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骨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骨科杂志
安徽医科大学,安徽省医学会
临床骨科杂志

安徽医科大学,安徽省医学会

戴尅戎,江曙

双月刊

1008-0287

lcgkzz@aliyun.com

0551-62923133

230032

合肥市梅山路安徽医科大学校内

临床骨科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Clinical OrthopaedicsCSTPCD
查看更多>>敬告作者: 最近有些不法分子以本刊名义在网上发表虚假信息,称能够帮助作者在本刊快速发表论文,请勿上当!!本刊未与任何机构或个人合作,敬请作者投稿直接邮寄或发E-mail至本刊编辑部。本刊是骨科专业学术性期刊,双月刊,为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即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主要面向临床骨科医生、相关学科医生和研究人员。办刊宗旨:以临床研究为基石,以新技术、新方法、新思想为引导,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注重科学性和实用性,旨在解决临床实际问题,促进我国骨科事业发展。内容翔实,图文并茂,格式规范,可读性强。影响因子、被引频次逐年上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单、双侧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比较

    江帅查正查兴胜
    153-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单、双侧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 将62 例行PKP治疗的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按单、双侧穿刺不同分为单侧组(32 例)和双侧组(30 例).比较两组骨水泥注入量及渗漏情况、术中X线透视时间、手术时间、术后疼痛VAS评分以及影像学指标.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 6~13 个月.骨水泥注入量、术中X线透视时间、手术时间单侧组均少(短)于双侧组(P<0.01).术后疼痛VAS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组3 例、双侧组7 例发生骨水泥渗漏,但均无临床症状.伤椎前缘高度、伤椎中央高度、Cobb角两组术后均较术前改善(P<0.05),两组术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双侧穿刺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均能改善患者疼痛症状、纠正脊柱后凸畸形,恢复伤椎高度,单侧穿刺术中X线透视时间和手术时间更短、骨水泥注入量更少.

    单侧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双侧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脊柱胸腰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足舟骨坏死合并假性足外翻1例

    庄新凯曾林如
    157页

    足舟骨坏死单纯距舟融合假性足外翻

    经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张杰方后山王文亮郭然...
    158-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经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采用PELD治疗50 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疼痛VAS评分、ODI评分评价患者疼痛以及腰椎功能改善情况,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疗效.结果 患者均获得 12 个月随访.术中发生硬膜囊撕裂1 例,出血1 例,类脊髓高压综合征2 例.术后发生1 例神经病理性疼痛.均未发生截瘫、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疼痛VAS评分、ODI评分术后各时间点均较术前降低(P<0.05);疼痛VAS评分术后1 个月与术后1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12 个月均较术后1d降低(P<0.05);疼痛VAS评分及ODI评分术后3、6、12 个月均较术后1 个月降低(P<0.05),术后6、12 个月均较术后3 个月进一步降低(P<0.05),术后12 个月与术后6 个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 个月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疗效:优37 例,良10 例,可3 例,优良率94%.结论 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缓解患者疼痛,改善患者腰椎功能,疗效较好.

    经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腰椎间盘突出症类脊髓高压综合征

    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卢士学李俊张军黄干...
    162-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采用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37 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记录手术时间、切口长度、血红蛋白、SF-36 生活质量评分、疼痛VAS评分、ODI,根据椎间盘高度指数(DHI)、矢状位椎体移动角度(sROM)评价椎体稳定性情况.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5 个月.手术时间90~115(105.00±16.32)min.切口长度:观察通道9~12(10.30±2.20)mm,工作通道11~14(12.10±1.20)mm.血红蛋白术后 7d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F-36 生活质量评分术后7d较术前改善(P<0.05).疼痛VAS评分术后1 d、1 个月、3 个月及末次随访均较术前降低(P<0.05);ODI术后1、3 个月及末次随访均较术前降低(P<0.05);上述2 项指标均随着时间推移逐渐降低(P<0.05).DHI及sROM术后1 个月、3 个月、末次随访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提供清晰的手术视野,操作空间充足,创伤小,能有效地缓解患者腰腿痛症状,对腰椎稳定性影响小.

    腰椎间盘突出症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髓核摘除术

    髌骨软骨下骨状况及术中髌骨软骨退变分级对未置换髌骨的全膝关节置换术临床结果无影响

    PARK H JCHANG M JKIM T W胡孔足...
    165页

    单侧双通道内镜髓核摘除术联合纤维环缝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余洋王永涛谢一舟冯成郅...
    166-1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单侧双通道内镜髓核摘除术(UBED)联合纤维环缝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疗效.方法 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83 例LDH患者分为对照组(采用单纯UBED治疗,41 例)和观察组(采用UBED联合纤维环缝合术治疗,42 例).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疼痛VAS评分、ODI、复发率及再手术情况,采用改良MacNab评分评价疗效.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15 个月.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观察组长(多)于对照组(P<0.05).两组疼痛VAS评分及ODI术后3d、1 个月、6 个月、12 个月均较术前降低(P<0.05),且术后随时间延长逐渐降低(P<0.05);术后1 个月ODI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其余各时段两组疼痛VAS评分、OD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疗效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复发率及再手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BED联合纤维环缝合术治疗LDH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术后早期恢复更快,但存在手术时间延长、术中出血量增大的缺点.

    单侧双通道内镜下髓核摘除术纤维环缝合术腰椎间盘突出症

    巴克无菌敷贴在手部皮肤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冯亚高惠连旺杨小冬于彦红...
    170页

    巴克无菌敷贴手损伤皮肤缺损创面愈合

    导杆可视化椎间孔成形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何成樊拖迎徐亚平双峰...
    171-1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导杆可视化椎间孔成形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76 例采用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导杆可视组(采用导杆可视化椎间孔成形技术治疗,39 例)和TESSYS组(采用经皮椎间孔内窥镜脊柱系统技术治疗,37 例).比较两组手术指标、疼痛VAS评分、ODI.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3 个月.住院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透视次数及手术时间导杆可视组少(短)于TESSYS组(P<0.05).疼痛VAS评分及ODI两组术后3d、末次随访均较术前降低(P<0.05);术后各时间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导杆可视化椎间孔成形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以减少术中透视次数,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椎间孔成形效率和准确性,是一种安全高效的椎间孔镜技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经皮内镜导杆可视化椎间孔成形术

    两种方式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比较

    林松陈钱陈洪柱郭明伟...
    176-1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MIS-TLIF)单侧椎弓根固定与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TLIF)单侧椎弓根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55 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MIS-TLIF组(29 例)和TLIF组(26 例).记录两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24h引流量、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采用ODI评分和JOA评分评估临床疗效.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5 个月.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口长度和术后24h引流量TLIF组长(多)于MIS-TLIF组(P<0.05).两组均未发生切口感染、椎间隙感染、内固定松动、融合器移位、神经根损伤、硬脊膜撕裂等并发症.两组术后 6 个月ODI评分和JOA评分均较术前改善(P<0.05),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 个月JOA评分改善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S-TLIF与TLIF单侧椎弓根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但MIS-TLIF具有切口小、术后引流量少的优点.

    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腰椎间盘突出症固定融合

    两种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比较

    潘丹唐少龙刘超付军初...
    181-1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单侧双通道内镜下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UBE-TLIF)与微创通道下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 将 62 例腰椎滑脱症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UBE-TLIF组(30 例)和MIS-TLIF组(32 例).比较两组手术指标、疼痛VAS评分、ODI、SF-36 评分、椎间隙高度(IH)、Cobb角和腰椎前凸角(LL)、椎间融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UBE-TLIF组随访 12~18个月,MIS-TLIF组随访12~19 个月.手术时间UBE-TLIF组长于MIS-TLIF组(P<0.05).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UBE-TLIF组少(短)于MIS-TLIF组(P<0.05).IH、Cobb 角及LL:末次随访两组均较术前改善(P<0.05),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腰、腿痛VAS评分及ODI、SF-36 评分:两组末次随访均较术前改善(P<0.05),其中腰、腿痛VAS评分及SF-36 评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ODI UBE-TLIF组低于MIS-TLIF 组(P<0.05).术后6 个月植骨融合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均达到植骨融合.两组术后均未出现硬脊膜撕裂、脊髓硬膜外血肿、神经根损伤及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MIS-TLIF和UBE-TLIF治疗腰椎滑脱症均能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但是UBE-TLIF具有术中出血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单侧双通道内镜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腰椎滑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