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科研管理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科研管理
科研管理

穆荣平

月刊

1000-2995

KYGL@263.net

010-62555521

100190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55号8712信箱

科研管理/Journal Science Research ManagementCSSCICHSSCD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科研管理》杂志创刊于1980年,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刊物,本刊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遴选和认定为20种中国管理科技重要期刊之一。还加入了清华大学主办的《中国学术期刊专题文献数据库》,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主办的《万方数据网络中心》。同时《科研管理》期刊被:“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全文收录,编号:(Q)G098;入选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CAJCED),编号:(Z)S0099;被国家科技部收录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被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认定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被《中国学术期刊文摘》收录为源期刊;被“中国社会科学期刊精品数据库”入选,编号:(S)0346。《科研管理》杂志的办刊宗旨是:坚持综合性、科学性、文献性、宣传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和发展科技事业的方针政策,推动国内外管理工作的交流,增进社会各界在管理工作方面的相互了解,沟通国内与国外的联系,促进国际交流。《科研管理》杂志现设栏目有:管理理论与方法;技术创新研究;企业技术进步研究;知识产权研究;人才管理;项目管理;研究所管理;成果管理;农业科研;地方科技与教育;高校科技与管理;预测与分析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资企业突破科技封锁实现竞争力提升的路径研究——基于国际创业战略演化视角

    葛宝山赵丽仪
    105-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中国崛起,尤其在高精尖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国际市场对中资企业实施更严格的科技封锁.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和内在发展需求的双重压力,中资企业如何提升国际竞争力已然成为学术界和实践界共同关注的议题.立足战略演化视角,本文选取2家典型的中资企业为研究对象.研究发现:(1)企业竞争力提升受国际创业战略形成与演化过程的重要影响;(2)为抓住新发展机遇,中资企业所采取的国际创业战略内涵愈发丰富,从专注于特定地区或细分行业的全球利基战略,逐渐转化为专注主营业务发展并追求技术精湛的精一战略,最终演化为旨在全球利基市场隐蔽式发展的隐形精一战略;(3)在国际创业战略演化的影响下,中资企业竞争力实现"国际市场竞争力—国际制造竞争力—国际技术竞争力"的全面升级.本文不仅深化了中国情境下的竞争力相关理论,还拓展了国际创业战略的适用情境和边界,对中资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突破技术封锁并获得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启示.

    中资企业企业竞争力隐形精一战略演化过程

    资产结构配置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基于数字经济调节效应的分析

    许志勇张娜
    116-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企业资产配置反映了企业的资源配置战略,数字经济是驱动企业资源配置的新引擎,合理的资产结构是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本文基于2011-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探究了企业资产结构配置偏差即资产结构错配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并分析数字经济对两者关系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资产结构配置偏差降低了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水平.作用机制显示,数字经济对资产结构错配与企业高质量发展关系具有显著正向调节效应.进一步研究表明:资产结构配置偏差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负向影响在无形资产、固定资产、存货与金融资产占总资产比例较高的企业,以及高财务杠杆、低金融发展水平与低市场化区域内企业的影响更为明显.研究结论丰富了资本配置相关理论,对推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经验证据和参考建议.

    资产结构数字经济企业高质量发展调节效应

    组织创新视角下的企业管理数字化变革研究

    潘李鹏刘淑春秦山敏林汉川...
    126-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微观层面和组织创新视角剖析企业管理数字化变革内在机理对宏观层面政策制定具有重要支撑价值.本文基于全国首个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示范区3109家企业2015至2020年连续6年推行数字化管理的追踪调查数据,从组织创新视角研究了企业数字领域探索和开发,以及龙头企业示范效应对企业推进管理数字化变革的影响.研究发现:(1)企业在推进管理数字化变革过程中应采取探索和开发协同推进策略,兼顾新知识引入和已有知识的整合、再利用.(2)龙头企业示范效应可有效降低其他企业管理数字化变革过程中的经营风险和战略不确定性,进而推动当地整体管理数字化变革进程.(3)异质性分析表明,龙头企业示范效应对不同行业和规模企业的影响存在差异.本文的研究结果为企业数字化管理决策和政府产业数字化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实证支持,对于全国范围内的企业管理数字化变革推进具有重要启示意义;同时将组织创新理论拓展到数字化改革领域,为数字经济和组织创新研究提供了新理论视角.

    企业管理数字化变革"两化"融合组织创新龙头企业示范效应

    数字化交互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研究

    王炳成张玉香崔梦洁
    136-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与用户之间的数字化交互为商业模式创新带来了更多的机遇,但目前对数字化交互与商业模式创新之间关系的研究尚不深入.本研究基于动态能力理论,引入知识吸收能力与战略柔性两个变量,构建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与Bootstrap相结合的方法,检验了数字化交互对商业模式创新的作用路径及边界条件.研究结果表明:(1)数字化交互对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知识吸收能力在数字化交互与商业模式创新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3)战略柔性不仅会强化知识吸收能力与商业模式创新的关系,还会强化数字化交互通过知识吸收能力影响商业模式创新的中介效应.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数字化交互与商业模式创新的研究,并对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数字化交互知识吸收能力战略柔性商业模式创新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人才持续激励效应研究

    刘雷李江涛王征
    146-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科技人才的成长是科技创新的关键,而人才的成长往往需要持续的激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体系的科学性是推动科技人才持续成长的重要保障.本文采用专家访谈法和档案研究法实证检验了管理科学领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人才持续激励效应.访谈的多位管理科学领域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绝大多数认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人才持续激励效应.在档案研究法下,本文依据资源基础观和信号传递等理论,基于2001年至2021年管理科学领域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申请和资助数据,构建多元回归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前期获得科学基金项目资助对科技人才成长有正向激励作用,但并不显著;前期获得资助的科学基金项目完成质量越高,科学基金项目的人才持续激励效应越明显.进一步分析发现,人才持续激励效应在不同学科上均存在,且未表现出显著差异.研究结论有助于认知人才成长和科研活动规律,以及优化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管理方式.

    管理科学领域人才持续激励效应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研发人员专利信息利用行为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基于扎根理论的分析

    代志在朱雪忠
    155-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促进技术信息传播是专利制度的核心目标之一,但现有证据表明,研发人员并不重视专利信息.明确研发人员专利信息利用受到哪些因素影响,对提升社会创新效率、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启示.通过对21名研发人员的深入访谈获取一手资料,采用程序化扎根理论方法对获取的访谈资料进行深入分析,提炼出17个初始范畴和7个主范畴,并以此构建了研发人员专利信息利用行为影响因素模型.结果表明,替代信源认知和专利信源声誉认知等远端因素通过专利信息质量认知、行为态度的链式中介作用,影响研发人员的专利信息利用行为.专利信息质量认知通过行为态度的中介作用,影响研发人员的专利信息利用行为.行为态度、社会规范和控制因素对研发人员的专利信息利用行为具有直接影响.研究结果在理论层面明晰了研发人员的专利信息利用行为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在实践层面为我国完善专利信息利用政策、提升专利制度的技术信息传播效能提供了参考.

    专利信息质量专利信息利用影响因素专利信息政策扎根理论

    TOE框架下高技术产业科技成果转化组态研究

    王欣
    164-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技术产业科技成果转化对于推动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有重要意义.以TOE框架为理论依据,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探讨了促进高技术产业科技成果转化多元条件组态.研究发现,技术创新、技术人才、组织运营、研发平台、政府支持和市场需求之间联动耦合,形成了 7个促进高技术产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条件组态,可概括为技术—组织二维联动型、技术—组织—环境三维联动型、技术—环境二维联动型、技术驱动型、技术人才为主型、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为主型、组织—环境二维联动型.其中,技术创新和技术人才是多个条件组态的核心条件,组织条件与环境条件在部分条件组态中存在替代关系.因此,应坚持创新驱动和人才驱动,探寻技术、组织与环境耦合协同路径,发挥三者的交互效应.研究阐释了高技术产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内在与外在条件,对优化政策组合有一定启示.

    高技术产业科技成果转化TOE框架定性比较分析

    专利质押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

    袁礼周燕戴鹏毅
    174-18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有效破解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难题,对于金融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和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融资约束和信息不对称理论,探究专利质押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机制和约束条件,并构建2006-2018年地级市层面的企业专利质押和创新绩效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工具变量法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专利质押能显著促进企业技术创新,这一正向影响主要体现在非上市公司.专利质押可通过发挥专利的担保价值,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以及促进担保价值和知识价值的转化,实现双向信号机制,激励企业技术创新.在专利市场可交易性和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更强的条件下,专利质押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更显著.本文从双向信号激励的视角丰富了专利质押促进创新的机制研究,也为打通金融机构服务链条堵点,探索金融赋能"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提供政策参考.

    专利质押技术创新融资约束双向信号机制

    高管声誉对国有企业高质量创新的驱动机制研究

    徐宁张阳徐向艺
    183-19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切实推进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需要深度探究如何突破技术创新的形式化与策略性局限,从高管激励视角构建国有企业高质量创新的驱动机制.本文从委托代理理论框架下的多个维度出发,运用A股国有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高管声誉对国有企业高质量创新的影响及机制.结果表明:高管声誉能够有效促进国有企业高质量创新.作用机制检验表明,高管声誉通过提供激励补偿效应、提升委托代理效率、提高高管风险承担水平等路径,实现对高质量创新的驱动效应.异质性检验发现,高新技术行业特征与市场化程度等情境因素强化了高管声誉对国有企业高质量创新的正向影响.本文从高质量创新的视角验证了高管声誉的有效契约假说,拓展了委托代理理论的应用边界,为国有企业创新管理提供了理论层面的新视角与实践层面的新路径.

    高管声誉高质量创新国有企业驱动机制

    《科研管理》期刊投稿须知

    封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