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输血与检验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输血与检验
临床输血与检验

权循珍

双月刊

1671-2587

cbtls01@163.com

0551-62283662

230001

合肥市庐江路17号省立医院内

临床输血与检验/Journal Journal of Clinical Transfusion and Laboratory MedicineCSTPCD
查看更多>>《临床输血与检验》杂志是我国第一本融输血与检验为一体的科技期刊。本刊以各采供血机构、输血相关单位、医院检验科及从事采供血相关业务(含管理)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本刊在中国输血协会网页上设立检索目录和摘要,先后被“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期刊网”、“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另外,自2005年第一期起被国家科技部科技信息研究所收录为“中国科学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05年参加第五届安徽省优秀科技期刊评选,并荣获二等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疆地区249例RhD变异型基因分型研究

    乔艳辉郭伟鹏徐保红木耶赛尔·伊斯马依力...
    645-6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新疆地区RhD变异型标本的RHD基因分型特征.方法 收集2006年1月—2023年6月常规RhD阴性确认工作中RhD抗原盐水法阴性或弱阳性、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IAT)阳性的RhD变异型标本249例,并做RhCE抗原分型,提取血液基因组DNA,采用PCR-SSP或qPCR方法对RHD基因进行分型,必要时用基因测序验证.结果 249例RhD变异型标本中,检出弱D15型(RHD*15)155例(62.25%)、DⅥ type 3型(RHD*06.03.01)30例(12.05%),弱D1型(RHD*01W.1)7例(2.81%)、弱D17型(RHD*01W.17)2例(0.80%)、DⅥ type 4型(RHD*06.04)3例(1.20%)、DⅤ type 2型(RHD*05.02)9例(3.61%)、DⅢa型(RHD*03.01)1例(0.40%),以及DEL1227A(RHD*01EL.01)6例(2.41%),未能确定RHD等位基因型别,有待进一步基因测序分析的标本有36例.RHD*15的常见Rh表型为ccEe.结论 新疆地区RhD变异型的RHD基因以RHD*15为最常见,并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态性.

    RhD变异型RHD基因基因分型

    人红细胞类同种特异性自身抗体的血清学试验分析与研究

    范亮峰丁蔚陆琼刘曦...
    651-6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近年来,实验室临床样本的检测中,类同种特异性自身抗体(以下简称"类抗体")样本检出率不断增加.抗球蛋白微柱凝集卡技术逐渐普及应用,进一步提高了类抗体检出率.为了研究类抗体实验室检测特点,探讨类抗体输血原则,本文进行了回顾性数据分析,为产生类抗体的患者提供有效的检测方法和临床建议.方法 对160名产生类抗体的受检者进行详细的性别、年龄、诊断、血清学试验等回顾性分析.分析实验所得数据,找寻相关规律.结果 类抗体最常见特异性为RH血型类抗体,包括类抗-Ce,类抗-Ec和类抗-D等占94.48%.CCDee分型是类抗体受检者最常见分型.血清微柱凝集卡法检测类抗体反应性较强(类抗体计分值最高:7.16分).血清试管抗球蛋白法反应强度差异性最为显著,鉴别类抗体特异性较好.结论 鉴定类抗体特异性比较困难,建议选择多种鉴定方法.微柱凝集卡法检测类抗体的反应性较强,抗球蛋白法鉴别类抗体特异性较好,建议此两种方法联合使用.输血治疗时应尽量避开类抗体特异性,输注相应抗原阴性的红细胞.

    类抗体自身抗体类抗-Ce抗球蛋白试验

    国内血小板基因库建设及应用的现状研究

    毛伟蒋玉林朱传福叶欣...
    656-6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调研国内血小板基因库的建设规模和临床应用情况,了解我国各地区血小板基因库的现状.方法 收集来自中国血小板基因数据库协作组的数据和采取自愿上报原则,对2022年度国内27家血站血小板基因库的数据和2021-2023年度14家血站的建库规模、血小板配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截止2022年底,全国有27家血站建立血小板HLA基因型资料库,库容量为50~23 940人不等,均值为3 339±5 915人,其中有9家>2 000人;血小板HPA基因型资料库容量为50~7 162人不等,均值为1 636±1 549人,其中有14家>1 000人;全国有27家血站中,13家无CD36阴性献血者,14家有CD36阴性献血者数据,库容量为2~280个,均值为41±73人.2021-2023年全国血小板捐献者HLA和HPA基因型资料库的库容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14家血站2021-2023年的血小板血清学交叉配型数量在20~8 000不等,但血小板基因配合性输注占比差异较大,0%~40%不等,均值<10%.结论 国内血小板基因库的规模及应用占比差异大,迫切需要通过扩大血小板捐献者基因型资料库规模、提高血小板基因库的临床使用率,实现血小板的精准输注,进一步保障临床输血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安全性.

    血小板基因库建设库容量应用

    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血清中血小板相关抗体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范成艳温玉洁廉雪张丹...
    661-6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IPTR)患者血清中血小板相关抗体的变化情况及其对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影响.方法 30例确认为IPTR的患者,收集其性别、年龄、血型、身高、体重、疾病类型、输注前后血小板计数等资料,分别于0、1、3、6个月时检测其血清中的HLA抗体和HPA抗体.ELISA方法进行血小板相关抗体检测,通过计算获得抗体相对强度.微珠法进行HLA特异性抗体检测.结果 在随访的30例患者中,共有12例患者的抗体转阴,平均转阴时间为(4.08±1.78)M,7例患者呈现强度逐渐减弱的趋势,另有10例患者呈现稳定存在状态.HLA抗体相对强度的变化同时伴有HLA特异性抗体种类的变化,二者呈正相关趋势.患者HLA抗体相对强度的降低使患者更容易找到交叉配型相合的供者,但是对输注交叉配型相合血小板后的24 h血小板计数纠正增加指数(CCI)和输注有效率没有显著的影响.结论 大多数IPTR患者血清中的HLA抗体在6个月内减弱或消失,部分患者的HLA抗体持续稳定存在.抗体减弱或消失同时伴随特异性抗体种类的减少,使患者更容易找到交叉配型相合的供者,但对其输注效果无显著影响.

    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IPTR)血小板相关抗体变化HLA特异性抗体血小板交叉配型

    基于HBV感染的确认探讨核酸检测反应性献血者的归队策略

    邓雪莲臧亮刘笑春孙鹏...
    667-6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血液筛查核酸检测反应性献血者的HBV感染的确认,探讨核酸检测反应性献血者的归队策略.方法 联合应用自建的高灵敏度核酸检测体系、血液核酸筛查等多种核酸检测(NAT)方法,并结合血清学检测、献血者随访,对核酸检测反应性(NAT-yield)献血者中的HBV感染进行确认和感染状态识别.依据确认的HBV感染血浆样本,比较不同确认方法、确认指标或指标组合对HBV感染确认的效果.结果 2010年11月—2021年2月,在血液筛查检出的876位NAT-yield献血者中共确认HBV感染者511人(OBI 451人,急性早期HBV感染者27人,不能确认感染者33人,无感染者30人,不能确认HBV感染者335人).采用单检系统对混检系统检出的HBV感染血浆进行复测的检出率为96.6%,明显高于混检系统对单检系统检出的HBV DNA反应性(HBV DNA R)组和鉴别试验无反应性(NDR)组的复测检出率(76.4%和55.7%)(P<0.05).NDR样本在模式2(ID×5+鉴别×2)下复测检出率(65.2%)高于模式1(ID×2+鉴别×1)(39.2%)(P<0.05);2种单检复测模式下的HBV DNA R样本复测检出率无明显差异(P>0.05),但均明显高于NDR样本(P<0.05).回溯OBI献血者既往NAT数据,有46%经历多次NAT检测而未能检出.有59.1%OBI献血者随访检不出HBV DNA.OBI献血者中抗-HBc+占比为90.2%,单独抗-HBc+为49.2%,远高于不能确认感染组(P<0.05);HBeAg、抗-HBe和抗-HBc IgM在OBI和不能确认感染组中的比例极低且无差异(P>0.05).结论 近60%的NAT-yield献血者可以确认HBV感染.为保证献血者归队的安全性,需要更高灵敏度的HBV DNA确证技术提高HBV感染的确认率.抗-HBc是NAT-yield献血者OBI风险排查和归队评估最重要的血清学指标.

    核酸检测献血者归队HBV感染确证随访

    HBV、HCV、HIV血筛多中心研究免疫学灰区的核酸检测分析与临床特征研究

    胡俊华韩剑峰王鹏夏荣...
    675-6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化学发光灰区标本的临床特征及核酸检测对化学发光灰区标本结果判断的指导性意义.方法 收集2021年7月—12月全国不同地区的5家综合医院入院患者术前/输血前血源性传播疾病样本检测结果,对化学发光灰区检测结果的标本进行核酸检测结果及临床特征分析.结果 5 723例样本中总计检出HBV免疫灰区样本28例(占比0.49%),HCV灰区样本20例(占比0.35%).经核酸检测验证,28例HBV灰区样本中,15例HBV样本核酸检测为阳性(占比53.5%),其HBcAb也均为阳性;13例HBV样本核酸检测为阴性(占比46.5%),其中HBcAb阳性4例.HBV与HCV免疫检测灰区在临床各个科室均有发现,出现HBV灰区样本最多的前三科室为骨科、妇科、泌尿科,灰区样本核酸验证假阳性最多的临床科室为妇科与骨科.HCV灰区样本最多的前三科室为泌尿、肾内、外科,且均为假阳性.HBV灰区样本患者临床诊断结果有35.7%(10/28)为肿瘤类疾病,HCV灰区样本患者临床诊断结果有40%(8/20)为肿瘤类疾病.结论 化学发光法容易造成假阳性结果,应注意复检验证,且设置灰区并非必要.灰区样本可见于多个临床科室,具有一定的临床分布特征.核酸检测可以提高检测灵敏度并且更大限度保证结果的准确性,能够验证免疫检测灰区.

    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化学发光免疫检测灰区核酸检测

    精准招募高校献血者工作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

    姜晓婕张景怡孟妍黄晨佳...
    680-6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精准招募高校献血者工作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更加精准招募和保留献血者.方法 建立精准招募信息平台,研究献血者对不同招募信息的反应及不同招募方式的效果;通过分析献血者专业(职业)及喜好,是否愿意参加应急献血队伍等特征信息,获得献血者对现场和后续服务的需求.结果 将传统电话招募与精准电话招募献血者有意愿献血人数比较,传统电话招募与精准电话招募献血者献血人数比较,P<0.01,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此基础上,围绕2023年参加热血青春板友会的590位高校学生定期开展活动,最终有70%的学生超越2022年参加成分献血次数.结论 针对高校学生通过精准招募开展定向献血项目,能有效提高招募的成效,保留更多的献血团体及个人,为患者募集更充足的血液,保障临床患者用血.

    精准招募高校献血者无偿献血献血意愿

    TUBB1突变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患者临床特征及血小板输注无效相关性分析

    赵嘉璐范鑫秋曾一梅蔡晓红...
    683-6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合并TUBB1突变患者的临床特点,及TUBB1突变与血小板输注治疗无效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研究.系统收集2018年2月—2023年10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诊断为MDS并接受化学药物治疗的8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血常规、基因突变、CD34、血小板输注无效(PTR:Platelet transfusion refractoriness)发生率等.生存曲线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PTR危险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森林图采用R studio绘制.结果 81例MDS患者中,TUBB1突变型组10例,野生型组71例.与TUBB1野生型患者相比,TUBB1突变型患者CD34+MKs比例更高[33.50(14.25,55.88)%vs.4.00(2.00,10.00)%,P<0.001]、血小板计数减少伴体积增大[36.00(18.75,186.50)×109/L vs.91.00(67.00,164.00)×109/L,P<0.05;(12.03±1.92)fL vs.(9.19±0.97)fL,P<0.001].TUBB1突变型组发生血小板输注治疗无效8例(80.00%),野生型组发生血小板输注治疗无效18例(25.35%),比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UBB1突变是血小板输注治疗无效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OR=7.28).结论 TUBB1基因突变的MDS患者普遍表现为CD34+MKs比例增加和巨大血小板减少征.且TUBB1突变为MDS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期血小板输注治疗无效的独立危险因素.

    TUBB1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巨大血小板CD34+MKs血小板输注无效

    基于作业成本法的血液产品成本核算的研究

    陈淑銮郑壮荣
    690-695页
    查看更多>>摘要:血站是按照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在规定范围内开展无偿献血者的招募、血液的采集与制备、临床用血供应以及医疗用血的业务指导等工作的公益性组织.其在经济上依赖于政府,经费由国家财政统一划拨,不以营利为目的,运作成本偏高,财政负担重.要想彻底改变这种状况,血站应该加强内部成本核算.如何运用与实施作业成本法对血液产品成本进行核算与统计是本文的核心内容.本文以G血液中心为例,通过对作业成本法适用背景和血液产品成本核算的现状和问题的分析,研究作业成本法在血液产品成本核算中的具体应用,有助于管理者了解成本发生的全过程,更合理地控制和管理成本,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业成本法血液产品成本核算

    广州血液中心"基于项目的学习"培训模式的应用

    汤静儿聂咏梅
    696-701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0-2024年6月期间广州血液中心引用"基于项目的学习"相关原理开展了19个年轻骨干素养培训项目,本文通过分析项目开展的情况以及成效,总结血站"基于项目的学习"培训模式的应用特点,分享血站"基于项目的学习"培训的三个实施策略:一是问题聚焦注重现实性,二是形式设计注重互动性,三是环境构建注重开放性.

    基于项目的学习血站培训年轻骨干