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郭贵春

双月刊

1674-7062

bianjibu@sxu.edu.cn

0351-7011922

030006

山西省太原坞城路92号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Journal Studies in Philosoph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学术性刊物。旨在倡导和促进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及管理工作联盟,推进自然辩证法及相关学科的发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目的论语义学可以解决指称的qua问题吗?

    杨军洁
    72-78页
    查看更多>>摘要:qua问题指的是,当我们用一个自然类词项去指称一个自然类时,我们认为这一自然类词项指称的就是这个自然类,而不是其他自然类的依据是什么.这一问题对纯粹的因果指称理论构成了批评,表明了因果理论应该容纳描述主义的要素.内安德等人认为,目的论语义学以一种混合主义的立场,通过刻画语义信息传递的机制,能够解决自然类词项在指称上的qua问题.然而,目的论语义学的回答仍然会陷入一些困难,如自然化指称机制中的规范性过于严格、指称选择的过程可能具有任意性以及信息传递的机制可能并非单向的等问题.

    目的论语义学自然类指称规范性语言哲学

    基于会话分析的广义论证研究

    杨述超
    79-86页
    查看更多>>摘要:广义论证理论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论证理论和研究方法,具有鲜明的本土化特征,在揭示论证的社会文化特性方面展现了重要价值.我们分析了会话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在广义论证数据处理与分析中的应用可行性与合理性,基于广义论证的基本结构图和层次结构图,结合序列组织的扩展结构和优先性组织的行为和结构特征,提出了广义论证语篇块的结构、目标、功能和规则的分析方法,进一步完善了广义论证的数据分析方法.

    广义论证会话分析论证理论本土化研究

    身逢其"识":新兴生物识别技术的价值辩护及其结构化证成

    易显飞李文琦
    87-9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兴生物识别技术作为人类存在于世证验其身份的主要辅助手段,旨在通过相关生物统计学的方法将"身体-身份"进行有机联通,使主体特异性与身份客观性在身份实践之中达成相称与统一.立足于新兴生物识别技术发展的社会化效应,可以从技术、情境、人文三维结构证成其效能跃升、辐射联动、面向重置等多重正向价值,并试图重塑身份场域中"人技关系"的边界与内涵,生成一种全新的"技-境-人"三元关系.文章期冀在辩证看待技术价值限度的同时,为其发展图景作出应有的价值辩护和合理性论证,使之能够在技术逻辑与人文脉络的互动中得到全新的塑造与诠释.

    新兴生物识别技术正向价值价值辩护结构化证成

    "主流价值导向驾驭算法"的原理、模式与路径

    田菊
    95-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当前现实社会运行过程中,互联网空间受到多元化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冲击,作为底层运行工具的算法如果缺失主流价值导向驾驭,其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在数字空间中就无法获得正确的引导和规制.文章从探寻主流价值导向驾驭算法的基本原理、运行模型和实现路径入手,对于价值在算法环境中的导向性、规范性、物化性形态进行分析,解读其符号化、计算化和模型化运行的基本特征,对于深化网络空间价值引领的基础原理及其运行机制研究,进而探索其技术价值引导、人文精神关怀等实现路径问题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主流价值算法规制技术体系运行机理路径构建

    亚当·博登斯坦对亚里士多德主义本原学说的批判

    高洋
    101-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亚当·博登斯坦是16世纪早期帕拉塞尔苏斯主义者中最为杰出的人物之一.博登斯坦继承了帕拉塞尔苏斯基于炼金术研究与实践而对古代哲学与医学作出的批评,在他编辑出版的帕拉塞尔苏斯著作《论长生》(1562)的长篇献词中,他对亚里士多德主义本原学说进行了详尽的批判.博登斯坦辩护了一种与现代经验主义与实证主义相近的立场,他认为亚里士多德的本原(质料、形式及缺乏)既无法通过感官察觉,也无法借助炼金术实验证明;此外,亚里士多德的理论也无法与基督教信仰一致.与之相对,帕拉塞尔苏斯的三本原学说能够满足所有这些要求,因此它必定比亚里士多德虚构的本原更加优越.

    亚当·博登斯坦亚里士多德帕拉塞尔苏斯本原

    北宋科技与政治的互动关系——以医政改革为例

    谢海金
    108-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北宋的医政改革主要涉及政令、人才与机构三个方面.首先,北宋长期坚持扬医抑巫的政策,表现出京师与地方同步、惩治与改造并举等特点.其次,北宋在明确医官阶衔、确定磨勘办法、分离医政与医学、研制教材与教具等方面完善了医药人才制度.最后,北宋革新了太医局、福田院、安济坊、官办药局等机构,推动了社会医疗水平的发展.不过,北宋医政仍存在贪腐成风、朝令夕改等问题,启示我们在改革医政时要兼顾现实性与前瞻性、延续性与针对性、原则性与灵活性.

    北宋科技政治医政改革

    生命治理维度下马尔库塞技术极权批判的价值与反思

    王帅
    115-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数智化时代,技术、权力与资本相互叠加赋能,不断重塑着公共治理的边界,对人的生命历程与精神世界也形成了实质性的影响.马尔库塞在20世纪60年代批判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技术极权化的现象,他认为技术与权力的结合成为一种对人进行总体性控制的全新统治模式.而技术治理作为当代社会运行的主要方式,同样具有马尔库塞式的异化风险.对此需从生命价值的维度推进科技文明的伦理转向,使技术的应用复归人本根基,同时探寻一种多主体合作共治,技术、制度与价值多重驱动的治理方式,实现人与技术的和谐共存.

    生命治理技术治理马尔库塞技术极权

    后人类时代技术交往实践的哲学反思

    衡孝庆魏春艳
    121-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后人类时代的工业技术使人类摆脱物质生产的匮乏状态,通过对理性地位的推崇确认了人的主体地位,但是工业化也带来了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等社会问题以及对自然生态的破坏等恶性后果.当后人类时代对技术的哲学追问深入到精神层面,动摇人的主体性的同时,也摧毁了自我的完整性和同一性,使人类陷入道德碎片化的困境.自然主义认识论把人类意识还原为神经细胞的功能性活动,灵魂成为肉体的副产品,必然会颠覆人类的自我认知.人工智能和生物技术的应用,改变了社会认知和社会团结,对技术发展的社会生态产生影响,最终导致社会与政治的技术分化,使人类不得不面对新的政治难题.

    后人类技术交往实践哲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