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口腔医学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口腔医学研究
口腔医学研究

樊明文

月刊

1671-7651

kqyxyj@163.com

027-87686117

430079

武汉市武昌珞瑜路237号

口腔医学研究/Journal Journal of Oral Science Research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口腔医学专业学术期刊。主要报道国内外口腔医学的最新理论与技术,为口腔医学临床和基础及教学服务,为读者服务。辟有焦点论著(附评论)、论著、综述、讲座、短篇报道、专业英语、病例报告、学术动态等十多个栏目,读者对象为全国各地口腔医疗、教学、科研人员,口腔专业学生、护理、医技人员等。本刊为双月刊,双月28日出版。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附着龈增宽临床研究现状

    景雪琴苗辉
    97-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附着龈与游离龈相连续,均为角化上皮,两者合称为角化龈.附着龈紧紧附于牙槽骨,质地坚韧,抵抗力强,对于牙周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在临床上,附着龈不足或者缺失会造成一系列问题,如咀嚼过程中龈缘受到摩擦或肌肉牵引后与牙面分离,从而导致食物残渣等进入龈沟,造成牙周破坏;此外,在修复体、种植体边缘会导致患者咀嚼过程中出现疼痛;对于可摘局部义齿而言,还会影响义齿设计和患者佩戴,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可见,附着龈不足或缺失已成为牙周、修复、种植等多学科共同面临的问题.针对其治疗,目前涉及的方法主要有自体软组织移植和生物替代材料两大类.本综述旨在探讨各种附着龈增宽治疗方式的特点,为临床工作提供理论依据,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附着龈游离龈移植结缔组织瓣移植脱细胞真皮基质胶原基质膜

    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后疼痛管理的研究进展

    周施政邹海啸
    103-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患者在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后常常会出现疼痛,为缓解患者术后疼痛,提高生活质量,有关专家建议对拔牙后疼痛进行系统性管理,从而改善患者预后.本综述旨在介绍疼痛的机制、类型及下颌第三磨牙拔除术后疼痛的干预措施等,以期为临床中拔除下颌阻生第三磨牙疼痛的方法管理提供指导.

    疼痛第三磨牙组织损伤

    关于《口腔医学研究》启用在线投稿系统的启事

    107页

    根管生物膜体外模型研究进展

    鲍萍萍邓嘉胤
    108-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细菌生物膜是导致牙髓根尖周病及根管治疗失败的主要因素.建立体外根管生物膜模型是根管感染控制研究中的重要环节,模型的选择、设计与构建是否科学严谨直接影响研究的结果与意义.本文就近年来体外研究中常用的根管生物膜模型进行综述,讨论模型构建的各项因素,如细菌组成、载体的选择和预处理、细菌接种和培养条件等,以期为根管感染控制研究中选择和设计更科学、合理的模型,研发更能模拟体内情况、稳定可重复的标准模型提供参考.

    根管生物膜实验模型根管感染根管微生物

    不同牙龈表型影响牙周组织再生术临床疗效的回顾性研究

    傅俊博笪海芹周占豪陶珊悦...
    113-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评价牙龈表型对牙周组织再生术后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需行牙周组织再生术的患者30例,患牙共40颗,薄龈型与厚龈型患牙各20颗.术前及术后6个月记录患牙的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牙龈退缩深度(gingival recession depth,GRD)、临床附着丧失(clinical attachment loss,CAL)以及角化龈宽度(keratinized tissue width,KTW)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厚龈型组患牙术后6个月的PD、CAL、KTW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薄龈型组患牙术后6个月的PD、GRD、CAL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两组术前与术后6个月临床指标变化量中△CAL、△GRD、△KTW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牙龈厚度(gingiva thickness,GT)与△GRD呈负相关,与△KTW和△CAL呈正相关.结论:牙龈表型是影响牙周组织再生术临床疗效的重要因素,厚龈型患者术后CAL的改善、KTW的增量及GRD的预后优于薄龈型患者.

    牙龈表型牙周组织再生术角化龈宽度牙龈退缩

    缺氧诱导因子-1α在糖尿病伴牙周炎患者牙周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牙龈微循环障碍的关系

    冯加飞谢冰
    118-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 α)在糖尿病伴牙周炎患者牙周组织中的表达特点以及HIF-1α与牙龈微循环参数的关系.方法:选择2019年3月~2022年3月于我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237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合并牙周炎分为合并牙周炎组(105例)和未合并牙周炎组(132例).L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HIF-1α表达水平与糖尿病患者合并牙周炎的风险关系.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分析HIF-1α与牙周炎发生剂量-反应关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糖尿病患者合并牙周炎发生的影响因素.Cox回归分析HIF-1α、牙龈微循环参数的交互作用.建立结构方程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结果:校正混杂因素后,HIF-1α与糖尿病患者合并牙周炎呈正相关.HIF-1α表达水平和糖尿病患者合并牙周炎不存在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和性别无关.HIF-1α、牙龈微循环参数等是牙周炎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HIF-1α和牙龈微循环参数的交互作用会增加糖尿病患者合并牙周炎的发病风险.HIF-1α联合牙龈血流量的交互效应最高.结构方程模型整体适配情况较优,能很好地反映各影响因素与牙周炎发生的关系.预测模型区分度、独立性较好.结论:HIF-1α是糖尿病患者合并牙周炎的危险因素.HIF-1α和牙龈微循环参数交互作用会增加糖尿病患者合并牙周炎的发病风险.

    2型糖尿病牙周炎缺氧诱导因子-1α牙龈微循环牙周组织

    欢迎订阅2024年《口腔医学研究》杂志

    124页

    半导体激光在伴有釉突的Ⅱ度根分叉病变基础治疗中的效果研究

    郭小斌文昶李四红王水凝...
    125-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半导体激光联合去釉突治疗在伴有釉突的Ⅱ度根分叉病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纳入存在Ⅱ型釉突的Ⅱ度根分叉病变患者24例,共48颗患牙,随机分为根面平整组(SRP组)、去釉突+SRP组(D+SRP组)、去釉突+SRP+半导体激光组(D+SRP+L组).SRP组不去釉突直接行SRP;D+SRP组去除釉突后行SRP;D+SRP+L组去釉突后,联合使用半导体激光辅助SRP.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3个月比较3组患者的探诊深度(PD)、牙龈出血指数(BI)、牙龈退缩(GR)和附着丧失(CAL).收集36颗存在Ⅱ型釉突的离体牙,随机分为以上3组,制备根片,原子力显微镜下观察3组的表面形态,测定表面粗糙度(Ra值);免疫荧光细胞迁移实验观察牙周膜成纤维细胞(hPDLFs)迁移能力;牙龈卟啉单胞菌培养观察菌落形态.结果:治疗后4周及3个月,牙周各指标改善情况,D+SRP+L组最显著,D+SRP组次之,SRP组最差(P<0.01).原子力显微镜下测定各组表面粗糙度:D+SRP+L组最大,D+SRP组次之,SRP组最小.荧光显微镜下观察hPDLFs迁移细胞数目,D+SRP+L组迁移能力最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原子力显微镜下VPM(peak material volume)值,D+SRP组与SRP组相比无明显差异;而D+SRP+L组最低,与SRP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组菌层厚度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半导体激光联合去釉突可以提高有釉突的Ⅱ度根分叉病变患牙的基础治疗效果.

    釉突半导体激光慢性牙周炎牙周基础治疗

    下颌第二磨牙牙冠延长术后疗效观察及其风险因素分析

    贾彦于寰张研石雪...
    130-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下颌第二磨牙牙冠延长术后治疗效果,确定其风险因素;探讨风险因素个数对其疗效的影响.方法:纳入2019~2021年于天津市口腔医院接受牙冠延长术的下颌第二磨牙314颗.6周复查时,按照拟定标准将其分为效果良好组和效果欠佳组.筛选影响两组患牙疗效的风险因素,并分析其数量与治疗效果的相关性.结果:314颗患牙中,成功者占88.54%,失败者为11.46%.龈缘-断端距离(P<0.01)、术前断端-嵴顶距离(P=0.032)及牙根形态(P=0.006)是影响术后疗效的风险因素.随着风险因素数量的增加,手术失败率呈线性增长的趋势,风险因素达到3个时,失败风险明显增高(P<0.01).两者之间呈正相关(P<0.01).结论:龈缘-断端距离、术前断端-嵴顶距离及牙根形态是影响冠延长疗效的风险因素,其数量与手术失败率之间呈正相关,风险因素达到3个时,失败风险明显增高,需谨慎选择适应证.

    下颌第二磨牙牙冠延长术治疗效果风险因素

    《口腔医学研究》加入开放科学计划

    13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