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科学技术与工程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科学技术与工程
科学技术与工程

明廷华

旬刊

1671-1815

ste@periodicals.net.cn

010-62103284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86号

科学技术与工程/Journal Science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向社会介绍科技界、工程界进展情况和为科学家、工程技术专家开展学术交流服务的一份学术性、知识性和动态性杂志。主要内容包括科学技术发展前景和重大建设工程进展情况,科学技术与工程方面的新成果、新知识、科技界和工程界的热点问题等。适合科技工作者、工程技术专家、领导同志、管理干部和图书资料馆(室)订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复杂人机共融场景中人体姿态识别及避碰策略综述

    高春艳梁彧浩李满宏张明路...
    1749-1755页
    查看更多>>摘要:智能机器人与人类智慧的融合,即人机协作共融,已经实现了将机器人的机械优势和人类的高级认知能力集中于同一个工作架构之中,能够在复杂环境中协同作业,从而提高效率.针对复杂的人机共融场景,特别是机器人在诸如光线条件变化、背景干扰以及运动过程,对比总结了基于机器视觉的人体姿态识别方法和基于机器学习的避碰策略,详细比较各类方法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并探讨了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识别和避碰方法的发展及应用.

    人机协作共融复杂环境人体姿态识别避碰

    基于光电容积脉搏波的无创血压连续测量研究进展

    叶青章祎枫沙金亮方桦...
    1756-177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临床诊断过程中,血压能够反映患者血液流动、身体体征变化等生理信息,是诊断组织器官健康状态的重要参考数据.由于传统血压测量方法存在有创、间断等局限性,利用光电容积脉搏波描记法(photo plethysmo graphy,PPG)实现血压的无创连续检测成为当前血压测量的热门研究领域.为此,首先简要介绍了 PPG的理论背景与技术原理;其次阐述了利用PPG进行血压预测的具体流程,包括公开数据集、评估标准、预处理方法、特征提取与模型建立,并就不同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对比分析;最后,总结了基于PPG实现无创血压连续测量的挑战与未来研究方向,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光电容积脉搏波血压监测特征提取深度学习

    爆炸载荷与倾斜裂纹相互作用的动态焦散线实像-虚像

    宋国康陈程翟柏洋童玉升...
    1775-178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爆炸载荷与岩体内存在的节理、裂隙等的相互作用关系,采用爆炸载荷动态焦散线实像-虚像综合实验方法,研究了爆炸载荷作用下倾斜裂纹尖端应力场和翼裂纹动态扩展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在爆炸应力波P波作用下,裂纹下尖端Ⅰ型应力强度因子小于0,裂纹上尖端Ⅰ型应力强度因子小于0.在爆生主裂纹作用下,爆生主裂纹与倾斜预制裂纹贯通,倾斜预制裂纹下尖端Ⅰ型应力强度因子小于0,因受到压应力未产生裂纹,裂纹上尖端Ⅰ型应力强度因子大于0,Ⅱ型应力强度因子大于0,受到拉应力并产生水平方向的翼裂纹.该综合实验方法可同时获得爆炸载荷下裂纹尖端的实像、虚像焦散斑数据,定量表征爆炸载荷与倾斜裂纹的相互作用过程.

    爆炸载荷倾斜裂纹动态焦散线实像-虚像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地层底面古构造定量化演化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高胜利高纪杨魏雪珂
    1782-178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定量化明确延长组地层在几个关键沉积期的底面凹凸构造面貌特征,基于鄂尔多斯盆地大量钻井等资料并采用盆地模拟技术,划分4个地层单元,即长10~长8、长7、长6~长4+5和长3~长1,定量化考察延长期湖盆在各层地层单元沉积末期的底面古构造特征.结果表明:长8沉积期末,地层底面构造高程整体表现为"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特征,主湖盆范围的构造等高线在-600 m以下;长7地层沉积期末,整体表现为"南高北低"的古地貌特征,主湖盆范围主要分布在盆地北部、构造高程达-1 150 m以下;长4+5沉积期末,凹陷区分布在盆地西北区域、分布范围和构造高程差变小、约为200 m;长1沉积末期,地层底面构造面貌格局整体表现为"东高西低"的古地貌特征,地层底面凹凸构造高程差为300~400 m.各沉沉积期底面凹凸构造发育,缓坡构造面貌区域是油藏分布的有利区.

    地层底面凹凸古构造主湖盆迁移油藏分布鄂尔多斯盆地

    江西石坞金矿床地质特征和金的赋存状态及对选矿工艺的指示意义

    饶峥赵立民潘永盛林忠良...
    1789-17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石坞金矿床位于钦杭结合带东段北部万年推覆体中金山推覆构造的中部位置,矿体严格受次级韧性剪切带控制,矿石类型主要为糜棱岩和超糜棱岩型.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分析、化学成分分析、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分析等手段,对石坞金矿床矿石特征及金矿物的赋存状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矿石中金属矿物以黄铁矿为主,次为毒砂,粒径范围0.04~0.4 mm.脉石矿物以石英为主,金矿物只有自然金一种.金矿物的赋存状态以裂隙金(64.92%)和粒间金(23.99%)为主.按粒度分类,以细粒金(57.24%)和微粒金(27.01%)为主,粒径范围0.005~0.037 mm.在0.074 mm的磨矿细度达到75%的情况下通过全硫化物浮选,可以较好地对金矿物进行富集和回收.通过选矿工艺对比研究,"快速浮选-快浮尾矿再浮选"的选矿工艺的金回收率最高,达到93.89%.

    金矿矿石特征赋存状态选矿工艺石坞

    鄂尔多斯盆地铁边城地区长2油层组剩余油模拟

    张晓明吴勤博邹焰王皓立...
    1799-180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实现油田增储上产及老井挖潜的目标,提升剩余油资源开发潜力,通过岩心、薄片、电镜、物性、模拟方法系统的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姬塬油田铁边城地区长2段主力油层的剩余油分布特征.研究显示,长23-21和长23-31小层为主力产油层,平均厚度分别为12.2 m及11.1 m.目的层砂岩储层的孔隙度通常介于12%-18%,渗透率则通常低于8 mD.根据相控原则,建立了主力产层的物理属性模型及流体模型;进而,开展了剩余油分布数值模拟研究.通过基于实测产水及产油量约束的历史生产曲线拟合,获得了剩余油的纵横向分布结果.研究显示,剩余油分布受砂体边界、物性差异及注采关系的影响.剩余油整体上成片分布;但是,受油藏物性差异的影响,注水多呈不均匀受效,因而造成局部剩余油富集.剩余油主要分布在砂体边界处,这些区域无井网控制,因而水驱程度低,剩余油分布较多.受长期注采的影响,井间会形成高渗区,这些其余类似高速通道,会发生快速水淹,其周边则形成剩余油滞留区.可见,剩余油富集明显受微相、物性、注水及井网因素的控制.

    鄂尔多斯盆地长2段三维模型数值模拟剩余油

    基于有限元数值模拟的直流电阻率激电找矿探测技术

    马德锡谭捍东张志勇陈亮...
    1808-18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直流电阻率激电探测成果地质解释准确性,促进直流电阻率激电在找矿勘查中的应用,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对直流电阻率激电探测中低阻高极化体、直立板状体、低阻盖层、高阻盖层、地表不均匀体、地形起伏及实测数据反演解释几个主要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实际勘查中的反演解释结果,根据异常特征构建地质体模型并进行有限元数值模拟,能快速判别探测目标体异常属性、区分虚假异常,提高定量解释水平及找矿勘查效率.研究结果为直流电阻率激电找矿探测定量解释提供了参考.

    电阻率极化率激发极化有限元数值模拟低阻屏蔽

    遥感技术对地质灾害早期识别和动态监测:以昌波乡至羊拉乡段为例

    杨豹赵瑞志王海波李晓光...
    1823-18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经过长期发展,中国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手段已从最原始的人工巡查、单点监测发展到目前的高精度面域非接触式的遥感监测,并逐渐得到普遍应用.首先对原始监测手段及遥感技术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概述,然后利用高精度光学影像结合升、降轨道Sentinel-1A雷达影像,对金沙江昌波乡至羊拉乡之间滑坡隐患进行解译和编录,结果表明该区域存在滑坡隐患34处,其中具有堵江风险的滑坡隐患22处,对居民生命财产直接造成损失的滑坡隐患4处,并利用时序曲线分析了研究区在内外动力(地震、降雨)作用下变形特征,验证了遥感手段在滑坡隐患识别中的便捷性和先进性.最后针对遥感技术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及瓶颈,创新性地提出了滑坡灾害遥感识别的发展框架,对遥感技术在滑坡识别方面的发展方向具有长期参考意义.

    滑坡监测光学遥感InSAR发展方向

    人工岛与多工程影响下的潮流动力响应特征

    纪超姜奇马殿光吕彪...
    1837-18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工岛常与连岛桥、海岸防护等工程构成复杂的人工岛工程系统,科学评估人工岛与多工程对周围海域潮流动力的影响,对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海南三亚新机场工程为对象,建立了工程海域潮流数学模型,采用实测的潮位、流速、流向数据对模型进行了验证,模拟研究了人工岛、离岸潜堤和连岛桥等多工程作用下的潮流场响应特性.结果表明:工程海域的主体潮流特征为往复流,人工岛建设后其周围产生绕流,人工岛东北偏北和西南偏南两侧流速增大,西北偏西和东南偏东两侧形成缓流区,流速显著减小;弧形离岸潜堤修建后,其南北两侧由于绕流作用流速增大,弧内与东西两侧因阻水影响流速减小;连岛桥建设对潮流场的影响相对较小,主要表现为连岛桥背流侧的流速总体减小,而在人工岛与离岸潜堤的部分掩护区域,连岛桥则会导致流速有所增加.总体而言,在人工岛、离岸潜堤和连岛桥的共同作用下,工程海域潮流动力的时空变化将更为复杂,工程对不同位置处水流运动的影响规律存在明显的差异.

    人工岛离岸潜堤连岛桥潮流数值模拟

    不同植被覆盖对查干湖湿地土壤腐殖质的影响

    田宇鑫姜珊刘骞
    1848-185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不同植被覆盖对查干湖湿地土壤腐殖质的影响,以查干湖湿地为研究对象,从土壤环境与植物之间响应关系的角度出发,分析不同剖面、5种不同类型植被(芦苇+香蒲、芦苇+苔藓、碱蓬、水稗、芦苇)土壤腐殖质碳含量变化及其红外光谱结构特点.结果表明:盐碱湿地土壤中的腐殖质碳、胡敏酸碳、富里酸碳的含量变化趋势呈现深层大于浅层,胡敏素碳的含量远小于胡敏酸碳和富里酸碳,土层深度对于腐殖质组分影响明显,且不同植被土壤腐殖质碳含量总体呈现出芦苇>水稗>碱蓬>芦蒲>芦苔的趋势;胡敏酸和富里酸在不同植被土壤中的化学结构相似,具有相同的官能团.研究结果对揭示盐碱湿地土壤腐殖质的形成与转化具有一定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为查干湖盐碱湿地土壤环境修复及优势植被筛选提供基础数据及科学指导.

    湿地土壤腐殖质植被红外光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