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肝胆病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肝胆病杂志
吉林大学
临床肝胆病杂志

吉林大学

贾继东

月刊

1001-5256

Lcgdbzz@163.com

0431-88782542

130061

吉林省长春市新民大街519号

临床肝胆病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Clinical Hepatolog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临床肝胆病杂志》于1985年创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吉林大学主办,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学术支持的医学专业期刊,是我国首个肝胆病专业杂志。ISSN 1001-5256,CN 22-1108/R。 本刊为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2018年、2020年)、中国精品科技期刊暨“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F5000)”项目来源期刊(2017-2023)、《世界期刊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2021科技版)》收录期刊(Q4区)、北大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本刊核心影响因子为1.793,核心总被引频次、综合评价总分在消化病学类核心期刊中均蝉联第1位,综合评价总分在40个医学学科、743种医学核心期刊中排名第13位,位居前1.75%;在112个自然科学学科、2070种科技核心期刊中排名第55位,位居前2.66%。 杂志以提升肝胆胰疾病临床诊疗水平和推动基础研究向临床转化为方向,以服务广大临床医生和科研工作者为己任,主要反映国内外肝胆胰疾病防治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肝胆胰领域学术交流。刊载内容实行肝胆胰并重,内外科并重,中西医并重,临床与基础并重。设述评、专家论坛、指南与规范、指南解读、论著、病例报告、综述、学术争鸣、临床病例讨论、国外期刊精品文章简介等栏目。杂志为月刊,全年12期,16开本,每月20日发行,2022年每期定价60元。 杂志国内外公开发行。邮局订购邮发代号12-80。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血清肌酐与胱抑素C比值(CCR)对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预后的评估价值

    刘大晴黄燕甘建和
    264-2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肌酐与胱抑素C比值(CCR)评估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11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病科住院治疗的130例HBV-ACLF患者(治疗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结局分为生存组(n=87)和死亡组(n=43);根据是否合并感染,分为感染组(n=37)和非感染组(n=93).以同期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收集入院当天血常规指标,包括白细胞、血小板、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计数;观察入院当天、住院第5天、第10天、第15天血清肌酐、胱抑素C、血清Alb、PT,计算CCR、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营养指数(PNI)、CCR5(入院后第5天CCR)、ΔCCR5(入院后第5天CCR-入院当天CCR)、CCR10(入院后第10天CCR)、ΔCCR10(入院后第10天CCR-入院后第5天CCR)、CCR15(入院后第15天CCR)、ΔCCR15(入院后第15天CCR-入院后第10天CCR),比较生存组和死亡组、感染组与非感染组上述指标的差异.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疾病预后的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CCR对HBV-ACLF死亡事件的预测价值,ROC曲线下面积(AUC)比较采用DeLong检验.结果 治疗组基线CCR、NLR、PNI、PT和Alb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生存组与死亡组患者入院当天CCR、NLR、P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在130例HBV-ACLF患者中,有25例处于前期,48例处于早期,32例处于中期,25例处于晚期.各分期HBV-ACLF患者基线CCR、PLR及P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患者基线ΔCCR5、NL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患者入院第5天、第10天、第15天生存组与死亡组ΔCCR5、CCR10、CCR1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ΔCCR5(OR= 1.175,95%CI:1.098~1.256,P<0.001)、NLR(OR=0.921,95%CI:0.880~0.964,P<0.001)和PT(OR=0.921,95%CI:0.873~0.973,P=0.003)是HBV-ACLF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ΔCCR5的AUC为0.774,敏感度为0.687,特异度为0.757;ΔCCR5+PT+NLR联合的AUC为0.824,高于ΔCCR5、NLR、PT单独预测时的AUC(P值均<0.05).结论 ΔCCR5、NLR、PT可反映HBV-ACLF患者的病情及预后,是HBV-ACLF患者死亡事件的独立预测指标,ΔCCR5+PT+NLR联合时预测效能最佳.

    乙型肝炎病毒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肌酸酐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物C预后

    Hepatology International|基于磁共振的临床-影像组学模型预测药物性肝损伤慢性化

    FU HSHEN ZLAI R沈哲涵...
    270页

    索磷布韦/维帕他韦单用或联合利巴韦林治疗3B型HCV/HIV感染者的效果及安全性

    刘立常丽仙陈智勇李俊义...
    271-2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索磷布韦/维帕他韦单用或联合利巴韦林方案对我国基因3B型HCV/HIV感染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2月于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3B型HCV/HIV合并感染者299例,使用索磷布韦/维帕他韦单用或联合利巴韦林治疗12周,停药后随访12周.评估治疗结束后12周的持续病毒学应答率(SVR12)和不良反应.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使用Agresti-Coull方法构建SVR12的95%CI.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SVR的影响因素.结果 299例3B型HCV/HIV感染者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3.92±6.84)岁,男性占77.3%(231/299),肝硬化患者占36.5%(109/299),曾接受过抗病毒治疗者占13.4%(40/299),索磷布韦/维帕他韦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患者占27.8%(83/299).患者总体SVR12为87.0%(260/299),其中索磷布韦/维帕他韦单用与联用利巴韦林SVR1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7.5%vs 85.5%,χ2=0.203,P=0.653);无肝硬化和肝硬化患者SVR1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0.0%vs 81.7%,χ2=4.256,P=0.039);抗病毒初治患者的SVR12明显高于经治患者(93.4%vs 45.0%,χ2=71.670,P<0.001).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LT(OR=0.957,95%CI:0.931~0.984,P=0.002)、肝硬度值(OR=1.446,95%CI:1.147~1.822,P=0.002)和经治(OR=13.807,95%CI:2.970~64.174,P=0.001)是3B型HCV/HIV感染者SVR的独立影响因素.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事件41例,均在抗病毒治疗后2周内出现,28例在没有停药并积极处理后缓解;13例积极处理后仍未缓解,停用抗病毒药物2~5 d后缓解,缓解后再次使用未出现类似反应.结论 索磷布韦/维帕他韦单用或联合利巴韦林对3B型HCV/HIV感染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肝炎病毒属HIV索磷布韦维帕他韦利巴韦林

    中国旱獭Ⅰ型干扰素受体β亚基克隆、表达及功能初步鉴定

    陶颖杨东亮王宝菊刘艺...
    278-2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克隆中国旱獭Ⅰ型干扰素受体β亚基(mhIFNAR2)的基因,并进行抗体制备及功能鉴定.方法 应用RT-PCR技术,从中国旱獭脾组织中扩增得到序列,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RSET-B,表达重组蛋白,电泳和Western Blot法鉴定;重组蛋白常规免疫BALB/c小鼠制备其胞外段多克隆抗体,免疫组化、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法鉴定;再通过siRNA阻断的方法检测其功能.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 从mhIFNAR2扩增出149~1 300 bp片段,其同源性在分析的种属中以土拨鼠最高,可达98.05%.成功地构建了表达胞外段mhIFNAR2(50-181aa)蛋白的原核表达质粒,命名为pRSET-B.mhIFNAR2;其表达重组蛋白分子量27 kD,纯化后纯度约为95%,浓度约为160 μg/mL.用纯化的重组蛋白常规免疫BALB/c小鼠后,获得1∶1 000的特异性多克隆抗体,用免疫组化及免疫荧光可见细胞膜、细胞质有表达.合成的三条siRNA,其中有一条起始于277位点的siRNA(siRNA277)与空白对照及阴性对照相比,可以沉默目的基因的表达,并能减弱干扰素的信号通路(P值均<0.05).结论 获得mhIFNAR2的部分序列,成功地制备出抗mhIFNAR2胞外段多克隆抗体,该抗体有较高的效价和特异性,并能用于免疫组化、免疫荧光及Western Blot的检测.用siRNA277可以抑制目的基因的表达,并能阻断干扰素的信号通路.

    受体,干扰素αβ克隆乙型肝炎

    超重人群中健康者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血清脂质组学分析

    陈小燕袁乙富杜晟楠曹勤...
    284-2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超重人群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与健康人的临床指标与脂质代谢差异.方法 本研究将体质量指数(BMI)>23 kg/m2定义为超重人群,选取2020年8月—2021年4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收治的62例超重NAFLD患者纳入超重NAFLD组,另选取同期超重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记录所有受试者的临床信息以及血液生化指标数据.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进行血清脂质组学分析;使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对脂质组学数据进行多元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 超重NAFLD组BMI显著高于超重对照组(Z=-2.365,P=0.018).血清学指标中,超重NAFLD组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尿酸、总蛋白、球蛋白、ALP、GGT、ALT、AST、胆碱酯酶、低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载脂蛋白B、血糖水平均显著高于超重对照组(P值均<0.05).脂质组学分析结果显示两组间脂质代谢具有明显差异,共鉴定出差异性脂质(VIP值>1,P<0.05)493个,其中超重NAFLD组中有143个脂质显著上调,350个脂质显著下调.超重NAFLD组的平均脂肪酸总量是超重对照组的3.6倍.超重NAFLD组不饱和键数>3的甘油三酯含量较超重对照组降低(P<0.001),而不饱和键数≤3的甘油三酯含量较超重对照组增多(P<0.001).结论 超重NAFLD患者的部分生化指标及脂质代谢产物明显异于超重健康人,血液内脂肪酸明显升高,甘油三酯中的含饱和脂肪链的种类显著升高.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超重体征和症状脂质组学

    《临床肝胆病杂志》常见异形词

    291页

    猪去氧胆酸对脂肪变性肝细胞活性的影响及其机制

    汪远远邹艳刘朝霞阳学风...
    292-2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猪去氧胆酸(HDCA)在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发展中的作用及机制,为进一步阐明MAFLD的发病机制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 L02肝细胞作为实验细胞,利用棕榈酸诱导L02细胞发生脂肪变性.采用FXR siRNA干扰链技术,构建FXR低表达的肝细胞株.CCK8实验检测HDCA在不同浓度(0、100、200、300、400 μmol/L)和时间(12、24、36、48 h)对L02脂肪变性肝细胞的影响.通过qRT-PCR检测法尼醇X受体(FXR)、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周期蛋白D1(Cyclin D1)、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和蛋白激酶B(AKT)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FXR、Cyclin D1、PCNA、PI3K、p-PI3K、AKT和p-AKT蛋白表达.计量资料服从正态分布且方差齐时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Tukey HSD检验;服从正态分布但方差不齐时采用Welch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Games-Howell检验.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结果 CCK8检测结果显示,300 μmol/L HDCA处理的L02细胞和脂肪变性肝细胞活性明显下降(P值均<0.05);qRT-PCR检测结果显示,FXR mRNA表达增强,PCNA、Cyclin D1、PI3K、AKT的mRNA表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FXR蛋白表达明显上升(P<0.05);干扰L02细胞FXR的表达后,PCNA、PI3K、p-PI3K、AKT和p-AKT的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加(P值均<0.05).结论 HDCA通过上调FXR表达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从而造成脂肪变性肝细胞活性下降.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猪去氧胆酸法尼醇X受体

    血小板-白蛋白-胆红素指数(PALBI)联合AIMS65评分对肝硬化并发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

    戴天骄李静
    298-3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小板-白蛋白-胆红素指数(PALBI)联合AIMS65评分对肝硬化并发急性上消化道出血(AUGIB)患者入院后6周内再出血及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2月—2022年10月在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治疗的肝硬化并发AUGIB患者238例,所有纳入患者均随访6周,根据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n=65)和生存组(n=173)、未再出血组(n=149)和再出血组(n=89).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指标(血常规,肝、肾功能及凝血指标等),计算入院时的PALBI评分、AIMS65评分、Child-Turcotte-Pugh(CTP)评分、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肝硬化并发AUGIB患者入院治疗后6周内死亡或再出血的危险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各评分系统的预测效能;AUC的比较采用DeLong检验.结果 死亡组和生存组患者比较,呕血、既往有静脉曲张病史、Alb、TBil、INR、Cr、PT、收缩压、PALBI评分、AIMS65评分、CTP评分和MELD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呕血(OR=4.34,95%CI:1.88~10.05,P<0.001)、既往有静脉曲张病史(OR=3.51,95%CI:1.37~8.98,P=0.009)、PALBI评分(OR=4.49,95%CI:1.48~13.64,P=0.008)及AIMS65评分(OR=3.85,95%CI:2.35~6.30,P<0.001)是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各评分预测生存情况的ROC曲线结果显示,CTP评分、MELD评分、PALBI评分、AIMS65评分、PALBI联合AIMS65评分的AUC分别为0.758、0.798、0.789、0.870、0.888,其中PALBI联合AIMS65评分的AUC明显高于4种评分单独预测的AUC(P值均<0.05).再出血组和未再出血组患者比较,呕血、糖尿病病史、Alb、TBil、INR、Cr、PT、PALBI评分、AIMS65评分、CTP评分和MELD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ALBI评分(OR=2.41,95%CI:1.17~4.95,P=0.017)和AIMS65评分(OR=1.58,95%CI:1.17~2.15,P=0.003)是患者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各评分预测再出血的ROC曲线结果显示,CTP评分、MELD评分、PALBI评分、AIMS65评分、PALBI联合AIMS65评分的AUC分别为0.680、0.719、0.709、0.711、0.741,PALBI联合AIMS65评分的AUC最大(P值均<0.05),但特异度较低.结论 PALBI评分联合AIMS65评分对肝硬化并发AUGIB患者入院后6周内的死亡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优于CTP评分及MELD评分单独检测;对6周内再出血预测价值较低,准确性一般.

    肝硬化急性上消化道出血PALBI评分AIMS65评分预后

    第三代头孢菌素治疗社区获得性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效果预测模型的临床价值

    朱龙川吴蔚甘达凯张伟...
    306-3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第三代头孢菌素(3rd GC)治疗社区获得性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CASBP)效果预测模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南昌市第九医院新入院的肝硬化伴CASBP患者50例,随机分为优化治疗组(n= 25)与传统治疗组(n=25),前者基于效果预测模型采用头孢他啶或亚胺培南初治,后者均采用头孢他啶初治,此后依据初治效果调整抗生素,比较两组的初治有效率、第5天治愈率及30天病死率.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结果 所有患者均完成研究.优化治疗组初治有效率明显高于传统治疗组(88.0%vs 60.0%,χ2=5.094,P=0.024),两组第5天治愈率相当(80.0%vs 56.6%,χ2=3.309,P= 0.069).均使用头孢他定初治的患者中,优化治疗组初治有效率亦明显高于传统治疗组(88.9%vs 60.0%,χ2=4.341,P= 0.037),两组第5天治愈率相当(83.3%vs 56.0%,χ2=2.425,P=0.119).两组患者的30天病死率分别为8.0%和2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64,P=0.415).所有入组患者初治有效与第5天治愈关联明显(OR=9.643,95%CI:2.292~40.564),第5天治愈与患者30天死亡关联明显(OR=0.138,95%CI:0.023~0.813).结论 该疗效预测模型有助于临床医生筛选3rd GC治疗的优势患者,提高3rd GC经验性治疗CASBP的初治疗效.

    肝硬化腹膜炎社区获得性感染头孢菌素类治疗结果

    基于PI3K/AKT/mTOR信号通路探讨大黄煎剂对轻微型肝性脑病大鼠脑组织炎症损伤的保护机制

    张广发蔡颖莹林龙付蕾...
    312-3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大黄煎剂保留灌肠对轻微型肝性脑病(MHE)大鼠模型脑组织炎症损伤的改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60只SD雄性大鼠按完全随机方法分为空白组(CON组,n=6)和慢性肝硬化造模组(n=54).12周后慢性肝硬化造模成功并经Morris水迷宫测试确认符合MHE模型大鼠40只,采用完全随机方法分为模型组(MOD组,n=8)、乳果糖组(LT组,n=8)、大黄煎剂低剂量组(RD1组,n=8)、大黄煎剂中剂量组(RD2组,n=8)和大黄煎剂高剂量组(RD3组,n=8).其中CON组和MOD组大鼠用生理盐水保留灌肠,2 mL/只,1次/d;LT组大鼠用乳果糖按22.5%剂量保留灌肠,2 mL/只,1次/d;RD1组、RD2组、RD3组大鼠分别用大黄煎剂按2.5、5.0、7.5 g/kg三种剂量保留灌肠,2 mL/只,1次/d.所有大鼠治疗10 d后,进行Morris水迷宫测试,分析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分析大鼠行为学状态;检测大鼠血清ALT、AST、IL-1β、IL-6、TNF-α和血氨水平;观察大鼠肝组织和脑组织病理学变化;检测大鼠脑组织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 与MOD组比较,RD1组、RD2组和RD3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时间显著缩短(P值均<0.01),ALT、AST、IL-1β、IL-6、TNF-α和血氨水平明显降低(P值均<0.05),肝细胞、脑细胞变性、坏死和炎症程度减轻,脑组织PI3K、AKT、mTOR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P值均<0.05),且RD3组治疗效果优于RD1组和RD2组.结论 大黄煎剂保留灌肠能够改善MHE大鼠认知功能及脑组织炎症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PI3K/AKT/mTOR信号通路有关.

    肝性脑病大黄煎剂治疗学大鼠,Sprague-Dawl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