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科学通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科学通报
科学通报

夏建白

旬刊

0023-074X

csb@scichina.org

010-64036120

100717

北京东城区东黄城根北街16号

科学通报/Journal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CSCD北大核心CSTPCDEISCI
查看更多>>《科学通报》创刊于1950年,是中国科学院主办、中国科学杂志社承办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报道自然科学各学科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方面具有创新性和和高水平的、具有重要意义的最新研究成果,要求文章的可读性强,能在一个比较宽范的学术领域产生深刻的影响。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国内外读者了解中国乃至世界范围的自然科学各研究领域最新成果的主要窗口之一。《科学通报》进入了国际上主要检索系统,如CA,EI,日本《科技速报》和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的以下系统:Science Citation Index(SCI-CDE),SCISearch,Current Contents(PC&E)和Research Alert。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主要流域灰-绿-蓝蓄水能力时空演变

    奚巧娟钟华王涛何天豪...
    4437-444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大部分地区受季风气候控制,地表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匀.灰色(如水库)、绿色(如森林)、蓝色(如湖泊)3种基础设施相辅相成,为调控地表水资源时空分布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仍缺乏3种基础设施蓄水能力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规律的研究,制约了水资源协同调控和综合管理.本研究基于最新的大坝、土壤根区蓄水能力、自然湖泊等数据,在流域尺度对比分析了中国九大流域3种水基础设施的空间分布,并研究了三者蓄水能力的时间变化.研究发现:(1)在长江、东南诸河等高强度人类活动的流域,人工灰色蓄水能力已经超过陆地表层自然生态系统;(2) 1955~2020年中国灰色蓄水能力显著增加,各流域快速增长的时期有所差异;(3)各流域绿色蓄水能力变化较小,松辽、淮河流域略有增加;(4)蓝色蓄水能力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内陆河流域(包括青藏高原内流区)蓄水能力上升明显.本研究厘清了中国主要流域灰-绿-蓝蓄水能力的本底基础信息,揭示了各蓄水能力的时空演变规律,有助于自然-人工水基础设施协同管理,为多维度优化水资源配置提供支撑.

    土壤根区蓄水能力水库蓄水能力湖泊蓄水能力灰水-绿水-蓝水水资源综合管理

    火星表面土壤热导率的地面模拟测量方法

    方继超李雄耀于雯魏广飞...
    4449-44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火星水冰及其他挥发分的埋藏和演化规律与火星表面土壤的热物理性质息息相关.热导率作为重要的热物理性质,一直是人们研究火星表面水/冰循环的焦点.本研究搭建瞬态热线法实验装置,建立了类火星环境下模拟火星土壤的热导率测量方法,实现了类似火星不同气压环境和不同含冰量模拟火星土壤热导率的测量功能.与其他测试方法以及前人经验模型的对比,本研究提出的测量方法易于实现,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和可重复性,测量精度可达3%,测量可重复性大于95%.可以为未来进行火星表面热物理性质就位探测提供实验技术参考,也可为解译火星水的埋藏和循环过程提供地面验证方法,更好实现我国"天问一号"火星探测任务的科学目标.

    火星模拟火星壤热导率测量方法

    新型半透明一维MAPbI3·DMF单晶材料的光电响应特性

    秦昌东卢岳隋曼龄
    4458-44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于有机金属卤化物钙钛矿往往具有优异的光电性质,因此其在光电探测器研发领域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使用价值.本文旨在开发制备适用于半透明光电器件的高性能材料,并探索材料的潜在性质.通过反溶剂法,成功设计并制备出了一种尺寸可控且在大气环境下稳定的半透明线状MAPbI3·DMF单晶材料.利用单晶X射线衍射(XRD)解析了半透明线的晶体结构,发现其具有一维链状晶体结构,因而具有一定的量子限域效应.原位加热XRD谱和原位加热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分析结果表明,该半透明晶体材料在90℃以下形貌及晶体结构基本保持不变,其热稳定性较好.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及静态光致发光光谱(PL)测试结果表明,该材料带隙约为1.58 eV,与其可发射约780 nm的荧光相一致.该单晶线的透明度在大于500 nm的范围内增大,表明其具有良好的半透明特性.最后,搭建了简单的光电器件,测试结果表明其具有较高的光电响应度(7.13 A W-1)和较快的光电响应时间(9.95 ms),因此适合应用于光电探测器件领域.该线状单晶材料优异的光电特性,使其成为半透明光电器件核心吸光层的理想候选者.

    半透明一维单晶材料光电探测器透射电子显微镜

    我国能源生产、消费、储能现状及碳中和条件下变化趋势

    张永生董舵肖逸汪涛...
    4466-44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能源发展的重大需求和挑战.本文以实现碳中和为目标,基于统计数据分析了我国现有能源生产结构、电力装机、不同行业能源及电力消费等特点,进而讨论实现碳中和目标下的能源结构和我国未来电力系统结构调整面临的问题及瓶颈,主要结论包括:实现碳中和目标,风、光可再生装机将是现有火电装机的2倍左右,需要调整现有的能源生产和消费模式,并配置适当的储能容量;现有技术水平下,抽水蓄能、电化学储能、氢能具有竞争力,但抽水蓄能受限于地理环境,锂离子电池受限于锂资源,氢能燃料电池受限于铂资源,都有发展瓶颈;消纳可再生能源需要考虑多种储能技术储备,氢燃气轮机、氢冶炼等相对成熟的路线技术具有支撑今后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消纳的潜在优势.分布式储热、压缩空气储能、非贵金属催化的氢燃料电池、钠/铅酸电池、液流电池、超级电容器及其他多种具有技术经济性、可实现大规模应用的储能技术也都具有良好的发展空间.

    碳中和能源生产消费风电太阳能发电储能氢能

    液滴发电机的新充电模式及影响因素

    夏雨晨周致富宋德培黄羿珲...
    4477-4484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液滴撞击摩擦起电效应的液滴发电机(droplet-based electricity generator,DEG)可以将雨水等液滴的机械能转换成电能.近年来,其因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而受到密切关注.但是,目前DEG仍存在带电荷能力与输出电压上限较低等问题.本文发现了一种适用于DEG的新充电模式,即在通过液滴撞击聚四氟乙烯(polytetrafluoroethy-lene,PTFE)薄膜进行充电的基础上,对PTFE薄膜表面附加往复摩擦,以对其进行预充电.相比单纯的液滴撞击充电,新充电模式可以使DEG的输出电压提高约2.3倍,进而可以匹配高压用电环境.本文研究了摩擦工具、液滴下落频率与高度以及停止工作时长这4种因素对DEG发电效果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可为提高DEG发电效果提供新思路与新方法.

    摩擦起电液滴发电机聚四氟乙烯薄膜新充电模式

    《科学通报》征稿简则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