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骨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骨科杂志
安徽医科大学,安徽省医学会
临床骨科杂志

安徽医科大学,安徽省医学会

戴尅戎,江曙

双月刊

1008-0287

lcgkzz@aliyun.com

0551-62923133

230032

合肥市梅山路安徽医科大学校内

临床骨科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Clinical OrthopaedicsCSTPCD
查看更多>>敬告作者: 最近有些不法分子以本刊名义在网上发表虚假信息,称能够帮助作者在本刊快速发表论文,请勿上当!!本刊未与任何机构或个人合作,敬请作者投稿直接邮寄或发E-mail至本刊编辑部。本刊是骨科专业学术性期刊,双月刊,为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即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主要面向临床骨科医生、相关学科医生和研究人员。办刊宗旨:以临床研究为基石,以新技术、新方法、新思想为引导,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注重科学性和实用性,旨在解决临床实际问题,促进我国骨科事业发展。内容翔实,图文并茂,格式规范,可读性强。影响因子、被引频次逐年上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根据胫骨近端前后轴线调整髓外定位远端截骨导向器的效果

    MIZU-UCHI HKIDO HCHIKAMA T胡孔足...
    116页

    经跗骨窦入路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解剖学特征及临床疗效

    徐建裴付来刘赟万张辉...
    117-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经跗骨窦入路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解剖学特征及临床疗效.方法 对来源于成人尸体的20 个足部标本进行解剖学测量得到安全手术范围,在此范围内采用经跗骨窦入路内固定治疗32 例跟骨骨折患者.记录Böhler角、Gissane角、跟骨宽度、跟骨高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踝关节MaryLand评分及AO-FAS踝-后足评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① 解剖学测量得到经跗骨窦入路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时避免腓肠神经损伤的安全手术范围:水平方向为11~28(16.90±4.93)mm,垂直方向为12~25(17.55±4.51)mm,对角方向为28~56(43.60±8.44)mm.②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 12~22 个月.术后无切口感染、神经损伤、内固定失效等并发症发生.骨折均愈合,时间12~18 周.Böhler角、Gissane角、跟骨宽度、跟骨高度:术后3、6 个月均明显优于术前(P<0.01);术后6 个月与术后 3 个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踝关节MaryLand评分、AOFAS踝-后足评分:术后3、6、12 个月均高于术后1 个月(P<0.05);术后6、12 个月均高于术后3 个月(P<0.05);术后12 个月与术后6 个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安全手术范围内经跗骨窦入路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可有效显露跟骨关节面,利于骨折复位及钢板固定,并能减少软组织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

    跟骨骨折解剖学特征足外侧腓肠神经跗骨窦切口

    慢性静脉功能不全对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的影响:一项120万例分析

    SUMMERSSYAKKANTI ROCKSRIDER J胡孔足...
    121页

    改良跗骨窦切口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

    李静宋会中李森
    122-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改良跗骨窦切口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将60 例跟骨骨折患者根据切口入路不同分为微创组(采用改良跗骨窦切口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30 例)和常规组(采用跟骨外侧L形切口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30 例).记录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影像学指标(跟骨宽度、高度及Gissane角、Böhler角),踝关节活动度(跖屈及背伸).采用MaryLand评分评价足部功能.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2(8.5±2.1)个月.术前准备时间、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切口愈合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微创组均短(少)于常规组(P<0.05);骨折愈合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微创组低于常规组(P<0.05).影像学指标:两组术后均优于术前(P<0.05);术后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 个月踝关节活动度:两组患侧与健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 个月采用MaryLand评分评价的足部功能优良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跟骨外侧L形切口入路钢板内固定相比,采用改良跗骨窦切口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不仅能达到与之相同的手术效果,而且有术前准备时间及手术时间短、术后出血量少、术后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的优势.

    跟骨骨折跗骨窦入路钢板内固定足踝功能

    髌股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髌股关节炎1例

    杨嘉祺邵笑骆帝岳亮...
    126页

    髌股关节表面置换术膝骨关节炎膝关节功能

    缺氧诱导因子-1α调控骨形态发生蛋白9对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

    李祥丘志河谢卫勇黄刚...
    127-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对骨形态发生蛋白 9(BMP9)诱导间充质干细胞(MSCs)C3H10T1/2 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小鼠MSCs C3H10T1/2 细胞系,分为 5 组:NC组(正常培养C3H10T1/2 细胞)、Ad-GFP组(转染腺病毒液)、Ad-BMP9 组(转染BMP9 过表达的腺病毒液)、pcDNA3.1-mR-FP组(转染Ad-BMP9 +pcDNA3.1 空载质粒)、pcDNA3.1-HIF-1α组(转染Ad-BMP9 + HIF-1α过表达质粒).采用碱性磷酸酶(ALP)显色及活性检测试剂盒检测各组C3H10T1/2 细胞中ALP活性;采用茜素红S染色检测各组 C3H10T1/2 细胞钙盐沉积情况,并用吸光度(A)值进行定量分析;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C3H10T1/2 细胞中BMP9、HIF-1α及成骨分化标志物骨钙素(OC)、骨桥蛋白(OPN)及Runt相关转录因子 2(Runx2)蛋白表达.结果 与NC组、Ad-GFP组比较,Ad-BMP9 组ALP活性、钙盐沉积、A值及BMP9、HIF-1α、OC、OPN、Runx2 蛋白表达增加(P<0.05).与Ad-BMP9 组、pcDNA3.1-mRFP组比较,pcDNA3.1-HIF-1α组ALP活性、钙盐沉积、A值及BMP9、HIF-1α、OC、OPN、Runx2 蛋白表达增加(P<0.05).结论 HIF-1α可促进BMP9 诱导MSCs C3H10T1/2 成骨分化,可能与上调OC、OPN及其下游Runx2 蛋白表达有关.

    缺氧诱导因子-1α骨形态发生蛋白9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

    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胫骨平台骨折:文献回顾与我们的经验

    SABATINILAPRATO ACAMAZZOLA D胡孔足...
    132页

    三维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

    李维彬杨健郭旭冯艳红...
    133-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三维股骨近端髓内钉(3DPFN)治疗Evans-Jensen Ⅳ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生物力学.方法 采用第4 代人工股骨制作成Evans-Jensen Ⅳ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模型,并分别采用3DPFN固定(3DPFN组)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PFNA组),模拟骨折模型在人体中的轴向受力情况,进行静态极限压力测试和动态疲劳测试.记录轴向静态极限载荷、动态疲劳测试中内固定失效前最大循环次数和极限载荷.结果 静态极限压力测试结果显示,轴向静态极限载荷3DPFN组高于PFNA组(P<0.05).动态疲劳测试结果显示,内固定失效前最大循环次数3DPFN组多于PFNA组(P<0.05);内固定失效前极限载荷 3DPFN组高于PFNA组(P<0.05).结论 3DPFN治疗Evans-Jensen Ⅳ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明显的生物力学优势.

    股骨转子间骨折股骨近端髓内钉生物力学疲劳试验

    术中麻醉方法对全膝置换术后镇痛效果和吗啡使用的影响:一项网状荟萃分析

    YOO J DHUH M HLEE S H胡孔足...
    136页

    单纯性骨囊肿的研究进展

    于浩许波梁学振朱振宇...
    137-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单纯性骨囊肿(SBC)又称为单房性骨囊肿或孤立性骨囊肿,是一种良性骨肿瘤病变.疼痛虽是SBC的第一症状,但大多数患者无症状.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静脉阻塞假说是界内较为公认的假说.X线检查是SBC的首选检查方法.SBC治疗方式多样,常见并发症包括囊肿复发、再骨折、感染、肢体畸形等,其最佳治疗方式尚存争议,但大多数治疗方式均有效,患者预后良好.该文就SBC的流行病学、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治疗方法、并发症、预后做一综述,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单纯性骨囊肿发病机制手术治疗病灶刮除植骨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