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孔维佳 黄选兆

半月刊

1001-1781

LCEBHZZ@QQ.com

027-85726342-8818

430022

武汉解放大道1277号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Clinical Otorhinolaryngology Head and Neck Surger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主管,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期刊,1996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期刊。辟有专家论坛、临床研究、实验研究、技术与方法、研究报告、综述、进修苑、学术争鸣、经验介绍及病例报告等多个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探析元音与声强对嗓音声学共振峰检测结果的影响

    谢冰李哲王红星匡栩源...
    1149-1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析元音与声强对共振峰的影响,为声学检测中声音样本和发声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招募年龄为19~24岁健康受试者38例,男、女各19例.在不同元音(/a/、/æ/、/i/和/u/)以及不同声强(最低音、舒适音、真声最高音和假声最高音)下的共振峰进行差异性分析,并对差异显著的组间进行两两比较.结果:①在第一共振峰中元音/a/、/æ/大于/i/和/u/,第二共振峰中/i/最大.第一共振峰的最小值是/i/的最低音,最大值是/a/的最高音.②第一共振峰中胸音区随着声强增加而增大,第二共振峰进入假声最高音明显下降.结论:不同元音与声强共振峰分布各异,即元音和声强对共振峰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根据第一共振峰的极值初步明确其最大正常范围,有助于完善声学检测.

    元音声强嗓音声学分析共振峰检测

    布地奈德经鼻雾化对儿童腺样体肥大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陈文欣周智英沈佳华王旨意...
    1154-1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布地奈德经鼻雾化对儿童腺样体肥大的疗效及并对其安全性进行研究.方法:将2021年12月-2022年1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就诊的腺样体肥大患儿,随机分配至布地奈德高剂量组(A组:布地奈德1 mg/次+盐水鼻腔冲洗)、布地奈德低剂量组(B组:布地奈德0.5 mg/次+盐水鼻腔冲洗)、对照组(C组:盐水鼻腔冲洗),每组收集20例儿童,比较3组在8周治疗期间症状VAS评分、腺样体鼻咽侧位片A/N值、夜间睡眠血氧饱和度(SaO2)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评估布地奈德经鼻雾化对儿童腺样体肥大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腺样体A/N值的8周基线差值A组与B组(P<0.001)、A组与C组(P=0.02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腺样体体积前后改变量最为明显,与其他2组存在差异.随着干预时间的增加,3组Sao2水平逐渐上升(F=154.725,P<0.001),VAS评分逐渐下降(F=165.616,P<0.001).治疗8周后,A组的SaO2及VAS总分的改善程度较B组高;A组与B组、A组与C组Sao2水平及VAS总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经干预后,A组的治疗方案对VAS总分和SaO2的改善程度最大,其次是B组.在整个试验过程中,3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布地奈德混悬液经鼻雾化对腺样体肥大患儿的治疗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有利于缩小腺样体体积,改善腺样体肥大患儿的临床症状,提高夜间睡眠SaO2,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儿童腺样体肥大药物临床试验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儿的模拟气流动力学研究

    郭维娟雷齐鸣
    1161-1165,11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利用计算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分析腺样体切除、扁桃体切除及扁桃体腺样体联合切除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患儿的影响.方法:选取典型扁桃体伴腺样体肥大患儿1例.使用Mimics 21.0软件,分别建立术前原始模型、腺样体切除、扁桃体切除及扁桃体腺样体联合切除的虚拟手术模型并采用ANSYS 2019 R1软件建立上气道计算流体力学(CFD)模型,接着对CFD模型内部流场的压强和流速进行数值模拟.选取窦口鼻道复合体截面、腺样体前端、鼻咽腔最狭窄截面、咽鼓管咽口截面、口咽腔最狭窄截面、扁桃体下极和声门截面共计7个与气流迹线垂直的平面作为观测平面,对比指标包括压强、气流流速及气流分布.结果:与术前原始模型相比,仅切除腺样体后,窦口鼻道复合体截面至咽鼓管咽口截面之间的压降减缓、腺样体前端的高流速峰消失、且通过中鼻道的气流迹线增加;仅切除双侧扁桃体后,咽鼓管咽口截面至声门之间的压降减缓、咽鼓管咽口截面至声门之间的流速变得缓慢;扁桃体腺样体联合切除术使得上气道压强分布最为均匀、压强变化和流速最为平缓,通过中鼻道的气流迹线在3种术式中增加最显著.结论:腺样体切除术、扁桃体切除术及扁桃体腺样体联合切除术可在不同程度上使上呼吸道的气流流速和压强变得均匀,但在具体的解剖部位和程度上有明显差别.应用CFD可直观地预测不同手术方式对OSA患儿上气道流场的改善情况,帮助临床医生进行手术方案的决策.

    腺样体肥大扁桃体肥大计算流体力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面隐窝外侧管状气房的影像学及临床意义

    郝欣平于子龙
    1166-11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颞骨高分辨率CT(HRCT)及手术观察面隐窝外侧管状气房的位置、形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本研究纳入30例(32耳)患有胆脂瘤和(或)粘连性中耳炎且需要行开放式乳突根治术和鼓室成形术的患者.通过颞骨HRCT扫描和手术观察面隐窝外侧管状气房的形态,并详细分析其与面神经的关系.结果:经颞骨HRCT及手术探查,19耳(59.4%)存在管状气房,长度为1.5~6.5 mm,中位数2.5 mm,均开口于面隐窝,走行于面隐窝后壁,甚至可达下鼓室底部,或外耳道下壁水平(矢状面及手术所见).自内向外探查,管状气房位于面神经第二膝和鼓索神经之间,即面神经外侧壁(面神经嵴)的一部分.当管状气房被肉芽组织占据时,易被视为面神经.充分磨除管状气房有助于充分削低面神经嵴.所有患者在手术期间或经术后随访,均未发生面瘫.结论:术前颞骨高分辨率CT可清晰显示面隐窝外侧存在的管状气房,全面、准确地识别这些结构有助于充分削低面神经嵴,清除后鼓室隐匿病灶.

    颞骨高分辨率CT管状气房面神经乳突切除术

    鼻内镜下等离子切除青少年鼻咽纤维血管瘤的临床疗效分析

    包军芳陈柳叶马贤常佳...
    1170-1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鼻内镜下等离子切除青少年鼻咽纤维血管瘤(juvenile nasopharyngeal angiofibroma,JNA)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0年1月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12例鼻咽纤维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为青年男性,术前均行影像学检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选择性供血动脉栓塞术,然后在鼻内镜下用等离子切除肿瘤.术后对患者至少进行30个月的随访,行鼻内镜检查观察鼻腔情况,行影像学检查以观察肿瘤复发情况.结果:12例患者术中视野清楚、出血量少、手术时间均在2 h之内,术后恢复时间短.术后随访12例,患者经鼻内镜检查及影像学检查均未见肿瘤复发.结论:术前行选择性颈外动脉栓塞,术中鼻内镜下行等离子切除JNA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术中切除干净,能有效提高治愈率,降低复发率,患者生活质量得以提高.

    鼻咽纤维血管瘤肿瘤切除等离子鼻内镜手术

    应用CT组学研究慢性泪囊炎发病的解剖学基础

    李静琳杨培培李文全施心怡...
    1174-1177,11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以CT组学为基础探究慢性泪囊炎发病的相关解剖学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2023年12月我科收治的85例慢性泪囊炎患者(病例组)和同期85例体检者(对照组)的一般资料和鼻窦CT资料,比较2组解剖学参数的差异,研究慢性泪囊炎患者鼻泪道形态特征.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慢性泪囊炎发病的相关解剖学因素.结果:2组合并鼻中隔偏曲的比例、泪囊窝前后嵴间距离、鼻泪管长轴与正中矢状切面投影夹角、骨性鼻泪管的最大横径、骨性鼻泪管最大横截面积和上颌骨额突厚度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是否合并高位鼻中隔偏曲、是否合并非高位鼻中隔偏曲、是否合并泡状中鼻甲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泪囊窝前后嵴间距离、鼻泪管长轴与正中矢状切面投影夹角和骨性鼻泪管的最大横截面积是影响慢性泪囊炎发病的独立解剖学因素.结论:泪囊窝前后嵴间距离大、鼻泪管长轴与正中矢状切面投影夹角大和骨性鼻泪管最大横径小是慢性泪囊炎发病的重要解剖学基础,为深入认识疾病发生提供依据.

    慢性泪囊炎影像组学解剖学因素

    阻塞性睡眠呼吸障碍患儿咽部微生物变化特征

    朱苏徽滕支盼
    1178-11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研究阻塞性睡眠呼吸障碍(OSA)患儿咽部微生物特征改变,从微生物学的角度探索OSA可能的发病机制,为临床预防及诊治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随机抽取符合OSA诊断的患儿20例作为OSA组,不符合OSA诊断的患儿20例作为对照组,收集2组患儿的咽拭子,采用16SrDNA高通量测序法分析2组咽部微生物组成差异.结果:a-多样性比较提示OSA组的Chao1和Observe-Otus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且2组的β-多样性比较有明显差异及聚类现象.生物组成分析提示,与对照组比较,OSA组变形菌门(嗜血杆菌属)相对丰度显著升高,厚壁菌门(韦氏球菌属)以及拟杆菌门(普雷沃氏菌属-7及普雷沃氏菌属)相对丰度显著下降.结论:OSA患儿咽部微生物组成丰富度明显降低且菌种组成比例明显发生改变,这一改变为儿童OSA发病机制的探索提供了新的思路.

    微生物睡眠呼吸暂停咽部儿童

    改良耳内镜下外耳道皮瓣夹层法的鼓膜修补术

    孙海丽宋锐于湛
    1183-11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耳内镜下改良外耳道皮瓣夹层法鼓膜修补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9年8月-2023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收治入院进行单纯鼓膜穿孔修补术的6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所有患者分为2组,耳内镜组37例,显微镜组25例,比较2组手术时长、术后疼痛反应,观察术后鼓膜愈合和听力恢复情况.结果:耳内镜组与显微镜组比较,手术全时程显著缩短[(70.4±13.2)min vs.(102.8±17.5)min,P<0.001],术后 VAS 疼痛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1±1.2)vs.(6.5±1.4),P<0.001].2 组术后3个月平均气导阈值均较术前提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耳内镜组术后1个月鼓膜愈合率为100%,显微镜组为92%;3个月2组均完全愈合.结论:与显微镜下鼓膜修补术相比,耳内镜下经外耳道改良皮瓣夹层法鼓膜修补术可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术后疼痛,且2组间听力恢复情况和鼓膜愈合率无差异,更适合基层医疗单位开展应用.

    耳内镜夹层法鼓膜成形术

    咽旁间隙Castleman病1例

    郭凯魏东敏雷大鹏
    1187-1189页
    查看更多>>摘要:Castleman病是-组异质性淋巴增生性疾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本文报道1例咽旁间隙Castleman病,综合文献复习该疾病的临床表现及分型、病理诊断、治疗及预后.本例为单中心型,临床上以淋巴结显著肿大为主,不伴全身症状.病理为透明血管型,治疗上单中心型多以手术为主,且预后较好.

    Castleman病咽旁间隙

    头颈鳞癌颈淋巴结包膜外侵诊断及预后的研究进展

    王志海潘敏曾泉胡国华...
    1190-1194,1202页
    查看更多>>摘要:淋巴结包膜外侵(extranodal extension,ENE)广泛存在于头颈鳞癌中,反映了肿瘤的侵袭性,增加了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的风险,具有重要的预后和治疗指导价值.尽管病理组织学和影像学检查是目前用于ENE的主要诊断技术,但仍然缺乏统一的标准.本文对近年来ENE在头颈鳞癌中的预后价值、影像学和病理学诊断的临床应用研究进行综述.

    淋巴结包膜外侵头颈部肿瘤癌,鳞状细胞诊断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