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科学社会主义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科学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

叶庆丰

双月刊

1002-1493

sszydx@sina.com

010-62809964 13511028452

100091

北京市海淀区大有庄100号

科学社会主义/Journal Scientific Socialism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社会热点和理论前沿,创新精神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提升执政质量与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周小毛
    95-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执政质量是判断和衡量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综合指标.提升执政质量与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彼此关联、互为目的和手段.全球化背景下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只能在开放状态下进行,既要遵循共产党执政的特殊规律,也要遵循世界百年政党执政的一般规律,吸取世界百年政党建设和执政的经验教训.

    执政执政质量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系统理论建构

    张玲
    104-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初,就高度关注监督问题.在百年历程中,基于马克思主义监督理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建立并不断完善监督体系.中国特色监督理论继承借鉴马克思主义监督思想和中国传统监督理念."1+9"的系统集成监督模式奠定了新时代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总体框架结构.随着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推进,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已由前期的夯基垒台、立柱架梁,中期的全面推进、积厚成势,进入到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新阶段.

    党和国家监督体系贯通协调系统理论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新拓展的几个突出特点

    王建国杨海莺
    109-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根据新时代世情、国情和党情的发展变化,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了中国式现代化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新拓展主要呈现出以下新特点:更加明确强国目标建设,突出高质量发展;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本质要求,更加注重实现共同富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突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求;突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秉持天下情怀,贡献回答"世界现代化之问"的中国方案.这些新特点是建立在党的十八大以前,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式现代化取得的伟大成就基础之上的,显示了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取得的新成就和新经验.

    中国式现代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中国式现代化的全球公共产品属性研究

    耿召
    119-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式现代化具备鲜明的全球公共产品属性,能为各国现代化提供更具普遍意义的经验启示,突出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具有全球性理念型公共产品属性,提出具有全人类共同价值、新型国际关系、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各类全球性价值理念.其次,具有全球性实践型公共产品属性,在为人口大国现代化建设提供发展路径、弥合全球财富鸿沟、应对全球气候环境挑战以及引领各国注重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等方面得到有力印证.最后,从产生的影响来看,具有全球性功能型公共产品属性,助推国际秩序更加公正合理,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更加完善,促进多边合作机制改革,助力国际规范建设迈向成熟.

    中国式现代化公共产品全球治理国际秩序

    新时代十年中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回顾与瞻望

    郑礼肖
    130-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十年,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创新主要表现为突出共同富裕的改革目标,把分配制度上升为基本经济制度,提出"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分配原则和把第三次分配纳入分配制度体系.实证分析表明,分配制度改革在夯实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拓宽共同富裕的覆盖面等方面取得重大成就,初次分配、再分配与第三次分配支撑共同富裕的能力不断提升.新征程上,仍需审视收入分配制度存在的问题,并继续深化分配制度改革以更好地推进共同富裕.

    新时代十年收入分配制度三次分配共同富裕

    共享发展视域下中国收入分配格局的调整

    洪谊雅陈楚艺
    140-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共享发展是共享与发展的统一,公正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是实现共享发展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做大做好"蛋糕"夯实共享物质基础和切好分好"蛋糕"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是实现共享发展的现实基础.当前中国收入分配调整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是居民收入差距依旧较大,重点低收入群体增收仍然面临较大挑战,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都有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以共享发展理念为引领构建和完善保障机会均等的初次分配、推进公平建设的再分配、创新慈善事业机制的第三次分配体系.

    共享发展共同富裕收入分配

    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实践样态及现实进路——基于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的分析

    曹洪军周胜艳
    146-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精神生产理论是马克思社会大生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马克思对精神生产的总体性认识论断,对资本主义精神产品之"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的深刻批判,以及对共产主义社会精神生产图景的勾勒描绘.基于马克思的精神生产理论,社会主义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主体是全体人民,其实践样态应体现为:共创精良优质的精神产品,精神生活的主体性充分张扬;共沐公正合理的精神产品,精神生活的共享性充分提升;共鉴多元多样的精神产品,精神生活的丰富性充分延展;共享健康向上的精神产品,精神生活的价值性充分彰显.为此,推动精神生活共同富裕需健全全体人民参与精神产品生产的激励机制,完善全体人民享有精神产品分配的均衡机制,拓宽全体人民共通共鉴精神产品交换的促进机制,优化全体人民享受精神产品消费的引领机制.

    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精神生产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历史唯物主义意蕴

    谌中和李文豪
    154-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历史唯物主义与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有着极为紧密的联系.它一方面揭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实践本质,把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导向生产领域而不是别的领域;另一方面阐明两种生产对于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基础性意义,消解一切关于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主观主义的思想基础.对于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而言,历史唯物主义的具体化建构在于,它要求当代中国不断发展壮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实践主体,根本依靠劳动实践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物质生产,并深化认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历史过程及其实践意义.对于中国式现代化而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只是阶段性历史的内容而不是全部历史的内容,即使到共同富裕阶段,中国式现代化也依然是面向实践、面向未来的.

    历史唯物主义共同富裕两种生产中国式现代化

    深切缅怀徐崇温、靳辉明、崔桂田同志

    封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