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检验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检验杂志
临床检验杂志

许文荣

月刊

1001-764X

editor@lcjyzz.com

025-83620683

210008

南京市中央路42号

临床检验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Laboratory Scienc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江苏省医学会主办的医学检验专业学术期刊,以中高级医学检验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主要报道医学检验及其相关和交叉学科领域领先而实用的科研成果和理论探讨、工作实践经验和体会。辟有论著、论著摘要、案例报告、新技术和新方法、经验交流、检验与临床、述评、专家意见、问题讨论、综述、讲座、学术动态、继续教育园地、网络天地及产品信息等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粪便自动化检测与报告专家共识

    中国医学装备协会检验医学分会徐英春顾兵
    721-7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粪便自动化检测仪器因自动化程度和检测效率高、生物安全保障好等优势,近年来已广泛应用于各临床实验室.目前粪便自动化检测在标本采集及前处理、检测项目与功能、复检规则、仪器校准、性能验证、质量控制与结果报告等方面缺乏相应的参考标准.因此,中国医学装备协会检验医学分会邀请检验与临床专家,从检验全流程质量管理的角度,结合国内外相关参考文献,参考借鉴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针对粪便自动化检测中的关键问题进行反复讨论并达成共识,以促进其规范化与标准化应用,为检验结果的准确报告与互认提供质量保证.

    粪便自动化检测结果报告质量管理专家共识

    4种消除M蛋白对血清尿酸检测干扰的方法比较分析

    许冬孟涛陈剑李海霞...
    728-7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稀释法、聚乙二醇(PEG)沉淀法、超滤膜过滤法和手工计算法4种方法在清除M蛋白干扰尿酸检测中的差异,评估其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方法 对受M蛋白干扰的血清标本分别采用稀释法(去离子水和生理盐水)、PEG沉淀法、超滤膜过滤法和手工计算法进行尿酸检测和计算,以超滤膜过滤法的结果为参考值,比较4种清除M蛋白干扰的方法的价值.结果 稀释法中,去离子水和生理盐水不同倍数稀释后结果与超滤法结果的相对偏倚分别为:3倍稀释-32.38%、-60.66%,5倍稀释-26.23%、-46.72%,10倍稀释-22.13%、-30.33%.PEG沉淀法与超滤法的相对偏倚为-3.28%,10例对照样本PEG沉淀前后的偏倚在-3.80%~2.34%之间.超滤膜过滤法的结果与患者原始结果相对偏倚为687.10%.手工计算法与PEG沉淀法和超滤膜过滤法的偏倚分别为-1.64%和1.69%,10例对照样本偏倚在-4.62%~0%之间.结论 4种清除M蛋白干扰尿酸检测的方法在准确性、便捷性、经济性和实用性方面各有优劣.PEG沉淀法和超滤膜过滤法检测的准确度最高,但操作较繁琐,耗材成本较高.稀释法操作简单,实用性、经济性较好,但准确度较差.手工计算法需要对尿酸的检测参数及仪器检测原理有较好的掌握,其计算结果与超滤膜过滤法接近,方便经济快捷,可作为临床常规方法.

    M蛋白尿酸干扰消除方法

    临床检验杂志开通微信公众平台

    《临床检验杂志》编辑部
    732页

    血清和24h尿液Tamm-Horsfall蛋白、骨桥蛋白对泌尿系统结石的诊断价值

    宋小雨秦东芳杨静张婵媛...
    733-7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和24h尿液Tamm-Horsfall蛋白(THP)、骨桥蛋白(OPN)对泌尿系统结石的诊断价值.方法 纳入2020年4月至2023年3月于民航总医院泌尿外科行输尿管软镜取石术的结石患者101例和同期健康人50例.收集2组研究对象的血清和24 h尿液标本,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THP、OPN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各指标与泌尿系统结石的相关性,绘制ROC曲线评估其诊断效能.结果 结石组24 h尿THP[20.13(13.12,26.03)mg/d]、OPN[51.24(36.72,101.37)μg/d]和血清 THP[182.01(160.91,209.20)ng/mL]、OPN[18.76(15.72,22.48)ng/mL]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均<0.001).二元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24 h 尿 THP(OR=0.736,95%CI:0.606~0.895)、OPN(OR=0.975,95%CI:0.958~0.993)、枸橼酸(OR=0.067,95%CI:0.012~0.376)和血清 THP(OR=0.946,95%CI:0.908~0.986)、OPN(OR=0.896,95%CI:0.803~0.999)是泌尿系统结石的保护因素,而24 h尿钙(OR=2.125,95%CI:1.243~3.633)是其危险因素(P均<0.05).ROC曲线分析显示,上述6个指标单独诊断泌尿系统结石的ROC曲线下面积(AUCROC)分别为0.846、0.809、0.786、0.823、0.748、0.755,而血清THP+OPN、24 h尿THP+OPN和6个指标联合诊断的AUCROC分别为0.882、0.920和0.984,诊断效能更优.结论 血清和24 h尿液THP、OPN水平联合检测对结石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有望作为诊断泌尿系统结石的生物标志物.

    泌尿系统结石Tamm-Horsfall蛋白骨桥蛋白生物标志物

    南京地区血小板定期捐献者HLA-Ⅰ类抗原表位多态性分析

    张钰何成涛蔡杰吕蕾...
    738-7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南京地区血小板定期捐献者HLA-Ⅰ类抗原表位的分布特点,并建立血小板定期捐献者HLA表位资料库.方法 采用Sanger法对南京地区649例血小板定期捐献者血液样本进行HLA高分辨率分型,利用HLA Eplet Registry网站分析HLA高分辨率分型结果对应的HLA抗原表位多态性,采用直接计数法计算等位基因频率、HLA单体型频率和HLA抗原表位频率.结果 在649例血小板定期捐献者中,共检出38个HLA-A等位基因,对应36个HLA-A表位,频率较高的有79GT、144K和138MI;检出73个HLA-B等位基因,对应35个HLA-B表位,频率较高的有131S、69TNT和80N;共检出64种HLA-Ⅰ类抗原表位,频率较高的有79GT、131S和144K.结论 南京地区血小板定期捐献者HLA抗原表位分布具有本地区独特的多态性特点.基于HLA抗原表位分布特点建立的表位匹配策略,可以扩大可供选择的供者范围,降低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发生率.

    血小板输注无效人类白细胞抗原表位多态性

    Autof MS 1000质谱鉴定系统快速检测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产碳青霉烯酶的临床价值评估

    陆丹沈艳丽魏望周雪婷...
    744-7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快速检测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产碳青霉烯酶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2022年1月至2023年10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邳州市人民医院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60株和铜绿假单胞菌80株,其中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KP)30株,碳青霉烯类敏感肺炎克雷伯菌(CSKP)30株,碳青霉烯类耐药铜绿假单胞菌(CRPA)50株,碳青霉烯类敏感铜绿假单胞菌(CSPA)30株.分别采用改良碳青霉烯灭活试验(mCIM)、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和Autof MS 1000质谱鉴定系统进行检测,评估Autof MS 1000质谱鉴定系统检测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产碳青霉烯酶的能力.结果 Autof MS 1000质谱鉴定系统检测结果与mCIM和胶体金免疫层析法结果完全一致,30株CRKP中,有28株检测到碳青霉烯酶,2株阴性;50株CRPA中,有15株检测到碳青霉烯酶,35株阴性;30株CSKP和30株CSPA均为阴性.3种方法检测碳青霉烯酶的结果符合率为100%.结论 Autof MS 1000质谱鉴定系统检测碳青霉烯酶的结果与mCIM法和胶体金免疫层析法一致,且既有mCIM法低成本的特点,又有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速度快、准确率高的优点,可用于临床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产碳青霉烯酶菌株的快速鉴定.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碳青霉烯酶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

    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血栓调节蛋白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复合物对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诊断价值

    高凤威周琳邵小宝王华...
    748-7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血栓调节蛋白(TM)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复合物(t-PAIC)对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纳入79例COVID-19确诊患者,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非危重型(n=51)和危重型(n=28)2组.比较2组患者凝血功能和炎症指标的差异,分析TAT、TM和t-PAIC与其他生物标志物的相关性,并评估其对危重型COVID-19的诊断价值.结果 与非危重型患者相比,危重型患者的TAT、TM和t-PAIC水平显著升高(P<0.001).TAT、TM和t-PAIC与多项生物标志物呈正相关,其中TAT与D-二聚体的相关性最强(r=0.786,P<0.001).二元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TAT(OR=1.346,P<0.05)和 t-PAIC(OR=1.128,P<0.05)是危重型 COVID-19 的独立危险因素.TAT、TM和t-PAIC联合诊断危重型COVID-19的ROC曲线下面积(AUCROC)为0.918,诊断敏感性为75%,特异性为94.1%.结论 联合检测TAT、TM和t-PAIC可有效辅助诊断危重型COVID-19,对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危重型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血栓调节蛋白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复合物

    《临床检验杂志》可直接使用缩略形式的常用词汇

    753页

    血液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白介素6对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心脏手术相关急性肾损伤的预测价值

    王莹莹谢华斌
    754-7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ST2)、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C)和白介素6(IL-6)对A型主动脉夹层(ATAAD)患者术后心脏手术相关性急性肾损伤(CSA-AKI)的预测价值.方法 纳入2022年4月至2024年3月在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确诊的112例ATAAD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发生CSA-AKI分为CSA-AKI组和非CSA-AKI组.另选取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各组术前及术后24h、72h血清sST2、CysC和IL-6水平,比较组间差异,并采用Lo-gistic 回归和ROC曲线分析评估3种标志物对ATAAD术后CSA-AKI的预测效能.结果 CSA-AKI组术前和术后sST2水平均显著高于非CSA-AKI组(P<0.05),非CSA-AKI组术前sST2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两组ATAAD患者术前IL-6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CSA-AKI组术后24 h、72 h CysC水平明显高于非CSA-AKI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24h、72hsST2和CysC水平与CSA-AKI发生风险显著相关(P<0.05).ROC曲线证实,sST2和CysC对CSA-AKI有良好预测价值(P<0.05).结论 血清sST2和CysC是潜在的新型标志物,对ATAAD术后CSA-AKI具有早期预测和风险评估价值.

    A型主动脉夹层心脏手术相关性急性肾损伤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白介素6

    体外诊断试剂相关参考物质的使用现状分析

    陈慧毅张茜周伟燕
    758-761页
    查看更多>>摘要:患者的有效诊断、临床研究和公共卫生研究都需要一个独立于时间、地点和测量程序的具有可比性的实验室结果.测量结果的可比性依赖于溯源体系的建立,其中合理使用参考物质是一种重要的途径.该文重点介绍了体外诊断试剂中参考物质的一些特点以及研发使用中遇到的问题,并针对常见问题进行深入的剖析和讨论,为未来实现检验结果的广泛互认,减少患者医疗消费和医保负担提供帮助.

    体外诊断参考物质标准化一致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