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科学通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科学通报
科学通报

夏建白

旬刊

0023-074X

csb@scichina.org

010-64036120

100717

北京东城区东黄城根北街16号

科学通报/Journal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CSCD北大核心CSTPCDEISCI
查看更多>>《科学通报》创刊于1950年,是中国科学院主办、中国科学杂志社承办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报道自然科学各学科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方面具有创新性和和高水平的、具有重要意义的最新研究成果,要求文章的可读性强,能在一个比较宽范的学术领域产生深刻的影响。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国内外读者了解中国乃至世界范围的自然科学各研究领域最新成果的主要窗口之一。《科学通报》进入了国际上主要检索系统,如CA,EI,日本《科技速报》和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的以下系统:Science Citation Index(SCI-CDE),SCISearch,Current Contents(PC&E)和Research Alert。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云南晚中新世元谋无鼻角犀的头后骨骼与体型重建

    卢小康邓涛吉学平
    1516-15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元谋盆地晚中新世古猿动物群犀类化石材料丰富,新记述的头后骨骼属于同一个体,归入元谋无鼻角犀Acerorhinus yuanmouensis.保存的椎骨数量丰富,据此并结合髋骨长和头骨长估算的新材料所属个体头体长为2.362 m.颈椎椎体和前/后关节突关节面的形态及位置关系显示,其头部位置高,颈部斜向下,较短但具有较强的活动能力.根据肱骨长度和保存的最长的肋骨推断,该个体的胸深约为600 mm,腹侧紧邻肘关节下方.近端肢骨肱骨和股骨短,长度差小;三角肌结节和第3转子分别位于肱骨和股骨骨体上半部,骨体未达粗壮的程度.第3掌骨的近端宽与其他无角犀族类群接近,且骨体最窄处位于近端关节面下方,属于短小型脚骨.距骨高宽比为0.88,处于中度特化水平.基于Diceros测量值的体重回归公式所得结果显示,本研究的元谋无鼻角犀幼年个体体重约573 kg,该种最大个体体重不超过1544 kg.A.yuanmouensis接近的肱骨和股骨长度指示其与Aceratherium、 Diceros和Dicerorhinus等犀牛的肢骨比例相近,体型大小与Dicerorhinus接近,可能具有相近的栖息环境和食性,生活在林间疏地和灌木丛附近.

    元谋盆地晚中新世无鼻角犀头后骨骼体型重建

    戈壁中新乳齿象(Miomastodon gobiensis)头骨的发现及生物地层学分布

    李岩张晓晓李春晓王世骐...
    1527-15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玛姆象科是象型类两个基本分支之一.然而由于发现材料的限制,学术界对早期欧亚大陆玛姆象类的解剖学特征及系统演化所知甚少.来自甘肃临夏盆地老沟地点的一件中新乳齿象头骨,是目前发现的第一件中新乳齿象头骨,也是欧亚大陆发现的第二件早-中中新世玛姆象科头骨,另外一件是发现于法国的苏黎世轭齿象(Zygolophodon turicensis),但保存不佳,因此,该标本对研究玛姆象类在早-中中新世的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新发现的标本颊齿轭型化程度比经典的苏黎世轭齿象(Zygolophodon turicensis)稍低,例如,齿脊比较粗壮,压缩齿谷,主齿柱新月嵴粗,侧视高度达齿谷的一半,牙齿釉质层厚.因此可归入之前在内蒙古通古尔中中新世报道过下颌的戈壁中新乳齿象(Miomastodon gobiensis).该头骨具有玛姆象类中的独特的衍征,例如,眼眶位置比苏黎世轭齿象靠后,且略偏向头顶.后一特征与豕脊齿象类相近,它的外鼻孔位置非常靠后,开口偏向上方,这些特征说明中新乳齿象在玛姆象科中具有独特的演化地位.中新乳齿象具有较显著的时代意义,早期较原始的同心中新乳齿象的时代为早中新世晚期到中中新世早期,约17~14 Ma;后期较进步的戈壁中新乳齿象的时代为中中新世晚期,在13.7~11.8 Ma左右.

    玛姆象科临夏盆地中中新世生物年代学中新乳齿象属

    《科学通报》征稿简则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