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肝胆病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肝胆病杂志
吉林大学
临床肝胆病杂志

吉林大学

贾继东

月刊

1001-5256

Lcgdbzz@163.com

0431-88782542

130061

吉林省长春市新民大街519号

临床肝胆病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Clinical Hepatolog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临床肝胆病杂志》于1985年创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吉林大学主办,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学术支持的医学专业期刊,是我国首个肝胆病专业杂志。ISSN 1001-5256,CN 22-1108/R。 本刊为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2018年、2020年)、中国精品科技期刊暨“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F5000)”项目来源期刊(2017-2023)、《世界期刊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2021科技版)》收录期刊(Q4区)、北大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本刊核心影响因子为1.793,核心总被引频次、综合评价总分在消化病学类核心期刊中均蝉联第1位,综合评价总分在40个医学学科、743种医学核心期刊中排名第13位,位居前1.75%;在112个自然科学学科、2070种科技核心期刊中排名第55位,位居前2.66%。 杂志以提升肝胆胰疾病临床诊疗水平和推动基础研究向临床转化为方向,以服务广大临床医生和科研工作者为己任,主要反映国内外肝胆胰疾病防治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肝胆胰领域学术交流。刊载内容实行肝胆胰并重,内外科并重,中西医并重,临床与基础并重。设述评、专家论坛、指南与规范、指南解读、论著、病例报告、综述、学术争鸣、临床病例讨论、国外期刊精品文章简介等栏目。杂志为月刊,全年12期,16开本,每月20日发行,2022年每期定价60元。 杂志国内外公开发行。邮局订购邮发代号12-80。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大网膜包裹胰肠吻合口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史亚波李扬刘华兵王智聪...
    129-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系统评价大网膜包裹胰肠吻合口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根据PRISMA指南完成.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和Web of Science等中英文数据库,从数据库建立至2022年11月有关大网膜包裹胰肠吻合口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研究,采用Stata 16和Review Manager 5.4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15项研究,共1 83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网膜包裹组术后胰瘘总体发生率较非网膜包裹组更低(OR=0.30,95%CI:0.22~0.41,P<0.001),亚组分析提示网膜包裹组B/C级术后胰瘘发生率较非网膜包裹组更低(OR=0.29,95%CI:0.21~0.39,P<0.001).网膜包裹组相较于非网膜包裹组,术后胆漏(OR=0.30,95%CI:0.16~0.56,P<0.001)、术后出血(OR=0.35,95%CI:0.24~0.53,P<0.001)、胃排空障碍(OR=0.45,95%CI:0.31~0.64,P<0.001)、腹腔感染(OR=0.55,95%CI:0.40~0.75,P<0.001)、再次手术(OR=0.31,95%CI:0.18~0.54,P<0.001)、术后30天死亡(OR=0.42,95%CI:0.22~0.80,P=0.009)的发生率更低,开放饮食时间更早(MD=-0.98,95%CI:-1.84~-0.11,P=0.03)、术后住院时间更短(MD=-2.44,95%CI:-4.10~-0.77,P=0.004),两组手术方式在手术时间(MD=-13.68,95%CI:-28.31~0.95,P=0.07)及术中出血量(MD=-17.26,95%CI:-57.55~23.03,P=0.40)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网膜包裹可降低术后胰瘘、胆漏、出血、腹腔感染、胃排空障碍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缩短住院时间,且不增加手术难度及手术时间.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网膜外科吻合口手术后并发症Meta分析

    胰腺导管腺癌行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复发的列线图模型及其预测价值分析

    刘舜谢诚刘亚辉
    138-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胰腺导管腺癌(PDAC)患者行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后肿瘤早期复发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2022年7月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行LPD的240例PDAC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术后肿瘤早期复发(复发时间≤12个月)为研究结局.按照7∶3比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训练组(n=168)与验证组(n=72).训练组术后早期复发70例(41.67%),非早期复发98例(58.33%).验证组术后早期复发32例(44.44%),非早期复发40例(55.56%).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术后早期复发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评估模型的区分度,AUC>0.75为该模型有足够的区分度.用Bootstrap重采样法随机抽样1 000次验证,并用验证组再次验证.使用校准曲线和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评估校准度,决策曲线评估临床实用性.结果 单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CA19-9水平≥37 U/mL、肿瘤最大直径>3 cm、肿瘤低分化、有淋巴结转移、术后未行辅助化疗是影响PDAC行LPD术后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分别为6.265(1.938~20.249)、10.878(4.090~28.932)、3.679(1.435~9.433)、0.209(0.080~0.551)、0.167(0.058~0.480),P值均<0.05].以此为基础构建列线图模型,AUC=0.895(95%CI:0.846~0.943,P<0.001),校准曲线Hosmer-Lemeshow检验表明模型具有良好的校准度(P=0.173).决策曲线显示列线图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结论 术前CA19-9水平≥37 U/mL、肿瘤最大直径>3 cm、肿瘤低分化、有淋巴结转移、术后未行辅助化疗是影响PDAC LPD术后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以此为依据构建列线图模型可有效预测术后早期复发.

    胰腺导管腺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肿瘤复发,局部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丁型肝炎病毒在中国有无HIV-1感染的HBsAg阳性人群中的流行特点

    张福杰
    146页

    肝线粒体功能障碍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中的作用机制

    杨冰清尹静亚王琦
    147-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逐渐成为影响人类肝脏健康的主要原因,其发生发展涉及多方面因素.线粒体作为细胞的"能量工厂",对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起着重要作用.研究表明,肝线粒体功能障碍促进NAFLD的发生发展.本文简要介绍了肝线粒体的基本特征和生理功能研究的新进展,综述了近年来线粒体功能障碍与肥胖、单纯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关系研究方面的新成果,旨在为靶向线粒体治疗NAFLD提供研究思路.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线粒体,肝氧化磷酸化线粒体疾病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合并脂质代谢异常的研究进展

    袁诗雨杨焕焕唐映梅
    151-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是一种以肝内中小胆管进行性、非化脓性炎症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肝病.近期研究发现PBC患者中脂质代谢异常较为常见,76%的PBC患者常合并血脂异常,其作用及危害备受关注.脂质代谢紊乱在PBC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从脂质代谢紊乱在PBC中的表现及作用、诊断及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展开综述,以期为PBC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脂代谢障碍炎症

    《临床肝胆病杂志》关于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的立场声明

    《临床肝胆病杂志》编辑部
    156页

    巨噬细胞在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发病中的作用机制及影响

    马狄邰文琳
    157-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是一种以肝内胆汁淤积为特征表现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因素导致进行性小胆管破坏,胆汁淤积,最终发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衰竭.巨噬细胞作为一群具有功能异质性的群体,在PBC整个疾病进程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本文归纳了巨噬细胞参与PBC发病机制的可能方式,讨论了其对PBC的影响及相关潜在治疗靶点.本文指出巨噬细胞主要参与了PBC损伤中的先天性免疫,且与肠道微生物失调相联系,在疾病后期与胆汁淤积、肝纤维化、肝硬化有关.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巨噬细胞病理过程

    中医药调控程序性细胞死亡干预肝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黄良江毛德文张荣臻黄国初...
    161-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肝纤维化(HF)是一种由于慢性肝损伤导致的肝组织结构异常修复的病理过程,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相关研究表明,程序性细胞死亡可能与HF的发生有关,而中医药在调控程序性细胞死亡干预HF方面有着显著疗效.本文概述了程序性细胞死亡影响HF的主要机制,并从中医角度出发探讨中医药调控程序性细胞死亡改善HF的可能机制,为中医药防治肝纤维化提供新思路.

    肝纤维化中药程序性细胞死亡

    《临床肝胆病杂志》在《科技期刊世界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消化病及腹部疾病"学科入选的中文期刊中连续4年排名第一

    《临床肝胆病杂志》编辑部
    168页

    肝硬化并发门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与防护策略

    冯文娟周宁汪雨露白兆琴...
    169-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门静脉血栓(PVT)形成是肝硬化自然病程中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对肝硬化进展有重要影响.本文着重总结了PVT发生的危险因素、预后等方面的研究进展.PVT形成的危险因素较多,Virchow三要素即门静脉血流阻滞、血液高凝状态、手术或创伤引起的血管内皮损伤以及全身炎症等被认为是PVT发生发展的主要原因.目前具有临床应用前景的PVT发生风险预测模型尚需更多前瞻性研究验证.肝硬化PVT患者的预后较差,完全闭塞性PVT与肝移植术后病死率升高相关.肝硬化患者预防性抗凝治疗已被证实安全有效,将有助于PVT的防治管理.

    肝硬化门静脉静脉血栓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