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口腔医学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口腔医学研究
口腔医学研究

樊明文

月刊

1671-7651

kqyxyj@163.com

027-87686117

430079

武汉市武昌珞瑜路237号

口腔医学研究/Journal Journal of Oral Science Research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口腔医学专业学术期刊。主要报道国内外口腔医学的最新理论与技术,为口腔医学临床和基础及教学服务,为读者服务。辟有焦点论著(附评论)、论著、综述、讲座、短篇报道、专业英语、病例报告、学术动态等十多个栏目,读者对象为全国各地口腔医疗、教学、科研人员,口腔专业学生、护理、医技人员等。本刊为双月刊,双月28日出版。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S3级临床实践指南在口腔医学的发展应用

    陈智黄心悦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口腔医学领域,新的国际S3级指南的出现为相关疾病患者的管理提供了高质量的推荐建议,在国际性指南的基础上,也需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改编和应用.本文旨在介绍S3级临床实践指南分级系统和基本方法学原理,并对指南改编和本土化应用现状进行简要介绍.

    临床实践指南S3级指南ADOLOPMENT临床实践

    防治儿童口腔黏膜炎的临床研究

    郭锦材周红慧
    6-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儿童口腔黏膜炎是儿科肿瘤患者在化疗、放疗等治疗后常见的并发症,具有发病率高、防治棘手等特点.近年来学者们对防治儿童口腔黏膜炎方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开展了临床研究,如帕利夫明、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激光、光动力、冷冻疗法、过饱和磷酸钙含漱液、氯己定含漱液、Mucosamin喷雾剂、聚普瑞锌海藻酸钠悬浮液、蜂蜜、维生素E等.本文就防治儿童口腔黏膜炎的临床研究做一综述,以期为儿童口腔黏膜炎的防治和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口腔黏膜炎儿童防治临床研究

    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口腔医学的应用潜力与挑战

    苏莉雯吴杨
    1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人工智能的重要分支,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生成式AI)近年来在各个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在医学领域,生成式AI也被认为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然而,随着这一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必须正视其所带来的伦理挑战和风险.本文旨在探讨生成式AI,特别是基于大语言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s,LLM)的技术,为进一步挖掘其在口腔医学科研、临床和教学中的潜力提供有益启示.

    生成式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人工智能伦理口腔医学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口腔颌面头颈部火器伤救治中的相关研究进展

    黄孝泳高瞻
    18-22页
    查看更多>>摘要:口腔颌面头颈部火器伤是现代战争中的高发伤、常见伤,它具有着感染风险大,致死率高的特点.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在临床中有着较为成熟的应用且疗效显著.近年来研究发现,VSD技术在火器伤救治中可以有效地促进引流预防伤口感染,VSD有望成为口腔颌面头颈部火器伤救治中的优选方法.本文就VSD技术在口腔颌面头颈部火器伤救治的优势和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负压引流火器伤感染

    欢迎订阅2024年《口腔医学研究》杂志

    22页

    口内血管吻合髂骨瓣修复颌骨缺损的临床应用

    卜琳琳张宏羽曹磊鸣刘冰...
    23-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介绍数字外科引导下利用口内血管吻合技术联合血管化游离髂骨瓣移植在颌骨重建中的临床操作与优势,探讨口内血管吻合技术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22年武汉大学口腔医学口腔颌面外科3例因颌骨良性肿瘤需行颌骨切除并同期修复的患者,术前对患者进行颌骨及髂骨CT扫描,制定虚拟手术计划,设计、制作取骨截骨导板,手术切除肿瘤,其中2例为口内入路切除,1例为口外入路切除.截取髂嵴部带血管蒂骨瓣,以面动静脉为受区吻合血管与髂骨瓣血管蒂进行吻合,从而完成髂骨瓣对颌面部缺损的重建修复.随访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并进行评估.结果:3例手术均成功完成,其中2例患者无口外切口,1例患者仅有一处原发灶切除为口外切口.术后患者恢复良好,颌面部结构基本对称且美观.结论:口内血管吻合技术与髂骨瓣及虚拟手术计划相结合可以取得良好的术后结果.口内吻合技术不仅可以完成口内颌骨病灶切除后重建,对于需经口外入路切除病灶的病例也有一定优势.

    口内血管吻合髂骨瓣颌骨重建

    《口腔医学研究》关于假冒本刊工作人员与作者联系的声明

    28页

    预防性经皮胃造瘘对口腔癌切除并同期修复重建术后术区感染影响的研究

    帕热克江·帕塔尔李晨曦克热木·阿巴司胡露露...
    29-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不同肠内营养方式对口腔癌根治性切除术并同期行修复重建术后术区感染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3年1月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颌面肿瘤外科接受口腔癌根治性切除术并同期行修复重建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给予的不同肠内营养方式,将纳入病例分为预防性经皮胃造瘘组(n=26)、鼻饲管组(n=54)及经口进食组(n=33).比较3组患者手术治疗后术区感染率、皮瓣坏死率情况.结果:预防性经皮胃造瘘组患者术区感染率显著低于鼻饲管组和经口进食组(P<0.05);3组间皮瓣坏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周患者体重指数、总蛋白、白蛋白、肌酐、红细胞压积值与入院时测量的差值在3组间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1).结论:预防性经皮胃造瘘可以有效降低口腔癌根治性切除术并同期行修复重建术后皮瓣感染率,值得临床推广.

    口腔癌修复重建术区感染预防性经皮胃造瘘

    不同类型气管套管联合自制堵管对气管切开术后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李审绥田旭东王伟丽唐正龙...
    35-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患者使用带气囊套管、金属气管套管联合自制堵管对气切后并发症的临床分析.方法:研究对象选择2020年6月~2023年8月在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行气管切开的100例患者,随机分组,对其进行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将患者分为带气囊套管组(47例)和气囊套管+金属套管组(53例),两组均使用自制堵管,统计临床资料、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以及术后肺炎的临床分析、治疗方法、致病菌,总结气切后发生肺炎的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气管切开术后,术后肺炎发生率为36.00%.气囊组相比于气囊+金属组,发生率为2.12%(P<0.0001),出血发生率为1%,皮下气肿1%.气囊组未出现脱管,而气囊+金属组脱管发生率为20%.所有患者未出现呼吸困难,拔管困难及气管食管瘘.此外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有吸烟史及饮酒史的患者在气管切开术后发生肺炎的发生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拔气管套管时间的长短及气管套管类型是气切后发生肺炎的综合危险因素(OR=0.021,95%CI:0.002~0.19,P<0.0001).结论:在口腔颌面部患者行气管切开术后,常规使用气囊套管联合自制堵管,可减少患者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及肺炎的发生.

    气管切开气管套管肺炎自制堵管并发症

    告读作者

    3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