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口腔医学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口腔医学研究
口腔医学研究

樊明文

月刊

1671-7651

kqyxyj@163.com

027-87686117

430079

武汉市武昌珞瑜路237号

口腔医学研究/Journal Journal of Oral Science Research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口腔医学专业学术期刊。主要报道国内外口腔医学的最新理论与技术,为口腔医学临床和基础及教学服务,为读者服务。辟有焦点论著(附评论)、论著、综述、讲座、短篇报道、专业英语、病例报告、学术动态等十多个栏目,读者对象为全国各地口腔医疗、教学、科研人员,口腔专业学生、护理、医技人员等。本刊为双月刊,双月28日出版。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欢迎订阅2024年《口腔医学研究》杂志

    524页

    基于椅旁设计和3D打印的数字化栅栏式微种植钉导板的应用研究

    宋毅朱房勇徐小红周涛...
    525-5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评价通过椅旁设计和3D打印制作的数字化栅栏式微种植钉导板在微种植钉植入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需行微种植钉植入的患者15例,术前拍摄口腔颌面部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使用数字化口内扫描仪获得口扫图像,应用3Shape Dental System软件将两者图像拟合后设计导环.导环文件和口扫图像导入Plasty CAD软件,完成栅栏式导板设计.使用椅旁3D打印设备打印导板,光固化后打磨抛光和试戴.在导板引导下植入微种植钉30颗.拍摄术后CBCT,与术前CBCT图像拟合,测量微种植钉实际植入与设计植入的偏差,包括角度偏差和位置偏差,进行精确度分析.测量实际植入的微种植钉与天然牙根的最小间距,评价植入安全性.观察微种植钉植入术后3个月内的固位情况,评价其稳定性.结果:数字化栅栏式导板引导下微种植钉实际植入与设计植入的角度偏差值为(1.25±3.41)°,微种植钉颈部、根部位置与设计植入的偏差值分别为(0.17士0.46)mm、(0.13±0.41)mm,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0颗微种植钉与牙根均无接触,安全性Ⅰ级占86.67%,Ⅱ级占13.33%,无Ⅲ级病例.术后3个月内微种植钉均无松动记录,稳固率为100%.结论:数字化栅栏式微种植钉导板能有效提升植入的精确度、安全性和稳定性,椅旁设计和3D打印的制作方式便捷可靠,缩短了治疗周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栅栏式微种植钉导板椅旁设计3D打印

    应用激光散斑衬比成像探究牙龈生物型对正畸加力下牙龈血流变化的影响

    尹凡韩爽安琪王占礼...
    530-5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应用激光散斑衬比成像(laser speckle contrast imaging,LSCI)探究牙龈生物型对正畸加力下牙龈血流变化的影响.方法:招募24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受试者参与研究,包括薄龈型组12例,厚龈型组12例,随机在每例受试者上颌左侧或右侧的尖牙至第一磨牙间施加150 g的力,并在施力前、施力30 min、1 d、3 d、7 d、14 d分别使用LSCI动态监测施力侧尖牙区牙龈血流灌注.结果:组间比较,薄龈型组与厚龈型组各时间点的血流值比较均存在显著差异,厚龈型血流值显著高于薄龈型(P<0.05);组内比较,每组各时间点的血流值比较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施力后,局部血流灌注在30 min~1 d内降至最小值,7 d左右上升至最大值,14 d时基本恢复到基线.在没有力值加载的静息状态下,游离龈与牙间乳头的血流值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游离龈血流值显著低于牙间乳头.结论:LSCI是正畸加力过程中实时监测牙龈血流灌注的良好工具,薄龈型血液供应显著低于厚龈型.

    激光散斑衬比成像牙龈血流牙龈生物型牙周健康

    《口腔医学研究》加入开放科学计划

    536页

    上颌第一磨牙正畸移动对颧突支柱改建的影响研究

    李思赜包涵苏晓婕谷德奥...
    537-5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上颌第一磨牙正畸移动对颧突支柱整体结构的影响以及颧突支柱结构改建与后牙咬合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50例错颌畸形患者(对照组)以及50例减数正畸治疗成人患者(实验组),用Teetester咬合分析系统分析两组人群的咬合接触特征.从实验组中选取25例具有完整锥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影像的患者,用Mimics21.0软件分析测量CBCT影像,界定三维方向测量基准平面,划分颧突支柱解剖区域区.测量支柱横截面积,表面标志点位移及上颌第一磨牙移动量、牙根周围牙槽骨、颧突支柱皮质骨厚度和密度.结果:正畸治疗后上颌第一磨牙在矢状向、垂直向、颊腭向位置均有变化,以近中向移动量最大.正畸矫治后颧突支柱下段横截面积变小,牙槽骨颊舌向厚度以及皮质骨厚度减小,颧突点及颧颌缝最下点向后位移,上述变化与上颌第一磨牙移动有相关性.而上颌第一磨牙牙根部分区域牙槽骨松质骨密度降低,皮质骨密度变化不明显,这些变化与牙齿移动无相关性.与对照组相比,正畸刚结束时实验组总咬合接触面积、总咬合力以及上颌第一磨牙力均降低.前牙咬合力占比升高.结论:减数正畸矫治前后,伴随上颌第一磨牙三维方向的位置变化,颧突支柱中、下段形态结构随之改建,二者具有相关性,且这些改建影响了咬合力的大小以及咬合力的分布.因此上颌磨牙正畸移动过程引起颧突支柱部分结构改建,这些改建可能进一步影响咬合接触.

    减数正畸治疗颧突支柱上颌第一磨牙咬合力

    不同垂直骨面型下颌第一磨牙横向位置差异的CBCT研究

    李放张锡忠
    544-5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使用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测量不同垂直骨面型下颌第一磨牙生理牙槽骨厚度,评估横向磨牙位置.方法:选取2023年1~10月在合肥市口腔医院正畸二科就诊患者50例,分为高角组、均角组及低角组,术前拍摄CBCT,数据导入配套三维软件进行4个部位不同深度牙槽骨厚度的测量分析.结果:高角患者下颌第一磨牙的骨厚度最小.下颌第一磨牙舌侧骨厚度高于颊侧.下颌第一磨牙釉牙骨质界根方4 mm处近中舌侧牙槽骨厚度高于远中舌侧,近中颊侧牙槽骨厚度与远中颊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下颌第一磨牙釉牙骨质界根方8 mm处远中颊侧牙槽骨厚度高于近中颊侧,近中舌侧的牙槽骨厚度与远中舌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下颌第一磨牙同一测量位点釉牙骨质界根方8 mm的牙槽骨厚度高于根方4 mm的牙槽骨厚度.结论:不同的垂直骨面型、测量部位、测量深度、牙齿解剖形态都会反映出下颌第一磨牙在牙槽骨中横向位置的差异.

    下颌第一磨牙牙槽骨厚度垂直骨面型锥形束CT

    告读作者

    549页

    比较Mask-RCNN与Mimics在上颌窦建模中的应用

    王蓉帕克扎提·色依提王铁梅张懿...
    550-5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比较Mask-RCNN深度学习模型与Mimics 三维软件在上颌窦建模中的应用.方法:应用Mask-RCNN 及Mimics对纳入的50例患者锥形束CT影像资料进行上颌窦重建并测量上颌窦体积,比较两者重建的效果并对上颌窦体积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在上颌窦建模过程中,应用Mask-RCNN对上颌窦进行图像分割、后处理及重建仅需30余秒,使用Mimics对每例患者上颌窦图像进行手动阈值分割后重建需数十分钟;两者测量的上颌窦体积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Mask-RCNN深度学习算法优于Mimics,可以更快速准确的重建上颌窦,体现了人工智能在口腔颌面医学影像学领域的辅助诊断价值.

    人工智能实例分割锥形束CT三维重建上颌窦体积

    《口腔医学研究》杂志审稿流程示意图

    554页

    1例重度牙周炎患者牙周种植联合治疗5年观察

    文尚郭锦材张敏轶喻玉林...
    555-558页
    查看更多>>摘要:Ⅳ期C级牙周炎是临床上分期分级最严重的牙周炎类型,这类患者常伴有牙列缺损与软硬组织缺损,需要联合多学科针对病情设计个性化治疗方案.本文报道1例广泛型Ⅳ期C级牙周炎患者的序列治疗全过程,包括病情分析、治疗的个性化设计、多学科联合手术过程、支持治疗以及5年随访观察.

    重度牙周炎牙周序列治疗游离龈移植术牙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