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国主要流域灰-绿-蓝蓄水能力时空演变

中国主要流域灰-绿-蓝蓄水能力时空演变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 of gray-green-blue storage capacity in nine major basins of China

扫码查看
中国大部分地区受季风气候控制,地表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匀.灰色(如水库)、绿色(如森林)、蓝色(如湖泊)3种基础设施相辅相成,为调控地表水资源时空分布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仍缺乏3种基础设施蓄水能力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规律的研究,制约了水资源协同调控和综合管理.本研究基于最新的大坝、土壤根区蓄水能力、自然湖泊等数据,在流域尺度对比分析了中国九大流域3种水基础设施的空间分布,并研究了三者蓄水能力的时间变化.研究发现:(1)在长江、东南诸河等高强度人类活动的流域,人工灰色蓄水能力已经超过陆地表层自然生态系统;(2) 1955~2020年中国灰色蓄水能力显著增加,各流域快速增长的时期有所差异;(3)各流域绿色蓄水能力变化较小,松辽、淮河流域略有增加;(4)蓝色蓄水能力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内陆河流域(包括青藏高原内流区)蓄水能力上升明显.本研究厘清了中国主要流域灰-绿-蓝蓄水能力的本底基础信息,揭示了各蓄水能力的时空演变规律,有助于自然-人工水基础设施协同管理,为多维度优化水资源配置提供支撑.

奚巧娟、钟华、王涛、何天豪、高红凯、夏军、L.Wang-Erlandsson、汤秋鸿、刘俊国

展开 >

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上海200241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南京210029

华东师范大学地理信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200241

武汉大学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2

Stockholm Resilience Centre,Stockholm University,Stockholm 10691,Sweden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陆地水循环及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01

南方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深圳518055

展开 >

土壤根区蓄水能力 水库蓄水能力 湖泊蓄水能力 灰水-绿水-蓝水 水资源综合管理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南方科技大学高水平专项南方科技大学高水平专项

42122002420710814180103641911530191G02296302G02296402

2021

科学通报
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科学通报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1.269
ISSN:0023-074X
年,卷(期):2021.66(34)
  • 2
  • 1
  •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