况、患龋情况等,问卷调查包括饮食习惯、口腔保健习惯等.分析不同年龄段成年门诊患者患龋现状,用Cariostat法检测不同年龄段成年门诊患者的龋活跃性,得出其患龋风险等级,并与Cariogram系统评估的患龋风险等级进行比较,评价Cariostat检测法与Cariogram龋风险评估系统的一致性.结果 Cariostat检测法得出的不同龋风险等级的成年门诊患者低风险组与中、高风险组的龋面均有差异(P<0.05),Cariogram不同龋风险等级的成年门诊患者低风险组与中、高风险组的龋均、龋面均有差异(P<0.05);Cariostat检测法与Cariogram龋风险评估系统对成年患者龋风险等级的评估结果表明,在≥55 岁组Kappa值为 0.467(P<0.05),为中等一致性.结论 Cariostat检测法有利于了解成年门诊患者的龋活跃性,尤其是对 55 岁及以上患者更为准确有效.

    成年人龋风险评估CariostatCariogram龋病预防

    种植体周围炎中铁死亡的生物信息学分析与实验验证

    张哲维汪姣宏吴维董硕...
    527-5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种植体周围炎中与铁死亡相关的关键基因,探究调控种植体周围炎的潜在机制.方法 从GEO数据库中获取多个芯片数据,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及KEGG分析,STRING网站构建差异基因PPI网络;利用测试集对关键基因进行验证,并判断关键基因的诊断价值.通过免疫浸润分析获得 22 种免疫细胞在种植体周围炎组织中的含量及比例.对关键基因进行qRT-PCR与Western Blot(WB)验证.结果 种植体周围炎组织与正常牙龈组织共 1 138 个差异基因,其中29 个为铁死亡相关差异基因;种植体周围炎组织的基因表达主要涉及免疫反应激活等过程;铁死亡相关差异基因中的 5 个关键基因,即SOX2、GJA1、IL1B、GPX2 和CHAC1,在种植体周围炎组织中差异表达并有较高诊断价值.免疫浸润分析结果显示,在种植体周围炎组织中记忆B细胞、浆细胞等免疫细胞显著变化.qRT-PCR实验与WB实验证实关键基因mRNA与其转录的蛋白有明显的差异表达.结论 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与生物学验证筛选出种植体周围炎和铁死亡间的差异基因,为种植体周围炎的研究提供新思路.

    GEO数据库生物信息学种植体周围炎铁死亡差异基因

    关于作者署名的要求

    《口腔医学》编辑部
    53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