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学术搜索
登录
注册
中文
EN
首页
|
"第二个结合"与马克思主义无神论在近代中国的出场——以1918-1919年《新青年》灵学批判为中心考察
"第二个结合"与马克思主义无神论在近代中国的出场——以1918-1919年《新青年》灵学批判为中心考察
引用
认领
扫码查看
点击上方二维码区域,可以放大扫码查看
原文链接
NETL
NSTL
万方数据
中文摘要:
1918-1919年间,陈独秀、陈大齐等新文化倡导者以《新青年》为阵地对灵学思潮展开了三次集中批判,这个过程呈现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爱国主义精神、无神有神斗争的传统以及兼容并包的文化特性,其中所蕴藏的重人轻神观念、无神论思想、反伪科学态度等与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的人民性、科学性、开放性特征有着相契合之处,这为马克思主义无神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并在中国近代正式出场提供了可能.
收起全部
展开查看外文信息
作者:
刘艳、胡朝阳
展开 >
作者单位:
西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安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
《新青年》
灵学批判
马克思主义无神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基金:
中国社科院马工程重大项目
项目编号:
2021mgczd010
出版年:
2024
科学与无神论
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科学与无神论
CHSSCD
ISSN:
1008-9802
年,卷(期):
2024.
(1)
参考文献量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