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放射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放射学杂志
临床放射学杂志

冯敢生

月刊

1001-9324

lcfs@chinajournal.net.cn

0714-6222015

435000

湖北省黄石杭州路23-22号

临床放射学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Clinical Radi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一份面向国内公开发行的医学影像学学术性刊物。以“保证质量,具有特色,重视临床、普及提高”为办刊宗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肺腺癌影像组学预后模型构建和肿瘤微环境相关性分析

    孙希子周舒畅夏黎明
    210-2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构建肺腺癌影像组学预后模型,比较不同指标的预测效能并探究影像组学特征与肿瘤微环境的相关性.方法 本研究为对癌症影像档案(TCIA)数据库中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Radiogenomics数据集的再分析.原始研究共包括211例NSCLC患者,经纳排共114例肺腺癌患者被纳入模型构建分析.完成对纳入的肺腺癌患者术前CT图像的分割后,使用Pyradiomics包提取影像组学特征.结合无病生存期资料,通过单因素COX回归-LASSO回归-多因素COX回归的连续过程构建预测肺腺癌患者术后预后的影像组学模型.根据风险得分中位值将患者分为高、低风险两组,通过生存曲线分析高低风险组的生存差异.随后将多种临床因素和模型特征纳入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得到临床-影像组学混合模型,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C)比较组学模型、混合模型、T分期、G分期的预后预测效能.最后,基于肿瘤样本的转录组测序资料得到ESTIMATE评分和CIBERSORT算法分析结果,从而比较高低风险组肿瘤样本的肿瘤细胞含量,以及分析影像组学特征与免疫细胞浸润比例的相关性.结果 从每个感兴趣区(ROI)共提取得到863个影像组学特征.构建的影像组学预后模型、临床-影像组学混合模型AUC分别为0.728、0.739.根据影像组学模型风险得分中位值划分的高低风险组之间,生存具有显著差异,且高风险组有显著更高的ESTIMATE评分.高风险影像组学特征可能与更高的调节性T细胞浸润比例以及更低的树突状细胞、活化的CD4记忆T细胞浸润比例相关.结论 影像组学风险得分模型预测未接受免疫治疗的肺腺癌术后患者的预后有较高的效能,高风险组肿瘤纯度更低,即肿瘤细胞与基质细胞和免疫细胞的比例更低,有更高的抑制性免疫细胞浸润比例.

    肺腺癌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预后影像组学肿瘤微环境

    基于CMR-LGE图像的左心室熵对肥厚型心肌病患者MACE的预测研究

    郑月马运婷沙立辉赵新湘...
    217-2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心脏磁共振成像(CMR)-钆延迟强化(LGE)图像获得的左心室熵能否预测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风险.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符合HCM诊断标准且具有CMR检查的患者,以MACE为终点事件.根据随访结果将患者分为MACE组和无MACE组,采用CVI42心脏后处理软件测得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将LGE图像导入Python 3.8软件获得左心室熵.结果 最终纳入107例HCM患者,中位随访为23个月,其中MACE组34例,无MACE组73例.MACE组左心房内径(LAD)[(39.14±6.85)mm vs.(35.24±7.70)mm]、左心室最大室壁厚度(LVMWT)[(21.18±4.37)mm vs.(19.23± 3.11)mm]、左心室熵[5.12(3.94,6.18)vs.4.04(2.64,5.45)]均大于无 MACE 组(P均<0.05);MACE 组 LVEF[(53.54±14.94)%vs.(59.64±10.95)%]小于无 MACE 组(P=0.038).单因素 Logistic 回归显示,LAD、LVM-WT、LVEF、左心室熵是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进一步多因素回归显示,LVEF(OR=0.960,95%CI:0.927~0.995,P=0.026)、左心室熵(OR=1.600,95%CI:1.148~2.229,P=0.006)是 HCM 发生 MACE 的独立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LVEF单变量预测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637,最佳截断值为52.41%,敏感度为41.18%,特异度为84.93%;左心室熵单变量预测模型的AUC为0.692,最佳截断值为4.975,敏感度为61.76%,特异度为71.23%.左心室熵和LVEF联合预测模型的AUC为0.721.结论 基于CMR-LGE图像获得的左心室熵可反映心肌的异质性,是HCM患者预后的有效预测因子,HCM患者发生MACE的风险随左心室熵的增大而增加,有助于为HCM患者提供更全面的危险分层,提高患者预后.

    肥厚型心肌病磁共振成像纹理分析左心室主要心脏不良事件

    18F-FDG PET/CT联合肿瘤标志物在乳腺癌并发第二原发肺癌中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张静姜雨萌许傲迪林帅...
    223-2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联合肿瘤标志物在乳腺癌并发第二原发肺癌(SPLC)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至2022年3月于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市中心医院行18F-FDG PET/CT检查乳腺癌患者664例,选取最终经病理或随访证实为SPLC 61例[肺腺癌(ADC)55例、肺鳞癌(SCC)4例、小细胞肺癌(SCLC)2例]、乳腺癌肺转移(MBC)30例、炎性病灶23例;所有患者均于检查前后两周内行相关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并于检查期间未进行任何治疗.SCC及SCLC病例数较少,不做统计学分析.采用x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和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比较ADC组、MBC组及炎性组的一般资料、18F-FDG PET/CT表现和肿瘤标志物水平.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预测ADC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不同独立危险因素的诊断效能.结果 55例ADC患者中,微浸润性腺癌(MIA)12例、浸润性非黏液腺癌低危组31例、浸润性非黏液腺癌高危组8例、浸润性黏液腺癌4例.ADC组肺部病灶确诊时患者年龄大于MBC组.ADC组随访患者肺部病灶变化间隔时间大于MBC组及炎性组.ADC组磨玻璃、空泡征、毛刺征、血管集束征、胸膜牵拉征多于MBC组,类圆形较MBC组少见.ADC组肺部病灶磨玻璃多于炎性组,尖角征及刀切征较炎性组少见.ADC组肺部病灶的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平均标准摄取值(SUVmean)、最大瘦体标准摄取值(SULmax)、平均瘦体标准摄取值(SULmean)均小于MBC组及炎性组.4例SCC多表现为体积较大的软组织肿块、支气管截断征(3/4)多见,SUVmax、SUVmean、SULmax、SULmean的中位水平分别为9.4、5.6、6.9、4.2;2例SCLC多为边缘光滑的类圆形结节(2/2),SUVmax、SUVmean、SULmax、SULmean 的中位水平分别为 8.0、5.1、5.5、3.5.ADC 组及炎性组糖类抗原 15-3(CA15-3)、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低于MBC组,ADC组及MBC组癌胚抗原(CEA)水平高于炎性组.SCC患者鳞状上皮组织癌抗原(SCCA)及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的中位水平分别为6.1 ng/ml、7.3 ng/ml,SCLC患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胃泌素释放肱前体(ProGRP)的中位水平分别为17.7 ng/ml、50.1 pg/ml.以MBC组为对照组,磨玻璃、毛刺征、SUVmax(≤2.5)、CA15-3(≤19.8 U/ml)是预测ADC的独立危险因素,四者联合诊断ADC的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888,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5.45%、80.00%.以炎性组为对照组,磨玻璃、刀切征、SULmax(≤2.1)、CEA(>2.8 ng/ml)是预测ADC的独立危险因素,四者联合诊断ADC的AUC值为0.909,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5.45%、91.30%.结论 SPLC中ADC占大多数,以MIA及浸润性非黏液性腺癌低危组为主.ADC在18F-FDG PET/CT上多表现为含磨玻璃成分的病灶,空泡征、毛刺征、血管集束征及胸膜牵拉征多见,SCC多表现为巨大软组织肿块、支气管截断征多见,SCLC多为边缘光滑的类圆形结节.ADC的18F-FDG代谢程度低于MBC及炎性病灶.三种肺癌及MBC的18F-FDG摄取中位水平由高到低为分别为SCC、SCLC、MBC、ADCo18F-FDG PET/CT联合相关肿瘤标志物有助于SPLC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乳腺癌第二原发肺癌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肿瘤标志物鉴别诊断

    建立预测肝细胞癌患者TACE抵抗及预后的临床-影像学联合列线图模型及其价值

    赵张平李志春杨翠邹友健...
    230-2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肝细胞癌(HCC)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介入治疗预后的临床-影像学联合列线图模型,分析该模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16年1月至2019年5月164例采用TACE治疗的HCC患者临床及术前CT检查资料,应用风险比例COX回归模型,筛查影响HCC患者TACE抵抗的独立因素,建立联合临床与影像学的列线图模型,并进行模型内部验证,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验证该模型区分度和校准度.结果 多因素COX回归模型表明,巴塞罗那临床肝癌分期(BCLC)、术前甲胎蛋白(AFP)水平、肿瘤个数、肿瘤最大直径及CT显示肿瘤边界不规则是影响TACE抵抗的HC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COX回归模型构建预测列线图,设定预测模型的总分为6分,以3分为分界点,将TACE抵抗的HCC患者分为低危组(0~3分)与高危组(3~6分).高危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短于低危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生存曲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采用ROC曲线与校准曲线进行模型的内部验证,结果表明该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和校准度.结论 基于TACE预后影响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在预测HCC患者TACE抵抗中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肝细胞癌化疗栓塞术抵抗列线图模型预后

    CT定量特征在鉴别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与乏血供神经内分泌肿瘤中的价值

    张艺凡万娅敏陈云锦师佳佳...
    236-2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定量特征对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pSPN)与乏血供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hypo-pNEN)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1月至2022年10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6例pSPN和52例hypo-pNEN患者的临床信息、病理结果及影像学检查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两组患者定性参数(性别、部位、形态等),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患者定量参数(年龄、长径、动脉比等).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出pSPN和hypo-pNEN的独立预测因素,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MSCT特征鉴别pSPN和hypo-pNEN的诊断效能.结果 pSPN患者与hypo-pNEN患者相比,多为女性(80.2%vs.59.6%),年龄较小[(27.7±12.7)岁 vs.(43.8±13.9)岁],发病中位时间短[(80.1±183.4)天 vs.(407.6± 869.7)天]、无临床症状(55.2%vs.9.6%),肿瘤多呈类圆形或椭圆形(84.4%vs.61.5%)、边界清楚(83.3%vs.63.5%),有钙化、有"浮云征"、密度不均匀、无转移或侵犯(51.0%vs.13.5%、54.2%vs.17.3%、80.2%vs.44.2%、94.8%vs.78.8%),肿瘤长径较大[(6.8±3.5)cm vs.(4.9±2.9)cm],动脉比、静脉比、动脉强化率、静脉强化率较大[(50.6±15.3)%vs.(65.2±21.6)%,(68.3±24.7)%vs.(81.9±39.2)%,(66.4±51.4)%vs.(83.2±38.2)%,(69.4±37.9)%vs.(84.7±45.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二元L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诊断pSPN和hypo-pNEN的独立预测因素包括动脉强化率、静脉比、"浮云征"、钙化.当联合动脉强化率、静脉比、"浮云征"、钙化等指标进行ROC曲线分析时,其曲线下面积(AUC)为0.872,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100.0%、80.8%.各独立预测因素和联合诊断模型的ROC分析结果显示,动脉强化率、静脉比、"浮云征"、钙化和联合诊断模型的AUC分别为0.633、0.623、0.684、0.688、0.872,联合诊断模型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P<0.001).结论 动脉强化率、静脉比、"浮云征"、钙化等MSCT特征可用于鉴别pSPN和hypo-pNEN.

    胰腺肿瘤实性假乳头状肿瘤乏血供神经内分泌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基于TCGA/TCIA的CT放射组学预测膀胱癌经典致癌信号通路的状态

    刘文慈何学军谭志李元歌...
    242-2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癌症成像档案馆(TCIA)的CT放射组学对膀胱癌(BLCA)经典致癌信号通路状态无创预测的价值.方法 从TCGA/TCIA公共数据库筛选的69例BLCA患者(训练队列55例,验证队列14例)回顾性地纳入本研究,并用于分析放射组学与P13K、RTK RAS、NOTCH以及TP53经典致癌信号通路状态的关系.基于增强CT动脉期影像提取1130个放射学特征.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回归算法(LASSO)用于开发放射组学评分.放射组学评分的性能、校准得到了确认验证.结果 4条致癌信号通路均表现为40%以上的状态改变阳性率,基于7,4,5和7个特征分别开发CT放射组学评分,并在训练队列和验证队列中均表现中度以上预测性能[曲线下面积(AUC)>0.70],具有良好的校准一致性.NOTCH与RTK RAS放射组学评分存在正相关关系(r=0.41,P<0.001),与P13K存在负相关关系(r=-0.60,P<0.001),反映了通路间可能存在协同或互斥作用.结论 放射组学具有无创性预测BLCA经典致癌信号通路状态的价值,为肿瘤的靶向治疗疗效监测提供潜在的非侵入性手段.

    膀胱癌放射组学致癌信号通路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预测

    DISCO快速动态成像技术在儿童脉管畸形的应用价值

    董晓美张永远任娜娜吕青青...
    247-2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笛卡尔采集的K空间共享三维容积快速动态成像(DISCO)技术在儿童脉管畸形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9例脉管畸形患儿的影像学资料.患者入院后均行DISCO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检查,以病理结果为标准,评价DISCO DCE-MRI检查在诊断儿童脉管畸形中的准确率.结果 49例患者中5例为全身多部位病变,其余均为单发,共57个病变,经病理证实,毛细血管畸形(CM)7个,淋巴管畸形(LM)10个,静脉畸形(VM)16个(其中2个伴静脉石、1个伴血栓),动静脉畸形(AVM)15个(其中6个伴动静脉瘘),CM+LM+AVM 9个,DISCO DCE-MRI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 100%、100%、93.7%、100%、88.9%,与病理学结果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DISCO技术有助于儿童脉管畸形的准确诊断及分类,可作为临床诊疗的依据,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脉管畸形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基于笛卡尔采集的K空间共享三维容积快速动态成像

    基于全域ADC直方图评估儿童高级别弥漫性中线胶质瘤H3K27M突变

    蒋会苏晓然吴玲张银霞...
    251-2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表观扩散系数(ADC)直方图参数在评估儿童高级别弥漫性中线胶质瘤(DMG)H3K27M突变价值.方法 回顾性搜集经本院病理证实为DMG的54例患者临床病理和影像资料.根据H3K27M突变状态分为H3K27M突变型组(n=39)和H3K27M野生型组(n=15).应用Firevoxel软件在ADC图像勾画每层整个病变感兴趣区(ROI)进行全域直方图分析.生成的ADC直方图参数包括ADC最小值(ADCmin)、ADC平均值(ADCmean)、ADC最大值(ADCmax)、偏度、峰度、标准差、变异度、变异系数、熵、ADC第1百分位数(ADC1%)、ADC第10百分位数(ADC10%)、ADC第50百分位数(ADC50%)、ADC第90百分位数(ADC90%)和ADC第99百分位数(ADC99%).采用Mann-WhitneyU检验对这些直方图参数进行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的参数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灵敏度、特异度和约登指数.结果 H3K27M突变型的ADC直方图ADCmean、ADCmax、ADC10%、ADC50%、ADC90%和ADC99%显著低于H3K27M野生型(P均≤0.05);而H3K27M突变型DMG的ADC直方图偏度和峰度则显著高于H3K27M野生型(P均≤0.05)o ROC分析显示ADCmax评估H3K27M突变型和H3K27M野生型效能最优,AUC、敏感度、特异度和约登指数分别为0.846(0.722~0.930)、66.7%、93.3%和0.600.结论 全域ADC直方图参数能够有效评估DMG的H3K27M突变状态,有助于临床医师评估患者预后和个体化治疗.

    弥漫性中线胶质瘤H3K27M突变表观扩散系数直方图分析

    小儿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临床特征及CT表现

    徐守军杨春兰曹娟谢丽春...
    257-2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小儿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移植后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PTLD)的临床特征及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22年3月本院收治的21例PTLD患儿病例资料.确诊前所有病例均行CT平扫检查,10例平扫后行增强扫描.结果 21例患儿均见结内组织受累,其中20例累及颈部/颌下淋巴结(其中9例同时累及腭扁桃体、2例累及腺样体),另外1例累及腹部多处淋巴结;结外组织受累5例(23.8%),其中肺部受累3例、胃壁受累1例、膀胱壁受累1例.按部位观察,颈部20例、肺部3例、腹部3例.移植与PTLD确诊间隔时间1~24个月,平均(4.67±5.61)个月.临床首次就诊原因主要为颈部包块、气道阻塞、腹痛、发热等,多伴有EB病毒(EBV)、巨细胞病毒(CMV)及乳酸脱氢酶(LDH)升高.1例确诊PTLD后5个月死亡;另有1例肺部PTLD病灶,短期内较前逐渐、快速增大;15例好转;由于病程较短,其余4例暂未随访.结论 小儿PTLD具有较高的侵袭性,且小儿发病率明显高于成人,但预后优于成人;及时和准确的诊断对预后至关重要.临床与影像学检查相结合,有利于早期诊断.

    儿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儿童畸胎瘤样肾母细胞瘤的CT诊断价值分析

    王攀鸽郑彬陈晓云时胜利...
    263-2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儿童畸胎瘤样肾母细胞瘤(TWT)的CT特征,提高该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手术病理证实的TWT患儿的临床资料及CT表现,并进行CT分型、分期,结合国内外文献总结其特点.结果 7例TWT患儿男女比例5:2,年龄6个月~5岁11个月,位于右肾3例,左肾3例,双肾1例;其中4例肿瘤边界欠清,包膜不完整;5例为囊实性,4例可见"囊中囊"、"瘤中瘤"征象;5例病灶内有明确脂肪成分,5例伴钙化,CT分型la型3例、Ⅰb型2例、Ⅱa型2例、未见Ⅱb型;增强后肿瘤强化不均匀,实性部分呈渐进性强化,6例血供丰富,残肾明显强化呈"杯口状";4例肾周脂肪间隙模糊,2例见同侧肾静脉瘤栓,1例见肾盂、上段输尿管内瘤栓,2例邻近腹膜种植,3例肾门、腹膜后淋巴结肿大,无远处转移;CT分期为Ⅰ期1例、Ⅱ期2例、Ⅲ期3例、V期1例,符合率85.7%(6/7);3例行术前化疗后复查CT显示肿瘤部分退缩.结论 儿童TWT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肿瘤内发现脂肪成分、"囊中囊"、"瘤中瘤"征象有助于该病诊断,CT分期准确率高,可指导临床治疗.

    儿童肾肿瘤肾母细胞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