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肺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肺科杂志
临床肺科杂志

许学受

月刊

1009-6663

xuxuesh@vip.sohu.com

0551-5533500

230041

安徽省合肥市濉溪东路(星海·世纪广场)B座1601室

临床肺科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Clinical Pulmonary Medicin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以推广先进技术和成熟经验,提高医务人员对肺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与治疗水平为目的,兼顾学术交流与科研成果,繁荣科研活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恶性肿瘤消融不全后残余肿瘤增殖的研究进展

    赵晓雨张春阳韩志海
    119-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冷冻消融(cryoablation,CRA)、微波消融(microwave ab-lation,MA)等局部治疗方法在恶性肿瘤治疗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这些方法可以安全地应用于体能评分较低的患者,即那些无法耐受手术,以及无法进行手术的晚期肿瘤患者,从而改善了患者预后。然而,由于肿瘤大小、位置和解剖特征等因素,部分肿瘤病灶无法做到完全消融,存在残余肿瘤。本文将针对恶性肿瘤消融不全后残余肿瘤增殖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恶性肿瘤肿瘤消融技术肿瘤消融不全残余肿瘤增殖

    ICS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影响

    张晶煜金泽鹏庞敏
    126-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大约一半的慢阻肺急性加重由呼吸道病毒感染引起。慢阻肺患者具有高龄、免疫力低且合并其他慢性基础疾病等特点,是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的易感人群。然而,有研究显示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新冠感染)大流行期间,慢阻肺急性加重入院显著减少,这可能与慢阻肺患者长期使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nhaled corticosteroids,ICS)相关,本文就慢阻肺患者长期使用ICS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易感性及临床结局做一综述。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吸入性糖皮质激素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肺心病急性加重期肺动脉高压的机制研究进展

    于雪琪蔡成森彭召云陈玉娟...
    131-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是一种以可逆性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常见慢性呼吸道疾病,肺源性心脏病(pulmonary heart disease,PHD),简称肺心病,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展至终末期的常见并发症。在慢阻肺并PHD急性加重期,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的形成是一个关键的病理变化,且肺动脉高压的形成主要是由缺氧引起的一系列变化引起的。理解缺氧导致肺动脉高压形成的机制对于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从缺氧和高碳酸血症两个方面论述,旨在探讨慢阻肺并肺心病急性加重期肺动脉高压的形成机制。近年来,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我们对这一复杂病理过程的理解有了显著提升。本文将总结当前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对慢阻肺并肺心病急性加重期肺动脉高压的机制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肺心病肺动脉高压

    妊娠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研究进展

    朱祥王军吉泽
    138-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是睡眠呼吸障碍常见的病种之一,而妊娠期OSA的相关研究却不多,容易被忽视。但该类疾病可对孕妇及胎儿产生诸多不良的影响。本文就妊娠期OSA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妊娠期综述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对肝脏胰岛素抵抗的研究进展

    宋梦晨郝星星石雪峰
    142-145,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的特征是睡眠时反复上气道塌陷导致呼吸暂停和(或)低通气,引起夜间睡眠过程中间歇性缺氧(intermittenthypoxia,IH),机体长期处于慢性间歇性缺氧可以导致多系统、多器官的病变。包括呼吸及内分泌代谢疾病。大量研究表明OSA是胰岛素抵抗和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的重要危险因素。IH是OSA的标志,在OSA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并且动物和细胞模型的实验研究表明,IH导致肝脏胰岛素抵抗的增强。在这篇综述中,我们着重于探索OSA中IH诱导肝脏胰岛素抵抗增强潜在的分子机制,旨在从OSA角度为肝脏胰岛素抵抗寻找新的潜在防治靶点,延缓T2DM的进展。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间歇性低氧肝脏胰岛素抵抗

    脂质组学在结核病中的研究进展

    谢颖颖施利裴异
    146-150,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结核病是造成全球除新冠以外单一传染病死亡人数最多的病因。脂质组学已被证实为诊断结核病的潜在方法,在结核病诊疗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系统综述了脂质组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以及临床应用常见的操作流程,概述了脂质组学在预测结核病感染状态变化、发掘结核病诊断生物标志物及监测结核病治疗效果等方面的应用,并指出了脂质组学在结核病筛选生物标志物方面所面临的问题。

    脂质组学肺结核生物标志物

    遗传性蛋白S缺乏症致兄弟二人患肺栓塞报告

    胡建秋乔华
    151-153页

    肺栓塞蛋白S缺乏复杂杂合变异

    2例不同类型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的报告

    刘芳香徐辉蔡宇星
    154-156页

    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罕见病临床特征

    囊性纤维化1例

    朱星海杨译
    157-159页

    囊性纤维化遗传病咳嗽咳痰

    1例罕见重度气道狭窄伴重度呼吸困难患者多学科联合清醒ECMO进行气道肉芽组织切除术

    巴哈尔古丽·艾克然木海迪娅·艾尔肯何元兵马超...
    159-162页

    气道狭窄支气管镜ECMO支架置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