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科学技术与工程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科学技术与工程
科学技术与工程

明廷华

旬刊

1671-1815

ste@periodicals.net.cn

010-62103284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86号

科学技术与工程/Journal Science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向社会介绍科技界、工程界进展情况和为科学家、工程技术专家开展学术交流服务的一份学术性、知识性和动态性杂志。主要内容包括科学技术发展前景和重大建设工程进展情况,科学技术与工程方面的新成果、新知识、科技界和工程界的热点问题等。适合科技工作者、工程技术专家、领导同志、管理干部和图书资料馆(室)订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聚类-Floyd-遗传算法的"车辆+无人机"城市物流配送路径优化

    李楠辛春阳
    9186-919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提高城市环境下物流配送效率,以配送时间和配送成本为优化目标,建立"车辆+无人机"路径优化数学模型,提出一种基于聚类-Floyd-遗传算法的三阶算法.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通过多阶数据处理,可有效降低运算量,克服了遗传算法收敛速度慢、易陷入局部最优的问题.对无人机容量进行灵敏度分析表明,无人机的配送能力随载重量增大而显著提升,载重量和最大航程同步提升能更好地发挥无人机的配送能力.和单纯车辆配送的方式相比,"车辆+无人机"配送模式总配送成本降低36.1%,总配送时间减少34.5%.证明了该算法在城市物流配送方面具有一定实用价值.

    车辆+无人机聚类算法Floyd算法遗传算法路径优化

    基于交通拥堵信息的高速公路拥堵路段ACK-Means 聚类

    陈昕阮永娇肇毓
    9194-920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充分利用实际高速公路路段交通拥堵信息,更合理地聚类交通拥堵的内在规律和特征变化,提出自适应确定聚类中心C和类别K值(adaptive center andK-means value,ACK-Means)的聚类算法,进行高速公路拥堵路段聚类.ACK-Means算法借助簇类密度、簇类间距以及簇类强度,同时又考虑到数据样本的偶然性,对离群点进行合理分配,ACK-Means算法可实现自适应确定聚类中心C和类别K值.基于实际交通拥堵信息构建数据集,Python编程实现高速公路拥堵路段ACK-Means聚类,巧妙解决了高速公路拥堵路段聚类数目K和聚类中心C设定问题.聚类结果表明,ACK-Means算法实现高速公路拥堵路段无监督聚类,聚类结果完全基于实际的高速公路交通拥堵信息,具有更高的实用性.

    交通拥堵聚类ACK-Means算法自适应聚类中心自适应K值交通拥堵信息

    多交通态势下成都市"一市两场"可达性

    骆晨王敏
    9201-920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剖析多交通态势下"一市两场"的可达性时空规律,优化航空运能分配.通过百度地图API数据,构建在不同时间特征的交通状态下的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天府国际机场的加权平均出行时间模型,分析在驾车和公共交通两种出行模式下的两个机场可达性空间格局.结果表明:天府国际机场的投用使得成都市枢纽机场服务范围空间分布上趋向于"东西均衡";在驾车出行模式下,两机场1 h覆盖范围在空间上互补;在公共交通出行模式下,两机场2 h覆盖范围在空间上互补.驾车出行模式下的成都市机场可达性均高于公共交通模式出行,驾车出行模式的1 h覆盖范围开始出现重叠,1.5 h可达性辐射范围已经完全覆盖主城区;而公共交通出行从1.5 h覆盖范围开始出现重叠,3 h可达性辐射范围基本覆盖主城区且呈现"西部可达性较好,东部可达性较差"的现象.以成都为中转点,双流机场的中转效率较高,显现出地理位置的优势,且成都市主城区东部边缘部分公共交通可达性极差.天府机场及配套道路基础设施的投入使用极大提高了成都县级区域可达性,其中成都市简阳市居民出行便利度显著提高,金堂县、青白江区周末出行拥堵大幅缓解.

    "一市两场"城市交通可达性空间格局出行规划

    基于可达性分析的网联自主车辆换道安全轨迹规划与仿真

    李奥迪曲大义戴守晨姬利源...
    9210-92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网联自主车辆在换道时前车向目标车道紧急变道所引发的交通安全问题.通过考虑车道线与道路边界约束以及网联自主车辆与障碍车辆的碰撞风险,建立了换道临界碰撞模型.综合考虑换道临界模型与多项式规划方法,规划带安全约束的换道轨迹.进一步为降低网联车辆紧急避障的反应时间,提高避让轨迹的动态响应效果,采用可达性分析方法搜索出安全区域,使用多项式规划安全避让轨迹.最后针对具体的实际交通场景,使用MATLAB对规划轨迹进行数值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换道轨迹满足安全性、舒适性以及换道效率的约束,所规划的避让轨迹在牺牲部分舒适性的前提下能够满足安全性的要求,降低车辆面对突发情况的安全风险.

    网联自主车辆换道轨迹优化可达性分析安全避让轨迹

    基于MKMCC-DSVDD的航空发动机异常检测方法

    曲建岭陈永展王小飞王元鑫...
    9218-922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传统航空发动机异常检测方法准确率和泛化性能较低的问题,提出一种混合核最大相关熵的深度支持向量数据描述(mixed kernel maximum correntropy criterion-deep support vector data description,MKMCC-DSVDD)方法.首先,采用合成少数类过采样技术扩充异常样本规模,提高对非均衡样本的泛化性能;其次,建立基于混合核改进的最大相关熵损失函数,可以在无须数据分布假设的前提下提升准确率;最后,构建基于MKMCC-DSVDD的航空发动机异常检测方法.在航空发动机气路系统和滑油系统异常检测实验中,所提方法平均曲线下的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达到98.53%,表明其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泛化性能.

    航空发动机样本非均衡异常检测状态监控深度支持向量数据描述

    飞机牵引车制动操作对前起落架影响的分析

    惠万馨贾佳奇赵诚高超...
    9227-923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保障无拖把飞机牵引车在制动工况作业下能够安全稳定地进行,避免对飞机前起落架造成永久性损坏,以GTL160型号国产无拖把飞机牵引车和波音737-800型民航客机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后,由Soildworks建立车-机3D模型,导入Adams进行动力学仿真,研究了直线和转弯运动制动操作时前起落架所受到的最大限度载荷.结果表明:由于制动力增加,前起落架各部件冲击及所受载荷增加.可见在实际操作工况下,飞机前起落架不可超过其部件的最大受载.

    无拖把飞机牵引车前起落架制动操作最大限度载荷制动力

    终端区交通复杂性评估及演变分析

    王红勇马丽书
    9235-92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终端区内飞行密集、环境多变,已成为国家空域系统运行能力提升的重要瓶颈.精准量化终端区内交通复杂性并把握其演化规律是实现空中交通精细化管理的基础,对于提升终端区运行能力有重要意义.终端区空中交通复杂性描述了某一时间点或时间段内空中交通流特征的复杂程度.基于动态密度思想,针对终端区运行特征,构建了多维度的空中交通复杂性评价指标,并运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反映评估指标的无序化程度,评定信息量的大小.构建复杂度计算模型,从客观上利用多指标反映航空器实时复杂性演变.采用多智能体仿真建模工具NetLogo搭建了终端区仿真环境,以广州终端区的实际进场数据搭建了基础场景,模拟了终端区交通复杂性的宏观演化过程.通过调节进场移交点交通流需求比例、设计不同天气情景,分析了不同场景下交通复杂性演化特征.结果表明,该评估体系使用较少的指标和计算时间,能够较为准确、客观地评估时间片内的复杂性,符合实际情况.NetLogo建模工具能够仿真终端区交通流,直观地观察交通流运行行为.当进场移交点交通流流量分布更为均匀时,复杂性较低.终端区受恶劣天气影响时,其受影响程度取决于恶劣天气覆盖航段的航班流量分布情况、影响的范围以及受影响航段到跑道距离.部分交通流存在迟滞现象,反映了复杂性的蔓延时空特征.该复杂性评估方法能够有效评估航段、航线、终端区复杂性及演变规律,为开展终端区精细化空中交通管理提供参考.

    终端区交通流NetLogo系统仿真复杂性评估动态密度复杂性演化

    信江底泥重金属污染异位修复处理技术

    莫子奋祖凌鑫沈应龙
    9244-925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整治城市河道底泥重金属污染,以江西鹰潭信江河道污染底泥为处理对象.采用化学淋洗和固化稳定化技术相结合治理河道底泥重金属污染,设计化学淋洗模型,分析淋洗效果和固化稳定化参数.结果表明,理想淋洗剂为草酸,淋洗时间8 h,固液比1∶5,浓度0.2 mol/L.复合稳定剂最优配比为FeSO4∶MgO∶高岭土=9∶11∶6,投加量为100%.固化材料配比选择底泥∶水泥∶石灰∶砂子=50∶6∶4∶5.处理后的底泥浸出重金属浓度低于标准限值,固化后无侧限抗压强度达到3.48 MPa.

    河道底泥重金属化学淋洗固化稳定化

    基于区间二元语义信息的高海拔地区建筑施工项目应急能力评价

    成连华李梓凡郭慧敏曹东强...
    9252-925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科学评价高海拔地区建筑施工项目应急能力建设状况,以危机管理理论为基础,建立高海拔地区建筑施工项目应急能力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将作业人员生理反应、高原型应急救援装备选型及配备、物资供应链网络选择等指标纳入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解释结构模型构建应急能力建设多层次递阶结构模型,分析指标间关联性,并通过网络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指标重要度.计算结果表明,应急准备阶段(权重为0.515 6)重要度所占比例最高.基于此,采用区间二元语义信息确定某高海拔地区建筑施工项目应急能力建设水平状况.结果表明,该评价指标体系可以为该类型应急能力评价提供理论依据,其评价结果可以反映应急能力建设实际状况.

    高海拔地区建筑施工项目应急能力区间二元语义

    《科学技术与工程》(旬刊)征稿

    《科学技术与工程》编辑部
    后插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