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科学通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科学通报
科学通报

夏建白

旬刊

0023-074X

csb@scichina.org

010-64036120

100717

北京东城区东黄城根北街16号

科学通报/Journal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CSCD北大核心CSTPCDEISCI
查看更多>>《科学通报》创刊于1950年,是中国科学院主办、中国科学杂志社承办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报道自然科学各学科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方面具有创新性和和高水平的、具有重要意义的最新研究成果,要求文章的可读性强,能在一个比较宽范的学术领域产生深刻的影响。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国内外读者了解中国乃至世界范围的自然科学各研究领域最新成果的主要窗口之一。《科学通报》进入了国际上主要检索系统,如CA,EI,日本《科技速报》和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的以下系统:Science Citation Index(SCI-CDE),SCISearch,Current Contents(PC&E)和Research Alert。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数据驱动的公共卫生安全

    李翠萍吴林寰舒畅鲍一明...
    1156-1163页

    datapublic health securitypathogenic microorganismmonitoring and trackingpre-warning and prediction

    凝聚态物质科学科研数据管理与应用

    王丹周明波黄东宸李云龙...
    1164-1174页

    research paradigmintensive data miningElectronic Laboratory for Material Sciencedata normalization

    政策计量视角下我国科学数据开放共享政策演进与体系构建

    温珂宋大成游玎怡李慧敏...
    1175-1182页

    scientific datascientific data open sharing policiespolicy evolutionpolicy bibliometricscontent analysis

    FAIR原则全球影响分析及其实施策略建议

    王卷乐李扬王淑强石蕾...
    1183-1191页

    scientific dataFAIR principlesdata governancedata sharingdata interoperabilitysuggestions

    复杂颗粒悬浮液流变特性及其微介观机理研究综述

    梁怡轩王金鹤潘定一
    1192-1210页
    查看更多>>摘要:颗粒悬浮液由离散颗粒相和连续流体相构成,具有非牛顿、凝胶化等特殊的流变行为并在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大量研究表明,悬浮液组成和外场作用都影响其内部微观结构的形成或破坏,表现为宏观复杂的流变行为,因此建立微介观颗粒结构与宏观流变的联系是颗粒悬浮液研究的关键.本文从由刚性球形颗粒与不可压牛顿流体组成的理想颗粒悬浮液出发,介绍了其宏观流变理论与微观物理模型.在此基础上,分别从颗粒相、流体相和外场作用的角度综述了复杂颗粒悬浮液的研究进展.复杂颗粒相往往具有更加复杂的受力、变形和运动特征.我们重点介绍了非球形、柔性颗粒和活性颗粒三种类型颗粒悬浮液宏观流变性质与单颗粒动力学以及微介观结构的关联.对复杂流体相而言,我们归纳了流体相为纯黏性流体、屈服应力流体及黏弹性流体悬浮液黏度的研究进展,并介绍了引入第二连续相流体的毛细悬浮液的流变行为及其与液桥结构的联系.此外,我们从外场作用的角度,介绍了电、磁场等对流变性质的调控及恒压场剪切测试对稠密颗粒悬浮液本构模型的启发.最后,本文从颗粒相、流体相及本构理论的角度,对颗粒悬浮液研究的问题与前景进行了展望.

    颗粒悬浮液流变行为微介观演化本构模型

    反应合金材料冲击释能机理研究进展

    何勇杨岩松何源郭磊...
    1211-1222页
    查看更多>>摘要:反应合金在高速撞击目标过程中会发生破碎,产生大量可燃碎片,其极速氧化释能特性可对目标产生力热化耦合毁伤.反应合金优良的力学性能和释能特性为其在高效毁伤战斗部上的应用提供了广阔前景.本文主要介绍反应合金冲击释能过程中3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及相关研究进展,即材料撞击目标后,材料破碎的机理和生成的碎片尺寸分布规律;碎片尺寸与冲击和绝热剪切产生的瞬态温度之间的关系;控制碎片发生化学反应的反应温度阈值和临界尺寸.本文还对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了概述.应用反应合金将有力提升弹药战斗部的威力,实现结构功能的一体化.

    反应合金冲击破碎反应毁伤

    我国4.4.2类高等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运行现状及问题思考

    陈紫光曹国庆王荣李沐洋...
    1223-123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分析了我国数十家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4.4.2类高等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设施运行现状,包括实验室总体建设概况、实验室核心工作间环境参数、气流组织形式和压力调节方式,以及实验室自控系统运行可靠性等.研究结果表明,我国4.4.2类实验室大多设计为2~4间核心工作间、1套独立空调通风系统的形式.核心工作间采用上送上排和上送下排气流组织的比例大致相同,大多采用定送风变排风的压力调节形式.在室内环境和系统可靠性方面,研究发现实验室存在换气次数普遍偏高、部分实验室对室外大气绝对压力过大现象.此外,个别实验室存在因送/排风机切换或空调系统开/关机产生过大负压导致围护结构开裂、防护区最外围房间发生绝对压力逆转、UPS设置等问题.本文还分析了常见的共性问题产生原因,并给出了改进建议,以期提升我国高等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建设和运行管理水平、确保实验室设施环境满足建成后的实际需求、保障运行管理安全高效.

    生物安全高等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4.4.2类实验室设施环境运行现状

    基于呼吸暖体假人的医院内传染性颗粒物吸入暴露评估

    刘硕刘荔王怡郭伟旗...
    1234-12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呼吸道暴露是呼吸系统传染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呼吸道暴露剂量是评价人员感染风险的关键指标.本文研发了兼具人体热羽流模拟、呼吸模拟及呼吸道仿生功能的呼吸暖体假人,形成了基于呼吸暖体假人的呼吸道暴露定量评价技术.假人表面温度可在57.6min内稳定于28.9~30.9℃,呼吸模拟器输出流量呈正弦波动,分钟通气量和呼吸频率的调节范围分别为6~20 L/min和 10~20 min-1.基于呼吸暖体假人测量了置换通风条件下颗粒物粒径为0.63 μm时近距离暴露的情况.结果显示:考虑热羽流时,呼吸区颗粒物浓度降低约23%;呼吸区、穿透呼吸道G0级、G4级的浓度分别为环境浓度的4倍、2.7倍、2倍.浓度差异表明,尽管环境浓度与呼吸区浓度及呼吸道浓度存在一定关系,但环境浓度作为间接评价指标,不能准确反映人员感染风险.本文研发的呼吸暖体假人可量化传染性颗粒物吸入暴露评价中的关键暴露数据,为评价人员感染风险及防控传染性颗粒物传播措施的有效性提供技术支撑.

    呼吸暖体假人呼吸模拟器呼吸道模型人体微环境传染性颗粒物吸入暴露

    《科学通报》征稿简则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