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科学与无神论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科学与无神论
科学与无神论

杜继文

双月刊

1008-9802

w8078@sina.com

010-65262526

100005

北京建国门内大街5号中国社会科学院

科学与无神论/Journal Science and AtheismCSSCI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国内唯一专门宣传无神论的大型刊物。其宗旨是:宣传科学精神,开展无神论教育,维护公民宗教信仰自由权利,推动科教兴国战略实施。该杂志致力于准确、完整、生动、通俗地宣传唯物论和科学无神论,为全国提高国民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做出贡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的原创性成果研究

    朱晓明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聚焦于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坚持和宣传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的原创性成果:坚持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是大原则;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无神论作为主流意识形态在人民群众思想中占据主导地位;把握"宗教信仰自由与意识形态斗争的关系";有针对性加强马克思主义无神论宣传,让无神论深入人心.重点研究阐述其理论内涵,把握相互间的内在联系,以指导和推动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研究和宣传教育.

    马克思主义无神论原创性理论成果

    加强党的建设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无神论

    王黎黎戴立兴
    9-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加强党的建设同样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无神论.加强党的思想先进性建设,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基础性工程,只有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才能为保持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打牢思想基础.无神论宣传教育工作,核心是团结争取群众的工作,对于巩固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我们要从关乎党的执政安全和党的事业兴亡的高度,重视抓好无神论宣传教育工作.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无神论,强调革命的斗争精神,这对于打破各种精神枷锁、加强党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无神论党的建设

    "第二个结合"与马克思主义无神论在近代中国的出场——以1918-1919年《新青年》灵学批判为中心考察

    刘艳胡朝阳
    16-26页
    查看更多>>摘要:1918-1919年间,陈独秀、陈大齐等新文化倡导者以《新青年》为阵地对灵学思潮展开了三次集中批判,这个过程呈现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爱国主义精神、无神有神斗争的传统以及兼容并包的文化特性,其中所蕴藏的重人轻神观念、无神论思想、反伪科学态度等与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的人民性、科学性、开放性特征有着相契合之处,这为马克思主义无神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并在中国近代正式出场提供了可能.

    《新青年》灵学批判马克思主义无神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瞿秋白科学无神论思想探析

    肖凯强
    27-37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瞿秋白在继承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的基础上,立足于中国当时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开展无神论思想的研究和宣传,形成了较为全面系统的科学无神论思想.他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阐明了宗教有神论的起源、变迁、消亡以及社会作用等问题,并提出了引导人们摆脱宗教有神论束缚的方式和方法,既为人们认识和反对宗教有神论提供了有力思想武器,也推动了马克思主义无神论中国化的发展,还为中国共产党早期探索开展无神论宣传教育和处理宗教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瞿秋白科学无神论宗教有神论唯物主义

    列宁宗教观的生成逻辑

    王玉立
    38-46,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列宁宗教观是基于俄国国情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宗教的基本原理应用于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科学理论成果.列宁宗教观的生成,蕴含着深刻的现实逻辑、历史逻辑和理论逻辑.从现实逻辑看,服从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现实需要;从历史逻辑看,立足于俄国的政治文化传统;从理论逻辑看,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理论精髓.

    列宁宗教观无产阶级政党

    冯特群体宗教心理学的结构、动力及方法

    周普元魏潇枫周煜宸
    47-57页
    查看更多>>摘要:威廉·冯特是中国学界公认的宗教心理学创始人,对其群体宗教心理学的结构、动力及方法进行总结和批判,有助于推动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理论体系构建.在结构和动力上,冯特以"群体心理演变规律遵从个体心理发展规律"为基本原则,探寻"主体人群""客体时空""文化纽带"等群体宗教心理学结构要素及其运演规则,他承认自然环境、社会条件对社会意识的制约,但强调了主观意识对个体生理及社会环境的决定作用,是一种"混乱的唯心主义"观点;在研究方法上含有科学辩证的因素,主张"分析与综合相结合""比较研究法""精神产品分析法",企图把相互对立的事物调和成一种更高级的"真理",以便于"维系人类存在的全部理解".

    群体宗教心理学宗教发展规律宗教发展阶段

    理性与信仰的关系:从西方宗教哲学到马克思主义宗教学

    祝杨军
    58-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理性与信仰的关系问题在西方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以宗教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科学研究的马克思主义宗教学,须在系统批判西方思潮的基础上,对理性与信仰之争的认识论根源、社会历史根源进行清理,从而在处理理性与信仰的关系中站稳立场、表明态度,提供科学、合理的观点和看法.在马克思主义宗教学语境下,重新审视理性与信仰的关系具有双重意义.既要以对信仰的理性批判推动无神论宣传教育,又必须警惕以汲取积极因素为名助推宗教狂热.

    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理性信仰宗教哲学科学无神论

    改革开放以来无神论宣传教育的经验启示

    苏彬
    66-80页
    查看更多>>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无神论宣传教育经历了重启后的式微,在世纪之交重新踏上征程,在新时代开创了全新局面.从改革开放以来无神论宣传教育的沉浮与有神论影响的起落中可以看到,党中央的重视和支持是做好无神论宣传教育的基本前提,学者的责任和担当是做好无神论宣传教育的有力推动,地方和部门的贯彻落实是做好无神论宣传教育的重要依托,群众的发动和参与是做好无神论宣传教育的坚实基础.

    改革开放新时代无神论宣传教育

    从理性走向文化——大卫·艾勒的无神论思想研究

    平慧江陈发扬
    81-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美国学者大卫·艾勒的无神论思想具有鲜明的理性主义特征,同时又融合了历史、宗教、哲学和人类学知识.他主张走出单纯的理性论证的传统,进入到更广泛的文化、语言和生活世界,从而更有效地推动无神论的发展.他呼吁建立无神论者组织、公开积极地传播无神论,并且对传播什么内容、以什么方式传播等事项展开了积极探索.他的无神论思想为我国无神论研究的理论创新,为理性和科学精神的传播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美国无神论理性文化大卫·艾勒

    宗教认知科学对无神论的补充与启示

    段镇男
    92-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无神论者常常通过反驳有神论的本体论论证、宇宙论论证、目的论论证等哲学论证来捍卫自己的立场.然而,对于大多数人而言,相比于复杂深奥的神学论证,独特的宗教经验才是信奉宗教的直接原因,如果无法对宗教经验做出科学解释,无神论就难以让人信服.宗教认知科学通过科学地解释宗教认识和宗教经验为无神论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启示:一方面,通对宗教认识的产生机制、传播机制的科学解释,为普遍存在的宗教认识和经验提供了 自然主义式的解答,另一方面,通过将道德、价值、信仰奠基在理性精神上,为无神论树立科学世界观和价值观提供了启示.

    宗教认知科学解释宗教无神论自然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