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孔维佳 黄选兆

半月刊

1001-1781

LCEBHZZ@QQ.com

027-85726342-8818

430022

武汉解放大道1277号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Clinical Otorhinolaryngology Head and Neck Surger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主管,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期刊,1996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期刊。辟有专家论坛、临床研究、实验研究、技术与方法、研究报告、综述、进修苑、学术争鸣、经验介绍及病例报告等多个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23项新生儿耳聋基因筛查突变频谱分析

    阮宇程晓华张伟赵丽萍...
    267-2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北京市23项新生儿耳聋基因筛查的突变频谱,为遗传咨询及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研究对象为2022年12月-2023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接受23项耳聋基因筛查的新生儿21 006例.23项耳聋基因筛查包括4个基因23个位点:GJB2基因(c.35delG、c.176_191del16、c.235delC、c.299_300delAT、c.109G>A、c.257C>G、c.512insAACG、c.427C>T、c.35insG)、SLC26A4 基因(c.919-2A>G、c.2168A>G、c.1174A>T、c.1226G>A、c.1229C>T、c.1975G>C、c.2027T>A、c.589G>A、c.1707+5G>A、c.917insG、c.281C>T)、线粒体 12SrRNA 基因(m.1555A>G、m.1494C>T)和 GJB3 基因(c.538C>T).分析各基因位点的突变率及等位基因突变频率.结果:21 006例中,耳聋基因筛查未通过率11.516%(2419/21 006).4个基因中GJB2基因突变率最高,为9.097%(1 911/21 006),其次分别为SLC26A4基因2.123%(446/21 006)、GJB3 基因 0.362%(76/21 006)及线粒体 12SrRNA 基因 0.176%(37/21 006).GJB2 基因中,c.109G>A 和 c.235delC 突变率最高,分别为 6.579%(1 382/21 006)和 1.795%(377/21 006).SLC26A4 基因中,c.919-2A>G 和 c.2168A>G 突变率最高,分别为 1.423%(299/21 006)和 0.233%(49/21 006).等位基因突变频率,GJB2 基因 c.109G>A 最高,为 3.359%(1 411/42 012),其次为 GJB2 基因 c.235delC,0.897%(377/42 012)及SLC26A4基因c.919-2A>G,0.719%(302/42 012).结论:北京市23项新生儿耳聋基因筛查提示,GJB2基因c.109G>A突变率和等位基因突变频率最高,值得临床重视.本研究丰富了 23项新生儿耳聋基因筛查突变频谱的流行病学资料,可为临床提供依据.

    新生儿耳聋基因突变率等位基因突变频率

    不同年龄段正常听力者听觉失匹配负波研究

    张柳燕徐丽关兵焦成...
    273-2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不同年龄段正常听力者失匹配负波(mismatch negativity,MMN)特点,同时对不同年龄段正常听力者MMN进行比较,探讨不同年龄段之间MMN差异.方法:采用经典的oddball模式对受试者双耳进行MMN测试,标准刺激和偏差刺激分别为1 000 Hz和2 000 Hz的短纯音.根据不同年龄段分组:未成年组(7~17岁)、青年组(18~44岁)、中年组(45~59岁)、老年组(60~75岁),每组均25例.统计分析不同年龄段正常听力者MMN特点并比较组间差异.所有受试者在进行MMN测试前均进行纯音听阈检查、鼓室导抗检查和听性脑干反应检查.结果:100例受试者均可正常引出MMN波形图,未成年组:平均潜伏期为(159.70± 20.34)ms,平均波幅为(4.34±2.26)μV;青年组:平均潜伏期为(166.01±28.67)ms,平均波幅为(3.70± 2.28)μV;中年组:平均潜伏期为(175.16±37.24)ms,平均波幅为(2.69±0.84)μV;老年组:平均潜伏期为(178.03±14.37)ms,平均波幅为(2.11±0.70)μV,各组潜伏期及波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所有受试者左右耳比较时发现左右耳之间潜伏期及波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各个组左右耳进行比较时发现未成年组左右耳之间潜伏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波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组左右耳之间潜伏期及波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之间潜伏期及波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年龄段正常听力者间听觉失匹配负波潜伏期及波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受试者左右耳间、男女间MMN潜伏期及波幅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故推断7~75岁的人群听觉大脑皮层自发育成熟后长期维持在稳定的状态,其听觉失匹配负波的潜伏期及波幅比较稳定,不受年龄、性别、耳侧的影响,能够稳定地反映受试者的听觉皮层功能状态,在临床上有较广阔的应用前景,为今后研究患者的听觉大脑皮层变化提供一项可靠的检测手段,值得进一步研究并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失匹配负波听觉通路不同年龄听力正常

    对侧听阈与单侧梅尼埃病患耳听阈转归的研究

    孙政涛张祎刘博
    278-2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分析单侧梅尼埃病患耳和对侧耳的纯音测听结果,探讨对侧耳的听阈与单侧梅尼埃病患耳听阈转归的关系.方法:纳入在北京同仁医院确诊并连续入组的单侧梅尼埃病135例患者,在规范治疗下完成1年的随访,分析患耳和对侧耳在首次就诊时和1年后的纯音听阈结果.结果:①入组时,对侧耳听力正常组和高频听力下降组的患耳平均听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对侧耳听力正常组的患耳听阈改善范围较对侧耳高频听力下降组更大.在对侧耳听力正常组中,患耳0.25 kHz(P<0.01)、0.50 kHz(P<0.01)、1.00 kHz(P<0.01)、2.00 kHz(P<0.05)听阈显著改善;在对侧耳高频听力下降组中,仅有0.25 kHz(P<0.01)听阈获得改善,其他常规测听频率在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现象在高年龄组和低年龄组中结果一致.③全部患者经过规范治疗并完成1年随访后,患耳的低中频听阈获得改善.0.25 kHz(P<0.01)、0.50 kHz(P<0.01)、1.00 kHz(P<0.01)听阈显著改善;8.00 kHz听阈略有下降(P<0.05).结论:梅尼埃病患者经过规范治疗后,低中频听力可获良好的改善效果,但高频听力略有下降,且对侧耳听阈正常的患耳较高频听阈异常者的听阈改善更为明显.

    梅尼埃病听阈高频

    论文中数字使用的注意事项

    283页

    吲哚菁绿荧光成像技术在鼻内镜肿瘤手术中的初步应用

    李亮荆建军王瑾张龙芳...
    284-2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初步探讨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分子荧光成像技术在鼻内镜下肿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22年12月-2023年4月间新疆军区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5例鼻腔鼻窦、眶壁、颅底相关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良性肿瘤3例,恶性肿瘤2例.所有患者皆在ICG分子荧光成像技术指导下完成手术.术前12~24 h按0.5 mg/kg剂量经肘静脉静推ICG;术中通过荧光成像对肿瘤进行标记,术者严格按标记范围、深度清除肿物组织,恶性肿瘤根据病检结果做进一步扩大清理.结果:5例患者在荧光成像技术辅助下,均实现了精准的肿瘤定位;参照荧光标记界限进行切除,对患者均做到了肿瘤的彻底清理或切缘阴性.结论:针对鼻内镜下肿瘤相关手术,ICG分子荧光成像技术不仅能做到实时精准定位,而且能为术者判断肿瘤边界提供依据.因此认为该项技术在鼻内镜肿瘤手术中应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颅底肿瘤荧光染料吲哚菁绿诊断显像鼻腔内镜外科手术

    蝶窦外侧隐窝自发性脑膜脑膨出的诊治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李萍韩飞燕金晓朗王英...
    288-291,2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好发于蝶窦外侧隐窝的成人自发性脑膜脑膨出的影响因素,以提高该病的临床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2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鼻科27例蝶窦外侧隐窝的成人自发性脑膜脑膨出的临床资料.术前行鼻窦CT及MRI明确诊断及定位脑膜脑膨出位置.结果:①蝶窦外侧隐窝Ⅰ型0例,蝶窦外侧隐窝Ⅱ型8例,蝶窦外侧隐窝Ⅲ型19例.②27例好发于蝶窦外侧隐窝的成人自发性脑膜脑膨出患者中男9例,女18例,发病年龄19~72岁,平均(50.7±12.4)岁;18例合并有脑脊液漏,11例伴有头痛、头晕,3例反复发作脑膜炎(合并脑脊液漏),2例伴有癫痫发作.③20例伴有颅内高压,体重指数(BMI)≥25 kg/m2的患者有17例,合并空蝶鞍8例.结论:成人自发性脑膜脑膨出中以蝶窦外侧隐窝Ⅲ型最常见,且颅内高压、肥胖为该病的影响因素,对怀疑自发性脑膜脑膨出者不可进行穿刺、活检或手术,必须完善影像学检查以明确肿物来源.

    自发性脑膜脑膨出成人鼻窦

    鼻分泌物中ECP、MPO表达在不同类型鼻炎中的辅助诊断价值

    邹知欣邓玉琴张启迪龙子怡...
    292-2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评估鼻腔分泌物中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osinophil cationic protein,ECP)与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在不同类型鼻炎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不同类型的鼻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临床选取684例受试者,其中急性鼻炎组62例,变应性鼻炎(AR组)378例,血管运动性鼻炎组94例,嗜酸粒细胞增多性非变应性鼻炎(AR with eosinophilia syndrome,NARES组)70例以及80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收集5组受试者的鼻分泌物样本,利用瑞氏染色计数炎性细胞百分比,胶体金法检测ECP/MPO的表达,并分析临床诊断、鼻分泌物中的炎性细胞与ECP/MPO表达之间的关联性.结果:鼻细胞学涂片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AR组和NARES组嗜酸粒细胞百分比均显著升高(P<0.05),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鼻炎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而嗜酸粒细胞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运动性鼻炎组嗜酸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均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胶体金结果显示不同类型鼻炎ECP/MPO表达存在差异,其中急性鼻炎组49例(79.0%)表达为ECP+/MPO+;AR组267例(70.6%)和NARES组56例(75.7%)表达为ECP+/MPO-;血管运动性鼻炎组80例(85.1%)和对照组69例(86.3%)表达为ECP-/MPO-.结论:不同类型的鼻炎ECP和MPO表达存在差异,对各类型鼻炎的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鼻炎鼻细胞学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髓过氧化物酶

    等离子及高清内镜系统辅助下经口入路切除咽旁间隙肿瘤23例疗效分析

    王晓敏张俊杰蔡常琦武桂祥...
    298-3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等离子及高清内镜系统辅助下经口入路咽旁间隙肿瘤切除术中适应证的选择、疗效及应用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23年6月于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23例在等离子及高清内镜系统辅助下经口入路咽旁间隙肿瘤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高分辨CT和MRI检查,部分患者行CTA或DSA检查.术中采用高清鼻内镜摄录系统辅助,部分患者使用低温等离子刀.术后密切随访,随访3~115个月,中位随访时间45个月.结果:本组无死亡患者,所有患者均完整切除肿瘤,肿瘤最大直径为(5.20±1.00)cm,手术时间为(128.70±46.67)min,平均出血量为(80.87± 32.74)mL,1例血管平滑肌肿瘤术中出血较多,术后辅助气管切开,1例巨大神经鞘瘤术后滋养血管出血予以探查止血+颈外动脉结扎,其他患者出血均在120 mL以下.术后病理均为良性肿瘤,多形性腺瘤11例,神经鞘瘤4例,基地细胞腺瘤2例,表皮样囊肿1例,淋巴管囊肿伴感染1例,血管平滑肌瘤1例,孤立性纤维瘤1例,涎腺囊肿1例,腱鞘巨细胞瘤1例.所有患者均获随访,1例起源于迷走神经鞘瘤患者囊内取瘤术后出现2个月声带麻痹,复发1例(神经鞘瘤颅底复发).结论:等离子及高清内镜系统辅助下经口入路适用于部分选择性咽旁间隙良性肿瘤的切除,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当肿瘤富血、怀疑恶性、肿瘤顶部深入颅底神经孔道并位于颈内动脉外侧以及直径大于6.0 cm且考虑多形性腺瘤时均建议行外开放或辅助颈部小切口入路.

    咽旁间隙良性肿瘤手术入路经口入路

    NCF2在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中的相关性研究

    贾忆莲聂佳妮王洪敏韩志鹏...
    303-3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生物信息学选定NCF2后通过临床实验验证NCF2在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hronic 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CRSwNP)中表达从而研究其相关性.方法:使用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中CRS相关数据集挖掘CRSwNP与非CRS患者之间差异表达基因(DEGs),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WGCNA)进行聚类分析,WGCNA相关性最高模块与DEGs相交确定核心基因NCF2,通过单基因富集分析(GSEA)、免疫炎性浸润分析、主成分(PCA)分析确定NCF2在组织中表达情况及细胞分布情况,运用免疫组织化学实验测定NCF2在研究对象组织中表达程度,同时检测研究对象外周血中EOS百分比并进行相关性分析,镜下计数研究对象组织中嗜酸粒细胞(EOS)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①DEGs结果与WGCNA相关性最高模块相交得到韦恩图,确定核心基因NCF2;②GSEA分析显示NCF2与异体排斥反应、哮喘等免疫反应过程显著相关;③ROC曲线下面积为1,显示NCF2对CRSwNP具有诊断价值;④免疫炎性浸润及PCA分析显示NCF2在鼻息肉组织中高表达,主要分布在单核细胞及EOS;⑤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显示ECRSwNP组织中EOS计数及外周血中EOS的百分比均高于非ECRSwNP(nonECRSwNP)组与对照组;⑥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NCF2在EOS型CRSwNP(eosinophilic CRSwNP,ECRSwNP)患者鼻息肉组织中表达显著,高于nonECRSwNP组和对照组患者鼻腔黏膜中表达水平;⑦NCF2在组织中的表达与ECRSwNP组中的EOS计数及外周血中EOS表达均呈正相关.结论:NCF2在CRSwNP组织中表达增高,与外周血及组织中EOS表达相关性显著,提示NCF2或可作为CRSwNP的内在分型依据及临床诊疗参考.

    NCF2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嗜酸粒细胞生物信息学分析

    耳部瘢痕疙瘩手术切除联合术中低能X射线照射的临床研究

    季冉王巍杨一宁胡明...
    310-3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切除联合术中低能X射线照射治疗耳部瘢痕疙瘩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2022年11月在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接受单纯手术治疗或手术联合放射治疗的32例耳部瘢痕疙瘩病灶的临床资料.其中接受放疗10例,未接受放疗22例.放疗组接受大分割剂量50 kV低能X射线进行照射.分割方式为:第1次于术中放疗10 Gy,第2次于术后第3天放疗8 Gy,总量18 Gy.随访8~52个月,观察其局部疗效及皮肤放射反应.结果:中位随访26个月,截止最后一次随访日期,放疗组9例治愈,1例无效,有效率90%;未放疗组9例治愈,13例无效,有效率40.9%.耳部瘢痕疙瘩的复发与患者发病的侧别、部位、病因均无关(P>0.05).复发与是否接受放疗有关(x2=4.885,P<0.05),放疗组的复发率(10.0%)明显低于未放疗组(59.1%).结论:手术切除联合低能X射线照射是治疗耳部瘢痕疙瘩的一种有效方法,尤其是采用术中放疗可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耳部瘢痕疙瘩放射治疗术中放射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