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矿业科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矿业科学学报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矿业科学学报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双月刊

2096-2193

kykxxb@cumtb.edu.cn

010-62339528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丁11号中国矿业大学(北京)3号办公楼

矿业科学学报/CSCDCSTP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矿业科学学报》是由教育部主管、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主办、煤炭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综合性中文学术期刊。《矿业科学学报》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为CN10-1417/TD,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刊载矿业科学领域的原创性成果,内容包括矿业工程、煤矿开采、安全科学与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矿山建设工程、岩石力学与地下工程、矿山机械工程、矿山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矿物加工与利用、煤矿环境保护、煤炭能源绿色开采与洁净利用、管理科学与工程、能源安全与发展战略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统计学模型的矿区粉尘污染特征及影响因素的定量分析

    赵洪宝翟汝鹏戈海宾陈超男...
    243-25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露天矿粉尘无秩序排放引发的生态环境退化问题,选取河曲露天煤矿粉尘产生区域为研究靶区,利用粉尘监测体系获取靶区TSP、PM10、PM2.5 及环境指标数据,结合粉尘浓度对不同粒径粉尘分布差异性进行对比分析,引入空气质量浓度分指数法、Pearson关联矩阵分析法和灰色关联法对靶区内核心污染物、不同粒径粉尘内在关联性及环境指标与粉尘浓度的关联度进行深入探讨,基于单变量、多元线性和主成分得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对粒子变迁演化规律及环境指标对微粉尘权重的影响规律进行定量解析,同时运用均值误差法对MLR和PCA-MLR模型预测的精确度进行验证.结果表明:①区域1(采掘场)和3(煤场)不同粒径粉尘浓度均存在超过现行标准二级限值的情况,区域2(交通干道)仅存在超过一级限值的情况.②不同区域粉尘污染能力的强弱与IAQI评估结果一致,均为区域1>3>2;当不同区域TSP浓度一致时,域内粉尘污染能力的强弱顺序转变为区域2>3>1,且各区域核心污染物均为PM2.5.③不同区域粉尘浓度线性关系较为显著.④不同区域MLR模型演算出的多元线性方程的拟合度排序规律与粉尘浓度Pearson关联度趋于一致,且多变量拟合度优于单变量拟合度,结合MRE法检验出不同区域MLR模型预测精度区域3(3.02%)>2(9.46%)>1(10.75%).⑤区域1 中TSP和PM10 与气压呈强正相关,PM2.5 与相对湿度呈强负相关;区域2 中各粒径粉尘均与温度和风速呈强负相关;区域3 中仅与温度呈强负相关.⑥微粉尘权重与环境指标的PCA-MLR 模型相对于直接MLR模型,预测精确度提高了56.63%和13.41%.

    粉尘浓度Pearson关联法GRA分析法环境指标PCA-MLR模型

    胀锁型锚索双向加固窄煤柱试验研究与工程应用

    王军吕顺章杨光王波...
    258-26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沿空掘巷窄煤柱非对称变形问题,提出了对穿锚索双向加固窄煤柱技术,设计了伸长型和胀锁型两种对穿锚索结构及工艺,开展了对穿锚索拉拔试验,试验表明两种锚索结构均满足抗拉要求,从锚索破坏形态、施工便捷性和材料经济性等方面对比分析,确定胀锁型对穿锚索为窄煤柱双向加固的首选.进一步通过相似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研究了不同加固方式下煤柱承载变形规律和对穿锚索受力特征.结果表明:双排紧密型对穿锚索加固试件较未加固试件峰值荷载提高了96.04%,且随着锚索排数及数量的增加,窄煤柱双向加固稳定性越来越高,胀锁型对穿锚索提高了煤柱破坏前的能量储存量和临界破坏点.最后,在济宁三号煤矿 123下 04 工作面运输巷开展胀锁式对穿锚索加固窄煤柱工程试验,监测显示对穿锚索锚固力超过220 kN,锚索加固区煤柱帮鼓量降低70%,窄煤柱整体稳定性好,窄煤柱双向加固技术可行,为沿空掘巷工程提供了新技术途径.

    沿空掘巷双向加固窄煤柱胀锁型对穿锚索拉拔试验承压性能

    毛坪铅锌矿采场热环境影响因素研究

    康建宏田佳阔吴云韬崔数文...
    270-2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矿井热害是矿井深部开采面临的重要问题.以毛坪铅锌矿为工程案例,采用现场测试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热源对深部矿井采场热环境的影响.基于现场实测的采场地温梯度与热环境参数,构建了毛坪铅锌矿采场物理模型,采用COMSOL软件分析了较低地温条件下风流温度、人体热源、机电设备以及充填体四种热源对采场及围岩温度的影响,并通过现场温度测量数据对数值计算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毛坪铅锌矿目前开采水平地温为21.60℃,地温梯度为1.66℃/hm;灰砂比是影响充填体放热的重要因素,充填体产生的热量不仅会借助风流直接传至采场,还能通过围岩传导至巷道壁面,造成采场温度升高;地温对采场温度影响较大,采场温度随着地温的增大呈线性增加;毛坪铅锌矿中各个热源对采场环境的影响程度不同,其中风流能显著提高采场温度,充填体和机电设备次之,人体热源对采场温度的影响最小.

    采场热环境低地温充填体风流温度数值模拟

    含细颗粒悬浮物矿井水的混凝沉淀参数优化

    侯嫔秦浩铭刘昊徐东莹...
    278-28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宝日希勒露天煤矿矿井水中悬浮颗粒物粒径小、难去除的问题,采用单因素与正交实验方法确定了混凝沉淀工艺的最佳参数,分析了矿井水中细颗粒物的混凝机理.结果表明,混凝沉淀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聚合氯化铝(PAC)投加量 50 mg/L,非离子型聚丙烯酰胺(NPAM)投加量 5.0 mg/L,快速搅拌(300 r/min)时间 1 min,慢速搅拌(50 r/min)时间8 min,静置时间5 min;在最佳工艺条件下,悬浮物(SS)质量浓度为5.0 mg/L,去除率为99.1%,相比单独投加PAC时,10 μm以下的细颗粒物去除率提高了25.9%,矿井水的ζ电位由-40.9 mV降低至-16.3 mV,说明细颗粒物的混凝机理主要为PAC吸附电中和作用和聚丙烯酰胺(PAM)吸附架桥作用.

    矿井水细颗粒悬浮物混凝沉淀参数优化ζ电位混凝机理

    二氧化铅电极改性及电催化降解焦化废水中蒽

    章丽萍袁合霞安逸云王晶...
    286-29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电催化对焦化废水中污染物的降解效果,采用电沉积法制备了Ti/PbO2、Ti/PANI/PbO2 和Ti/PANI/PbO2-Ce三种电极,对电极进行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表征、电化学性能测试、产羟基自由基(·OH)能力测试和加速寿命测试.结果表明,经聚苯胺(PANI)和铈(Ce)改性的Ti/PANI/PbO2-Ce电极具有更好的表面形貌和更高的催化活性,能产生更多的·OH,析氧电位为1.83 V,加速寿命时间为720 min.采用Ti/PANI/PbO2-Ce电极降解焦化废水中的蒽,考察了主要因素对降解效果的影响,得到蒽的最佳降解条件为电压 14 V,板间距 1.0 cm,电解质浓度0.35 mol/L,反应时间120 min,pH值10.Ti/PANI/PbO2-Ce电极显示了良好的电催化性能.

    电催化氧化聚苯胺羟基自由基焦化废水

    采场全生命周期的矿压危害事件知识图谱表示方法研究

    侯运炳陈柚龙王雅先孙振明...
    295-3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知识图谱是认知智能研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针对采场矿压危害事件传统分析方法对煤矿开采过程中应力时空演化过程及隐患演化与风险防控关系等表达存在不足的问题,本文基于采场全生命周期提出一种采场矿压危害事件知识图谱表示方法:首先,从地质灾害的角度,分析采场应力及分布的动态特性,对矿压地质灾害中的各节点进行动态关联,提出顾及时空过程的采场矿压地质灾害知识图谱表示方法.其次,从事故的角度,分析采场矿压事故隐患演化与风险防控过程,将隐患耦合演化与防治措施融入知识图谱表示模型中.最后,运用Neo4j构建矿压危害事件知识图谱.结果表明:依据该表示方法构建的知识图谱,不仅刻画了灾害事件中不同对象的时空演化过程,还描述了隐患耦合演化过程以及对应的风险防控措施,为采场矿压危害的防治提供了智能研究途径.

    智能采矿采场矿压知识图谱隐患耦合风险防控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智慧矿山数据信任模型及技术架构研究

    范中启戴琳
    304-3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智慧矿山建设尚处于发展初期,目前存在的矿山数据可信度低、数据共享过程缺乏信任机制、数据安全和隐私泄漏风险等数据信任问题严重制约了智慧矿山建设和发展.为此,基于总体国家安全观理念提出智慧矿山数据信任模型的概念,构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智慧矿山数据信任模型,对其技术架构进行具体设计,并剖析了关键技术;提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智慧矿山数据信任模型的实施策略,以期为区块链技术赋能智慧矿山、全面提升矿井生产效能和发展水平奠定基础,有效推动煤炭产业高质量发展.

    智慧矿山区块链技术数据信任数据管理

    《矿业科学学报》征稿简则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