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科研管理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科研管理
科研管理

穆荣平

月刊

1000-2995

KYGL@263.net

010-62555521

100190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55号8712信箱

科研管理/Journal Science Research ManagementCSSCICHSSCD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科研管理》杂志创刊于1980年,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刊物,本刊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遴选和认定为20种中国管理科技重要期刊之一。还加入了清华大学主办的《中国学术期刊专题文献数据库》,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主办的《万方数据网络中心》。同时《科研管理》期刊被:“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全文收录,编号:(Q)G098;入选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CAJCED),编号:(Z)S0099;被国家科技部收录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被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认定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被《中国学术期刊文摘》收录为源期刊;被“中国社会科学期刊精品数据库”入选,编号:(S)0346。《科研管理》杂志的办刊宗旨是:坚持综合性、科学性、文献性、宣传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和发展科技事业的方针政策,推动国内外管理工作的交流,增进社会各界在管理工作方面的相互了解,沟通国内与国外的联系,促进国际交流。《科研管理》杂志现设栏目有:管理理论与方法;技术创新研究;企业技术进步研究;知识产权研究;人才管理;项目管理;研究所管理;成果管理;农业科研;地方科技与教育;高校科技与管理;预测与分析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全球价值链嵌入对区域创新能力的作用机制及溢出效应研究——基于市场整合的视角

    谢会强雷一鸣郑淑芳
    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面对发达国家的"低端锁定"和"高端挤出",我国依靠嵌入全球价值链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已难以为继,必须依托国内市场整合,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来提升区域创新能力.文章基于2005-2016年海关数据库测算了中国30省份的全球价值链嵌入程度,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交互项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从市场整合的视角实证检验了全球价值链嵌入对区域创新能力的作用机制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全球价值链嵌入对区域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该结论在采用工具变量估计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相较内陆地区,沿海地区全球价值链嵌入对区域创新能力的抑制作用更强;全球价值链嵌入对邻近区域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负向空间溢出效应.进一步研究表明,推动国内市场整合有效弱化了全球价值链嵌入对区域创新能力的抑制作用,且商品市场整合在其中发挥的弱化效应最强.据此,推动国内区域间市场整合,将有益于以国内市场为"内核"吸引国际要素向内汇聚,为我国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中国式创新注入崭新动力.

    全球价值链创新能力空间溢出效应市场整合区域异质性

    供应链核心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中小企业创新的影响和机制

    袁业虎孙晏平
    12-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的中小企业创新产出远不及大型企业,如何在数字经济的时代背景下提升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已成为理论界与实务界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供应链视角出发,基于2007-2020年上市公司的供应链数据,探究核心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对上下游中小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核心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能够显著提升上下游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且该结论经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2)机制检验证明,核心企业数字化转型可以通过供应链产生资金溢出、转型溢出和创新溢出三种溢出效应,影响上下游中小企业的创新水平.(3)异质性分析发现,当中小企业为非国有企业或高科技企业时,核心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中小企业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本文的研究结论丰富了供应链溢出效应的经验证据,为中小企业提升创新能力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和操作思路.

    数字化转型中小企业创新供应链溢出效应

    创新引领现代工程技术突破的微观机制研究——中国石油的探索性案例

    杨磊刘海兵蒋春燕
    22-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代工程技术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新型举国体制攻关模式下,探索企业如何引领现代工程技术突破的问题显得十分迫切且重要.对此,本研究结合创新引领范式理论对中国石油突破现代工程技术的实践开展了探索性案例研究.研究发现:(1)技术范式集中识别、核心资源统一配置、创新知识有效共享为核心的中心式技术创新决策机制提供了现代工程技术突破的最优决策.(2)面向创新链的研发组织、面向应用场景的创新扩散组织、面向商业化的技术转化生态为核心的差序式技术创新组织架构提供了现代工程技术突破的组织基础.(3)长期主义的原始性创新、短期发展的渐进性创新、互补性资产积累与配置为核心的长尾式技术创新战略框架提供了现代工程技术突破的战略保障.研究识别出企业主导现代工程技术突破的决策机制、组织模式、战略框架3大核心机制,从企业层面拓展了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理论体系,为相关企业技术突破实践提供了一定的管理启示.

    创新引领现代工程技术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案例研究

    创新氛围对创新型企业根植的影响机制研究

    桂黄宝李文静王梦蕾张志昊...
    33-44页
    查看更多>>摘要:营造浓厚创新氛围是推动创新型企业根植,助力科技强国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引擎.本文聚焦挖掘创新氛围各维度驱动创新型企业根植的因果复杂机制,并以创新网络为中介变量,创新基础条件为调节变量,构建理论模型,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QCA)探究创新氛围对创新型企业根植的影响机制和引致创新型企业根植的组态路径.研究发现:(1)创新氛围对创新型企业根植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创新基础条件在创新氛围与创新型企业根植间起正向调节作用;(2)基于组态视角,得到促进创新型企业根植的4种前因构型,其中创新氛围、创新基础条件等前因变量分别在不同的条件组态中发挥核心作用;(3)创新网络不仅在创新氛围与创新型企业根植之间起到中介作用,也是触发创新型企业根植的必要条件.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管理启示:培育先进创新文化,营造浓厚创新氛围;完善创新基础条件,增强企业根植性;打造有效创新网络,构建一流创新生态.

    创新氛围创新型企业根植创新网络SEMfsQCA

    中国技术创业时空演化及影响因素研究

    苏靖胡小梅翟庆华
    45-52页
    查看更多>>摘要:技术创业对新产业的培育及经济财富的创造发挥着日益关键的作用.本文以高新技术新创企业为表征的技术创业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标准椭圆差、空间自相关、空间计量模型等研究方法对2008-2020年中国技术创业的时空演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挖掘.研究发现:(1)中国高新技术新创企业数量呈指数型扩张,技术创业能力不断提升,表现为三大城市群为核心、长江经济带为发展轴的"T"字型发展格局;(2)城市技术创业能力呈现出显著的正向空间相关性,高—高集聚区和低—高集聚区分布在三大城市群,并且区域联动作用较强,高—低集聚区主要是中西部重要省会城市,低—低集聚区为集中连片式分布的广大西部地区;(3)中国技术创业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邻近省份技术创业能力的提升有助于提升该省份的技术创业能力.此外,创新环境水平、知识创造水平和创新绩效水平对省域技术创业能力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而知识获取水平则具有显著抑制作用.本研究拓宽了技术创业的研究范围,从省域和市域尺度描绘了技术创业空间演化特征,有助于完善技术创业的空间理论.基于研究结论,文章为政府因地制宜、科学引导技术创业发展提供了建议.

    技术创业高新技术新创企业创新创业时空演化

    基于定量分析的创新生态系统文献评述与整合框架

    吴欣桐梅亮
    53-61页
    查看更多>>摘要:创新生态系统反映了异质性组织间围绕共同价值主张所形成的创新活动协调机制,是近年来企业管理领域的关键学术议题.本文关注创新生态系统的定量研究,系统性采集1856篇关联文献,采用文献计量与内容分析方法开展文献综述.主要研究结论如下:第一,现有基于定量分析的创新生态系统研究形成了企业隶属、技术连接、交互机制三类文献簇并涌现相关主题.第二,在定量测度方面,企业隶属与技术连接文献簇均关注构成维度和关系维度的测度与量化分析,其定量分析方法的使用在节点、指标、建模方式等方面形成差异,并在交互机制文献簇之中实现研究方法的耦合.第三,构建定量分析下创新生态系统"企业隶属-技术连接-交互机制"的整合框架,强调创新过程中主体与技术适配、供给与需求协同,在交互过程中实现价值创造与价值获取.相关文献的评述,是挖掘创新生态系统量化研究底层逻辑的尝试,能够补充当前创新生态系统文献以定性研究为主、定量研究少且缺乏综合评述的研究缺口,提供创新生态系统后续量化实证研究发展展望,并为学术、商业与政策实践等输出管理启示.

    创新生态系统定量分析文献评述企业隶属技术连接交互机制

    数字经济发展对中国要素市场扭曲的影响研究

    余长林沈兵
    62-71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经济深刻改变了产品的生产、销售和消费方式,但对要素市场的影响尚不明晰.本文在测算城市层面的数字经济发展指数与要素市场扭曲指数的基础上,利用2011-2020年中国286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分析了数字经济发展对要素市场扭曲的改善作用.研究发现:资本和劳动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扭曲,数字经济发展有效缓解了中国城市的要素市场扭曲程度,数字经济发展不仅降低了要素的交易成本,还推动了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从而改善了中国要素市场扭曲;营商环境、城市创新能力和财政透明度起到了正向调节的作用;数字经济发展对中国城市要素市场扭曲的改善作用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和城市级别异质性.本研究为探索如何通过数字经济发展改善要素市场扭曲提供参考价值.

    数字经济要素市场扭曲营商环境城市创新能力财政透明度

    数字金融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及空间效应

    高粼彤孟霏田启波
    72-8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如何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究的重要议题.本文基于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区、市)1804家上市企业面板数据,将企业微观数据与各省域宏观数据相匹配,综合运用空间杜宾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门槛模型等,从内在逻辑和空间关联双重维度实证考察了数字金融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内在作用机制和空间影响机理.研究发现:(1)数字金融和企业技术创新均存在明显的正向空间相关性;(2)数字金融对企业技术创新既存在显著的直接促进作用,又存在显著的负向空间溢出效应;(3)融资约束和信息约束是数字金融发挥企业技术创新激励效应的重要传导机制;(4)数字金融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激励效应具有"先正后负"的倒U型非线性特征.本研究丰富了企业技术创新驱动因素和数字金融经济后果的相关文献,对于如何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有效的金融支持,以及加快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数字金融企业技术创新空间效应门槛效应

    国有企业创新攀比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卢闯牛煜皓李馨子
    83-94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有企业是我国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在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时代背景下,探究如何提高创新质量、提升创新效率是推动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的重要问题.本文以2010-2018年A股国有集团控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国有企业是否存在创新攀比以及创新攀比受到何种因素的影响.研究发现:公司间存在创新攀比现象,即当观察到同一集团内其他企业增加创新投入后,公司会在下一年度显著增加自身的创新投入;公司间的创新攀比降低了真实的创新效率.这一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中保持稳健.当业绩考核压力更大、高管晋升的可能性更高时,创新攀比更严重,创新攀比对创新效率的负面影响更强.本文的研究结论不仅丰富了公司财务决策互相影响的相关文献,也为完善业绩考核制度、推动创新强国建设提供重要的政策启示.

    创新攀比创新效率业绩考核创新投入

    R&D资源错配对工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基于数字经济的门槛效应

    范德成贾明哲
    95-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R&D资源的不合理配置制约着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提升,严重阻碍中国绿色高质量发展的进程.基于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研究R&D资源错配以及数字经济对工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将代表环境收益的工业固体废物无害率引入工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测度指标体系,运用超效率SBM模型测算中国工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并测算R&D资源的错配程度;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回归分析R&D资源错配对工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构建门槛效应模型,回归分析数字经济对R&D资源错配、工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起到协调作用的门槛效应.结果表明:(1)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的工业R&D资源均表现出配置匮乏的问题;(2)R&D资源错配会显著抑制中国工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提高;(3)在数字经济的调节作用下,R&D资源错配会对工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呈现"U"型的影响机制,当数字经济达到门槛值后,R&D人员和资金都会从抑制效率提高转变为促进效率提升.本研究丰富了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研究思路,并为加快数字经济发展、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工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提供了实证依据与政策建议.

    R&D资源错配工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数字经济固定效应门槛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