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林产化学与工业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林产化学与工业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 中国林学会林产化学化工分会
林产化学与工业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 中国林学会林产化学化工分会

宋湛谦

双月刊

0253-2417

cifp@vip.163.com

025-85482493,85482490

210042

江苏南京市锁金五村16号林产化工研究所

林产化学与工业/Journal Chemistry and Industry of Forest Products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本刊以反映我国林产化学化工科学技术成就、报道学术研究成果、评述国际国内发展动向、促进学术交流为宗旨。刊登内容包括木材化学与制浆技术、萜类化学、植物原料水解及其产物加工利用、木质原料热解及活性炭生产和利用、松脂化学和利用、单宁化学和利用、精油化学和利用、生物活性物质和其它万分的加工利用、木本油料、油脂、林产药物、林产香料等化学和利用。本刊先后被国内外10多种数据库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马蓝叶吲哚苷提取纯化工艺优化及其抑菌活性评价

    杨潇然薛兴颖王成章周昊...
    78-86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超声波低温提取结合大孔树脂吸附分离技术从马蓝叶中提取富集吲哚苷,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波提取工艺,从6 种大孔树脂中筛选最适类型并确定大孔树脂纯化吲哚苷的吸附/解吸最佳工艺条件,制备高纯度吲哚苷提取物;采用96 孔板微量法测定了高纯度吲哚苷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活性。研究结果表明:超声波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5g干燥马蓝叶粉末、超声波功率458 W、提取时间29 min、温度32℃、料液比1∶10(g∶mL)、提取2 次,在此条件下马蓝叶吲哚苷提取率为(93。15±0。26)%。X-5 型大孔树脂对吲哚苷吸附/解吸效果最好,大孔树脂纯化最优条件为:大孔树脂100 g、提取液上样量500 mL、洗脱液乙醇体积分数为40%、洗脱液体积400 mL,该条件下吲哚苷回收率为(82。97±0。30)%,纯度由(18。32±0。18)%提升至(86。43±0。31)%;吲哚苷粗提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质量浓度(MIC)值均为 350 mg/L,经纯化后的高纯度吲哚苷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MIC值分别为 21。88 和 43。75 mg/L,显示出比阳性对照硫酸庆大霉素(MIC值分别为43。75 和87。50 mg/L)更好的抑菌效果。

    马蓝吲哚苷超声波低温提取大孔树脂纯化抑菌活性

    管萼山豆根总黄酮的提取工艺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雷嘉昕李政莫嘉玮董爱文...
    87-9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管萼山豆根的叶为原料,采用微波-超声波辅助低共熔溶剂(DES)提取总黄酮,筛选出较优的DES体系,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运用Plackett-Burman和响应面试验优化其提取工艺;并考察了最佳提取工艺下总黄酮对 DPPH·、·ABTS+和·OH 的清除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较优的 DES 溶剂体系为n(氯化胆碱)∶n(三乙二醇)=1∶3,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45 min、提取温度74℃、料液比1∶45(g∶mL)、微波功率300 W、DES含水量25%、超声波功率300 W,在该条件下叶中总黄酮得率为3。460%;分别采用乙酸乙酯、热乙酸乙酯(50±1)℃、大孔吸附树脂AB-8、NKA-9 和D101 分离总黄酮,其回收率分别为23。40%、28。09%、88。66%、71。55%和41。86%;AB-8 大孔树脂分离所得总黄酮对DPPH·、·ABTS+与·OH的半数抑制质量浓度(IC50)值分别为 0。017 05、0。018 35和0。123 30 g/L;总黄酮对DPPH·、·ABTS+的清除率显著高于维生素C(Vc),而对·OH的清除率略低于Vc。进一步分析发现:优化条件下叶总黄酮得率(3。460%)高于茎(2。059%)和根(1。875%),高于单一微波提取(3。377%)和超声波提取(3。390%),低于加热回流提取(3。635%),但所需时间仅为加热回流提取的1/4。

    管萼山豆根总黄酮微波-超声波辅助提取抗氧化活性DES

    皂荚皂素H2O2脱色及柱层析纯化比较研究

    邱月洁朱亚娜蒋建新陈殿松...
    97-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H2O2 脱色和AB-8 大孔吸附树脂柱层析法分别对溶剂提取的粗皂荚皂素(GSS)进行分离纯化,对比研究了其纯度、结构组成、表面活性、泡沫及乳化性能。研究结果表明:H2O2 脱色纯化皂素(H2O2-GSS)的皂苷元结构发生了破坏,皂苷质量分数为 48。02%,但其稳泡性能优异,泡沫半衰期(t1/2)为600 min(10 h);柱层析法中60%乙醇洗脱皂素(60%-GSS)纯度最高,皂苷质量分数达到92。12%,泡沫性能最优,泡沫高度达11 cm,乳液在24h内最稳定,在2。2 cm处发生分层;75%乙醇洗脱皂素(75%-GSS)皂苷质量分数为86。40%,其表面张力值最低,为41。50 mN/m,临界胶束浓度(CCMC)值为3g/L,表面活性最好。H2O2-GSS具有较强的稳泡能力,柱层析纯化法分离得到的皂荚皂素纯度更高,表面活性、泡沫性能和乳液稳定性更好,纯化重组皂素(M-GSS)表面活性进一步提高,为高性能表面活性剂的开发提供了思路。

    皂苷分离纯化AB-8大孔吸附树脂表面活性稳泡性能

    PFI磨预处理提高桉木浆纤维反应活性的研究

    林艳邓拥军沈葵忠房桂干...
    105-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PFI磨对桉木漂白化学浆进行预处理后,以丙烯酰氯为酯化试剂,在球磨机中进行酯化反应,通过纤维质量分析仪、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XRD)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对纤维的形貌和结构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考察了酯化条件对纤维素反应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PFI磨转数的增加,纤维长度、纤维宽度减小,细小纤维比例显著提高,由19。86%增大至38。47%。经PFI磨打浆后,纸浆纤维表面纤丝化明显,其结晶区域部分遭破坏,结晶度由72。7%降低至66。9%;XRD结果表明:反应过程中酯化产物的结晶结构发生了改变。FT-IR结果表明:PFI磨解纤维与丙烯酰氯经球磨发生酯化反应得到丙烯酰基纤维素。酯化产物的取代度(DS)随着PFI磨转数的增加而增大;与未经预处理纤维相比,反应产物的DS 明显增加,最高可达 2。38,此时的反应条件为PFI磨预处理24 000 r,纤维素与丙烯酰氯的物质的量比1∶6,球磨反应时间48 h。

    PFI磨解纸浆纤维纤维形态结晶度取代度

    枹丝锥叶中多酚类成分的分离及其酪氨酸酶抑制活性研究

    包颖蓉王亚凤何瑞杰阳丙媛...
    112-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Chromatorex C18、Toyopearl HW-40F、Sephadex LH-20 等柱层析法对枹丝锥叶80%甲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NMR数据及与文献对照确定化合物结构,考察了分离得到的主成分的酪氨酸酶抑制活性。从枹丝锥叶中分离鉴定得到18 个化合物,其中酚酸类化合物 9 个,鞣花单宁类3 个,黄酮类化合物6 个,分别鉴定为原儿茶酸(1)、没食子酸(2)、顺式对羟基肉桂酸(3)、反式对羟基肉桂酸(4)、3-O-没食子酰基莽草酸(5)、4,5-二-O-没食子酰基奎宁酸(6)、1,3,5-三-O-没食子酰基奎宁酸(7)、3,4,5-三-O-没食子酰基奎宁酸(8)、1,3,4,5-四-O-没食子酰基奎宁酸(9)、2,3-O-(S)-六羟基二苯酰基-β-D-吡喃葡萄糖(10)、punicacortein A(11)、pterocarinin A(12)、槲皮素(13)、杨梅素-7-O-β-D-吡喃半乳糖苷(14)、山奈酚-3-O-β-D-吡喃木糖基(1→2)-β-D-吡喃半乳糖苷(15)、杨梅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16)、杨梅素-3-O-(6″-没食子酰基)-β-D-吡喃半乳糖苷(17)、杨梅素-3-O-(2″-没食子酰基)-β-D-吡喃半乳糖苷(18),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枹丝锥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8、12、13 对酪氨酸酶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其中化合物13 对酪氨酸酶的抑制效果最好,半数抑制质量浓度(IC50)值为(0。420±0。08)g/L,优于阳性对照曲酸(IC50值0。099g/L±0。01 g/L)。

    化学成分分离纯化多酚酪氨酸酶

    《林产化学与工业》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3年版)

    120页

    橡椀单宁提取工艺优化及其动力学和热力学研究

    黄毅童桢开齐志文王成章...
    121-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橡椀壳粉为原料,采用工业纤维素复合酶辅助提取橡椀单宁,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进一步研究水酶法提取过程中对应的动力学和热力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橡椀单宁的最佳提取溶液pH值5。0、1。00 g橡椀壳粉、料液比1∶50(g∶mL)、提取时间27。7 min、提取温度55℃、酶用量为橡椀壳粉质量的1。9%,此条件下单宁提取率为97。56%。在该优化工艺条件下,原料质量放大至90g时,单宁提取率仍达到97。3%,且提取物中单宁质量分数为55。0%、总多糖质量分数为5。16%、总黄酮质量分数为2。95%。动力学和热力学研究表明:单宁提取过程符合Fick第二定律,293~353 K范围内,速率常数(k)为 0。122 0~0。259 6 min-1,表观活化能(Ea)为 10。683 kJ/mol,指前因子(A)为 9。6,提取过程的焓变(ΔH)为 28。584 kJ/mol、熵变(ΔS)为110。576 J/(mol·K)、吉布斯自由能变(ΔG)为-8。652~-4。074 kJ/mol,表明该提取过程可自发进行,升高温度有利于橡椀单宁的提取。

    橡椀单宁工业纤维素酶响应面法动力学热力学

    常压过热水蒸气蒸馏枫脂加工工艺

    葛海黄道战卢平平蓝虹云...
    129-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制备色浅、质优的枫香脂中药材,考察了常压过热水蒸气的温度与流量对枫香脂质量指标(包括外观色泽、酸值、软化点、挥发油含量、适合打粉性等),以及枫脂精油化学组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枫脂干燥效率和枫香脂质量方面,常压过热水蒸气蒸馏法明显优于传统的直接蒸馏法和饱和水蒸气蒸馏法,在低于180℃温度下,容易将肉桂酸酯类等中高沸点组分蒸出;通过调节常压过热水蒸气的温度和流量,能够实现对蒸馏干燥速度以及枫香脂质量与枫脂精油化学组成的调控。制备色浅、适合打粉的枫香脂中药材的适宜加工工艺条件为:常压过热水蒸气温度和蒸馏终了温度155~175℃、水蒸气流量为1 980~2 700 g/h。在常压过热水蒸气温度和蒸馏终了温度165℃、水蒸气流量为2 700 g/h,蒸馏时间为45 min时,制备的枫香脂加德纳色度为9,酸值为50。89 mg/g,软化点为58。5℃,挥发油质量分数为1。20%。

    枫香脂常压过热水蒸气蒸馏干燥中药材

    《林产化学与工业》征稿简约

    136页

    橄榄果渣活性炭对水中亚甲基蓝吸附性能的研究

    朱梦晨瞿德业雷春妮王波...
    137-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橄榄果渣(OP)为原料,KOH为活化剂,在 550℃电阻炉中高温煅烧制备橄榄果渣活性炭(OP-AC),并探究其对水中亚甲基蓝(MB)的吸附性能。OP-AC制备优选参数为 20%KOH和OP炭粉的比例(浸渍比)为2。5∶1(mL∶g),浸渍时间4h,活化时间20 min。优化条件下制备的OP-AC在投加量为0。6 g,溶液pH值为13,振荡时间为 15 min,MB初始质量浓度为 10 mg/L条件下,对MB的去除率可达99。3%。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仪和孔径分析仪对OP-AC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样品表面存在多种含氧官能团,OP-AC的BET比表面积为278。832 4 m2/g,平均孔径为1。889 1 nm,总孔容为0。131 7 cm3/g,微孔占比为79。42%。OP-AC对水中MB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R2>0。99),以化学吸附为主;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模型(R2>0。93),属于单分子层吸附。经过 3 次循环使用后,OP-AC对MB的去除率仍高达 83。1%;6 次循环使用后,去除率为68。6%。

    橄榄果渣活性炭亚甲基蓝吸附动力学吸附等温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