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欧阳自远

双月刊

1007-2802

kydhtb@vip.skleg.cn

0851-5895823,5893143

550002

贵阳市观水路46号中科院地化所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Journal Bulletin of Mineralogy, Petrology and Geochemistr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原名《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讯》,创刊于1981年3月,1995年经科技部和新闻出版署批准更名,并公开出版。我刊是由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主办、中国科协主管的学术性期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我刊的办刊宗旨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报道国内外有关矿物学、岩石学、地球化学和沉积学最新的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和综合述评,交流信息和指导学会工作。该刊的特点是:快速、新颖,信息量大、出版周期短、成果报道准确、科学价值突出,起到了作为学会与会员联系的桥梁作用,是学会会员学术活动的园地。近几年来,紧跟国际前沿,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和有关数据规范,严格审稿制度,强化编辑部内部管理机制,实行主编和编辑委员会负责制,是第一批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的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氮的地球生物学循环:生物与地质演化的耦联

    罗根明
    897-911页
    查看更多>>摘要:氮的地球生物学循环是氮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与地质循环的耦合,是探讨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进而了解地球系统演化的重要窗口.大气中氮气分压(pN2)是认识氮的地球生物学循环的重要抓手,也是地外生命探测的潜在生命标识.因而,深入认识pN2的地质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围绕深时大气pN2的变化,简要总结了地球上主要的氮储库特征,从氮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氮的地质循环两方面探讨了氮的地球生物循环过程、影响因素、可能的演化阶段,总结了当前对深时pN2变化总体过程及影响因素的认识,提出了未来亟需解决的一些关键科学问题.

    大气氮分压pN2生物地球化学地幔氧逸度氮代谢地质微生物功能群

    火山活动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初探

    刘平平林嘉敏王点兵马犇...
    912-9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了解火山活动的驱动力、火山喷发在地质历史时期发生的规律对预测未来火山喷发、减少火山灾害有重要意义.本文概述了第四纪全球火山活动强度和分布特征,剖析了火山喷发的周期性及其影响因素,认为在较短的时间尺度(百年尺度)火山喷发可能和气候变化有关,并受地震和月潮周期的影响,而与太阳活动之间的相关性并不明显.在较长的时间尺度(过去2 Ma),以1000年为步长统计了有记录的陆地上的火山喷发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通过能谱分析,发现火山喷发量存在11.1~8.6万年、5.3~4.2万年和2万年的周期,可能分别与地球轨道的短偏心率、斜率和岁差周期有关,表明火山喷发量变化可能受天文因素驱动.进一步研究发现,对于陆地上的火山,间冰期相比冰期更有利于形成大型喷发,这可能和间冰期冰融化伴随的压力卸载有关.初步研究表明,天文旋回驱动太阳辐射、气候和火山喷发量的长周期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是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对其研究有助于预测未来大型火山的喷发规律.

    火山喷发天文旋回喷发量气候太阳辐射

    中国消耗臭氧层物质和含氟温室气体研究进展

    张艳利黄晓晴王仪王新明...
    921-945页
    查看更多>>摘要:消耗臭氧层物质(ODS)和含氟温室气体(F-GHGs)对臭氧层破坏和温室效应有重要影响,是应对全球环境和气候变化的相关国际公约致力减控的大气痕量卤代气体.ODS和F-GHGs的大气寿命长、浓度低、变化幅度小,同时来源广泛且新型替代物不断涌现,准确、全面、实时地监测其在大气中的浓度水平和变化特征在分析技术上有极大的挑战性,而估算ODS和F-GHGs的排放量、评估履约成效也是科学界和环境外交层面都十分关注的问题.中国自加入《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以来,为全球ODS减排做出了卓越贡献,近年来也积极推动F-GHGs国际行动以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更好地发挥引领作用.本文从监测、大气浓度和排放等方面梳理了对中国ODS和F-GHGs相关研究成果.近十年来,中国氟氯烃和氢氟氯烃等受控物质呈现下降趋势,表明中国履约成效显著,而氢氟碳化物、全氟化物和含氯溶剂则表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分析了中国当前ODS和F-GHGs研究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并对协同保护臭氧层和应对气候变化背景下可能关注的重点方向领域进行了展望.

    消耗臭氧层物质含氟温室气体大气观测排放估算蒙特利尔议定书气候变化

    桂北龙胜硅质岩的地球化学、Si-O同位素特征及沉积环境研究

    陈忻沙鑫阮青锋于海燕...
    946-95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通过对桂北龙胜地区出露的硅质岩进行系统的地球化学及Si-O同位素分析以探讨其成因、物质来源及其沉积环境意义.结果表明,龙胜硅质岩的SiO2含量为92.09%~99.27%,Si/Al值为412.93~3841,Al2O3/(Al2O3+Fe2O3)值为0.03~0.58,Al/(Al+Fe+Mn)值为0.04~0.66;MnO/TiO2值为0.43~26.64;∑REE为0.20~2.37,LREE/HREE值为 1.76~11.18,U/Th值为 1.31~18.52.龙胜硅质岩的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模式呈右倾型,显示Eu负异常,且Ce具有较强正异常,北美页岩和澳大利亚后太古宙页岩标准化配分模式呈平坦型,具有较强的Eu正异常和较弱的Ce负异常特征;Th、U、Pb、Nb、Ta、Hf、Rb等不相容元素严重亏损,表明龙胜硅质岩是热水沉积成因;龙胜硅质岩δ30Si的值为-0.36‰~0.78‰,δ18O值为17.42‰~18.24‰,说明其为大陆边缘-半深海环境下沉积而成的热水成因硅质岩.综合分析认为,龙胜硅质岩沉积于765~760 Ma的新元古代,同时期大规模的岩浆活动以及裂谷盆地的形成与演化,指示龙胜硅质岩在热水沉积作用下形成,且沉积于大陆边缘海-半深海盆地之间.

    硅质岩地球化学Si-O同位素沉积环境龙胜地区

    山西羊投崖岩体花岗斑岩锆石U-Pb年龄、Hf同位素组成和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叶枫董国臣董晶任建勋...
    960-97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限定华北克拉通内的羊投崖岩体的岩石成因和构造背景,对羊投崖岩体中较新鲜的花岗斑岩开展地球化学、锆石年代学和Hf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羊投崖花岗斑岩形成于早白垩世(131.7±0.5Ma);花岗斑岩富硅,为高钾钙碱性系列弱过铝质花岗岩类;相对富集K、Pb、Rb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s)和轻稀土元素(LREE),相对亏损Nb、Ce、Zr、Ti等高场强元素(HFSEs)和重稀土元素(HREE);Eu呈负异常,εHf(t)为-28.6~-19.7.研究表明,羊投崖花岗斑岩总体上为Ⅰ型花岗岩,为古元古代-新太古代古老下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产物,但在成岩过程中有幔源物质参与,形成于早白垩世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背景下的伸展构造环境,为中生代华北克拉通构造体制转折的产物.

    花岗斑岩早白垩世华北克拉通构造背景羊投崖岩体

    琼西抱板杂岩中伟晶岩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

    恽虎王成官军费光春...
    973-98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厘清海南岛西部抱板杂岩中伟晶岩的形成时代,揭示伟晶岩与抱板杂岩之间的成因联系,示踪海南岛构造演化过程,在地质特征研究基础上,对抱板杂岩中的伟晶岩开展了独居石和磷钇矿LA-ICP-MS U-Pb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侵入戈枕村组中的伟晶岩(HPGZ-11)中的磷钇矿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351.3±1.8)Ma,侵入中元古代片麻状花岗岩的伟晶岩(HPGZ-21)中的独居石208Pb/232Th加权平均年龄为(432.6±1.3)Ma.综合前人研究资料和本次研究成果,认为抱板杂岩中伟晶岩HPGZ-21及HPGZ-11分别形成于志留纪和石炭纪,而不是以往认为的抱板期(中元古代),其形成可能分别与海南岛加里东运动和中晚泥盆世-石炭纪持续裂解事件有关.

    独居石磷钇矿U-Pb年代学伟晶岩抱板杂岩海南岛

    白云鄂博矿床黄河矿的矿物学研究

    陈彪金海龙孙庆李强...
    987-997页
    查看更多>>摘要:Ba-REE氟碳酸盐类矿物作为白云鄂博矿床中一类特有的稀土矿物,前人开展了大量基础晶体化学方面的研究,而对其共生组合、化学成分等方面研究则相对较少.对矿体中发现的一些粗粒黄河矿晶体,本文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场发射电子探针等分析测试仪器对其开展相关研究.结果表明,黄河矿多呈脉状、团聚状富集于矿石之中,与重晶石、萤石、氟碳酸盐矿物等紧密共生,具有典型的热液矿物分布特征.电子探针分析显示,黄河矿的化学成分主要为BaO(35.28%)和轻稀土元素(39.37%),此外由于元素的类质同相替换,部分形成黄河矿-氟碳铈钡矿-氟碳钙铈矿等系列矿物体衍生构造.结合前人的黄河矿年代学证据及本次的矿物共生组合关系,认为白云鄂博矿床中的黄河矿主要结晶沉淀于古生代的富F、Ba和REE的热液流体中,而其REE元素则主要来源于早期形成的稀土矿物的再活化.

    白云鄂博矿黄河矿化学成分扫描电镜电子探针

    青海省五龙沟地区基于W-N多重分形模型的Au地球化学异常识别

    毕锐李文君何俊江张里斌...
    998-1008页
    查看更多>>摘要:五龙沟地区位于东昆仑造山带东段,由于经历了复杂的地质演化过程,形成了极为复杂的地球化学背景,难以使用统一的异常下限精确提取地球化学异常.本文基于1∶5万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数据,综合运用W-N多重分形模型和因子分析方法对研究区内与Au矿化有关的地球化学异常进行提取,并与传统的S-A多重分形模型提取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通过因子分析获得的第三因子(F3)元素组合为Au-As-Sb,代表了研究区内与Au矿化有关的元素组合.W-N模型能够抑制研究区内复杂背景的干扰,强化弱异常,与S-A模型相比,使用W-N模型处理数据所获得的异常图与金矿床位置的吻合度更高,可以为地质找矿工作提供有利的信息.

    W-N模型小波变换因子分析地球化学异常五龙沟地区

    稻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对汞甲基化的影响

    张谦朔郝正东张坤蒲强...
    1009-10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稻田土壤中的无机汞在微生物作用下可转化为高神经毒性的甲基汞,被富集至稻米中,从而威胁人体健康.探讨稻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改变对汞甲基化过程的影响,可拓宽我们对稻田生态系统微生物汞甲基化的认识.本研究利用梯度稀释法改变万山汞矿区稻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探讨微生物多样性的改变对稻田土壤汞甲基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微生物多样性减少会降低甲基汞的生成潜力,可能是汞甲基化微生物在汞胁迫下适应性代价高导致其相对丰度降低,而潜在的去甲基化微生物因竞争力优势使其相对丰度升高造成的.本研究提供了微生物多样性影响汞甲基化过程的实验证据,强调了微生物群落定植对汞甲基化的重要性.

    水稻土多样性降低汞甲基化

    美国俄勒冈东部晚三叠世冷泉碳酸盐岩流体来源及沉积环境

    姚雪婷贾子策王钦贤陈多福...
    1018-10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冷泉碳酸盐岩作为记录冷泉系统中烃类厌氧氧化过程的重要载体,其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能够很好地反映冷泉流体来源及沉积氧化还原环境信息.美国俄勒冈地区发育大量晚三叠世冷泉碳酸盐岩,为探究其成岩流体性质并重建沉积环境,本文对其进行了详细的岩石学、碳氧同位素、微量和稀土元素含量分析.结果表明,该碳酸盐岩主要由泥微晶方解石组成,保存了原始矿物——文石的针状和环带状结构,指示其形成于高硫酸根浓度孔隙水中;其δ13C为-32.7%.~-5.1‰,镜下还可见大量原生沥青,表明碳酸盐岩的碳源为甲烷、原油和海水;其稀土元素组成特征显示轻稀土亏损、重稀土富集,Ce呈明显负异常,Y/Ho平均值为45.30,与海水配分模式相似.综合研究表明,俄勒冈冷泉碳酸盐岩形成于靠近海底的浅表层氧化沉积环境中.

    冷泉碳酸盐岩碳氧同位素稀土元素美国俄勒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