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孔维佳 黄选兆

半月刊

1001-1781

LCEBHZZ@QQ.com

027-85726342-8818

430022

武汉解放大道1277号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Clinical Otorhinolaryngology Head and Neck Surger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主管,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期刊,1996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期刊。辟有专家论坛、临床研究、实验研究、技术与方法、研究报告、综述、进修苑、学术争鸣、经验介绍及病例报告等多个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随机森林模型预测儿童扁桃体术后出血率的临床结果

    徐宏鸣仇书要王金霞韩富根...
    883-8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儿童扁桃体术后出血是一种严重且可能危及生命的并发症,本研究旨在通过一项全国多中心回顾性研究来构建儿童扁桃体术后出血的风险预警模型,为儿童扁桃体术后分层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2022年1月15日-2023年5月15日从不同省份的15个研究中心接受全身麻醉下行扁桃体切除术的8 854例患儿进行分层抽样后得到,本研究样本量2 724例,其中男1 096例,女1 628例.根据术后患儿有无出血分为出血组与未出血组,采用随机森林算法构建风险预警模型,通过不断探寻最优化模型,提高预测儿童扁桃体术后出血率的准确性,并通过十折交叉验证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2 724例患儿中有117例扁桃体术后出血,出血率为4.30%.采用随机森林算法针对训练集构建的模型在测试集中予以验证,得出的预测准确率为98.72%,召回率为78.95%,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6.结论:随机森林模型虽然召回率有待提高,但整体准确性相当出色,能有效地避免将阳性病例误判为阴性病例,是一种可以被用来预测扁桃体术后出血率和临床医疗决策的有用工具,为后续优化提升奠定了良好基础.

    儿童扁桃体切除术术后出血多中心随机森林预测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25年征订启事

    890页

    再论声带麻痹诊治关键问题

    郑宏良李孟陈世彩
    891-896页
    查看更多>>摘要:声带麻痹是学科常见病多发病,引起喉功能的严重损害,甚至危及生命,为谋求精确诊断,恢复喉功能,近一个世纪来,学者们进行了大量的动物实验以及临床试验,取得了不少的成果.从机械的角度缩窄声门恢复发音功能,到扩大声门解决呼吸困难,再进展到恢复声带运动功能的手术技术的出现,大大推进了学科的发展.声带麻痹诊治专家共识的发表,规范了该疾病的诊治原则及技术标准,但仍然有大量的相关知识如疾病发病机制,诊断标准,手术原理,手术技术方法等需要更广泛的普及与提高,指导临床实际应用,进一步提高我国对该疾病的诊治水平.

    声带麻痹喉返神经神经再生喉框架手术声门扩大术

    喉癌内镜CO2激光治疗后预防声带粘连的不同治疗方法疗效对比研究

    李昊璞朱敏辉李孟陈世彩...
    897-9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比较累及前联合早期声门型喉癌行Co2激光分期分侧手术、一期手术联合喉模置入以及单纯CO2激光切除3种手术方案的原发灶控制、嗓音功能恢复、术后粘连率及粘连程度.方法:以83例累及前联合的T1-2N0M0期声门型喉鳞状细胞癌接受CO2激光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分为3组:A组15例,采用分侧分期切除术;B组18例,采用一期手术切除联合前联合硅胶喉模置入术;C组50例,采用单纯CO2激光切除术.应用嗓音障碍指数VHI-10、听感知评估GRBAS及最长发声时长(MPT)对患者术前及术后6个月的嗓音功能进行评估,采用Cohen声带粘连分类法评价声带粘连程度.统计各指标术前及术后的差异性,并分析3组原发灶控制率.结果:A、B组各出现局部复发1例,C组局部复发4例,均无远处转移.术后发生不同程度的声带粘连共77例,其中A组粘连发生率73.3%(11/15),B组88.9%(16/18),C组100%(50/50),C组的术后声带粘连率及粘连程度均明显高于A、B组.3组术后患者VHI-10值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而术后组间比较,C组明显差于A、B组(P<0.05).C组患者术后MPT较术前明显缩短,且均显著短于A、B组的术后(P<0.05).C组患者术后的G、R分级均显著高于术前,而且也明显差于A、B组的术后(均P<0.05).结论:对于累及前联合早期声门型喉癌选择分期手术或一期手术切除联合前联合硅胶喉模置入治疗,在术后声带粘连程度及嗓音功能保护上均明显优于单纯激光肿瘤切除术.

    声门型喉癌CO2激光前联合粘连硅胶喉模嗓音功能

    生物膜-硅胶喉模复合体在防治声带粘连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李旭茂谢予晖陈翔宇崔西栋...
    903-9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生物膜联合喉模技术在声带粘连的预防和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诊治的21例接受生物膜-硅胶喉模复合体技术防治声带粘连患者的基本资料、围手术期一般情况及治疗预后.结果:纳入21例患者中男19例(90.5%),女2例(9.5%),其中18例早期声门型喉癌(T1b)、1例双侧声带白斑及2例喉术后声带粘连患者.围术期均未发生喉模意外脱离,术后平均(22.4±2.6)d拆除硅胶模.术后定期复查,整体有效率为90.5%(19/21).术后5例患者出现并发症(1例喉内感染、4例肉芽组织增生),经保守治疗后均痊愈.结论:本研究初步探索了生物膜材料在防治声带粘连中的可行性,该生物膜-硅胶喉模复合体技术操作简便,预防声带粘连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声带粘连生物膜喉模治疗

    颈袢前根-喉返神经吻合术治疗单侧声带麻痹的疗效分析

    高颖娜陈世彩王伟李孟...
    907-9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颈袢前根-喉返神经(recurrent laryngeal nerve,RLN)吻合术在治疗单侧声带麻痹(uni-lateral vocal fold paralysis,UVFP)中的应用和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研究2018年1月-2022年1月我科收治的UVFP接受颈袢前根-RLN吻合术的患者92例,神经损伤病程6~24个月,采用动态喉镜、嗓音主观听感知评估(GRBAS)和嗓音障碍自我评估指数(VHI-10)、嗓音客观声学分析以及喉肌电图等评价该术式的疗效.结果:动态喉镜显示:术后12个月术侧声带虽均未恢复正常运动,但声带肌体积和肌张力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声带内移至正中位或近正中位,声门闭合、声带位置、声带边缘、声带振动对称性和规律性与术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1);术后GRBAS的5个指标总嘶哑度、粗糙声、气息声、无力声、紧张声和VHI-10、嗓音客观声学参数(基频微扰Jitter、振幅微扰Shimmer、噪谐比NHR)与术前比较均明显降低,而最长声时(MPT)则明显长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喉肌电图结果提示术后最大随意运动运动单位募集相较术前明显恢复(P<0.01),证实患侧喉肌获得有效的神经再支配.结论:颈袢前根-RLN吻合术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嗓音功能,手术安全且疗效满意,是治疗单侧RLN损伤的理想方法.

    颈袢前根喉返神经修复声带麻痹嗓音障碍

    杓状软骨部分切除联合声带后份裂开术治疗双侧声带麻痹的临床疗效研究

    莫微宋柳于凌昱景星滔...
    912-916,9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杓状软骨部分切除联合声带后份裂开术在双侧声带麻痹(BVFP)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9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入院且资料完整并完成随访的BVFP患者共37例,对其术前和术后呼吸功能、嗓音质量和吞咽功能等进行评估.结果:37例患者中,32例(86.5%)患者呼吸困难明显缓解,29例气切患者中26例术后成功拔管,拔管率为89.7%,术后1个月复查,33例(89.2%)患者嗓音质量较术前下降,5例(13.5%)吞咽功能下降,但术后3个月嗓音及吞咽明显改善.结论:杓状软骨部分切除联合声带后份裂开是一种治疗BVFP有效的手术方法,成功率高,对嗓音质量影响有限,对吞咽功能无明显影响,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双侧声带麻痹杓状软骨切除内镜微创外科手术

    内镜下CO2激光杓状软骨切除术在声带后端切断术失败的患者再手术中的疗效分析

    彭洁颖郑宏良李孟王伟...
    917-9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内镜下CO2激光辅助下杓状软骨切除术治疗不同状态的双侧声带麻痹的疗效.方法:纳入95例2009年1月-2022年12月于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长海医院)行内镜下CO2激光杓状软骨切除术治疗不同状态的双侧声带麻痹的患者,其中59例首次声门开大术即采用内镜下CO2激光杓状软骨切除术为A组,36例行2次CO2激光辅助下声带后端切断术未能成功拔管,再行内镜下CO2激光杓状软骨切除术为B组.统计分析2组患者手术前后吞咽功能,声门大小及嗓音主、客观指标等,并评估临床疗效.结果:A组患者一次手术拔管率为84.75%,二次手术拔管率为66.67%,总拔管率为94.92%.B组患者一次手术拔管率为86.11%,二次手术拔管率为60.00%,总拔管率为94.44%.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吞咽功能、声门大小、嗓音评估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组内手术前后比较,术后吞咽功能、发声时声门闭合度、听感知评估中G(总嘶哑度)、A(无力度)、B(气息声)显著变差,分级增大;吸气时声门后部最大横径显著增大,VHI-10总分明显较术前升高;基频微扰(Jitter)、振幅微扰(Shimmer)较术前显著增大,谐噪比减小,最长声时较术前显著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R(粗糙声)、S(紧张度)则较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CO2激光杓状软骨切除术术后在一定程度上损伤嗓音质量,但能有效缓解双侧声带麻痹患者的呼吸困难,对于行CO2激光声带后端切断术未能成功拔管的患者,内镜下CO2激光杓状软骨切除术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再次手术方式,既能保持较高的拔管率,又能保留一定的嗓音功能.

    声带麻痹杓状软骨切除术声带后端切断术吞咽功能嗓音质量

    单侧声带麻痹患者以嗓音训练为主的非手术治疗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

    潘梅阳兰琳琳江真高绫...
    923-927,9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嗓音治疗为主的非手术治疗对单侧声带麻痹患者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2021年8月-2023年8月以声嘶为主诉就诊于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嗓音科,并确诊为单侧声带麻痹的5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通过声学、空气动力学、喉镜参数的变化来判断以嗓音训练为主的非手术治疗的效果,分析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以及神经损伤的病因、类型、侧别与非手术治疗效果之间的关系.结果:对患者进行以嗓音治疗为主的非手术治疗后,患者的声带弓形程度、声门缝隙面积、声门上挤压程度、响度、基频微扰(Jitter)、振幅微扰(Shimmer)、不规则度(irregularity component,IC)、气息声(noise component,NC)参数上的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程时间与声门缝隙面积、Shimmer及IC的改变具有弱相关(0.2<|r|<0.4)且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声门缝隙面积与NC参数的改变在不同侧别的神经损伤样本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嗓音治疗为主的非手术治疗对单侧声带麻痹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病程时间以及神经损伤的侧别可能影响治疗效果.

    声带麻痹嗓音训练非手术治疗

    喉返神经再支配手术改善单侧声带麻痹嗓音功能的meta分析

    周诗侗刘磊杨玉成莫海兰...
    928-9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搜索文献对喉返神经再支配手术治疗单侧声带麻痹(UVCP)进行meta分析,系统性评价喉返神经再支配手术改善UVCP嗓音功能的疗效.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及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等电子数据库,筛选文献时严格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后进行质量评价;使用Revman 5.3软件,采用随机效应模型或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异质性大小,从文献中提取主观听感知评估(GRBAS)、嗓音障碍指数(VHI)、最长发声时间(MPT)及客观声学参数基频微扰(Jitter)、振幅微扰(Shimmer)、噪声谐波比(NHR)等进行治疗前后的对比分析,评价疗效.结果:8篇文献被纳入研究,所有研究都显示患者术后GRBAS各指标的评分、VHI、声学参数Jitter、Shimmer及NHR较术前均下降,术后MPT较术前明显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喉返神经再支配手术可使喉内肌获得神经再支配,能有效改善嗓音功能,具有较好的远期疗效,虽然不同吻合方式疗效无差异,但因喉返神经端端吻合存在神经错向再生导致声带矛盾运动的问题,颈袢神经因其优越的解剖条件和发音相放电的电生理学特性成为更理想的选择.进一步随访期更长、样本量更大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会增加效力的可信度.

    喉返神经神经再支配单侧声带麻痹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