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张礼恒

双月刊

1672-1217

ldxbs@163.com

0635-8238158

252059

山东省聊城市文化路34号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Liaocheng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查看更多>>本刊系山东省教育厅主管、聊城大学主办的综合性社科期刊。主要刊登政治、哲学、法律、经济、中文、历史等学科的类别的论文,欢迎国内外专家学者惠赐大作,选题新颖,见解独到的前沿性高品位文稿优秀录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Dagum基尼系数方法的地方政府债务地区差异分析

    逯苗苗梁书琪周思思
    92-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Dagum基尼系数方法,将我国大陆地区按地理区位划分为东、中、西三部分,揭示地方政府债务的地区差异.研究发现:在总体地区差异方面,区域间差异在考察期内持续保持最大贡献率;在区域间差异方面,债务存量差异在东部和西部之间最大,债券新增额差异呈现上升趋势,债务余额差异呈下降趋势;在区域内差异方面,债务存量差异在西部地区最大,债券新增额差异呈波动上升趋势,债务余额差异呈波动下降趋势.经济发展水平、财政收支结构、政策环境以及地区投资吸引力是导致地方政府债务存在地区差异的主要原因.加强区域协调发展、建立区域风险共济机制、制定差异化债务管理政策,能够有效缓解地方政府债务地区差异带来的风险.

    地方政府债务地区差异Dagum基尼系数

    "一带一路"视阈下太平洋岛国高等教育发展研究

    韩玉平黄薇霏
    102-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各太平洋岛国的高等教育都有所发展.但是,因为其远离世界经济中心的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落后的状况,各岛国的高等教育资源有限,多数国家缺乏完整的高等教育系统,高教师资力量不足且教师科研水平较低.同时,各岛国的高等教育注册人口比例低,学生培养层次不高,高等教育严重依赖外国援助.因此,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中国可以通过在部分太平洋岛国建立鲁班工坊、合作设立孔子学院、孔子课堂或者汉语教学中心、为岛国学生提供奖学金、开展科研合作等方式与太平洋岛国在高等教育领域交流合作,将太平洋岛国地区打造成中国与世界各国、各地区在高教领域合作发展、共赢发展的典范.

    中国太平洋岛国高等教育交流合作

    新时代来华留学生知华友华教育:内涵、目标、原则与路径

    李立冬
    112-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来华留学生知华友华教育,首先应明确其称说与内涵,并以《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规范》(试行)等官方文件为依据开展工作.其建设目标可分为基础性目标、关键性目标和终极性目标.在知华友华教育过程中,基础性目标是前提和初阶,关键性目标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终极性目标是最终努力的方向.其遵循原则包括知识教育与价值观引领相结合原则,文化介入原则,层级结构原则,实效导向原则,经验整合与理论比较构建原则.其实践路径可归结为坚持"育人理念"引领,深化实践探索与创新,构建长效体制机制三个阶段和层次.

    知华友华教育内涵目标原则路径

    《暂坐》:日常生活的审美

    李军
    120-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媒介嵌入推动文学理念的变革、日常生活写实传统的影响、职业女性的日常化,构成《暂坐》的创作场域.这篇小说从日常生活的视角切入对现代城市女性的叙述,呈现了一群特殊女人的外在形象与内在本性.作者以生活化与横断面的形式叙述了她们的日常交往与谋生经验,从而建构了这群女性的人生形式与社会世相,由此,以梦境为手段,引导读者反思她们人生的"暂坐"意味.小说采用日常性的叙事修辞加强作品的表达效果,说话式修辞、生活空间修辞与模糊修辞从不同层次上增强了小说的审美.

    《暂坐》日常生活审美

    一代伟人与百代文宗——毛泽东对韩愈的接受

    查金萍
    128-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毛泽东博古通今,终生注重向前人学习,韩愈就是其中重要的一位.学生时代,毛泽东对韩愈集熟研精修、烂熟于胸;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在其著作中对韩愈诗文信手拈来、点铁成金,既融入到文艺为革命政治服务的通道,又展现出一代领袖的文采风流;新中国建设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大变革的背景下,晚年毛泽东对韩愈的态度从"一分为二"向"扬柳抑韩"倾斜,后来又回归"一分为二".他的韩愈接受不仅为一代伟人的成长道路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文化营养,而且对我们今天的学术研究和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也有着深刻的启示.

    毛泽东韩愈一分为二转化创新

    运河停漕与近代天津的交通转型

    罗衍军徐关涛
    136-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运河停漕后,虽然运河水运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但由于其自身存在的优势,仍然是天津重要的交通方式.随着铁路运输的快速发展,运河水运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冲击.在1909年"改造活桥"案中,国家最终决定放弃改造活桥,这实际上是国家支持铁路发展政策的一种体现.铁路运输与运河水运的关系变得复杂而微妙,二者相互影响.整体而言,运河水运呈现一种缓慢的衰落.天津近代交通转型的历程,正是在区域商业发展、交通网络、国家战略诸因素交织作用下所演奏的"变动和弦".

    停漕改折天津运河交通转型

    民国时期山西农村合作运动述评

    贺文乐
    149-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多数农村经济凋敝,山西亦不例外.不少知识分子提出发展农村合作事业的主张.以阎锡山为首的山西省政府也意识到振兴农村的必要性与迫切性,遂决定开展农村合作运动.全面抗战爆发后,农村合作运动一度中断.从1942年开始,阎锡山政权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并在抗战胜利后将之进一步强化.通过出台一系列政策,在政府行政力量的推动下,山西部分县份农村合作运动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不仅规模有所扩大、组织管理机构相对完善、业务增多,而且还开展了合作教育.但整体而言,阎锡山治下山西农村合作运动并未取得预期的效果,虽然建立了较多的合作社尤其是信用合作社,但是对农村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甚微,农村经济并未得到根本性的改观.

    民国山西农村合作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