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内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内科杂志
临床内科杂志

宋善俊

月刊

1001-9057

lcnk@tom.com,lcnkzz@sina.com l

027-87893477

430064

武汉市丁字桥路60号

临床内科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Clinical Internal Medicine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本刊是由中华医学会湖北分会主办的全国性的内科专业学术期刊。以“更新知识和提高内科医师的诊治水平”为办刊宗旨,主要报道国内外在内科学和其他相关领域取得的最新进展和临床诊疗经验,内容密切结合内科临床实践。以广大临床内科医生为主要读者对象。辟有综述与讲座、论著、论著摘要、临床诊治经验与教训等栏目。根据本刊的办刊特点,每期选定一个专题约请医学界知名专家学者撰写专题讲座和综述类文章,以期对读者的临床实践发挥指导作用。本刊是国家科学技术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和内科学类核心期刊,是《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也是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欢迎反映内科临床领域在国内外的进展、展望、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方面论文投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肺部感染的微生物谱变迁

    邹清华彭宜红
    145-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肺部感染是指由微生物等感染因子引起的肺组织炎症和病变,临床可表现为肺炎、支气管炎和细支气管炎等疾病,甚至危及生命,其发病率高、传播范围广,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由于疫苗及抗生素的普及、人类社会及环境因素变化、临床介入诊疗技术的广泛使用及免疫功能低下人群的增加等因素,导致肺部感染病原谱日趋复杂,主要表现为经典的肺部感染病原体的流行规律发生改变、新发病原体不断出现、耐药性微生物感染日趋严峻、机会感染持续增加,这些变迁给肺部感染性疾病的防治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围绕肺部感染的微生物谱变迁进行简要综述,以助于采取有效措施对肺部感染进行预防和控制.

    肺部感染微生物谱变迁新发病原体耐药机会感染

    2024年3期《临床内科杂志》综述与讲座——"临床肺部感染"栏目导读

    《临床内科杂志》编辑部
    148页

    呼吸系统细菌感染的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张颖曹照龙
    149-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呼吸系统感染是临床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临床医师应根据感染部位、严重程度、合并基础疾病情况、病原体流行病学情况和耐药性等合理选择相应抗菌药物,提高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意识,避免滥用、误用,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呼吸道感染社区获得性肺炎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耐药性

    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与评估

    文睿婷白嘎力黄琳张晓红...
    152-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抗菌药物因自身固有的毒副作用和患者病理生理因素的影响,在使用过程中难以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严重时可危及生命.临床用药过程中进行针对性监测和及时准确评估,对不良反应的防治及抗菌药物安全合理使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抗菌药物常见不良反应的监测进行综述,并对不良反应关联性和严重程度的评价方法进行总结分析.

    药物不良反应抗菌药物监测关联性评价

    细菌耐药水平的检测及监测

    李胜男倪文涛
    155-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细菌耐药是指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下降,从而导致抗菌药物对细菌的抗菌作用降低.抗菌药物的过度和不恰当使用加速了细菌耐药的发展,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准确、及时地检测细菌耐药水平对于尽早识别耐药菌株、防止耐药菌株的传播及制定合理治疗方案等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测序、质谱技术的发展,细菌耐药检测水平也逐步提高.医疗机构、生态环境中细菌耐药水平监测对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也是管理部门制定相应政策的重要参考依据.全球、不同国家和地区相继建立了细菌耐药监测网络,为促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发挥了积极作用.

    细菌耐药检测监测

    人工智能在肺炎诊断评估和治疗中的应用

    何权瀛
    160-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人工智能(AI)在COVID-19 疫情分析、预测、诊断、病情评估、治疗及药物研发、筛选中的应用情况,并对今后AI在肺炎诊断和治疗领域中的应用问题及努力方向提出若干建议,特别是应当重视和开发AI在普通肺炎诊治领域中的应用.

    COVID-19诊断治疗评估人工智能

    欢迎订阅《临床内科杂志》

    《临床内科杂志》编辑部
    164页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左心室血栓的危险因素分析

    罗玉清蒋靖波李金轶潘迪光...
    165-1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左心室血栓(LVT)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 纳入因急性STEMI行PCI并完成超声心动图检查的患者2147 例,将随访期间并发LVT的患者 53 例作为LVT组,根据 1∶3比例随机抽取无LVT的患者159 例作为无LVT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超声心动图测量指标、入院后首次静脉血检测指标及PCI相关资料.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急性STEMI患者PCI后LVT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因素对急性STEMI患者PCI后LVT的预测价值.结果 LVT组男性、有吸烟史、酗酒史、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0%、室壁瘤形成、罪犯血管为前降支患者比例、心率、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浆D-二聚体(D-D)、高敏肌钙蛋白T(hs-cTnT)峰值、血尿酸(SUA)、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发病至首次球囊扩张(SO-to-B)时间均高于无 LVT 组,LVEF、直接PCI患者比例均低于无LVT组(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室壁瘤形成、吸烟史、SO-to-B时间、hs-cTnT 峰值、BUN、Hcy是急性STEMI患者PCI后LVT的独立危险因素,直接PCI是其独立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BUN = 5.56 mmol/L、hs-cTnT峰值=5.40 μg/L、Hcy =12.95 μmol/L、SO-to-B时间=200.00 min作为预测急性STEMI患者PCI后LVT的最佳截断值时,对应的敏感度分别为0.679、0.434、0.472、0.781,特异度分别为0.560、0.774、0.811、0.741.结论 急性STEMI患者PCI后LVT的发生率较低,且LVT几乎均出现于左心室心尖部;缩短SO-to-B时间和早期行直接PCI可能有助于降低LVT的发生率.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左心室血栓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终末期肾病患者心脏瓣膜钙化特点及其与25-羟维生素D缺乏的相关性

    生玉平马晓迎杨星梦刘烨...
    170-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心脏瓣膜钙化(CVC)特点及其与25-羟维生素D[25(OH)D]缺乏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于我院治疗的ESRD患者,采用超声心动图评估主动脉瓣钙化(AVC)和二尖瓣钙化(MVC)情况,根据是否存在CVC、AVC、MVC,将所有患者分别分为CVC组和非CVC组、AVC组和非AVC组、MVC组和非MVC组,并分别比较其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ESRD患者CVC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25(OH)D对ESRD患者CVC的预测价值.结果 共纳入 657 例ESRD患者,CVC的发生率为55.9%,其中AVC占42.8%,MVC占24.0%;25(OH)D缺乏的发生率为69.6%.CVC组年龄、透析龄、Hb、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磷、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水平及高龄、透析治疗、冠心病、糖尿病、AAC、25(OH)D缺乏患者比例均高于非CVC组,Alb及25(OH)D水平均低于非CVC组(P<0.05).AVC组年龄、透析龄、Hb、hs-CRP、血磷、iPTH水平及高龄、透析治疗、冠心病、糖尿病、AAC、25(OH)D缺乏患者比例均高于非AVC组,Alb及25(OH)D水平均低于非AVC组(P<0.05).MVC组女性、高龄、透析治疗、冠心病、糖尿病、AAC、25(OH)D缺乏患者比例及年龄、透析龄、hs-CRP、血磷、iPTH、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高于非MVC组,Alb及25(OH)D水平均低于非MVC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透析龄、冠心病、糖尿病、hs-CRP、血磷、iPTH、AAC是ESRD患者CVC的独立危险因素,Alb、25(OH)D是其独立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25(OH)D预测ESRD患者CVC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22(95%CI 0.681~0.763,P<0.001),最佳截断值为 12.8 ng/ml,敏感度为 72.3%,特异度为 76.4%.结论 ESRD 患者AVC与MVC的相关因素各有异同,25(OH)D缺乏是ESRD患者CVC的独立危险因素.

    终末期肾病心脏瓣膜钙化25-羟维生素D

    血清S100钙结合蛋白A12、可溶性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水平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骨质疏松的相关性分析

    梁冰王萌萌张靖华
    175-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清S100 钙结合蛋白A12(S100A12)、可溶性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sRAGE)的水平变化及与骨质疏松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 年1 月~2022 年6 月在本院血透室治疗的MHD患者110 例,根据T值将其分为骨质疏松组(42 例,T值≤-2.5 g/cm2)及非骨质疏松组(68 例,T值>-2.5 g/cm2),同期选取在本院健康体检者50 例为对照组.收集所有受试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BMI、透析龄)及临床资料并进行组间比较.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sRAGE和S100A12水平对MHD患者骨质疏松的预测价值.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探讨MHD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的影响因素.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非骨质疏松组与骨质疏松组患者血钙、血磷、骨密度、sRAGE水平均降低,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尿素氮(BUN)、血肌酐(SCr)、白蛋白(Alb)、S100A12 水平均升高(P<0.05).与非骨质疏松组相比,骨质疏松组患者血清iPTH、S100A12 水平均升高,血磷、骨密度、sRAGE水平均降低(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MHD患者血清sRAGE与S100A12表达呈负相关;血清sRAGE与血磷、骨密度均呈正相关,与iPTH呈负相关;血清S100A12 与血磷、骨密度均呈负相关,与iPTH呈正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S100A12、sRAGE联合预测MHD患者骨质疏松的ROC曲线下面积(AUC)、特异度均高于二者单独预测.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HD患者S100A12、sRAGE、iPTH均与骨质疏松发生有关(P<0.05).结论 MHD患者骨质疏松发生与sRAGE、S100A12 密切相关,联合检测二者可作为诊断MHD患者骨质疏松发生的指标.

    维持性血液透析骨质疏松可溶性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血清S100钙结合蛋白A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