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检验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检验杂志
临床检验杂志

许文荣

月刊

1001-764X

editor@lcjyzz.com

025-83620683

210008

南京市中央路42号

临床检验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Laboratory Scienc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江苏省医学会主办的医学检验专业学术期刊,以中高级医学检验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主要报道医学检验及其相关和交叉学科领域领先而实用的科研成果和理论探讨、工作实践经验和体会。辟有论著、论著摘要、案例报告、新技术和新方法、经验交流、检验与临床、述评、专家意见、问题讨论、综述、讲座、学术动态、继续教育园地、网络天地及产品信息等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参考区间转移和验证的方式

    曾洁张传宝
    401-405页
    查看更多>>摘要:参考区间是解释临床结果的基本工具,通常实验室需要建立本地人群的参考区间,但这要耗费大量资源,并不是每个实验室都有这样的能力.转移和验证已有参考区间是一种经济、可行的实验室应用参考区间的方式.该文基于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研究所(CLSI)EP28-A3c文件讨论转移和验证参考区间的方式,以期帮助广大实验室在更好理解的基础上开展中国人群参考区间的转移和验证研究.

    EP28-A3c参考区间转移验证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和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血浆醛固酮浓度的一致性评价

    杨春静续茜桥宝丽时正媛...
    406-4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和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法(CLIA)测定重症监护室(ICU)老年患者血浆醛固酮浓度(PAC)的一致性,并探讨醛固酮(ALD)与血液生物标志物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共纳入41例ICU老年患者,分别采用LC-MS/MS和CLIA两种方法测定PAC,并进行方法学验证和一致性比较.同时,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对ALD与血液生物标志物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LC-MS/MS法的线性范围为15~1 500 pg/mL,最低定量限为15 pg/mL.日间、日内精密度均<15%,加标回收率为94%~99%,无明显基质效应.CLIA法与LC-MS/MS法检测的PAC结果呈正相关(r=0.762 7,P<0.01),但2种方法的一致性较差.Deming回归分析得到回归方程为Y=0.969 6X-16.71,斜率为0.970(95%CI:0.890~1.049),截距为-16.71(95%CI:-25.690~-7.728).Bland-Altman 分析显示 CLIA 法较 LC-MS/MS 法平均高估 21.18 pg/mL(95%CI:-25.89~68.26 pg/mL),偏差为24.02%.在ALD与血液生物标志物间的相关性分析中,ALD与肌红蛋白(Mb)呈显著正相关(r=0.303,P<0.05).结论 LC-MS/MS法测定ICU老年患者PAC的方法学性能良好.LC-MS/MS法与CLIA法测量结果的一致性欠佳,2种方法不宜在临床上互相替代使用.ALD与Mb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提示ALD可能与心肌损伤有关.

    老年患者醛固酮液相色谱一串联质谱法化学发光免疫法肌红蛋白

    均相法和VAP分离相法检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的比较

    徐秀芬邹继华陈凯云胡巍...
    411-4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均相法和垂直密度梯度离心全自动血脂谱(VAP)分离相法检测血浆标本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结果不一致性,并探讨其原因,为准确定量检测血浆LDL-C水平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收集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宁波市鄞州中医院内分泌科糖尿病颈动脉斑块患者血浆标本360份,同时采用均相法和VAP分离相法检测LDL-C水平,VAP分离相法通过软件自动计算标本离心后的LDL-C曲线下面积作为LDL-C水平(LDL-CVAP),均相法通过特殊表面活性剂法直接检测LDL-C水平(LDL-C均相).360份标本根据LDL-C均相与LDL-CVAP相对偏差程度,分为LDL-C均相与LDL-CVAP 一致组(A组)和不一致组(B组),B组又分为LDL-C均相偏高(B1)组和偏低(B2)组,B1和B2组根据相对偏差大小又分为B1-1、B1-2和B1-3以及B2-1组.统计各组标本百分比,各组标本脂蛋白a胆固醇[Lp(a)-C]、中密度脂蛋白胆固醇(IDL-C)、Lp(a)-C和IDL-C之和[Lp(a)-C+IDL-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以及总胆固醇(TC)和总三酰甘油(TG)水平.结果 360份标本LDL-C均相明显大于LDL-CVAP,P<0.01.B组标本百分比明显高于A组,B1组明显高于B2组,P<0.05.B1组各组标本Lp(a)-C、IDL-C以及Lp(a)-C+IDL-C水平均明显高于A组,P<0.01.360份标本LDL-C均相与LDL-CVAP相对偏差与标本Lp(a)-C、IDL-C、Lp(a)-C+IDL-C水平呈明显正相关,相关系数最大指标为Lp(a)-C+IDL-C,P<0.01.结论 糖尿病颈动脉斑块患者血浆标本均相法检测LDL-C与VAP分离相法检测结果明显不一致,主要表现为均相法检测结果偏高.标本Lp(a)-C+IDL-C水平越高,均相法和VAP分离相法检测相对偏差越大.均相法检测LDL-C结果偏高原因,可能与均相法检测LDL-C结果包含了无法消除的Lp(a)和IDL携带的胆固醇有关.VAP分离相法可作为准确检测不含Lp(a)-C和IDL-C的真正LDL-C水平的方法.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AP均相法脂蛋白a胆固醇中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临床检验杂志》可直接使用缩略形式的常用词汇

    415页

    基于离子色谱法快速测定血清中钠、钾、钙、镁4种阳离子水平

    付晓雅林丹黄昌发翁旭琦...
    416-4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并优化一种基于微波消解结合离子色谱法同时测定血清中钠、钾、钙、镁4种阳离子的方法,并对其性能进行评价.方法 采用微波消解技术对血清样品进行前处理,使用离子色谱定量检测4种阳离子.参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发布的EP6-A和EP15-A3文件对建立的方法进行线性、精密度、加标回收率和正确度等性能验证.结果 钠、钾、钙、镁4种离子的检测不精密度以变异系数(CV)表示,分别为0.10%~0.36%、0.15%~0.48%、0.22%~0.87%、0.21%~0.73%.4种阳离子的加标回收率均在97.3%~103.0%之间.参加RELA2020和RELA2021计划的分析结果偏差分别为-0.57%~-0.14%、-0.84%~-0.16%、-1.82%~-0.37%、-0.60%~0.34%,比对均通过.4种阳离子的检出限/定量限分别为0.017 5/0.058 3 mmol/L、0.000 5/0.001 7 mmol/L、0.009 9/0.032 9 mmol/L、0.001 1/0.003 5 mmol/L,表明经前处理后,其他杂质对测定无明显干扰.结论 成功建立并优化了一种基于微波消解结合离子色谱法同时测定血清中钠、钾、钙、镁4种阳离子的方法.该方法精密度和正确度良好,操作简单,分析时间短,成本低,可用于临床血清电解质检测的质量改进.

    微波消解离子色谱阳离子方法学评价

    特发性弱精子症精子前向运动率与DNA碎片指数、高活性氧率及高线粒体膜电位率的相关性分析

    王凯立高凯杨涛马旭辉...
    421-4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特发性弱精子症患者精子DNA碎片指数(DFI)、高活性氧(ROS)率、高线粒体膜电位(MMP)率与精子前向运动率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2年12月至2023年11月在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生殖医学中心男科门诊就诊的250例患者,根据精子前向运动率将其分为轻度(20%≤精子前向运动率<32%,86例)、中度(10%≤精子前向运动率<20%,67例)、重度(精子前向运动率<10%,47例)弱精子症组和正常组(女方因素不孕,男方精液常规结果均在参考区间内,精子前向运动率≥ 32%,50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精子DFI、高ROS率、高MMP率水平,并分析其与精子前向运动率的相关性.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弱精子症组精子浓度、活动率、正常形态百分率、高MMP率水平显著降低(P<0.05),DFI、高ROS率水平显著升高(P<0.01).重度弱精子症组精子DFI、高ROS率显著高于轻、中度组,高MMP率水平显著低于轻、中度组(P<0.01);轻、中度组间精子DFI、高ROS率、高MMP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弱精子症严重程度增加,精子DFI、高ROS率水平升高,高MMP率水平降低.相关性分析显示,精子前向运动率与高MMP率呈显著正相关(r=0.439,P<0.01),与高ROS率(r=-0.435,P<0.01)、DFI(r=-0.478,P<0.01)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特发性弱精子症患者精子DFI、高ROS率水平升高,高MMP率水平降低,且与弱精子症严重程度相关.较高ROS水平可能通过损伤精子DNA和线粒体功能,导致精子前向运动能力下降.

    特发性弱精子症DNA碎片指数活性氧线粒体膜电位精子前向运动率

    15例遗传性凝血因子Ⅴ缺陷症先证者的临床特征与基因突变分析

    林双女叶银才陈碧乐谢作听...
    425-4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15个遗传性凝血因子Ⅴ(FⅤ)缺陷症先证者的临床特征与基因突变类型,初步探讨其可能的分子致病机制.方法 采用一期凝固法和ELISA法分别检测FⅤ活性(FⅤ∶C)和FⅤ抗原(FⅤ∶Ag).用PCR扩增患者F5基因的25个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并直接测序.利用蛋白质模型分析其可能的分子机制.结果 在5例FⅤ∶C大于10%的先证者中,仅有1例出现轻微出血症状;在10例FⅤ∶C小于10%的先证者中,7例表现出各种出血症状.15例先证者共检出12个基因突变位点(其中8个为新的突变,1个为致病的多态性).蛋白质模型分析表明,所有6种错义突变都会导致FⅤ蛋白的构象改变,其中2种(p.Ser1781Arg和p.Asp96His)会减少氢键数量,从而导致局部蛋白质结构不稳定.结论 这些遗传性FⅤ缺陷症先证者的FⅤ水平与各自的F5基因突变有关,其FⅤ水平与出血症状具有较强的相关性.

    凝血因子Ⅴ缺陷症临床特征复合杂合突变

    11种抗菌药物体外联合对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药物敏感性分析

    王东平苏爱美韩欣怡
    430-4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两药联合对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CRE)的体外联合药物敏感性,筛选出有效的抗感染治疗方案.方法 收集2023年1月至12月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临床标本中分离的非重复CRE 60株,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碳青霉烯酶型,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棋盘法对头孢他啶/阿维巴坦(CZA)联合氨曲南(ATM),黏菌素(COL)分别联合替加环素(TGC)、美罗培南(MEM)、头孢哌酮/舒巴坦(SCF)、阿米卡星(AK)、左氧氟沙星(LEV),TGC分别联合MEM、SCF和AK,MEM分别联合SCF、厄他培南(ETP)进行联合药敏试验,部分抑菌浓度指数(FIC)判定联合效果.结果 60株CRE均检出碳青霉烯酶,其中肺炎克雷伯菌碳青霉烯酶(KPC)49株、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NDM)10株,亚胺培南酶(IMP)1株.CZA对49株产KPC菌株的MIC均≤8 mg/L,全敏感;对11株产NDM、IMP酶菌株的MIC均>128 mg/L,全耐药;联合ATM后协同率为100%.MEM+SCF的协同率最高,为63.4%,协同率与相加率之和为96.7%.TGC+AK的协同率与相加率最低,为31.7%.KPC酶型和NDM酶型菌株中,MEM+SCF的协同率与相加率之和最高,分别为100.0%和80.0%,COL+LEV的协同率与相加率之和最低,分别为32.6%和30.0%.11种联合方案均无拮抗作用,对CRE菌株的MIC范围、MIC50和MIC90值与各个单药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减低.结论 CZA单独或联合ATM对CRE菌株有效.MEM+SCF的协同率与相加率之和最高,可作为临床经验用药参考.

    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棋盘法联合药敏试验部分抑菌浓度指数

    血栓调节蛋白对脓毒症休克患者预后预测价值的临床研究

    曾庆波张念清何龙平龚海林...
    436-4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浆血栓调节蛋白(TM)对脓毒症休克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22年11月第九○八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80例脓毒症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30 d随访结局将患者分为生存组(106例)和死亡组(74例).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SM)方法,基于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原发感染灶、实验室检查结果和疾病严重程度评分等混杂因素,将患者进行1∶1匹配后生存组与死亡组均为5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TM等凝血分子标志物水平,并进行Logistic回归、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生存和相关性分析.结果 PSM后,死亡组TM水平[18.3(13.2,22.3)TU/mL]显著高于生存组[13.7(9.0,18.3)TU/mL](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M是脓毒症休克患者30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37,95%CI:1.023~1.262,P<0.005).ROC曲线分析显示,TM、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 Ⅱ)和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预测30 d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AUCROC)分别为0.665、0.627和0.600.根据TM最佳临界值(17.9 TU/mL)分层的 Kaplan-Meier 生存分析显示,TM<17.9 TU/mL 组的 30 d 生存率是 TM≥ 17.9 TU/mL 组的 1.56 倍(Log-Rank检验,P<0.000 1).Spearman 相关分析显示,TM 水平与 APACHE Ⅱ 评分(r=0.10,P<0.005)和 SOFA 评分(r=0.35,P<0.005)均呈正相关.结论 血浆TM水平对评估脓毒症休克患者预后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可作为判断脓毒症休克预后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血栓调节蛋白脓毒症休克预后倾向性评分

    迈瑞BC6600PLUS血液分析仪HF-BF参数筛查胸腹水肿瘤细胞的临床价值

    黄仙圣黎均濠吴敏君谢学贤...
    441-4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迈瑞BC6600PLUS血液分析仪筛查胸腹水肿瘤细胞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10月157例胸腹水标本,根据脱落细胞学、病理活检及临床综合诊断将其分为恶性组(58例)和良性组(99例).采用迈瑞BC6600PLUS血液分析仪的体液模式检测所有标本,记录有核细胞(TC)、红细胞(RBC)、高荧光细胞(HF-BF)绝对值及百分比等参数.所有标本经涂片及瑞氏-吉姆萨染色后,由有经验的检验人员镜检,记录各类有核细胞及肿瘤细胞百分比.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两组间各参数差异,Spearman相关性分析评估HF-BF与肿瘤细胞百分比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参数诊断恶性胸腹水的效能.结果 恶性组与良性组T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3),RBC、HF-BF 及 HF-BF百分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F-BF(r=0.473)及HF-BF百分比(r=0.462)与肿瘤细胞百分比呈正相关(P<0.01).HF-BF的ROC曲线下面积(AUCROC)为0.756,最佳诊断界值为19.50/μL,敏感性77.60%,特异性62.60%,阳性似然比2.07,阴性似然比0.36;HF-BF百分比的AUCROC为0.741,最佳诊断界值为1.95%,敏感性77.60%,特异性61.60%,阳性似然比2.02,阴性似然比0.36,诊断效能良好.TC和RBC的诊断效能一般.结论 迈瑞BC6600PLUS血液分析仪的高荧光细胞参数可用于恶性胸腹水的筛查.

    迈瑞BC6600PLUS肿瘤细胞高荧光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