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肝胆病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肝胆病杂志
吉林大学
临床肝胆病杂志

吉林大学

贾继东

月刊

1001-5256

Lcgdbzz@163.com

0431-88782542

130061

吉林省长春市新民大街519号

临床肝胆病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Clinical Hepatolog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临床肝胆病杂志》于1985年创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吉林大学主办,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学术支持的医学专业期刊,是我国首个肝胆病专业杂志。ISSN 1001-5256,CN 22-1108/R。 本刊为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2018年、2020年)、中国精品科技期刊暨“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F5000)”项目来源期刊(2017-2023)、《世界期刊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2021科技版)》收录期刊(Q4区)、北大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本刊核心影响因子为1.793,核心总被引频次、综合评价总分在消化病学类核心期刊中均蝉联第1位,综合评价总分在40个医学学科、743种医学核心期刊中排名第13位,位居前1.75%;在112个自然科学学科、2070种科技核心期刊中排名第55位,位居前2.66%。 杂志以提升肝胆胰疾病临床诊疗水平和推动基础研究向临床转化为方向,以服务广大临床医生和科研工作者为己任,主要反映国内外肝胆胰疾病防治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肝胆胰领域学术交流。刊载内容实行肝胆胰并重,内外科并重,中西医并重,临床与基础并重。设述评、专家论坛、指南与规范、指南解读、论著、病例报告、综述、学术争鸣、临床病例讨论、国外期刊精品文章简介等栏目。杂志为月刊,全年12期,16开本,每月20日发行,2022年每期定价60元。 杂志国内外公开发行。邮局订购邮发代号12-80。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2023年国际多学科专家共识: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和慢性肾脏病风险》摘译

    孙旦芹沈嘉琪郑明华
    42-45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0年,国际专家小组提出用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来取代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近年研究发现MAFLD人群发生慢性肾脏疾病(CKD)的风险更高,并且阐明了MAFLD是CKD的独立风险因素.然而到目前为止,尚未提出MAFLD相关CKD预防及治疗的相关指导意见.笔者基于Delphi调查研究法,牵头来自26个国家的50名权威专家组成多学科小组就MAFLD和CKD之间联系的一些开放性研究问题达成了共识,阐明了MAFLD与CKD发病风险之间重要的临床关联,提高了对MAFLD和CKD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管理及治疗的认识,旨在为这两种常见且相互关联的疾病的早期预防和管理建立框架.

    代谢相关性脂肪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肾疾病共识

    《临床肝胆病杂志》被开放学术资源库(ROAD)收录

    《临床肝胆病杂志》编辑部
    45页

    肝/脾CT值、受控衰减参数(CAP)和磁共振质子密度脂肪分数(MRI-PDFF)在慢性乙型肝炎脂肪变性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鲁景楠李岩松温雅王雄慧...
    46-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肝/脾CT值(CTL/S)、受控衰减参数(CAP)和磁共振质子密度脂肪分数(MRI-PDFF)在慢性乙型肝炎(CHB)肝脂肪变性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8年10月—2022年12月在延安大学附属医院行肝脏CT、CAP和MRI-PDFF检查的213例CHB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MRI-PDFF结果,将213例患者分为单纯CHB组(MRI-PDFF<5%,n= 111)和CHB合并脂肪变性组(MRI-PDFF≥5%,n=102);其中轻度脂肪变性69例,中度至重度脂肪变性33例.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绘制Bland-Altman图,评价两位医师测量MRI-PDFF的一致性.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CTL/S和MRI-PDFF、CAP和MRI-PDFF的相关性.通过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CTL/S和CAP对不同程度脂肪变性的诊断价值,并使用DeLong检验比较两种影像诊断方法的AUC.结果 MRI-PDFF在CHB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可重复性及稳定性,CTL/S和MRI-PDFF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0.800,P<0.001),CAP与MRI-PDFF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692,P<0.001).CTL/S和CAP诊断CHB肝脂肪变性均有较高的准确度(AUC分别为0.951、0.902),且CTL/S优于CAP(P<0.05).在检测轻度和中重度脂肪变性时,CTL/S的AUC分别为0.921和0.895,CAP的AUC分别为0.859和0.825.结论 MRI-PDFF技术在CHB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可重复性及稳定性,CTL/S和CAP对不同程度的CHB肝脂肪变性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乙型肝炎,慢性脂肪肝诊断

    《临床肝胆病杂志》13篇论文入选中国科协"2023年度结构化论文双语传播工程"

    《临床肝胆病杂志》编辑部
    51页

    Mindin蛋白在经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中的动态变化及意义

    王怡恺吴凤萍刘晨瑞郝苗...
    52-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PEG-IFNα-2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过程中Mindin蛋白的变化以及作用.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PEG-IFNα-2b治疗的CHB患者29例,按照临床结局分为治愈组(n=17)与未治愈组(n=12).分别采集治愈组和未治愈组基线、12周和24周的外周血样本,测量血常规、肝功能、乙型肝炎标志物定量和Mindin蛋白含量.分析比较各时间点HBsAg、ALT、AST及Minidn蛋白水平的组间差异.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法对Mindin蛋白与HBsAg、ALT、AST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HBsAg、ALT水平对Mindin蛋白的影响.结果 基线资料分析发现,未治愈组和治愈组HBsAg、抗-HBe、Alb和白/球比值(A/G)水平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治愈组Mindin蛋白水平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24周时Mindin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基线(P<0.05).24周时治愈组Mindin蛋白水平显著高于未治愈组(P=0.019).治愈组HBsAg水平均显著低于未治愈组,且组内各时间点与基线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此外,治愈组ALT和AST的变化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12周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基线(P值均<0.05).未治愈组24周ALT和AST水平均显著高治愈组(P值均<0.05).未治愈组12周时Mindin蛋白水平与ALT呈现出较强的直线相关性(r=0.760 8,P<0.05),进一步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同样证明两者间存在线性关系(偏回归系数为1.571,P=0.019).结论 PEG-IFNα-2b抗病毒治疗24周时的Mindin蛋白水平在治愈组和未治愈组间存在明显差异.提示通过检测Mindin蛋白的动态变化可以更好地预测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结局,为临床提供参考.

    乙型肝炎,慢性Mindin蛋白干扰素α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RNA水平与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时间的关系

    范雪莉詹爱琴安轶田丽艳...
    58-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检测未治疗和经过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HBV RNA水平,并分析血清HBV RNA水平与核苷(酸)类似物(NAs)抗病毒治疗时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2年2月—2022年7月间就诊于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门诊患者中的300例CHB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抗病毒治疗时间不同分为未治疗组(n=73)、治疗时间≤1年组(n=91)、治疗时间>1年组(n=136),检测患者血清HBV RNA和HBV DNA载量及HBsAg浓度.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校正法;计数资料用χ2检验,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比较各指标间相关程度.结果 HBeAg阳性率18.3%,在HBV DNA阴性者中HBV RNA阳性者占比44.1%(86/195).HBeAg阳性组和HBeAg阴性组患者血清HBV RNA、HBV DNA、HBsAg水平分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10.740、6.300、7.280,P值均<0.05).未治疗组与治疗时间≤1年组仅有DNA水平分布情况有统计学差异(P<0.05),未治疗组与治疗时间>1年组HBV RNA、HBV DNA水平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治疗时间≤1年与治疗时间>1年组中HBV RNA、HBV DNA、HBsAg水平分布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抗病毒治疗时间与HBV RNA、HBsAg水平呈极弱负相关(r值分别为-0.247、-0.138,P值均<0.05),与HBV DNA水平呈强负相关(r=-0.771,P<0.001).血清HBV RNA与HBV DNA、HBsAg水平呈低度相关(r值分别为0.360、0.442,P值均<0.001),进一步分层分析显示,在未治疗组中,HBV RNA与HBV DNA水平呈强正相关(r=0.752,P<0.001),与HBsAg水平呈中度正相关(r= 0.559,P<0.001);在治疗时间≤1年组中,HBV RNA与HBV DNA、HBsAg水平呈低度正相关(r值分别为0.396、0.388,P值均<0.001);在治疗时间>1年组中,HBV RNA与HBsAg水平呈低度正相关(r=0.352,P<0.001).结论 血清HBV RNA与NAs治疗时间呈负相关,与HBV DNA、HBsAg水平的相关性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逐渐下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作为CHB患者病毒学水平监测的补充指标,尤其在未治疗患者中反映病毒复制水平准确性较高.

    乙型肝炎,慢性核苷类核苷酸类

    《临床肝胆病杂志》2024年1~7期重点号选题及执行主编

    《临床肝胆病杂志》编辑部
    63页

    基于烟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NAMPT)探讨红景天苷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小鼠模型中的保护作用

    李荣军徐春霞张庭张志红...
    64-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红景天苷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24只雄性KM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高脂饮食(HFD)组、HFD+空白对照组、HFD+红景天苷组,每组6只,正常组小鼠予以普通饲料喂养,其余各组高脂饮食,造模14周开始给予100 mg·kg-1·d-1红景天苷灌胃给药,22周末取材.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ALT、AST、TG、TC、HDL-C、LDL-C等相关生化指标;HE染色和NAFLD活动评分(NAS)观察小鼠肝组织病理.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内烟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NAMPT)、Sirt1、AMPKα、SREBP1的表达变化.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HFD组小鼠肝组织存在广泛较大的脂肪滴,脂肪变性明显,NAS评分升高(P<0.01),外周血AST、ALT、TG、TC、LDL-C的含量明显增高(P值均<0.05),HDL-C含量降低(P<0.05),肝组织内NAMPT、AMPKα、Sirt1的表达降低(P值均<0.05),SERBP1的表达增加(P<0.01).而HFD+红景天苷组较HFD组、HFD+空白对照组肝组织空泡状脂滴分布、小叶内炎症减少,肝细胞气球样变减轻,NAS评分下降(P<0.01),外周血AST、ALT、TG、LDL-C的含量明显降低(P值均<0.05),HDL-C含量升高(P<0.05),NAMPT、AMPKα、Sirt1的表达增加(P值均<0.05),SERBP1的表达减少(P<0.01).结论 红景天苷能明显改善高脂饮食诱导小鼠NAFLD的病理状态,并通过增加NAMPT、Sirt1、AMPKα的表达,减少SERBP1的表达,发挥其对 NAFLD的保护作用.

    烟酰胺磷酸核糖基转移酶红景天苷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小鼠

    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模型肝小叶内卵圆细胞总体积与轮廓数密度变化的体视学分析

    王川林刘全明杨霞杨正伟...
    70-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定量研究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肝小叶内卵圆细胞(HOC)总体积和轮廓数密度的变化.方法 将11只雄性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5)、肝纤维化组(n=6),每周2次皮下注射CCl4与橄榄油混悬液,每次3 mL/kg.在肝纤维化造模5周后取材,从每只大鼠肝脏随机抽选5个大小约1 mm3的肝组织块分别制作1张Epon812环氧树脂包埋超薄切片,运用体视学方法结合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对大鼠肝小叶内的HOC总体积和轮廓数密度进行定量研究,另从每只大鼠剩余肝脏等距随机抽选4个2 mm厚的肝组织块并分别制作2张石蜡包埋的Masson染色切片,按照肝纤维化Metavir分期标准定性评估每只大鼠的肝纤维化程度.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结果 体视学定量研究显示,对照组肝小叶内HOC总体积为(15.40±7.63)mm3,肝纤维化组肝小叶内HOC总体积为(146.80±114.00)mm3,与对照组比较,肝纤维化组大鼠肝小叶内HOC总体积显著增加了8.53倍(t=-2.551,P=0.031);对照组肝小叶内HOC轮廓数密度为(56.20±40.40),肝纤维化组肝小叶内HOC轮廓数密度为(566.50±317.00),与对照组比较,肝纤维化组大鼠肝小叶内轮廓数密度显著增加了9.08倍(t=-3.539,P=0.006);定性观察研究结果显示,肝纤维化大鼠肝纤维化分期按照Metavir评分标准达到Ⅱ~Ⅲ期,大鼠窦周隙内肝星状细胞增生部位周围伴随着HOC的大量增生.结论 CCl4诱导肝纤维化大鼠肝小叶内HOC显著增生.

    肝纤维化大鼠,Sprague-Dawley肝卵圆细胞肝星状细胞

    《临床肝胆病杂志》综合评价总分在消化病学类核心期刊中连续5年排名第一

    《临床肝胆病杂志》编辑部
    7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