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科学养生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科学养生
科学养生

鲁湾

月刊

1672-9714

kxys888@126.com

0451-84211836

150010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上海街8号510室

科学养生/Journal Science Regime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王大妈多次晕倒的"罪魁祸首"

    陈日益
    25-26页

    吃药的常见饮食禁忌

    张乾
    27-28页

    前列腺增生症合并膀胱结石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芦宇
    28-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前列腺增生症(BPH)合并膀胱结石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研究抽取病例样本共100例,样本抽取年限为2019年6月~2022年5月,均确诊为BPH合并膀胱结石疾病,分组方法为双盲法,将全部病例分为甲组、乙组进行对比,各纳入50例。甲组采取常规开放手术治疗,乙组采取钬激光碎石术联合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指标、手术情况、并发症、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表(IPSS)及生活质量量表(QOL),以评定效果。结果 统计显示,治疗后乙组最大尿流率(MFR)、平均尿流率(AFR)等指标结果均高于甲组,但IPSS评分、膀胱残余尿量(RU)低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对比手术及住院耗时、术中出血量等结果,乙组均少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对比并发症结果,乙组发生率(4。00%)低于甲组(1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两组对比QOL量表评分结果,乙组各项分值均高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BPH合并膀胱结石采取钬激光碎石术联合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的效果确切,可缓解膀胱刺激、排尿无力等症状,且可减少创伤和出血,还可减少各种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术后恢复,利于改善其生活质量。

    膀胱结石前列腺增生症开放手术微创手术临床效果

    自我改善视力20种实效方法

    刘树英
    29-31页

    老年慢阻肺患者临床综合指标与衰弱的相关性研究及关键影响要素探究

    郑莹颖徐俊蓉
    3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老年慢阻肺患者临床综合指标与衰弱的相关性及关键影响要素。方法 将本院在2021年1月~2022年9月接收89例老年慢阻肺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实施Fried衰弱评分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将其分为非衰弱组、衰弱前期组、衰弱组,所有患者还需接受肺功能指标检测及MNA-SF营养评估、基本资料汇总。结果年龄、独居、吸烟及吸烟指数、营养水平等均与老年慢阻肺衰弱症状产生、Fried评分具有密切关联性;衰弱患者PEF、FEV1%、FEV1/FVC水平均明显低于非衰弱、衰弱前期患者,患者衰弱症状越严重,CAT评分≥10分发生率越高;Fried评分与年龄、吸烟指数、独居及营养状态间关联性呈正相关,与PEF、FEV1%、FEV1/FVC水平呈负相关;年龄、营养状态均与躯体功能下降呈正相关,PEF、FEV1%、FEV1/FVC水平与躯体功能下降呈负相关;PEF、FEV1%、FEV1/FVC水平与握力水平间呈正相关,独居、年龄及营养状态等均与握力水平均存在负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经因素分析可知,年龄、营养不良、吸烟指数均为促使衰弱症状产生危险因素,FEV1%为改善衰弱症状保护因素。结论年龄、营养不良、吸烟对患者病症发展影响较大,需加强对其重视度并以此采取相应干预措施,在此过程中可以FEV1%水平变化评判干预措施效果性,进而不断进行干预措施完善。

    慢阻肺衰弱肺功能年龄营养水平吸烟

    养生月报

    刘博Chen Xue-mei
    32-33页

    超微针刀联合胸椎复位手法治疗粘连期肩周炎的效果观察

    储春龙
    34-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在粘连期肩周炎患者的治疗工作中超微针刀联合胸椎复位手法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文中纳入50例患者,均为就诊于本院的粘连期肩周炎病患,门诊时间在2020年7月~2021年9月,根据患者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划分为两组,以胸椎复位手法联合常规毫针进行治疗者划入对照组,共25例,以超微针刀联合胸椎复位手法进行治疗者划入研究组,共25例。统计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统计患者的疼痛情况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并比较,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肩关节活动度。结果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6。00%,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前,对照组患者的疼痛分值、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与研究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在上述指标方面,研究组患者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前,比较患者各个方向的肩关节活动度,结果提示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再次对比,结果提示两组较治疗前均有所提升,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对于粘连期肩周炎患者的治疗来说,超微针刀联合胸椎复位手法治疗的效果理想,不仅可减轻患者疼痛,还可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患者肩关节活动度。

    粘连期肩周炎超微针刀胸椎复位手法联合治疗

    为什么有些女人会贪杯

    马志国
    34-36页

    心情不愉快的对策

    张泽峰
    37页

    急性脑梗死后不宁腿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及病变部位探究

    蔡梅芝卢宝全吴秀玲石佳...
    37-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急性脑梗死后不宁腿综合征(restless legs syndrome,RLS)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病变部位,以此分析脑梗死部位和脑梗死后不宁腿综合征间的关系,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抽取本院2019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00例,发病后临床均表现出不宁腿综合征,通过MRI观察患者梗死部位,分析产生不宁腿综合征的因素。结果 据统计,2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有32例合并不宁腿综合征,在脑梗死患者中占比达16。00%。经国际不宁腿严重程度量表(IRLS-RS)评价平均(25。18±4。98)分,其中24例累及患侧下肢,8例累及双下肢,表现出患肢严重的特点。通过IRLS-RS对累及不同部位患者评分比较,分别为(23。02±3。39)分、(30。24±3。58)分,P < 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宁腿综合征(RLS)开始时间于梗死后发生,平均(1。86±1。50)d;临床常用治疗药物有普拉克索、氯硝西泮,用药起效时间平均(1。19±0。50)d;停药时间平均(9。85±5。02)d。分析导致脑梗死后不宁腿综合征的高危独立因素是冠心病史,梗死部位在颞叶、尾状核体和脑桥等处,通过脑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分析和急性脑梗死后不宁腿综合征未见相关性。结论 急性脑梗死后不宁腿综合征患者的患肢症状严重,多累及健侧,发病和梗死于颞叶、尾状核体等部位有着密切的关系。

    急性脑梗死后不宁腿综合征临床表现病变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