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矿冶工程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矿冶工程
矿冶工程

曾维勇

双月刊

0253-6099

kuangyegongchengzz@163.com

0731-88657176 88657186 88657070

410012

湖南省长沙市麓山南路966号

矿冶工程/Journal Mining and Metallurgical Engineering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收录期刊“万方数据”上网期刊EI、CA等检索期刊本刊为技术类科技期刊。主要报道采矿、选矿、冶金、材料等学科重大的科技成果和学术水平较高的科技论文。在栏目设置方面,除保留原有的采矿、选矿、冶金、材料栏目外,还开辟综合评述、专家论坛、化工环保、工程与机械、企业管理、经验交流、院所视窗、群英荟萃等栏目。读者对象为冶金、矿山、材料加工等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及有关院校师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聚合氯化铝-聚丙烯酰胺处理含氟废水研究

    黄志勇左晨鹏
    97-99,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使用聚合氯化铝(PAC)-聚丙烯酰胺(PAM)联合处理含氟废水,考察了PAC投加量、PAM浓度、pH值、反应时间以及搅拌速度对除氟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AC投加量4400 mg/L、PAM浓度1 mg/L、溶液pH值7.0、反应时间 20 min、搅拌速度 300 r/min时,氟去除率达 97.98%,除氟后溶液中氟离子残余浓度为 0.81 mg/L.溶液中杂质离子的存在会降低PAC的除氟性能.

    废水处理聚合氯化铝含氟废水除氟混凝沉淀

    新催化体系硫代硫酸盐法提金

    李光胜吴金甜徐超朱幸福...
    100-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构建浸金效果好、硫代硫酸盐消耗低且浸出液中的金能被高效回收的新型浸金体系,比较了不同金属离子与有机配体组合催化硫代硫酸盐浸金的效果,并采用树脂吸附法回收浸出液中的金.结果表明,Ni2+-甘氨酸-硫代硫酸盐体系的Au浸出效果好,Au浸出率和硫代硫酸盐消耗分别为89.72%和15.28 kg/t.该体系浸金过程中,甘氨酸催化Au+与S2 O32-配位以及在碱性条件下稳定Ni2+,Ni(C2 H4 NO2)20 催化O2 的还原.采用树脂吸附法回收金时,浸出液中Ni离子几乎不会在树脂上吸附,不与Au离子产生竞争吸附,Au吸附率达 98.13%;载金树脂解吸时只需采用简单的一段工艺,即可直接解吸Au.

    金属离子有机配体吸附解吸催化体系硫代硫酸盐法树脂吸附提金

    黑白钨混合矿的苏打连续浸出工艺研究

    李军
    106-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卧式连续加压浸出釜进行了苏打连续分解黑白钨混合矿的实验研究,考察了各工艺参数对混合矿分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黑白钨混合矿磨矿细度-0.050 mm、浸出温度 200℃、液固比 2.1∶1、苏打用量为理论量 4 倍、氢氧化钠用量 25 kg/t矿、进料速度 10 m3/h条件下,钨分解率达 99.55%,渣中WO3 含量仅 0.28%.连续浸出方式相对间歇浸出方式具有操作简单、生产效率高、综合能耗低、分解率稳定、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

    黑钨矿白钨矿黑白钨混合矿苏打压煮连续浸出钨矿

    拜耳法赤泥中钪、钇浸出行为及动力学研究

    黄魁丁艳唐启桁李汝桂...
    111-115,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两步酸浸法浸出赤泥中的钪和钇,用磷酸对赤泥进行一段酸浸,实现脱碱和脱硅并富集稀土金属钪、钇;用硫酸对磷酸浸出渣进行二段酸浸,考察了硫酸浓度、液固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钪、钇浸出过程的影响,并进行了浸出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赤泥经磷酸浸出后,脱碱和脱硅效果较好,K、Na、Si浸出率分别为 75.62%、87.82%、80.25%;在硫酸浓度 2.5 mol/L、液固比7∶1、反应温度 70℃、反应时间 45 min条件下进行二段硫酸浸出,Sc、Y平均浸出率分别为 74.49%、80.02%.Sc和Y的硫酸浸出过程均符合多相液固区域反应模型,受扩散控制,表观反应活化能分别为 18.50 kJ/mol和 16.74 kJ/mol.

    拜耳法赤泥酸浸动力学磷酸浸出硫酸浸出

    铁-碳微电解法处理铜冶炼含砷废水的实验研究

    李学鹏王娟常军王子阳...
    116-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铁-碳微电解法处理铜冶炼含砷废水,考察了进水pH值、空气鼓入量、接触时间、振动频率、固液比(铁-碳微电解材料质量∶每分钟进水质量)等工艺参数对除砷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铁-碳微电解材料处理铜冶炼含砷废水时,生成的 FeAsO4、Fe2O3、Fe3O4 等氧化物沉积在铁-碳微电解材料表面,使铁-碳微电解材料钝化失效,导致除砷效率差,采用振动的方法可有效解决铁-碳微电解材料钝化失效问题;在进水pH值2.0、空气鼓入量5 L/min、接触时间2 min、固液比2.5∶1、振动频率每4h振动2 min条件下,铁-碳微电解材料连续稳定处理废水 90 d,除砷率达 99.99%,水中砷含量降至 0.033~0.036 mg/L,除砷效果理想且稳定.采用铁-碳微电解法除砷,为处理铜冶炼含砷废水提供了新思路.

    废水处理除砷含砷废水铁-碳微电解钝化

    高硅氧化锰矿还原焙烧-酸浸工艺研究

    肖胜鹏田宇航李飞刘志雄...
    120-123,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依据锰矿的赋存形态,采用还原焙烧-酸浸法处理高硅复杂氧化锰矿,考察了焙烧温度、焙烧时间、煤与矿质量比、浸出温度、浸出时间、初始硫酸浓度、液固比等因素对锰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焙烧温度880℃、焙烧时间1.5 h、煤与矿质量比18%、浸出温度 55℃、浸出时间 2h、初始硫酸浓度 1.80 mol/L、液固比 5mL/g条件下,锰浸出率达 95.83%.

    氧化锰矿高硅还原焙烧酸浸

    铬污染土壤的电动修复研究

    徐全易乐麻洋冯涛...
    124-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调控电动修复阴极pH值及添加增强剂,提升电动修复技术对Cr污染土壤的总Cr去除率,并探究了电动修复工程的能耗变化及Cr迁移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乙二胺四乙酸(EDTA)、柠檬酸和盐酸等增强试剂能显著提升电动修复过程的总Cr去除率.不调控电动修复阴极pH值,电动修复土壤 7d,向土壤分别添加EDTA、柠檬酸时,总Cr去除率分别为 24.47%、23.24%;不调控阴极pH值,会发生较明显的偏极效应.控制电动修复阴极pH值,电动修复土壤 7d,向土壤分别添加盐酸、柠檬酸时,总Cr去除率分别为 44.20%(是空白电动修复组的 4.9 倍)、36.80%;控制阴极pH值,能有效阻止阴极区域Cr发生沉淀作用,提高Cr的去除率;控制阴极pH值不会显著增加电动修复过程能耗.该方法大幅提升了电动修复对土壤中总Cr的去除率,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具有指导意义.

    土壤修复铬污染土壤污染电动修复控制阴极pH值

    枣树枝改性生物炭对水溶液中锌离子的吸附性能研究

    陈冬素陈亮阎丽
    130-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水热碳化枣树枝生成水热炭,以氯化锌为活化剂对水热炭进行活化,得到枣树枝改性生物炭,所得生物炭表面具有丰富的孔结构及高度芳香化结构.以枣树枝改性生物炭为吸附剂吸附溶液中Zn2+,在吸附时间 80 min、溶液pH=9、改性生物炭投加量 700 mg/L、反应温度 55℃、Zn2+初始浓度 30 mg/L条件下,Zn2+去除率达到 99%以上;吸附过程与Freundlich吸附模型拟合度高,表明改性生物炭对Zn2+的吸附过程为多层分子吸附;改性生物炭经 5 次循环吸附与解吸后,对Zn2+去除率仍在 97%以上.

    废水处理锌冶炼废水枣树枝生物质生物炭吸附剂氯化锌锌离子

    激光重熔对激光粉末床熔合制备Ti-6Al-4V合金热稳定性的影响机制研究

    詹宇星杨扬
    135-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了激光重熔(LR)对激光粉末床熔合(LPBF)制备Ti-6Al-4V合金的组织性能和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LR处理后,LRed-Ti-6Al-4V钛合金样品内α'相热稳定性显著提升,β-Ti相出现的温度点由 500℃升至 700℃.热处理后,LPBF-Ti-6Al-4V钛合金内晶粒持续生长,700℃以上出现明显的"短棒状"和"粗层片状"特征;而LRed-Ti-6Al-4V样品表层熔化区内晶粒仍维持等轴特征,700℃以上的熔化区和热影响区内呈现较为均匀细小的针状组织.两组样品的表面显微硬度值随温度升高而不断降低,并且分别在 700℃和 850℃显著下降,β-Ti晶粒的迅速粗化是引起硬度下降的主要原因.

    增材制造3D打印激光粉末床熔合激光重熔Ti-6Al-4V退火热处理热稳定性

    离子渗氮对38CrMoAl钢组织及摩擦磨损性能影响

    王紫阳刘俊伟罗佳杰刘振亚...
    140-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560℃下,以氮气和氩气的混合气体为氮源,对 38CrMoAl钢表面进行离子渗氮,研究了离子渗氮后 38CrMoAl钢的磨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随着混合气体中N2 体积分数增大,渗氮层厚度增加,渗氮层表面硬度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通过调节混合气体中N2 的体积分数,可以改变活性氮原子数量从而改变渗氮层的物相组成,当N2 和Ar体积比 2∶3时,渗氮层中以γ'-Fe4 N相为主相、ε-Fe2-3 N相为次相;当N2 和Ar体积比 3∶2时,渗氮层中ε-Fe2-3 N相成为主相、γ'-Fe4 N相为次相.与基体材料相比,离子渗氮试样具有更小的摩擦系数,耐磨性得到提高,在N2 和Ar体积比3∶2时,渗氮试样的化合物层厚度为21.4 μm,平均摩擦系数达到0.26,表现出良好的耐磨性.摩擦磨损机制为疲劳磨损、磨粒磨损和氧化磨损.

    表面处理38CrMoAl钢离子渗氮氮氩比化合物层耐磨性磨粒磨损氧化磨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