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输血与检验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输血与检验
临床输血与检验

权循珍

双月刊

1671-2587

cbtls01@163.com

0551-62283662

230001

合肥市庐江路17号省立医院内

临床输血与检验/Journal Journal of Clinical Transfusion and Laboratory MedicineCSTPCD
查看更多>>《临床输血与检验》杂志是我国第一本融输血与检验为一体的科技期刊。本刊以各采供血机构、输血相关单位、医院检验科及从事采供血相关业务(含管理)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本刊在中国输血协会网页上设立检索目录和摘要,先后被“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期刊网”、“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另外,自2005年第一期起被国家科技部科技信息研究所收录为“中国科学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05年参加第五届安徽省优秀科技期刊评选,并荣获二等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探讨桃红四物汤对血小板活化的作用机制

    严美玲朱培元
    213-2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桃红四物汤对血小板活化的作用机制,为后续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首先通过TCMSP数据库获得桃红四物汤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及其对应作用靶点信息;通过GeneCard、OMIM、TTD等数据库获得与血小板活化相关的靶点;其次利用Venny图将桃红四物汤中有效成分对应靶点基因与血小板活化靶点基因相映射,筛选两者之间的共有靶点,借助STRING平台及Cytoscape 3.7.1软件,绘制交集基因蛋白互作(PPI)网络图;然后利用基因注释、可视化和综合发现数据库(David)对核心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生物功能富集分析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通过微生信云平台对富集结果可视化;最后借助AutoDock Tools软件对核心成分及关键靶点基因进行分子对接,筛选出桃红四物汤中的重要成分及其作用于血小板活化过程中的重要靶点,为后续对核心成分抑制血小板活化作用进行实验验证提供重要依据.结果 按照一定条件共筛选出69个桃红四物汤有效成分及2 175个血小板活化的靶点,去除重复后获得44个桃红四物汤作用于血小板活化的有效成分和154个关键交集靶点,利用PPI网络分析及相关文献最终获得5个关键靶点,包括蛋白激酶B1(AKTI)、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1(PTGS1/COX1)、Ⅰ型胶原蛋白α1(COL1A1)、Ⅲ型胶原蛋白α1(COL3A1)、磷脂酰肌醇4,5-二磷酸3-激酶催化亚基γ(PIK3CG/PI3K);通过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桃红四物汤作用于血小板活化过程中的血小板活化、内皮细胞迁移的正调控、血小板聚集、血小板α颗粒释放、整合素结合等生物学过程,调控血小板活化、C型凝集素受体信号通路、PI3K-Akt等信号通路,进而发挥抑制血小板活化作用.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桃红四物汤的5个主要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间存在分子结合位点且结合能较强,均小于-5 kcal/mol.结论 本研究初步揭示了桃红四物汤抑制血小板活化的过程中其作用机理可能是通过作用于多靶点和多通路来实现的.

    桃红四物汤血小板活化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

    体外模拟加压输血对悬浮红细胞质量影响的研究

    范瑞封春雨王雨婧尚玮玮...
    223-2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压力对悬浮红细胞质量的影响,为研制加压输血装置提供数据支撑.方法 将25袋悬浮红细胞随机等分成5组,分别施加10、20、30、40和50 Kpa压力,实时记录血流速度;施压前后分别留取部分血样测定红细胞相关指标(RBC、HGB、HCT、MCV、MCH、MCHC)变化情况,测定血浆中钾离子、间接胆红素、乳酸脱氢酶、游离血红蛋白含量;检测红细胞渗透脆性并用电镜观察红细胞形态变化,从而评价不同压力对血液质量的影响.结果 加压可显著提高输血速度.在不同压力下红细胞相关指标变化与K+、IBIL、LDH变化无统计学意义,游离血红蛋白与溶血率均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电镜下观察随着压力升高出现少量异形红细胞,胞膜电子密度有差异,网状结构破坏,网眼不均匀.结论 在50 Kpa范围内加压对红细胞损伤影响不大,血液质量符合我国相关标准要求.

    加压输血红细胞血液质量

    血液病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Rh血型转变研究

    童欣欣钟明璐黄慧瑛邓晖...
    230-2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检测血液病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前供、受者及移植后患者的Rh血型抗原C、c、E、e,探究受者Rh血型抗原转变为供者Rh血型抗原C、c、E、e转变时间与过程.方法 收集HSCT前供、受者以及移植后患者的抗凝全血标本,用微柱凝胶卡检测ABO血型、Rh血型,统计分析并比较ABO、Rh血型抗原转变与时间.结果 排除红细胞输注的影响,58例HSCT患者Rh血型抗原C、c、E、e完全转变为供者的Rh血型抗原所需时间为(57.81±8.99)d,患者的年龄和血液病种类影响Rh血型抗原转换时间,性别、移植方式和供受者ABO血型相合性对Rh抗原转变时间无影响.移植后第3周部分患者开始出现少量供者红细胞,第4周开始检测到混和嵌合状态,第7~10周Rh血型抗原完全转变.此外,比较25例供、受者ABO血型和Rh血型均不相同的HSCT患者的Rh血型抗原转变时间和ABO血型转变时间,Rh血型抗原转变时间较ABO更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定期检测HSCT患者移植后Rh血型抗原可以作为辅助判断移植效果的指标之一,对HSCT患者移植后输注Rh血型相容性的红细胞具有指导意义.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Rh血型抗原转变时间

    毛细管离心技术在RhD抗原混合外观患者D抗原鉴定中的应用

    陈吉翠高海燕马现君
    236-2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毛细管离心技术在RhD抗原呈混合外观患者D抗原鉴定中的应用可行性.方法 对11例RhD抗原呈混合视野的患者红细胞进行清洗,制备压积红细胞.之后用毛细管离心法分离血细胞,分别向近端患者自身红细胞和远端红细胞加入抗D试剂鉴定RhD抗原.根据献血者代码追踪输入红细胞的RhD抗原.结果 经毛细管离心,1例患者RhD抗原阴性,8例患者RhD抗原阳性,其余两例患者RhD抗原仍为混合视野.结论 毛细管离心技术可有效分离患者新生红细胞,准确鉴定患者RhD抗原,为临床输血提供安全保障.

    毛细管离心技术RhD抗原血型鉴定

    江西南昌地区16例B(A)表型个体的血清学特征和基因型分析

    徐晶舒轶杜忻徐晓琴...
    239-2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江西南昌地区B(A)型个体的血清学特征和基因型.方法 收集日常工作中表型为AwB或AB型,但正反血型不一致且高度疑似B(A)型的血液样本16例及1例先证者的家系样本,采用血清学方法进行ABO血型复检;通过对ABO基因6和7外显子测序确定样本的ABO基因型;通过吸收和放散实验,探究B(A)型样本对人源抗A的反应情况.结果 16例血液样本ABO正定型为AwB,血清中存在抗-A.10例样本基因分型为ABO*BA.04,6例样本为ABO*BA.02.吸收放散实验的6例样本中,4例基因型为ABO*BA.04的血样吸收和放散实验均为阴性、2例基因型为ABO*BA.02的血样吸收和放散人源抗-A呈弱阳性.先证者家系调查表明其ABO*BA.04等位基因来自其父亲,并遗传给其儿子.结论 B(A)型个体血清学常表现为AwB的特征,且正反定型不一致,建议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不同型别B(A)型个体,其细胞表面的A抗原与人源抗-A的反应能力存在差异.

    血型B(A)表型血清学特征基因型

    新冠肺炎疫情对国内25家地级市中心血站全血制备成分血的供应影响分析

    葛晓芹付恒胡官林曹彩霞...
    244-2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2017-2022年国内25家地市级中心血站全血制备的成分血供应情况是否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7-2022年国内25家中心血站红细胞成分血、冰冻血浆、冷沉淀凝血因子、病原体灭活冰冻血浆、调剂红细胞成分血和冰冻血浆的发放数据,根据新冠疫情发生时间(2019年底),将发放数据分为两组,2017年、2018年、2019年为非新冠疫情组(简称非疫情组),2020年、2021年、2022年为新冠疫情组(简称疫情组).结果 2017-2022年,红细胞成分血发放量呈波动增长,2022年>2021年>2019年>2020年>2018年>2017年,2020年较2019年下降19 724.12 U,呈负增长(-1.43%),与中心血站显著相关(P<0.05);冰冻血浆发放量呈逐年递增,2022年>2021年>2020年>2019年>2018年>2017年,与中心血站显著相关(P<0.05);冷沉淀凝血因子发放量基本呈逐年递增,2021年>2022年>2020年>2019年>2018年>2017年,2022年较2021年下降6 303.72 U,呈负增长(-1.54%),与中心血站显著相关(P<0.05).2020-2022年,病原体灭活冰冻血浆发放量呈波动增长;年度同比增长率2021年呈负增长,2022年呈正增长;调剂红细胞成分血发放量呈逐年递减,年度同比增长率呈负增长;调剂冰冻血浆发放量呈逐年递减,年度同比增长率呈负增长.结论 国内25家中心血站全血制备成分血的供应情况地区差异大,受新冠疫情的影响程度亦不同,总体上对2020年的供应能力影响最显著,血液调剂是新冠疫情期间保证血液供应的措施之一.

    新冠疫情血液供应红细胞成分血冰冻血浆冷沉淀凝血因子病原体灭活冰冻血浆

    血型CD36基因在泛癌中的综合分析

    周仁龙李凌波闫岩唐丹丹...
    251-2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研究血型CD36基因在人类恶性肿瘤的表达及其与预后、临床分期和免疫浸润的关系,阐明其对肿瘤的预后评估价值.方法 运用UALCAN数据库分析CD36蛋白在肿瘤组织和正常组织间的表达差异;运用GEPIA数据库分析CD36表达与泛癌分期之间的关系;运用SangerBox数据库分析CD36表达与泛癌患者生存预后的关系,分析泛癌中CD36蛋白表达与免疫浸润及TMB、MSI等的相关性,运用String数据库分析与CD36上下游相关的蛋白.结果 研究显示CD36基因在9种肿瘤中观察到了显著上调(P<0.05),18种肿瘤中观察到了显著下调(P<0.05),CD36表达的高低与不同类型肿瘤患者的分期和预后密切相关,CD36在不同的肿瘤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CD36基因在39个癌种中表达与免疫浸润显著正相关(P<0.05),CD36可能在调节肿瘤免疫环境方面起到重要作用.KEGG和GO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候选基因主要参与了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和免疫相关通路免疫应答激活信号.结论 CD36基因在不同肿瘤中存在表达差异,CD36基因与多种肿瘤患者的分期和预后密切相关,血型CD36基因有望作为一个重要的肿瘤预后预测基因.

    血型CD36基因泛癌分析肿瘤微环境免疫浸润

    利用三代测序技术鉴定c.586T>C突变导致的Bel亚型

    崔文燕刘金华付威义
    262-2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利用PacBio三代测序技术鉴定c.586T>C突变导致的Bel亚型,并分析Bel亚型家系的血型血清学特点.方法 ABO血型表型检测使用血清学方法,对ABO正反定型不符的家系标本进行ABO基因第6、7号外显子Sanger测序.利用PacBio三代技术对先证者及其子女的3例样本进行ABO基因全长单体型分析.结果 先证者血清学表型为Bel亚型,测序技术鉴定ABO基因序列第7外显子存在c.586T>C位点突变,三代测序单体型鉴定先证者ABO基因型为ABO*BEL(c.586T>C)/O01.02,其长子和长女基因型为:ABO*A1.02/BEL(c.586T>C)、ABO*B.01/BEL(c.586T>C).结论 c.586T>C位点突变是导致本例Bel的分子基础,PacBio三代测序技术能够精准鉴定ABO亚型单体型.

    Bel亚型血型血清学分子机制单体型鉴定PacBio三代测序技术

    NK细胞免疫治疗恶性肿瘤的研究进展

    曹腾宇孙莉萍于洋
    267-2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细胞免疫治疗是针对自身免疫细胞能力低下的恶性肿瘤患者进行的一种新型补充疗法,包括基于T细胞的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疗法、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s)疗法,基于NK细胞的嵌合抗原受体NK细胞(CAR-NK)疗法和自体细胞免疫疗法(CIK),还有基于其他免疫细胞如单核吞噬细胞,包括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的输注治疗.其中,自然杀伤细胞(nature killer cell,NK细胞)作为机体天然免疫的重要细胞,在机体抗肿瘤、抗病毒感染、免疫调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可以像T细胞一样通过工程化改造后靶向治疗肿瘤,还能够进行同种异体来源的NK细胞输注治疗,弥补了 T细胞自体来源受限和异体免疫排斥的缺点.研究证实,输注异体NK细胞的患者不会发生严重的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GVHD).NK细胞不仅扩大了用于细胞免疫治疗的细胞种类,还为形成较低成本的细胞免疫治疗产品提供了广阔应用前景.但是目前仍存在NK细胞质量不稳定,制备流程缺乏统一质量标准等问题,虽有部分NK细胞免疫治疗产品已经获得了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或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ational Medical Products Administration,NMPA)的批准,但仍然没有明确公开的NK细胞免疫治疗产品的规范生产体系.本文从NK细胞独特的免疫调节作用机制出发,综合近年研究者利用NK细胞在恶性肿瘤治疗上应用的治疗策略和临床前研究及临床试验的最新进展,最终落脚于NK细胞的体外扩增办法及活性功能维持的研究进展上,表明NK细胞有望形成质量统一的细胞免疫治疗产品.

    NK细胞细胞免疫治疗异体过继输入体外扩增CAR-NK

    纤维蛋白原在创伤性大失血救治中的研究进展

    尚玮汪德清
    274-2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纤维蛋白原是机体血液循环中浓度最高的凝血蛋白质,在创伤性大失血的救治过程中,纤维蛋白原不仅作为主要止血成分发挥着迅速止血的作用,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其对机体的炎症免疫的靶细胞及抗微生物感染过程均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本文拟从纤维蛋白原对急性创伤性大失血早、晚期生存率影响的角度对其多重作用进行综述,旨在为早期足量开展纤维蛋白原替代治疗提供更多理论支持.

    纤维蛋白原血小板创伤性大失血创伤性内皮病脓毒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