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林产化学与工业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林产化学与工业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 中国林学会林产化学化工分会
林产化学与工业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 中国林学会林产化学化工分会

宋湛谦

双月刊

0253-2417

cifp@vip.163.com

025-85482493,85482490

210042

江苏南京市锁金五村16号林产化工研究所

林产化学与工业/Journal Chemistry and Industry of Forest Products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本刊以反映我国林产化学化工科学技术成就、报道学术研究成果、评述国际国内发展动向、促进学术交流为宗旨。刊登内容包括木材化学与制浆技术、萜类化学、植物原料水解及其产物加工利用、木质原料热解及活性炭生产和利用、松脂化学和利用、单宁化学和利用、精油化学和利用、生物活性物质和其它万分的加工利用、木本油料、油脂、林产药物、林产香料等化学和利用。本刊先后被国内外10多种数据库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杨木灰的熔融特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齐洋姚锡文许开立
    58-64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马弗炉灼烧实验考察了成灰温度对杨木灰表观形貌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能谱分析等方法对比分析了不同成灰温度(600、800、1 000℃)下制得的杨木灰的理化特性;采用灰熔点测试仪测试了杨木灰的熔融特征温度,揭示了杨木灰熔融特征温度与成灰温度和停留时间的关系。将成灰温度800℃、停留时间2h的杨木灰处理至变形温度(DT)状态,分析熔融过程中杨木灰的理化特性,进一步研究杨木灰的熔融性能。结果表明:在停留时间为 2h的条件下,成灰温度为 600℃时,杨木灰的主要矿物晶相为K2 SO4、KCl、SiO2、K2 Ca2(SO4)3、Na2 Si2 O5等;成灰温度为800℃时,杨木灰的主要矿物晶相为MgSiO3、Na2 Si2 O5、Na6 Mg(SO4)4、SiO2、CaSO3等;成灰温度1 000℃杨木灰的XRD图谱与 800℃时较为相似。600℃时,杨木灰有明显的孔洞,表面结构比较完整;随着温度的升高,杨木灰表面结构有了明显的破坏,表面结构的孔洞逐渐增大,结构破碎。杨木灰的熔融特征温度与成灰温度呈正相关关系,而与停留时间无明显线性关系。800℃停留 2h得到的杨木灰的变形温度(DT)、软化温度(ST)、半球温度(HT)和流动温度(FT)分别为 1 224、1 254、1 267 和 1 294℃。处理至DT状态下的杨木灰中絮状物消失,表面仍有少量孔洞,孔洞中有灰渣小颗粒嵌入。

    生物质熔融特性熔融特征温度DT温度

    糠醛渣增强粗甘油基聚氨酯泡沫性能的研究

    付凯阎振丽李梦雨陈玮...
    65-73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一锅法将生物柴油副产物粗甘油(CG)转化为生物基多元醇(CG-polyol),并以糠醛渣(FR)为增强填料,共混发泡制备出一种FR增强生物基聚氨酯(PU/FR)泡沫复合材料。通过对PU/FR泡沫的结构形貌、热稳定性、发泡时间、密度和压缩强度进行表征,探究了糠醛渣粒径(0。25 mm、0。09 mm样品分别标记为FR60 和FR180)和添加量对PU/FR泡沫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热转化法合成的CG-polyol酸值为1。9 mg/g、羟值为406 mg/g、黏度为1 092 mPa·s,该多元醇适合用于制备PU泡沫。FR的加入延长了发泡时间,最大上升时间和不粘时间分别由未添加时的29 和31s提高到37 和39 s,泡孔结构更加完整,泡孔尺寸减少,破碎现象明显减少。FR添加量≤5%时,可有效提高泡沫的密度和压缩强度;当添加量相同时,FR180 填料对泡沫的性能提升更显著;当FR180 添加量为5%时制备的PU/FR180-5 泡沫复合材料的压缩强度达到最大为0。153 3 MPa,相比未添加FR的泡沫提高了28。1%,此时密度为0。051 0 g/cm3,导热系数为0。032 8 W/(m·K),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较好。同时FR的添加可适当提高PU泡沫材料的热稳定性,相比未添加FR的泡沫的最大热解速率温度(Tmax)453℃,PU/FR180-5 泡沫的Tmax达到463℃。

    糠醛渣粗甘油高值化聚氨酯泡沫

    溶胶-凝胶法改良人工林马尾松尺寸稳定性及其机理研究

    刘晓玲陈松武何林韩黄海英...
    74-80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尾松是广西地区重要的人工林资源之一,但其尺寸稳定性较差,极大地限制了其在木材工业中的使用。本研究选用基于SiO2 的溶胶-凝胶法对马尾松进行改良,探讨了浸渍时间对马尾松尺寸稳定性的影响,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谱(ED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X射线衍射(XRD)揭示了溶胶-凝胶法对马尾松的改良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经过6h溶胶浸渍处理的改性马尾松尺寸稳定性最好,相较于未处理的马尾松,浸渍 6h的改性马尾松的浸渍率为 5%,60 h吸水质量增加率由34。7%降低至28。2%,60 h吸湿体积膨胀率由16。5%降低至11。1%,72 h抗老化性能由18。02 的色差值降低为11。9。溶胶-凝胶法对马尾松尺寸稳定性的改善机理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通过形成玻璃层状及膨胀结构可以阻挡水分的进入;其二,通过氢键及化学键的形式与细胞壁进行结合,以起到永久的润胀作用。

    马尾松尺寸稳定性溶胶-凝胶法SiO2

    《林产化学与工业》继续被Scopus数据库收录

    80页

    漆酶预处理阻燃纤维板的制备工艺优化及阻燃性能研究

    孙海彤牛国庆高伦
    81-8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改善阻燃剂在纤维板中的阻燃效果,采用漆酶预先处理杨木纤维,再使用BL-环保阻燃剂浸渍杨木纤维,制备得到酶处理阻燃纤维板。以纤维板的阻燃剂负载量、氧指数和烟密度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确定最佳浸渍工艺,并通过氧指数、烟密度、热重(TG)分析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杨木纤维的浸渍效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漆酶处理温度 50℃、酶处理时间 60 min、酶用量35 U/g、pH值4。8、阻燃剂用量50%、阻燃剂浸渍时间80 min和阻燃剂处理温度35℃的条件下,制备的纤维板阻燃效果最好。此条件下,阻燃剂负载量为20。3%,氧指数为41。5%,烟密度为10。9%,密度为0。774 g/cm3,静曲强度为30。3 MPa,弹性模量为3 507 MPa,内结合强度为0。61 MPa,吸水厚度膨胀率为17。4%;相比于普通纤维板,BL-环保阻燃剂处理纤维板能提高其氧指数和阻燃剂含量。在干燥阶段与炭化阶段,相比于普通纤维板和仅BL-环保阻燃剂处理制备的阻燃纤维板,漆酶处理的阻燃纤维板产生相同的失重所需的温度更高,不易发生燃烧反应;漆酶处理的阻燃纤维板含氧官能团、羟基官能团明显下降,提高了纤维板的阻燃性能。

    漆酶杨木纤维BL-环保阻燃剂配比方式阻燃效果

    基于近红外光谱法对五倍子主成分含量的快速检测

    唐保山刘义稳和锐邹勇...
    89-96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分、单宁酸和没食子酸含量是评价五倍子质量的重要指标,目前多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的方法获得,繁琐且时效性得不到保证。为了探讨快速测量这些指标的可行性,通过采集五倍子样本130 份,采用化学法测量化学值,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进行五倍子样本的光谱扫描,将其与传统方法测定的化学值进行拟合,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构建数学模型,对比模型相关系数和误差评估模型预测性能。最终得到五倍子中水分、单宁酸和没食子酸的最佳预处理方法分别为FD + MSC、FD和FD + ML,水分的特征波段为 9 403。7~7 498。2、6 012。0~5 774。1、4 601。5~4 246。7 cm-1,单宁酸的特征波段为9 403。7~7 498。2、6 102。0~4 597。7 cm-1,没食子酸的特征波段为6 102。0~5 446。3,4 601。5~4 246。7 cm-1;主因子数分别为9、10 和5;水分、单宁酸和没食子酸校正集相关系数(R2c)分别为0。968、0。915 和0。926,交叉验证均方根误差(RMSECV)分别为0。72%、2。55%和1。47%,相对分析误差(RPD)分别为5。57%、3。42%和3。69%;验证集相关系数(R2p)分别为0。951、0。891 和0。891,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分别为0。563%、1。28%和0。414%。分析结果表明利用近红外光谱法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对五倍子中水分、单宁酸和没食子酸含量的检测具有可行性并达到很好的效果。

    五倍子快速检测近红外光谱质量评价

    重组木聚糖酶的高密度发酵及其定向制备低聚木糖

    赵剑解静聪姜越杨静...
    97-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酶水解杨木木聚糖定向转化低聚木糖的效率,同时降低酶法制备低聚木糖的成本,围绕重组大肠杆菌(PET-PdoXyn10A-DE3)高密度发酵制备拟杆菌来源木聚糖酶PdoXyn10A的诱导表达条件和酶水解制备低聚木糖的工艺条件开展了研究。考察了在 5L 发酵罐水平下诱导剂浓度、诱导光密度(OD600)值、诱导温度和诱导pH值等因素对PET-PdoXyn10A-DE3 产重组木聚糖酶PdoXyn10A的影响,反应温度、pH值对玉米芯木聚糖酶水解过程中酶活力的影响,以及酶添加量、酶水解时间对杨木乙酸水解液制备低聚木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诱导剂浓度0。25 mmol/L、诱导OD600值55、诱导温度34℃和诱导pH 值7。0 的最佳诱导条件下,经高密度发酵重组酶酶活力可达362。67 U/mL,重组大肠杆菌生物量可达28。83 g/L。酶水解制备低聚木糖的最佳条件为酶反应温度40℃、pH值5。2、酶添加量12 U/mL和反应时间6h,此条件下低聚木糖的量为3。21 g/L,其中木二糖、木三糖、木四糖、木五糖和木六糖的量分别为1。09、0。97、0。84、0。18、0。13 g/L,木糖为1。82 g/L。

    重组木聚糖酶高密度发酵乙酸水热反应低聚木糖酶水解条件

    《林产化学与工业》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3年版)

    104页

    内型异莰烷基甲醛缩氨基硫脲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抑菌活性

    丁清颖昌家宇肖转泉胡嘉...
    105-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莰烯衍生物内型异莰烷基甲醛与氨基硫脲衍生物进行缩合反应,合成了5 种缩氨基硫脲类化合物(3a~3e),并通过IR、MS、1 H NMR和13 C NMR等分析方法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试了化合物3a~3e对水稻纹枯病菌等8 种植物病原菌的生长抑制作用,结果表明:5 种化合物中,内型异莰烷基甲醛缩氨基硫脲(3a)对8 种植物病原菌的抑制率最高,在质量浓度为50 mg/L时,3a对油茶炭疽病菌、枇杷炭疽病菌的抑制率分别为91。9%和97。2%,对油茶果生刺盘孢菌和彩绒革盖菌的抑制率均达100%,对水稻纹枯病菌、松枯梢病病原菌和西瓜枯萎病菌的抑制率分别为 80。7%、79。8%、79。5%,均优于阳性对照样百菌清。

    内型异莰烷基甲醛氨基硫脲缩合反应结构分析抑菌活性

    武都地区初榨橄榄油酚类和脂肪酸组成对油脂氧化稳定性研究

    唐凤霞李川周昊陈虹霞...
    111-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武都地区的白橄榄(U)、恩帕特雷(E)、奇迹(K)、阿斯(As)、中山 24(Z)、云台 14(Y)、皮瓜尔(P)、豆果(Arbe)、小苹果(M)、鄂植8(Ez)、阿尔伯萨拉(Arbo)、科拉蒂(C)、莱星(L)、佛奥(F)这14 个品种初榨橄榄油的脂肪酸、酚类成分及油脂氧化稳定性进行检测和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品种间多酚和脂肪酸含量及油脂氧化稳定性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所有分析样品的脂肪酸组成均符合欧盟特级初榨橄榄油标准,初榨橄榄油中油酸质量分数在(56。12±0。24)%(豆果)和(71。45±0。42)%(科拉蒂)之间,亚油酸质量分数在(5。73±0。06)%(皮瓜尔)和(15。80±0。05)%(阿斯)之间,棕榈酸质量分数在(12。67±0。12)%(科拉蒂)和(18。76±0。04)%(豆果)之间。裂环烯醚萜类是主要的酚类成分,总酚质量分数最高为奇迹,为(471。35±29。34)mg/kg;最低为豆果,仅(165。65±8。08)mg/kg。主成分分析表明:富含橄榄苦苷苷元、女贞子苷元、橄榄裂环烯醚萜、油酸、芹菜素的品种氧化稳定性越高,而富含棕榈酸、亚油酸、酪醇、羟基酪醇、刺激醛的品种氧化稳定性越低。基于芹菜素、橄榄裂环烯醚萜、木犀草素和亚油酸建立的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模型可以预测90。70%的油脂氧化稳定性变化(p<0。001)。

    油橄榄裂环烯醚萜类脂肪酸主成分分析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