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孔维佳 黄选兆

半月刊

1001-1781

LCEBHZZ@QQ.com

027-85726342-8818

430022

武汉解放大道1277号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Clinical Otorhinolaryngology Head and Neck Surger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主管,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期刊,1996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期刊。辟有专家论坛、临床研究、实验研究、技术与方法、研究报告、综述、进修苑、学术争鸣、经验介绍及病例报告等多个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经鼻内镜低温等离子辅助下鼻咽纤维血管瘤切除术及疗效分析

    陈枫虹刘文冬陈靖媛陈楚欣...
    508-5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总结Andrew Ⅰ~Ⅲ期鼻咽纤维血管瘤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21年12月手术的鼻咽纤维血管瘤患者12例,Ⅰ期1例,Ⅱ期3例,Ⅲ期8例.采用单独经鼻内镜,或联合经口或柯陆氏入路鼻咽纤维血管瘤切除术.结果:手术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中中位数出血量为200 mL,1例输血.中位数手术时间为110 min.中位数随访时间3年.11例完整切除,术后无复发,1例残留,行二次手术,未再复发残留.结论:通过建立标准化的手术步骤,借助内镜和低温等离子技术,Andrew Ⅰ~Ⅲ期的鼻咽纤维血管瘤基本可达到快速、安全、完整切除.

    鼻咽纤维血管瘤鼻内镜手术低温等离子疗效

    鼻咽癌放疗后诱发肉瘤单中心回顾分析

    谢思芳张金桃覃扬达李敏...
    514-5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鼻咽癌在放射治疗后出现的头颈部放射性诱发肉瘤(radiation-induced sarcoma,RIS)的临床发病特点、治疗方式及预后,探讨其治疗策略.方法:回顾2013年1月-2022年10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治疗的鼻咽癌RIS患者.描述其发生时间、发生部位、病理亚型、影像学特征及治疗结果,随访统计总生存期水平.结果:本研究纳入10例患者,鼻咽癌和RIS之间的间隔时间为2~27年,RIS好发于鼻咽部,病理学类型以骨肉瘤为主.总体中位生存期18个月,联合化疗组中位生存期40个月,单纯手术组的中位生存期12个月.1年及2年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48%和36%.预后分析显示性别、发病年龄、放疗后肉瘤发生时间、治疗情况与临床预后无明确相关性,骨肉瘤较其他病理类型预后更差.结论:RIS是鼻咽癌患者最严重的远期不良反应.RIS预后差,手术完全切除肿瘤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在手术无法完全切除肿瘤的情况下,放疗或者化疗可能有助于改善预后.

    鼻咽肿瘤肉瘤放射治疗手术

    鼻腔鼻窦颅底孤立性纤维性肿瘤12例临床分析

    齐治宇于龙刚颜旭东王琳...
    518-5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总结分析鼻腔鼻窦颅底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的临床表现、诊疗方法及预后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和颅底外科2014年4月-2022年1月收治的12例鼻腔鼻窦颅底SFT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患者4例、颅底外科收治患者8例,分析其临床特点、诊疗经过及预后情况.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4例术后辅助放化疗,8例未行放化疗.结果:术后随访12~60个月,4例术后辅助放化疗的患者均预后良好;8例未行放化疗患者中6例预后良好,另2例复发;4例患者既往有SFT手术史,复发后收治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治疗,其中1例术后复发.所有患者均无转移.结论:鼻腔鼻窦颅底SFT较为罕见,对于该病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为手术切除,术后辅助放化疗及术后长期随访可以实现较好的预后.综合治疗中完整性手术切除肿瘤是治疗的关键.

    鼻腔鼻窦肿瘤颅底肿瘤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基于CT影像学的额筛窦骨瘤手术入路选择

    郭茗文吴喜福袁田吴硕...
    523-5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在CT影像上不同位置和大小额筛窦骨瘤的手术入路选择标准.方法:分别在鼻窦矢状位和冠状位CT上选择F线(额嘴水平线)、M线(眶内侧壁线)、P线(瞳孔中心垂直线),根据额筛窦骨瘤和F线、P线、M线的关系进行分类,并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包括单纯内镜入路、内镜联合眉弓切口入路及内镜联合冠状切口入路),2020年1月-2023年9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16例额筛窦骨瘤患者均应用此方法完成额筛窦骨瘤切除手术,其中男9例,女7例;年龄18~69岁,中位年龄48岁.结果:16例患者中,13例单纯内镜下切除骨瘤;3例采用联合入路,其中2例超越M线及F线且未过P线者采用内镜联合眉弓切口入路,余1例超越三线者采用内镜联合冠状切口入路.患者的骨瘤均按照术前设计得到完整切除,术后均未发生明显并发症.结论:额筛窦骨瘤术前建议影像学上仔细评估,根据骨瘤的大小及三线的位置关系,选择合适手术入路,优化诊疗方案.

    骨瘤筛窦额窦鼻内镜手术手术入路

    鼻腔鼻窦NUT癌1例并文献复习

    王艺贝赵建辉周小林刘剑锋...
    530-533,540页
    查看更多>>摘要:NUT癌(NUT Carcinoma)是一种罕见的起源不明的具有高度侵袭性的恶性肿瘤,其以伴有NUTM1基因染色体重排为主要特点,病理表现为具有突然和局灶性鳞状分化低分化或未分化癌,FISH检测见NUTM1基因重排可明确诊断,NUT癌预后较差,临床上并未明确治疗方案,治疗方式多为手术、放疗及化疗.本文报道1例74岁鼻腔鼻窦NUT癌患者,临床表现为右侧鼻塞伴面部肿胀,鼻窦CT及MRI示右侧鼻腔及上颌窦软组织密度影伴骨质破坏,入院后行鼻窦肿物活检术,术后病理FISH染色结果示BRD4/NUT融合t(15,19),予序贯同步放化疗2个疗程后肿物显著减小,2个月后肿物再次迅速增长侵及硬腭影响进食,行上颌骨部分切除术,术后2个月患者因肿瘤转移累及全身脏器衰竭死亡,生存期11个月,现对本病例的临床特征和诊疗经过进行报告及相关文献复习.

    NUT癌临床诊断治疗预后鼻窦肿瘤

    咽旁间隙解剖及手术入路研究进展

    薛凯王磊郑实兴张焕康...
    534-5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咽旁间隙是头颈部复杂的筋膜间隙,其内包含血管、神经等重要解剖结构.发生于咽旁间隙的肿瘤少见,以良性病变为主,手术是主要治疗方法.由于解剖结构复杂,咽旁间隙肿瘤手术具有挑战性.传统咽旁间隙肿瘤手术以开放入路为主,手术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随着解剖研究的深入和手术技术的发展,近年咽旁间隙解剖和手术入路研究取得一定进展,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进行综述.

    咽旁间隙内镜经口入路颈内动脉

    伴哮喘的慢性鼻窦炎患者鼻内镜手术后主观嗅觉的纵向研究及影响因素分析

    王海落孙炎阳铨杰李骋...
    541-5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伴哮喘的慢性鼻窦炎(CRS)患者鼻内镜手术后主观嗅觉变化及影响嗅觉功能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2008年1月-2020年12月就诊于北京同仁医院的90例伴有哮喘的CRS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鼻内镜手术治疗.统计手术前后嗅觉VAS评分,对比基线、术后3个月、6个月、1年、3年、5年、8年及10年的嗅觉变化.将年龄、手术方式、变应性鼻炎(AR)等因素纳入广义混合线性模型,分析影响嗅觉VAS评分变化的因素.结果:与基线比较,术后3个月、6个月、1年、3年、5年的嗅觉VAS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年、10年的嗅觉VAS评分与基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60岁)、阿司匹林耐受不良综合征、Lund-Kennedy评分、改良鼻窦CT嗅区评分、随访时间及手术方式对嗅觉VAS评分有影响(P<0.05).结论:伴哮喘的CRS患者的主观嗅觉评分在术后5年内相对稳定.既往手术史不影响术后主观嗅觉.年龄、阿司匹林耐受不良综合征、Lund-Kennedy评分、改良鼻窦CT嗅区评分、随访时间、手术方式与伴有哮喘的CRS患者主观嗅觉密切相关,轮廓化鼻内镜手术较功能性鼻内镜手术对伴哮喘的CRS患者的嗅觉改善更好.

    鼻内镜手术哮喘主观嗅觉纵向研究影响因素

    基于颞骨CT的深度迁移学习放射组学模型辅助鉴别内耳畸形

    赵星李晓鸽高坤邵航...
    547-5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评估传统放射组学、深度学习以及深度学习放射组学特征融合模型在颞骨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上诊断内耳畸形的效能.方法:回顾性收集572耳颞骨CT数据,其中包含201耳畸形内耳和371耳正常内耳,按照4∶1的比例将其随机分为训练集(n=458)和测试集(n=114).从上述颞骨CT图像中提取深度迁移学习特征和放射组学特征,并进行特征融合.以来自国家耳鼻咽喉疾病临床研究中心的2名耳科主任医师的CT判读结果作为诊断标准.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模型性能,计算模型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等指标,并使用德龙检验比较模型的预测能力.结果:从传统放射组学中获得1 179个放射组学特征,从深度学习中获得2 048个深度学习特征,在对两者进行特征筛选和融合后获得137个融合特征.深度学习放射组学特征融合模型在测试集上的AUC为0.964 0(95%CI 0.931 4~0.996 8),准确率为0.922,灵敏度为0.881、特异度为0.945.单纯放射组学特征在测试集上的AUC为0.929 0(95%CI 0.882 2~0.974 9),准确率为0.878,灵敏度为0.881,特异度为0.877.深度学习特征在测试集上的AUC为0.947 0(95%CI 0.898 2~0.994 8),准确率为0.913,灵敏度为0.810,特异度为0.973.即深度学习放射组学特征融合模型的预测准确率和AUC均最高.德龙检验表明,任何2种模型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特征融合模型可用于正常和内耳畸形的鉴别诊断,与单独使用放射组学或深度学习模型相比,其诊断效能有所提高.

    内耳畸形深度学习放射组学计算机断层扫描鉴别诊断

    蝶窦异位垂体瘤1例

    庞雅方朱冬冬沙骥超郑军...
    553-555页
    查看更多>>摘要:异位垂体腺瘤在临床上较为罕见,本文报告1例蝶窦异位垂体腺瘤病例,总结其病例特点,并梳理其诊疗过程.54岁女性患者,因"体检发现鼻窦肿物1个月余,偶伴头胀,无头晕及头痛"就诊,影像学检查提示枕骨斜坡、双侧蝶窦内占位.患者于全身麻醉下行鼻内镜下经蝶窦脑病损切除术.术后病理提示为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术后恢复良好,无并发症,随访2个月,肿瘤未见复发.

    蝶窦异位垂体腺瘤垂体瘤

    基于转录组测序的变应性鼻炎研究进展

    张皓翔王艳杰程冯丽安云芳...
    556-5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传统研究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主要通过动物模型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转录组测序技术的诞生推进了 AR基因层面的探索.近年来重点聚焦于常见RNA在AR中作用的研究,提示AR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已取得突破性进展.本文拟综述AR研究进展、转录组测序技术的发展、转录组测序在AR中的应用等,以期为临床挖掘AR潜在的药物靶点,为精准治疗提供参考.

    变应性鼻炎转录组测序生物信息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