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麻醉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麻醉学杂志
临床麻醉学杂志

张国楼,徐建国

月刊

1004-5805

jca@lcmzxzz.com

025-83472912

210003

南京市紫竹林3号

临床麻醉学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Clinical Anesthesi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国内外公开发行的麻醉专业学术刊物,以围术期麻醉处理、急救复苏、重症监测治疗及疼痛治疗为主要内容,兼及有关边缘学科。本刊以临床麻醉为主要特色,注重文稿质量和编排水平,栏目活跃,发行量在麻醉同类杂志占首位,深受广大读者和作者欢迎和喜爱。1992年评为核心期刊,1997年进入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氟比洛芬酯对胸腔镜右肺叶切除术患者单肺通气期间肺功能的影响

    裴焕爽于佳佳孟雨付建峰...
    453-4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氟比洛芬酯对胸腔镜右肺叶切除术患者采用封堵器行单肺通气期间肺氧合功能、呼吸力学及肺部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全麻下行胸腔镜右肺叶切除术采用封堵器行单肺通气的患者 60 例,男 25 例,女 35 例,年龄 35~64 岁,BMI 18~28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氟比洛芬酯组(F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 30 例.F组在麻醉诱导前 15 min静注氟比洛芬酯 1.0 mg/kg,C组不予处理.于麻醉诱导前 20 min(T0)、单肺通气 30 min(T1)、单肺通气 60 min(T2)、双肺通气 15 min(T3)时抽取桡动脉血行血气分析,计算氧合指数(OI)并记录SpO2.记录T1、T2 时的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台压(Pplat)、肺动态顺应性(Cdyn)和无效腔气量与潮气量之比(VD/VT).记录单肺通气期间低氧血症发生情况、补救例数、术后转ICU例数、术后 72h内肺不张、急性肺损伤和肺炎发生情况.结果 与C组比较,F组T1 时SpO2、T1—T3 时PaO2 和OI、T1、T2 时Cdyn明显升高(P<0.05);T1、T2 时Ppeak和VD/VT、T2 时Pplat明显降低(P<0.05).两组无一例单肺通气期间发生低氧血症和补救、术后转入ICU、术后 72h内发生肺不张、急性肺损伤和肺炎.结论 对胸腔镜右肺叶切除术采用封堵器行单肺通气的患者,麻醉诱导前静注氟比洛芬酯有助于改善单肺通气期间肺氧合功能,优化呼吸力学参数.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封堵器单肺通气氟比洛芬酯氧合呼吸力学

    小剂量艾司氯胺酮对环泊酚用于无痛胃肠镜检查麻醉诱导半数有效剂量的影响

    马艳辉连一闻刘芳妍黄珂...
    458-4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小剂量艾司氯胺酮对环泊酚用于无痛胃肠镜检查麻醉诱导半数有效剂量(ED50)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行无痛胃肠镜检查患者 59 例,男 26 例,女 33 例,年龄 18~64 岁,BMI 18~30 kg/m2,ASA 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艾司氯胺酮联合环泊酚组(EC组,n=29)和环泊酚组(C组,n=30).EC组给予环泊酚前 2 min静注艾司氯胺酮 0.3 mg/kg,C组于相同时点静注等量生理盐水.麻醉诱导环泊酚初始剂量为 0.4 mg/kg,剂量调整梯度为 0.04 mg/kg,检查时若出现阳性反应则下一例患者环泊酚诱导剂量增加 0.04 mg/kg,阴性反应则下一例患者环泊酚诱导剂量减少 0.04 mg/kg.阳性反应为麻醉诱导后 2 min患者BIS无法降至 60 或置入胃镜时出现呛咳或体动反应 2 级及以上.记录环泊酚总用量、苏醒时间、出室时间、术中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Probit概率回归分析法计算ED50、95%有效剂量(ED95)和 95%可信区间(CI).结果 与C组比较,EC组检查过程中环泊酚总用量、低血压发生率及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均明显降低(P<0.05).EC组使用环泊酚行无痛胃肠镜检查的麻醉诱导ED50 为 0.21 mg/kg(95%CI 0.12~0.25 mg/kg),ED95为 0.32 mg/kg(95%CI 0.26~0.39 mg/kg),C组使用环泊酚行无痛胃肠镜检查的麻醉诱导 ED50 为 0.37 mg/kg(95%CI 0.32~0.40 mg/kg),ED95 为 0.48 mg/kg(95%CI 0.43~0.54 mg/kg).与C组比较,EC组使用环泊酚行无痛胃肠镜检查的麻醉诱导 ED50、ED95 明显降低(P<0.05).两组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联合艾司氯胺酮 0.3 mg/kg可降低环泊酚用于无痛胃肠镜检查麻醉诱导时的ED50并减少检查过程中环泊酚总用量,术中循环稳定,可安全用于无痛胃肠镜检查.

    艾司氯胺酮环泊酚无痛胃肠镜半数有效剂量麻醉诱导

    格隆溴铵联合新斯的明对腹腔镜手术老年患者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影响

    王艳萍任丽媛李燕爽周银辉...
    463-4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格隆溴铵或阿托品联合新斯的明对腹腔镜手术老年患者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ACEs)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行全身麻醉腹腔镜手术的老年患者142 例,男69 例,女73 例,年龄 65~80 岁,BMI 18~28 kg/m2,ASA Ⅰ或Ⅱ级.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格隆溴铵组(G组)和阿托品组(A组),每组71 例.手术结束后且距最后一次给予肌松药的时间至少大于30 min后,进行肌松拮抗,G组静脉给予格隆溴铵 4 μg/kg和新斯的明 20 μg/kg,A组静脉给予阿托品 10 μg/kg和新斯的明 20 μg/kg.记录术中和术后 72h内ACEs、严重ACEs发生情况.记录拔管后15、30 min静息和活动(咳嗽)时NRS疼痛评分、Richmond躁动-镇静量表(RASS)评分和改良Aldrete评分等PACU内恢复情况.记录苏醒期躁动、术后24h口干、恶心、呕吐、谵妄发生情况.结果 与A组比较,G组术后心动过速、心肌缺血、ACEs总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术后 24hG组口干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两组无一例发生严重ACEs.结论 与阿托品比较,格隆溴铵联合新斯的明用于老年患者腹腔镜手术能够降低术后心动过速、心肌缺血、ACEs总发生率,且无严重ACEs发生,但会升高术后 24 h口干发生率.

    格隆溴铵阿托品新斯的明心血管不良事件老年

    内镜喉罩对胃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气道管理和术后恢复的影响

    朱骏生郭姚邑张鑫龙陈璇...
    468-4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内镜喉罩用于胃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患者围术期气道管理和术后恢复的效果.方法 选择择期行胃ESD的患者 90 例,男 48 例,女 42 例,年龄 18~64 岁,BMI 18~25 kg/m2,ASA Ⅰ或Ⅱ级.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内镜喉罩组(E组)和气管插管组(C组),每组 45 例.麻醉诱导后E组行内镜喉罩通气,消化内镜从喉罩的内镜通道置入;C组则采取气管内插管通气,消化内镜经口置入.记录插管情况(插管成功时间、插管一次性成功例数)、消化内镜置入情况(消化内镜置入时间和退镜例数)、手术时间、拔管时间以及PACU停留时间.记录入室时(T0)、置入喉罩或气管插管后即刻(T1)、消化内镜置入时(T2)、内镜退出时(T3)、拔除喉罩或气管导管后即刻(T4)、离开PACU时(T5)的HR、MAP.记录T1—T3 时的平均气道压和气道峰压.记录E组改变体位前后、手术结束时的气道密封压和内窥镜显露分级(EVGS).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麻醉科医师和消化内镜医师的满意度.结果 与T0 时比较,T1、T4 时两组HR和MAP明显升高(P<0.05).与C组比较,E组置入喉罩成功时间、拔除喉罩时间及PACU停留时间明显缩短,T1、T4 时HR和MAP明显降低,围拔管期呛咳以及术后咽痛、声嘶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两组插管或置入喉罩一次性成功率、消化内镜置入时间和退镜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组内镜喉罩的密封性和对位良好.结论 内镜喉罩可缩短胃ESD患者的人工气道建立成功时间,对消化内镜操作不造成干扰,缩短拔管时间和PACU停留时间,加快患者术后恢复.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全身麻醉内镜喉罩气管导管

    艾司氯胺酮联合竖脊肌平面阻滞对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早期恢复质量的影响

    宁晓丽刘伟李娟邱诚...
    473-4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艾司氯胺酮联合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对胸腔镜肺部手术患者术后早期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2 年5 月至2023 年7 月行胸腔镜肺部手术(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胸腔镜下肺叶或肺段切除术)患者 90 例,男 47 例,女 43 例,年龄 18~64 岁,BMI 18~25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两组:ESPB组(C组)和艾司氯胺酮联合ESPB组(D组),每组 45 例.两组患者完成超声引导下ESPB,随后C组采用舒芬太尼行麻醉诱导和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D组用艾司氯胺酮行麻醉诱导、麻醉维持和术后PCIA.记录术中麻醉药物用量、术后 1、6、12、24、48 h患者活动时NRS疼痛评分、术后 24h内PCIA按压次数、术后补救镇痛次数、麻醉苏醒时间、术后 2d内术后恶心、呕吐及艾司氯胺酮有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术前 1d、术后 2d采用 40项恢复质量量表(QoR-40)评分评估患者恢复质量.术前 1d及出院时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评估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结果 与C组比较,D组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降低,术后 2 d QoR-40 评分明显升高,出院时 HADS 评分明显降低(P<0.05).结论 艾司氯胺酮联合ESPB用于胸腔镜肺部手术患者安全有效,围术期镇痛完善,不良反应少,患者早期恢复质量较高,为此类手术提供一种新的麻醉选择.

    艾司氯胺酮竖脊肌平面阻滞肺癌切除术术后早期恢复质量阿片类药物胸腔镜

    锥形束CT测量舌厚度预测声门暴露困难的有效性

    丁媛程菲周晗赵严礼...
    478-4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锥形束CT(CBCT)测量舌厚度(TT)在预测颌面外科手术患者声门暴露困难的有效性.方法 选择择期在全麻下行颌面手术患者 97 例,男 45 例,女 52 例,年龄 18~67 岁,ASA Ⅰ或Ⅱ级.术前采用 CBCT 测量 TT,并记录张口度(IID)、BMI、甲颏距离(TMD)、改良Mallampati分级(MMT).根据全麻诱导时Cormack-Lehane(CL)分级将患者分为两组:喉镜易显露组(E组,CL分级Ⅰ或Ⅱ级,n=86)和喉镜难显露组(D组,CL分级Ⅲ或Ⅳ级,n=11).分析IID、BMI、TMD、MMT、TT与喉镜暴露的关系,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项指标预测喉镜显露困难的有效性.结果 与E组比较,D组BMI、MMT Ⅲ、Ⅳ级占比明显升高(P<0.05),TT明显延长(P<0.05),TMD明显缩短(P<0.05).BMI、TMD、MMT、TT预测喉镜暴露困难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 0.690、0.714、0.726、0.797,敏感性分别为 36.4%、63.6%、63.6%、81.8%,特异性分别为 95.3%、69.8%、76.7%、68.6%.将 BMI、MMT、TMD、TT 作为模型预测喉镜暴露困难 AUC 为0.913,敏感性为 90.9%,特异性为 83.7%.结论 CBCT测量TT是预测喉镜暴露困难的独立影响因素,同时纳入BMI、TMD、MMT和TT四个指标的综合模型具有更好的预测效果.

    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舌厚度气道评估声门暴露困难

    不同吸入氧浓度对老年患者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后早期肺功能的影响

    汪洋郭文雅蔡信杰张野...
    482-4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术中吸入氧浓度(FiO2)30%和 80%对老年患者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后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行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 60 例,年龄≥65 岁,BMI 18~30 kg/m2,ASA 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FiO2 30%组(L组)和FiO2 80%组(H组),每组 30 例.气管插管后行肺复张,L组调整FiO2 为 30%直至拔除气管导管.H组调整FiO2 为80%直至拔除气管导管.记录入室后 5 min(T0)、手术开始后 1 h(T1)、手术开始后 2 h(T2)、拔管后30 min(T3)的HR、MAP,并行动脉血气分析记录PaO2、PaCO2,计算氧合指数(OI).于T0、T3 时行电阻抗断层成像(EIT)监测,评估肺通气功能,记录中心通气区(CoV)、依赖静止区(DSS)、非依赖静止区(NSS)的面积百分比.术前 1d、术后第 1、3、5 天测定第 1 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1 秒率(FEV1/FVC).记录术后 5d内肺不张、呼吸道感染和胸腔积液等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H组比较,L组T3 时DSS面积百分比明显降低(P<0.05),PaO2 与OI明显升高(P<0.05),术后第 1 天FVC、FEV1 和FEV1/FVC均明显升高(P<0.05),术后第3 天FEV1/FVC明显升高(P<0.05),术后5d内肺不张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 与FiO2 80%比较,术中FiO2 30%可以明显改善老年患者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后 30 min肺通气、氧合功能与术后早期的肺功能,减少术后肺不张的发生.

    吸入氧浓度电阻抗断层成像老年前列腺癌肺功能

    术前静注艾司氯胺酮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疲劳综合征的影响

    赵丽琴张海龙李旭程灏...
    488-4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术前静注艾司氯胺酮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疲劳综合征(POFS)的影响.方法 选择 2021 年 6 月至 2022 年 7 月择期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 62 例,男41 例,女21 例,年龄34~64 岁,BMI 18~25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艾司氯胺酮组(E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 31 例.手术开始前 5minE组静脉注射艾司氯胺酮 0.25 mg/kg(用生理盐水配成 5 ml),C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 5 ml.两组术后静脉镇痛方案相同.于麻醉诱导前 10 min、术后即刻、12、24 h抽取颈内静脉血样,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浓度.于术前 1d、术后3、5、7 d进行简明围术期疲劳评定量表(ICFS-10)评分,记录POFS(ICFS-10 评分>24 分)发生情况.记录拔管时间、拔管后呛咳、苏醒期谵妄和躁动等不良反应、术后各系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术后住院时间.结果 与C组比较,E组术后即刻、术后 12、24 h血清TNF-α浓度明显降低(P<0.05),SOD浓度明显升高(P<0.05);术后 3、5、7 d ICFS-10 评分、术后 7 d POFS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两组拔管时间、拔管后呛咳、苏醒期谵妄和躁动、术后各系统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术前单次静脉注射艾司氯胺酮可降低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血清TNF-α、SOD浓度和POFS的发生率,未增加不良反应.

    艾司氯胺酮结直肠癌根治术术后疲劳综合征

    口服不同剂量咪达唑仑对腹腔镜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患儿术前焦虑的影响

    王宣徐四七陈永权居霞...
    493-4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口服不同剂量咪达唑仑用于缓解腹腔镜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患儿术前焦虑的效果.方法 选择择期在全麻下行腹腔镜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患儿 120 例,男93 例,女 27 例,年龄 2~6 岁,身高78~120 cm,体重 11~25 kg,ASA 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三组:麻醉前 30 min 口服咪达唑仑 0.25 mg/kg 组(M1 组)、0.5 mg/kg(M2 组)和 0.75 mg/kg(M3 组),每组 40 例.记录服药前、与父母分离时、麻醉诱导即刻简化版改良耶鲁术前焦虑量表(mYPAS-SF)评分和麻醉诱导期合作度量表(ICC)评分.记录苏醒时间、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术后 30 min 儿童麻醉苏醒期躁动量表(PAED)评分和改良面部表情疼痛量表(FLACC)评分.结果 与服药前比较,M2 组和M3 组在与父母分离时、麻醉诱导即刻mYPAS-SF评分明显降低(P<0.05).与M1 组比较,M2 组和M3 组与父母分离时、麻醉诱导即刻mYPAS-SF明显降低(P<0.05),麻醉诱导即刻ICC评分明显降低(P<0.05),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和PACU停留时间明显延长(P<0.05),术后 30 min PAED评分明显降低(P<0.05).与M2 组比较,M3 组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明显延长(P<0.05).结论 麻醉前30 min口服咪达唑仑0.5 mg/kg或0.75 mg/kg均可有效缓解患儿术前焦虑,提高麻醉诱导合作度,降低术后躁动的发生,口服咪达唑仑0.75 mg/kg的患儿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延长,因此,口服咪达唑仑 0.5 mg/kg为患儿术前抗焦虑方案比较合适的剂量.

    咪达唑仑儿童术前焦虑腹腔镜腹股沟斜疝

    术中持续输注胰岛素对心肺转流心脏手术患者心肌血流灌注的影响

    张转殷佳佳李宁陈超...
    497-5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术中持续输注胰岛素对心肺转流(CPB)心脏手术患者心肌血流灌注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行 CPB 心脏手术患者 48 例,男 21 例,女 27 例,年龄 55~80 岁,BMI 18~28 kg/m2,ASA Ⅱ—Ⅳ级.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胰岛素组(I组,n=25)和对照组(C组,n=23).两组采用相同麻醉方案.麻醉诱导后I组静脉输注胰岛素 30 mU·kg-1·h-1、葡萄糖 0.12 g·kg-1·h-1、氯化钾 0.06 mmol·kg-1·h-1混合液,C组予以生理盐水 10 ml/h输注,均输注至术毕.术中目标血糖值为 6.1~11.1 mmol/L.于麻醉诱导后 10 min(T2)和术毕(T6)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检测,记录冠状静脉窦(CS)血流频谱、直径及肺静脉血流频谱,并计算 CS 净向前血流流速时间积分(VTI).记录T2、CPB前2 min(T3)、CPB结束时(T5)和T6 时的股动脉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每搏量(SV)、心脏指数(CI)及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记录麻醉诱导前 5 min(T1)、T3、CPB后 30 min(T4)、T5、T6、术后 6 h(T7)、术后 12 h(T8)及术后 24 h(T9)时血糖及乳酸浓度.记录术前 1d、术后 1、2 d时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高敏肌钙蛋白I(hs-TnI)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结果 与C组比较,I组T6 时CS净前向血流VTI及每分钟CS血流量均明显增加(P<0.05),肺静脉心房收缩期峰值流速(ARp)明显减小(P<0.05),T5、T6 时 SV和 CI明显增大、SVRI明显降低(P<0.05),T7、T8 时乳酸浓度明显降低(P<0.05),术后 1、2 d时hs-CRP和CK-MB水平明显降低(P<0.05),术后 2d时hs-TnI明显降低(P<0.05).结论 CPB心脏手术中持续输注胰岛素,同时维持血糖 6.1~11.1 mmol/L,可改善心肌血流灌注,减轻术后炎症反应及心肌损伤.

    胰岛素心肺转流灌注心肌灌注显像冠状静脉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