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内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内科杂志
临床内科杂志

宋善俊

月刊

1001-9057

lcnk@tom.com,lcnkzz@sina.com l

027-87893477

430064

武汉市丁字桥路60号

临床内科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Clinical Internal Medicine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本刊是由中华医学会湖北分会主办的全国性的内科专业学术期刊。以“更新知识和提高内科医师的诊治水平”为办刊宗旨,主要报道国内外在内科学和其他相关领域取得的最新进展和临床诊疗经验,内容密切结合内科临床实践。以广大临床内科医生为主要读者对象。辟有综述与讲座、论著、论著摘要、临床诊治经验与教训等栏目。根据本刊的办刊特点,每期选定一个专题约请医学界知名专家学者撰写专题讲座和综述类文章,以期对读者的临床实践发挥指导作用。本刊是国家科学技术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和内科学类核心期刊,是《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也是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欢迎反映内科临床领域在国内外的进展、展望、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方面论文投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状态与肠道微生态、短链脂肪酸、D-乳酸、免疫细胞水平的相关分析

    孙静张帆
    408-4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控制状态与肠道微生态、短链脂肪酸、D-乳酸、免疫细胞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22年1月~2022年12月在长治市人民医院确诊的180例T2DM患者,根据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将其分为血糖控制良好组68例和血糖控制不良组112例.另选取本院同期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受试者肠道菌群及T细胞亚群情况、短链脂肪酸、D-乳酸、B细胞和NK细胞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HbA1c与T2DM患者肠道微生态、肠道菌群代谢物及免疫细胞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对照组、血糖控制良好组及血糖控制不良组受试者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拟杆菌、乙酸、丙酸和正丁酸水平及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CD4+/CD8+T淋巴细胞、CD19+B淋巴细胞和CD16+CD56+NK细胞水平均依次降低,肠球菌、肠杆菌、酵母菌、柔嫩梭菌和D-乳酸水平均依次升高(P<0.05).Pe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HbA1c与肠球菌、酵母菌、肠杆菌、柔嫩梭菌数量和D-乳酸水平均呈正相关,与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拟杆菌数量,乙酸、丙酸、正丁酸、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CD4+/CD8+T淋巴细胞、CD19+B淋巴细胞和CD16+CD56+NK细胞水平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 血糖控制状态与肠道微生态、肠道菌群代谢物和免疫功能均相关.

    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状态肠道微生态肠道菌代谢物免疫功能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合并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18例临床分析

    商臻毛霞汪志琼张琪...
    411-4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病例报道及文献复习,丰富并加深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合并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的认识.方法 收集并分析18例MDS合并B-NHL患者的临床特征、发病类型、治疗及预后特点.结果 18例MDS合并B-NHL患者中年龄>60岁比例高于年龄<60岁(P<0.05).B-NHL类型中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及淋巴浆细胞淋巴瘤(LPL)发病率均较其他类型偏高(P<0.05).14例可统计MDS与B-NHL诊断间隔时间患者中同时发生发病率较非同时发生高(P<0.05).7例有治疗及总生存期(OS)数据患者中完全缓解(CR)1例、部分缓解(PR)2例、疾病进展(PD)4例.结论 MDS合并B-NHL发病罕见,易发生于年龄>60岁患者,DLBCL及LPL多见,同时发生率较高;治疗效果不佳,易发生感染预后差;针对年龄大、一般状况差的患者,治疗上可考虑轻化疗联合分子靶向药物治疗方案.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合并发生布鲁顿氏络氨酸激酶抑制剂免疫力低下

    2024年6期《临床内科杂志》综述与讲座——"心肌病的诊治进展"栏目导读

    《临床内科杂志》编辑部
    414页

    锚蛋白重复序列和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因子盒蛋白13通过锌指家族核转录因子2/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介导的铁死亡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研究

    钟妮尔王菲邓纪钊杨光...
    415-4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锚蛋白重复序列和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因子盒蛋白13(ASB13)在动脉粥样硬化(AS)进展中的作用和分子机制.方法 将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S组、sh-NC组、sh-ASB13组和sh-ASB13+sh-锌指家族核转录因子2(SNAI2)组.对照组小鼠给予标准饮食,其余4组均给予高脂饮食,饲喂8周.细胞实验1将HUVECs分为细胞对照组、ox-LDL 组、ox-LDL+si-NC 组、ox-LDL+si-ASB13 组和 ox-LDL+si-ASB13+Erastin 组.细胞实验2 将 HUVECs 分为 ox-LDL+si-NC 组、ox-LDL+si-SNAI2 组和 ox-LDL+si-ASB13+si-SNAI2组.采用HE染色评估组织病理学变化;采用CCK-8分析细胞活力;采用Western blot检测ASB13、SNAI2、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SLC7A11)、GPX4蛋白表达水平;采用生化检测试剂盒检测脂质代谢物和Fe2+水平.结果 动物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AS组小鼠血清HDL-C水平及主动脉组织中SLC7A11和GPX4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LDL-C、TC、TG、Glu和Fe2+水平及主动脉组织中ASB13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与sh-NC组比较,ASB13敲低抑制AS小鼠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SNAI2敲低则作用相反.细胞实验结果表明,与细胞对照组比较,ox-LDL处理降低HUVECs细胞活力,升高ASB13蛋白表达水平,促进脂质积累和铁死亡;沉默ASB13升高细胞活力,减少脂质积累和铁死亡(P<0.05).ASB13泛素化降低SNAI2蛋白表达水平,SNAI2与SLC7A11启动子结合促进其转录激活,上调SLC7A11蛋白表达水平.与ox-LDL+si-NC组比较,沉默SNAI2或铁死亡诱导剂Erastin处理逆转了ASB13沉默对HUVECs的保护作用(P<0.05).结论 ASB13可能通过SNAI2/SLC7A11介导的铁死亡促进AS发生与发展.

    动脉粥样硬化锚蛋白重复序列和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因子盒蛋白13锌指家族核转录因子2泛素化铁死亡

    结核性胸膜炎发生胸膜黏连包裹与胸膜增厚的危险因素分析

    程凌晨李兴伟郑洁刘娴...
    420-4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可能导致结核性胸膜炎胸膜黏连包裹、胸膜增厚的因素.方法 治疗8周时根据有无胸膜黏连包裹将252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分为胸膜无黏连包裹组(199例)和胸膜黏连包裹组(53例),根据有无胸膜增厚将所有患者分为胸膜无增厚组(195例)和胸膜增厚组(57例).收集所有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治疗前的胸腔积液指标并分组进行比较.相关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肺结核是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胸膜增厚的危险因素,联合使用激素是其保护因素(P<0.05).结论 合并肺结核可能是结核性胸膜炎胸膜增厚的危险因素,尿激酶胸腔注射联合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是其保护因素.

    结核胸腔积液胸膜黏连包裹胸膜增厚危险因素

    结缔组织病合并脊髓炎一例

    罗源非董威辰肖露露蔡必扬...
    422-423页

    结缔组织病脊髓炎诊治

    乳果糖在肠道准备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徐珊孔晓明窦燕徐超...
    424-4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乳果糖口服液与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在肠道准备中的效果,探讨前者在肠道准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根据服用药物的不同将于我院行普通结肠镜检查的119例患者分为试验组(乳果糖口服液,59例)与对照组(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60例).对比两组患者清肠后排便次数、结肠镜检查退镜时间、肠道准备波士顿评分、结肠镜检查过程中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口服清肠剂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肠道准备合格率、末次服药与结肠镜检查间隔时间.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排便次数较多,横结肠波士顿评分更高,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更低,末次服药与结肠镜检查间隔时间更短(P<0.05).结论 乳果糖用于肠道准备安全有效.

    乳果糖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波士顿评分不良反应

    粪类圆线虫与肺炎克雷伯杆菌致重症感染一例

    张瑞霞晁琳琳高延秋
    426-427页

    粪类圆线虫肺炎克雷伯杆菌重症感染

    低磷骨软化症三例

    张钊源徐岩曹学兵
    428-429页

    低磷骨软化症神经纤维瘤病肿瘤性骨软化症

    《间变性淋巴瘤激酶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国专家建议(2024版)》解读

    陆婧玉胡兴胜
    430-432页
    查看更多>>摘要:《间变性淋巴瘤激酶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国专家建议(2024版)》(简称专家建议)是依据近年国内外间变性淋巴瘤激酶酪氨酸激酶抑制剂(ALK-TKI)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获得的临床循证医学证据,由74位相关学科专家经过两轮审阅后共同推荐制定.该专家建议首次系统阐述了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融合基因阳性晚期NSCLC患者靶向治疗的选择,确定了新一代ALK-TKI,包括赛瑞替尼、阿来替尼、恩沙替尼、布格替尼、洛拉替尼和伊鲁阿克(按照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时间排序)在ALK融合基因阳性晚期NSCLC患者治疗中的重要地位.同时该专家建议详细整理了ALK-TKI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的管理及患者随访的要求.对该专家建议的学习和理解有利于提高我国肿瘤科及相关诊疗学科医生对ALK融合基因阳性NSCLC的诊疗水平,本文将对该专家建议进行符合我国临床实践的解读.

    ALK-TKI靶向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专家建议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