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科学通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科学通报
科学通报

夏建白

旬刊

0023-074X

csb@scichina.org

010-64036120

100717

北京东城区东黄城根北街16号

科学通报/Journal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CSCD北大核心CSTPCDEISCI
查看更多>>《科学通报》创刊于1950年,是中国科学院主办、中国科学杂志社承办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报道自然科学各学科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方面具有创新性和和高水平的、具有重要意义的最新研究成果,要求文章的可读性强,能在一个比较宽范的学术领域产生深刻的影响。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国内外读者了解中国乃至世界范围的自然科学各研究领域最新成果的主要窗口之一。《科学通报》进入了国际上主要检索系统,如CA,EI,日本《科技速报》和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的以下系统:Science Citation Index(SCI-CDE),SCISearch,Current Contents(PC&E)和Research Alert。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系统合理化的动机属性:困境与突破

    曾昭携张跃杨沈龙郭永玉...
    3185-31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系统合理化理论已提出20余年,其研究领域既关涉人们对具体社会问题的看法,也涉及宏观的社会态度.系统合理化是其核心概念,它是指捍卫、支持和合理化现状的心理倾向,即便有时会牺牲自我和内群体利益.该理论有助于我们理解人们如何以及为何将现有的社会系统合理化,以维持或提高自尊以及维持或提高所处群体的地位.为了满足认识性、存在性与关系性需要,人们会进行系统合理化.因此,系统合理化是动机性的.伴随其发展,这一理论也遭遇了严厉批评.这些批评可分为4类:象征系统合理化的外群体偏爱并不是内隐的;系统合理化并非动机性的;系统合理化发挥作用的条件未得到解释;并不存在自主、独立的系统合理化动机.本文介绍了系统合理化理论及其发展、面临的理论和研究困境,并通过梳理理论观点与认知神经科学研究的证据,为回应批评、突破困境提供支持.未来研究应更多关注社会认同过程和意识形态过程(如系统合理化)之间的复杂关系;谨慎解释利用神经科学方法得到的研究结果;进一步扩大系统合理化神经基础的研究范围;同时关注其激活是否具有稳健的跨文化一致性.

    系统合理化动机驱动心理需要背外侧前额叶皮层杏仁核

    全球水华研究的科学知识图谱分析

    胡溦马健荣秦伯强
    3196-321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有害藻类水华是严重影响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灾害,频发于世界范围内的淡水和海洋水体.通过检索水华相关的中英文期刊文献,利用CiteSpace等软件进行科学知识图谱分析.结果显示:(1)目前发表的水华研究相关的中英文期刊论文达4.4万余篇,根据年发文量大致可将全球水华研究划分为3个阶段:Ⅰ(1942~1990年,<200篇/年)、Ⅱ(1991~2014年,<2000篇/年)和Ⅲ(2015年至今,>2000篇/年).(2)水华研究的国际合作较为密切,英文文献以美国发文量最多、中国第二.中文的水华研究论文以中国科学院为中心形成协作网络,水华研究的主要内容大致与国际上吻合.(3)中国的水华研究在全球水华研究中占据重要地位.在新兴前沿领域,中文期刊所发表的研究内容稍滞后于英文期刊.(4)关键词共现展示了水华研究的热点内容;突现词揭示了3个研究阶段新兴前沿领域的变化;关键词聚类则反映了全球水华研究的主要内容,进而可以推测未来的发展趋势.多尺度结合可能成为今后水华研究的一种趋势.水华监测预警建模、遥感技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分析等已成为重要的研究方法.水华形成和消亡机制依然是核心科学问题.水华全生命周期过程生态环境效应的定量化研究和人类活动与水华发生的互馈机制可能是今后的重要研究内容.

    水华科学知识图谱浮游植物富营养化赤潮

    动力波方程-陆面模式耦合及在郑州"7·20"暴雨洪水过程的应用研究

    黄诚诚赵平苗世光王迎春...
    3211-3220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二维动力波方程改进Noah-MP陆面模式中的径流计算方案,并在原有一维Noah-MP中增加了二维水平格点之间的水分交换,从而研发出新的陆面模式Noah-MP-OF.应用改进后模式对郑州"7·20"特大暴雨洪涝期间的水文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新模式能较好地模拟复杂地形下坡面流、积水深和土壤湿度的时空演变过程,模拟的积水深度空间分布与高分3号卫星遥感监测的地表积水较为一致;原有的Noah-MP模式模拟的洼地区域坡面流流入和汇集不明显,而新方案能够刻画在洼地及郑州市区坡面流汇集的特征,且洼地累积坡面流流入可超过1 m,土壤湿度平均增加3%,从而更精细地模拟低洼区域坡面流汇流造成的积水特征.

    陆面模式动力波方程地表径流暴雨洪涝

    华南地壳结构与构造边界特征:来自地震背景噪声和重力联合成像模型的约束

    李雪垒李志伟夏鑫杜南樵...
    3221-3236页
    查看更多>>摘要:查明华南板块的地壳精细结构,厘清不同块体的地壳物质属性和构造边界特征,对研究华南成矿带的深部动力学成因以及华南板块的形成演化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新方法的发展和对多类型数据的深入挖掘,对壳内精细结构的分辨率逐渐提高,有鉴于此,本研究通过收集华南地区地震台站的波形数据,利用背景噪声面波和布格重力异常联合反演华南板块的地壳S波速度结构.结果表明:联合反演模型获取的布格重力异常与观测重力值拟合较好,印证了新方法的可靠性;上地壳内主要沉积盆地呈现明显的低速特征,地壳厚度由西到东呈现减薄的趋势,且在中地壳内,江南造山带南段的地壳结构呈现北东向的高低速带状穿插分布,在南北重力梯度带和江山-绍兴-萍乡-永州一线存在"蘑菇云"形状的中地壳隆升;随着深度的增加,在21~30km下地壳,速度的横向变化不再与地壳浅层主要构造相对应,整个区域的速度分布呈现东高西低的趋势,且随着深度的增加这一特征越发明显;在30~40km深度上,速度变化的东西分界与南北的布格重力异常梯度带近似重合.据此推测,江南造山带与扬子和华夏地块的构造边界分别沿着九江-常德-吉首-铜仁-百色一线和江山-绍兴-萍乡-永州-柳州-钦州一线;区域构造演化的动力学模型显示,扬子地块不断地为江南造山带西翼的北西向逆冲推覆提供驱动力,联合反演获取的地壳结构模型为探讨印支、扬子和华夏地块碰撞拼合的深部动力学过程以及区域成矿作用提供了重要约束.

    华南背景噪声重力联合成像构造边界

    《科学通报》征稿简则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