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麻醉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麻醉学杂志
临床麻醉学杂志

张国楼,徐建国

月刊

1004-5805

jca@lcmzxzz.com

025-83472912

210003

南京市紫竹林3号

临床麻醉学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Clinical Anesthesi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国内外公开发行的麻醉专业学术刊物,以围术期麻醉处理、急救复苏、重症监测治疗及疼痛治疗为主要内容,兼及有关边缘学科。本刊以临床麻醉为主要特色,注重文稿质量和编排水平,栏目活跃,发行量在麻醉同类杂志占首位,深受广大读者和作者欢迎和喜爱。1992年评为核心期刊,1997年进入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胸腔镜肺切除术患儿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朱昌娥张儒舫魏嵘张马忠...
    5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患儿胸腔镜下肺切除术后肺部并发症(PPCs)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胸腔镜肺切除术 566 例患儿的临床资料,男 334 例,女 232 例,年龄≤6 岁,ASA Ⅰ或Ⅱ级.根据患者术后 7d内是否发生PPCs分为两组:PPCs组和非PPCs组.将单因素分析中P≤0.2 以及临床认为可能有意义的协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结果 有 123 例(21.7%)发生PPCs.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单肺通气时间长、单肺通气时呼吸频率快、手术医师经验不足是PPCs的独立危险因素,术中最大PEEP 升高(最大为 7 cmH2 O)是保护因素.预测模型为Logit(P)=-4.410+0.006×单肺通气时间+0.063×单肺通气呼吸频率+0.569×手术医师经验不足(赋值为 1)-0.160×最大PEEP值,该模型预测患儿胸腔镜肺切除术PPCs发生率的AUC为 0.682(95%CI 0.631~0.734),敏感性76.4%,特异性69.6%.结论单肺通气时间长、单肺通气时呼吸频率快、手术医师经验不足是患儿胸腔镜肺切除术PPCs的危险因素,术中最大PEEP升高是PPCs的保护因素.

    儿童单肺通气胸腔镜肺切除术术后肺部并发症危险因素

    全麻患者术后麻醉重症监护室中新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

    王晓飞孙铭阳张加强
    56-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筛选全麻术后转入麻醉重症监护室(AICU)的患者新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收集 2022 年 5-8月择期行全麻下手术后带气管插管转入AICU的患者192 例,男 105 例,女 87 例,年龄 18~85 岁,BMI 18~31 kg/m2,ASA Ⅱ或Ⅲ级.收集患者基线资料、麻醉手术资料及实验室检查资料.根据入AICU 6 h内的超声结果是否有新发DVT将患者分为两组:DVT组和非DVT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AICU中患者术后 6h内新发DVT的危险因素及其 95%可信区间(CI).结果 全麻术后在AICU新发DVT的患者有 64 例(33.3%),均为小腿肌间静脉血栓(CMVT).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心律失常(OR=2.236,95%CI 1.011~4.943,P=0.047)、术前血小板计数高(OR= 1.006,95%CI 1.002~1.010,P= 0.007)、术前D-二聚体浓度高(OR= 1.203,95%CI 1.046~1.383,P= 0.010)、术中低血压(OR= 1.010,95%CI 1.002~1.019,P=0.020)和术中应用去甲肾上腺素(OR=3.796,95%CI 1.697~8.492,P=0.001)是全麻术后AICU 中患者新发 DVT 的危险因素;阿司匹林规律服用史(OR= 0.176,95%CI 0.060~0.518,P=0.002)是其保护因素.结论 术前心律失常、术前血小板计数高、术前D-二聚体浓度高、术中低血压及术中应用去甲肾上腺素是全麻手术后AICU患者 6h内新发DVT的危险因素.

    下肢深静脉血栓全麻麻醉重症监护室危险因素

    复合舒芬太尼时瑞马唑仑抑制老年患者鼻咽通气道置入反应的半数有效剂量

    钱淑雯郭旋沈耘张马忠...
    6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复合舒芬太尼时瑞马唑仑抑制老年患者鼻咽通气道置入反应的半数有效剂量(ED50).方法 选择择期在鼻咽通气道下完成白内障手术的老年患者 38 例,年龄≥65 岁,BMI 18~25 kg/m2,ASAⅠ—Ⅲ级.患者依次静脉注射舒芬太尼 0.1 μg/kg,3 min后静脉注射瑞马唑仑,2 min后置入鼻咽通气道.首例患者给予瑞马唑仑 0.2 mg/kg,采用改良Dixon序贯法确定下一例患者瑞马唑仑的剂量,若前一例患者鼻咽通气道置入时出现以下任意一种阳性反应(摇头、呛咳、体动、HR增快幅度>基础值的20%、SBP或DBP升高幅度>基础值的20%),则下一例麻醉诱导时瑞马唑仑剂量增加0.01 mg/kg,反之则减少0.01 mg/kg,直到出现7 次折返后停止.采用Probit回归分析计算复合舒芬太尼时瑞马唑仑抑制老年患者鼻咽通气道置入反应的ED50、95%有效剂量(ED95)及95%可信区间(CI).结果 复合舒芬太尼时瑞马唑仑抑制鼻咽通气道置入反应的 ED50 为 0.193 mg/kg(95%CI 0.191~0.195 mg/kg),ED95为 0.209 mg/kg(95%CI 0.205~0.213 mg/kg).结论 复合舒芬太尼时瑞马唑仑抑制老年患者鼻咽通气道置入反应的 ED50 为 0.193 mg/kg(95%CI 0.191~0.195 mg/kg).

    瑞马唑仑半数有效剂量鼻咽通气道老年

    不同镇痛方法用于髋部或股骨干骨折患者椎管内麻醉摆放体位时镇痛效果的网状Meta分析

    周婷葛龙崔一阳薛建军...
    65-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采用网状Meta分析系统评价不同镇痛方法用于髋部或股骨干骨折患者椎管内麻醉摆放体位时的镇痛效果.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检索时间为建库至 2022 年 8 月,纳入髋部或股骨干骨折患者摆放体位和椎管内麻醉时实施镇痛的随机对照研究.由两名研究员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偏倚风险评价,采用Stata 17.0 和RevMan 5.3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纳入28 篇文献,患者 1 773 例.累计排序概率曲线下面积(SUCRA)显示,降低摆放体位时VAS疼痛评分PENG阻滞(94.4%)效果最佳,其次是FIB联合IVA(83.8%)和FIB(71.1%);降低椎管内麻醉时VAS疼痛评分PENG阻滞(98.2%)效果最佳,其次是FIB(71.1%)和FNB(55.6%);缩短椎管内麻醉操作时间PENG阻滞(84.1%)效果最佳,其次是FNB(70.7%)和FIB(68.5%);升高体位摆放质量评分PENG阻滞(99.1%)效果最佳,其次是FIB(73.1%)和FNB(52.9%).结论 神经阻滞或神经阻滞联合IVA可降低髋部或股骨干骨折患者体位摆放和椎管内麻醉时VAS疼痛评分、缩短麻醉操作时间和升高体位摆放质量评分.PENG阻滞对髋部或股骨干骨折患者摆放体位和椎管内麻醉时实施镇痛的效果最佳.

    镇痛神经阻滞椎管内麻醉体位网状Meta分析

    参附注射液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肺损伤的影响

    徐迎雪迟永良伊晓倩刘改红...
    73-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参附注射液对大鼠失血性休克(HS)致肺损伤的影响并探讨潜在机制.方法 选择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36 只,16~17 周龄,体重400~60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三组:假手术组(SH组)、失血性休克组(HS组)和参附注射液组(SF组),每组 12 只.SH组麻醉后仅分离出右股静脉和股动脉,不行动静脉置管,HS组和SF组制备HS大鼠模型.HS组经静脉导管进行液体复苏,复苏液为所失自体血加 1.5 倍失血量的复方氯化钠注射液与生理盐水 10 ml/kg,SF组复苏液为所失自体血加 1.5 倍失血量的复方氯化钠注射液与参附注射液10 ml/kg,灌注时间约 60 min.于术后24、48 h随机处死6 只大鼠,取肺组织检测湿重与干重比(W/D),采用ELISA法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IL-17、IL-10、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浓度,采用PCR法检测肺组织视黄酸相关孤核受体γt(RORγt)、叉头翼状螺旋转录因子3(Foxp3)、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mRNA表达量,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RORγt、Foxp3、HIF-1α、水通道蛋白 1(AQP1)和AQP5 蛋白含量,肺组织行HE染色后在光镜下观察病理学改变并行肺损伤评分.结果 与术后24h比较,术后48hSF组肺组织W/D、IL-6和IL-17 浓度、RORγt和HIF-1α mRNA表达量及蛋白含量、肺损伤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IL-10 和TGF-β浓度、Foxp3 mRNA表达量及蛋白含量、AQP1 蛋白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与SH组比较,术后 24、48 h HS组和SF组W/D、IL-6、IL-17、IL-10 和TGF-β浓度、RORγt、Foxp3 和HIF-1α mRNA表达量及蛋白含量、肺损伤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AQP1、AQP5 蛋白含量明显降低(P<0.05),光镜下可见肺泡结构破坏,肺泡间质充满大量水肿液,其间浸润着大量炎性细胞.与HS组比较,术后 24、48 h SF组W/D、IL-6和IL-17 浓度、RORγt和HIF-1α mRNA表达量及蛋白含量、肺损伤评分明显降低(P<0.05),IL-10 和TGF-β浓度、Foxp3 mRNA表达量及蛋白含量、AQP1 和AQP5 蛋白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光镜下可见肺泡结构紊乱改善,水肿程度减轻,炎性细胞数量减少.结论 参附注射液可调节促炎因子IL-6、IL-17 与抗炎因子IL-10、TGF-β平衡,升高肺组织AQP1、AQP5 蛋白含量,降低肺组织W/D和肺损伤评分,减轻HS大鼠肺损伤,机制可能与调节HIF-1α-RORγt/Foxp3 平衡有关.

    参附注射液失血性休克肺损伤缺氧诱导因子视黄酸相关孤核受体γt叉头翼状螺旋转录因子3

    胸椎旁神经阻滞在患儿围术期镇痛中的应用进展

    马玉英石翊飒王亚琴闫庆阳...
    80-84页
    查看更多>>摘要: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是一种将局麻药注入胸椎旁间隙,从而节段性地阻滞单侧躯体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及交感神经的区域阻滞技术.近年来,TPVB技术用于患儿胸部及上腹部手术麻醉与镇痛的研究不断增加,表现出良好的围术期镇痛效果.本文从TPVB用药方案、扩散途径、操作方法、临床应用及并发症等方面对TPVB技术用于患儿围术期镇痛的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胸椎旁神经阻滞小儿临床应用围术期镇痛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袁鹏雷道赟牛英俏朱云清...
    85-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神经病理性疼痛(NP)由躯体感觉神经系统的损伤或疾病引起,其病理机制复杂,主要与神经结构及功能异常有关,现有治疗手段难以取得满意效果.随着对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的深入研究,其在神经炎症、氧化应激、离子通道、线粒体功能、神经保护等方面的作用陆续被发现,并有望成为疼痛预防与治疗新靶点.本文就PPAR-γ在NP中的作用及机制作一综述,以期为NP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神经病理性疼痛神经炎症氧化应激

    床旁超声监测腋静脉变异度在围术期容量管理的应用进展

    金颖孙建宏
    89-92页
    查看更多>>摘要:评估患者的容量状态以及容量反应性可以指导临床医师对围术期患者容量进行合理管理,也可以指导麻醉过程中的容量治疗,有助于患者快速康复.目前,床旁超声可视化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围术期容量评估.腋静脉超声因其操作简单、无创以及不受腹内压影响等优点,已被应用于评估患者的容量状态.本文对床旁超声监测腋静脉变异度在围术期患者容量管理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围术期患者的容量管理和容量治疗提供参考.

    床旁超声腋静脉变异度围术期容量反应容量状态容量管理

    伤害性刺激相关脑电特征的研究进展

    牛睿童魏昌伟吴安石
    93-96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脑电图(EEG)数据的有效分析,客观监测伤害性感受的动态变化是近年研究的热点.中重度术后急性疼痛的发生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生理和心理健康,然而尚无客观衡量围术期伤害性刺激感受的金标准以指导围术期镇痛.目前有关伤害性刺激期间EEG变化特征的研究结果尚不一致.本文对不同性质的伤害性刺激的EEG特征进行总结,以期为未来研究提供参考.

    脑电图伤害性刺激围术期急性疼痛

    加速肺萎陷技术在胸腔镜手术中的应用进展

    杭黎华费叶晟李玉琳
    97-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视频辅助胸腔镜手术(VATS)具有视野清晰、对呼吸生理影响小、术后疼痛轻和加速康复等优点,在临床上日渐普及.非通气侧肺萎陷是胸科手术重要环节,萎陷不良将影响手术视野并延缓手术进程,因此高质量肺萎陷是手术成功的基础.如何短时间内获得良好的肺萎陷质量已成为麻醉科医师关注的焦点.近年来,已有多种加速肺萎陷技术应用于临床,本文就非通气侧加速肺萎陷技术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并介绍适用临床技术及其注意事项,旨在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视频辅助胸腔镜手术肺萎陷术后加速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