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林产化学与工业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林产化学与工业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 中国林学会林产化学化工分会
林产化学与工业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 中国林学会林产化学化工分会

宋湛谦

双月刊

0253-2417

cifp@vip.163.com

025-85482493,85482490

210042

江苏南京市锁金五村16号林产化工研究所

林产化学与工业/Journal Chemistry and Industry of Forest Products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本刊以反映我国林产化学化工科学技术成就、报道学术研究成果、评述国际国内发展动向、促进学术交流为宗旨。刊登内容包括木材化学与制浆技术、萜类化学、植物原料水解及其产物加工利用、木质原料热解及活性炭生产和利用、松脂化学和利用、单宁化学和利用、精油化学和利用、生物活性物质和其它万分的加工利用、木本油料、油脂、林产药物、林产香料等化学和利用。本刊先后被国内外10多种数据库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多通道碳纳米纤维的制备及其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

    刘超然徐大为廖永超陈明昊...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开发经济、高性能的水电解质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以聚丙烯腈(PAN)、木质素和聚苯乙烯(PS)为前驱体,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了低成本的多通道碳纳米纤维原丝,进一步预氧化和炭化后制得PAN/PS/木质素碳纳米纤维(PPLCNFs),当PS添加量为0、0。5、0。75、1。0 g时,样品分别标记为PPLCNFs-0g、PPLCNFs-0。5g、PPLCNFs-0。75g、PPLCNFs-1。0g。采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拉曼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N2吸附/脱附等温线分析了PPLCNFs材料的微观形貌、微观结构、表面化学性质和孔结构,通过三电极体系和对称式超级电容器测试了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木质素的加入提高了材料的含氧官能团含量,PS的加入促进了碳纳米纤维中多条通道和多孔结构的形成,增大了材料的比表面积(SBET)。在不同PS添加量的碳纳米纤维样品中,PPLCNFs-0。75g表现出最优异的结构特性和电化学性能,其纤维横截面呈莲藕状,内部通道多且直径小,SBET高达412 m2/g,孔容为0。24 cm3/g。在三电极体系中,PPLCNFs-0。75g在电流密度为0。5 A/g时,表现出276 F/g的高比电容,当电流密度增加到100 A/g时,其电容保持率为53。7%,明显优于其他样品。以PPLCNFs-0。75g为电极组装的对称式超级电容器具有良好的储能特性和循环稳定性,在电流密度为 0。5 A/g时,比电容为186 F/g,当电流密度增加到100 A/g时,其电容保持率为52。6%;在1A/g的电流密度下进行10 000 次循环后,电容保持率为99。8%,库仑效率为99。6%。

    碳纳米纤维多通道超级电容器电化学性能

    淀粉基非异氰酸酯聚氨酯胶黏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袁悦赵伟李新平薛白亮...
    1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无溶剂、无催化剂的条件下,采用两步法合成淀粉基非异氰酸酯聚氨酯(DPHU)胶黏剂。以二元胺和双(六元环碳酸酯)(BCC)为原料,合成氨基封端的聚羟基聚氨酯(NPHU)预聚物;进一步以双醛淀粉(DAS)为主要原料,与NPHU预聚物进行希夫碱反应合成DPHU胶黏剂,详细探讨了二元胺的相对分子质量和结构以及DAS添加量对其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二元胺)聚醚胺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NPHU预聚物的粘合性能降低,当聚醚胺相对分子质量为 230 时,NPHU-D230 预聚物的搭接剪切强度最高可达5。35 MPa;酰胺键的存在会提高其粘合性能。随着DAS添加量的增加,DPHU的搭接剪切强度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当DAS添加量(以质量分数计)为30%时,DPHU-30 的搭接剪切强度最高达到6。26 MPa。力学性能分析表明:通过调节DAS添加量,可使DPHU在韧性和刚性材料之间进行转化,DAS添加量为 70%时制得的样品DPHU-70 的拉伸强度高达6。74 MPa,断裂伸长率可达12。59%。DPHU还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自愈合性能及形状记忆特性。当DAS添加量从0 增加到70%时,DPHU-0~DPHU-70 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从16。14℃升高至31。56℃;当DAS添加量为0~50%时,DPHU-0~DPHU-50 的表面划痕在50℃下、3 min内的自修复效率可达90%以上;将DPHU-30 样条进行折叠,重复加热-冷却循环过程,样条可在短时间内恢复原状。

    淀粉粘合性能非异氰酸酯聚氨酯席夫碱反应

    《林产化学与工业》继续被Scopus数据库收录

    20页

    莜麦秸秆不同部位组织结构、细胞形态及化学成分分析

    蒋龙韦家慧任浩翟华敏...
    2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根据脱籽莜麦秸秆宏观特性不同将其分为节间、节、穗轴、叶、叶鞘和稃6 个部位,使用光学显微镜、纤维分析仪分析各部位组织结构、细胞形态和纤维质量,测定了各部位的化学成分,并使用染色法和荧光显微镜观察各部位组织内木质素分布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节间为莜麦秸秆主要生理部位,质量占比为57。4%。各部位的生物结构和化学组成存在高度不均一性。各组织木质化程度呈现出维管组织>机械组织>薄壁组织的规律,节间、穗轴、节整体木质化程度高于其他3 个部位,节间苯醇抽出物和灰分含量低,木质素质量分数较高,为22。5%,细胞组成最为简单,纤维细胞含量高、纤维质量好,最具作为木质纤维原料进行生物炼制的潜力。

    木质纤维素显微结构纤维形态木质素分布化学分析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歧化松香中去氢枞酸含量的干扰因素研究

    王宏晓沈娟章马艳谭卫红...
    30-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液相色谱仪、制备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歧化松香(DR)中去氢枞酸(DA)紫外光谱测定方法的干扰因素进行了详细研究。测定的市售不同省份的 5 个样品中有 2 个主要干扰物质,进一步定性,确定干扰物质1 为6,8,11,13-枞四烯酸(ATA),干扰物质2 为混合物,主要检出物为去氢枞醛(D)和枞酸(AA)。采用二阶导数光谱法和偏最小二乘(PLS)法对紫外光谱数据进行分析,以消除去氢枞酸紫外分光光度法的干扰,结果表明:PLS法比二阶导数光谱法误差更小,能够同时消除多种干扰因素,使测试结果更加接近真实值。

    歧化松香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干扰因素偏最小二乘法

    木质素基高比表面积活性炭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杨中志王傲马名哲丁玉...
    37-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将杨木先经过CO2辅助水热预处理,再用对甲苯磺酸溶液处理,分离得到高纯度酸溶性木质素(AHL)。以AHL为前驱体,分别采用H3PO4法和KOH法制备了孔隙结构发达的活性炭AHL-AC-H3PO4和AHL-AC-KOH,通过多种技术手段对活性炭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比研究了其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时的电化学性能。结构表征结果表明:AHL-AC-H3PO4和AHL-AC-KOH的比表面积分别为2 490 和3 344 m2/g,总孔容分别为1。24 和1。74 cm3/g。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随着电流密度从0。5 A/g增大到10A/g时,AHL-AC-H3PO4的比电容由241。24 F/g下降至83。95 F/g,电容保持率仅为34。80%;而AHL-AC-KOH的比电容由269。19 F/g下降至229。76 F/g,电容保持率为85。35%。AHL-AC-H3PO4的充/放电行为可逆性和倍率性能较差,电阻较大;而AHL-AC-KOH具有典型的双电层电容和法拉第快速氧化还原反应特性,并展现出高度可逆的充/放电行为,且具有良好的倍率性能和较小的电阻。

    木质素活性炭电化学性能超级电容器

    羧甲基纤维素复合石墨相氮化碳增强光催化合成过氧化氢的研究

    单天赏李家澍吴圣烨吴慧...
    45-5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三聚氰胺和三聚氰酸为双前驱体,通过水热、热缩合两步法合成石墨相氮化碳(g-C3N4,CN),与羧甲基纤维素(CMC)通过多重氢键作用进行自组装结合,构建新型CN/CMC复合光催化材料。分别采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和电子顺磁共振(EPR)等方法对CN/CMC复合光催化材料的微观形貌、晶体结构、化学组成、光电性质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CN中引入CMC后,CMC比较均匀地复合于CN表面,提高了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增加了其中C、N元素的电子密度,而未对CN的晶体及能带结构造成影响,但有助于氮化碳光生电子的快速迁移,在氙灯模拟太阳光(可见光)的照射下CN/CMC的光电流可达0。08 μA/cm2,相比CN提升了约33%。对不同CMC用量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性能的探讨中,当CMC用量为10%(以CN的质量计)时,可见光下,未添加任何牺牲剂时,CN/CMC的光催化合成H2O2的产量高达42 μmol/(L·h),约是单纯CN的4 倍。

    纤维素氮化碳光催化过氧化氢

    聚乙二醇改性花生壳液化树脂发泡材料的制备、表征及性能研究

    张彰林捷孙丰文张茜...
    54-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花生壳液化树脂(PLR)进行聚乙二醇(PEG-400)改性制备PEG-400/PLR树脂,进一步发泡制备PEG-400/PLF泡沫,以改善花生壳液化树脂泡沫(PLF)泡沫的脆性和机械性能;通过旋转流变仪、红外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热重分析仪对改性产物进行了分析表征,并考察了聚乙二醇添加量(0、2%、4%和6%)对泡沫材料压缩强度、粉化率、冲击韧性、表观密度、隔声性能和残炭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聚乙二醇的加入不仅可以降低树脂的黏度,有利于发泡过程中的搅拌操作,还可以提高树脂的柔韧性,有助于减少泡沫掉渣、发脆等不良情况的发生;聚乙二醇结构中的羟基与树脂中的羟基发生了部分反应,成功在树脂的分子结构上引入了柔性长链,从而起到了增韧的效果;聚乙二醇改性后泡沫的孔径有所增大且分布更加均匀,泡沫的泡孔类型由改性前绝大多数的闭孔结构转变成部分开孔结构。当PEG-400 添加量为4%时,制备的4%PEG-400/PLF泡沫的综合性能最佳,相比未改性PLF泡沫,4%PEG-400/PLF的粉化率降低了61。0%,冲击韧性提高了32。6%,表观密度提高了8。4%,压缩强度提高了11。4%,隔声性能提高了8。6%,残炭率保持在55%以上,表现出优异的耐热性和防火性能。

    花生壳液化树脂聚乙二醇发泡材料改性增韧

    基于CO2活化的竹基多孔炭催化还原Cr(VI)的性能研究

    连媛王汉琛方兆丰何晨露...
    6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竹粉为原料、CO2为活化剂制备竹基多孔炭(ZH-100),并用于催化还原Cr(VI)。分析了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还原剂甲酸用量、Cr(VI)初始质量浓度对竹基多孔炭催化活性的影响,采用XPS、XRD和交流阻抗测试技术对反应前后的多孔炭进行表征,以揭示其催化还原Cr(VI)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竹基多孔炭催化还原 Cr(VI)的最佳实验条件为 Cr(VI)初始质量浓度120 mg/L、温度60℃、ZH-100 炭催化剂添加量0。1 g,还原剂甲酸添加量1。5 mL,在该条件下反应10 min,Cr(VI)还原率高达99。44%;重复使用3 次后,ZH-100 的催化还原能力略有下降,但仍能在 30 min内达到 99。22%的Cr(VI)还原率。分析发现,Cr(VI)的去除过程包括物理吸附和化学还原,其中以化学还原占主导;催化剂重复使用性能下降原因包括表面官能团消耗、碳微晶排列无序化及阻抗增大,ZH-100 对Cr(VI)的催化还原机制为官能团介导和类石墨微晶介导。

    竹粉竹基多孔炭催化

    颗粒活性炭对亚甲基蓝的吸附与再生研究

    许伟刘军利孙康陈超...
    69-7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推进颗粒活性炭在染料废水治理中的应用,采用自制的木质素基颗粒活性炭吸附亚甲基蓝(MB),考察了MB初始质量浓度、吸附温度和溶液pH值对吸附过程的影响,并利用吸附等温线和动力学对吸附过程进行了探讨,最后探索了活性炭的再生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颗粒活性炭更适合高浓度MB吸附,吸附速率随溶液初始质量浓度的降低而降低;平衡吸附量受吸附初始质量浓度、吸附温度的影响较大,最佳吸附温度25℃,受溶液pH值影响较小。颗粒活性炭对MB的吸附等温线遵循Langmiur模型,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颗粒内扩散模型分析表明内扩散及外扩散都是吸附的限速因素。吸附后活性炭在300℃热再生30 min,颗粒活性炭的MB吸附值可达240 mg/g,恢复达初始样品的 94。12%,反复吸附再生 4 次后,颗粒活性炭的MB吸附值仍保持在 85%以上。

    颗粒活性炭亚甲基蓝吸附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